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完结) >

第164部分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完结)-第164部分

小说: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暂时受雇于并州,加入镇北军团“北方志愿军”,前往五原和云中等地辅助镇北军团驻守城池。

剩下的七八千人,自然是不愿意给人当炮灰,或者惧怕北方寒冷天气,又或者是生性比较懒惰的,总之这些人选择了继续留在潞县等候大战结束,然后安然返回青州和徐州。对于这些人而言,即使强行将他们送到前线战场之上,也只会起到扰乱军心的负面作用,所以任其老老实实地呆在潞县,也不见得就有多么可惜。

那么被秘密绑架的武安国真得出现在卧虎城了吗?答案是肯定的。华卫国当初趁夜绑回武安国之后,命人将其直接送回了卧虎城,交由上司李进思来看管。负责看家的李进思正闲的无事可做,听说绑了个想跟并州动手的武将回来,立即来了劲头,学着表哥赵兴,玩起了拐带武安国的把戏。

武安国是个驴脾气的人,被人摸黑从大营里绑走,让他觉得很没面子,直到被人绑回了卧虎城,这才知道遭了并州的算计。他原以为自己会被赵兴杀了头,挂在壶关上吓唬青徐军,结果后来听说整支青徐军都被人拐进了壶关之内,一时之间竟然没了主意。

李进思为了让武安国相信,特意与武安国约法三章,亲自带着武安国暗中去了一趟潞县,正巧看到成队的青徐士卒前往募兵处报名,这下武安国无话可说,只得郁闷地返回了卧虎城。

为了进一步刺激武安国,李进思又带着他暗中观看了太史慈教授赵振邦武艺,糜竺跟赵府的大管家刘继礼和秦谊禄商量事情,王修站在讲台上为太行书院的学生讲学,曹豹和孙观在卧虎讲武堂与里面的并州将领演武等一出更比一出让武安国难以相信的事实。

最后李进思跟武安国摊牌,说已经放出风去了,武安国是并州军藏在青徐军中的内应,如今任务完成,顺利返回了卧虎城。

武安国虽然脾气倔,可不代表脑子傻,他也明白李进思所言并非吓唬人,而是如今形势所迫,暗投并州的黑锅已经背在了自己身上,根本无法洗脱,所以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李进思,从此投效并州。李进思也拍着胸脯保证,会安排人手暗中将武安国的家人接到并州来,以免遭人陷害。

至于曹豹和孙观二人,赵兴特意交待李进思不要对其发动群众攻势,只安排这俩人去卧虎讲武堂培训一段时间,提高一些本领,以后返回徐州继续在陶谦帐下听用。赵兴这么做,也是考虑的长远,他怕手下本来就没有多少将领可用的陶谦,会被曹操快速吞并,所以想暗中帮一把陶谦,也算今后给曹黑子使个绊子。

王修本来就是个文士,不喜欢打打杀杀的事情,以前跟在孔融身后,也就处理一些来往公文和民事,这次跟着队伍北上并州,实在是因为青州军中没有军师,被孔融好语相劝之下这才答应的。自从安全地抵达潞县之后,王修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禁不住糜竺的一番鼓动,早早地便前往太行书院游学,结果一去之后竟然遇到了病院和管宁这样的贤达之人,一番交谈下来,相见恨晚之情顿生,便自愿留在书院里开心地当起了客座教授。

实际上,自从李进思顺利招揽了最难办的武安国之后,参加讨赵行动的青徐军中高层将领已经全部被“赤化”。无论是已经死命投效并州的太史慈和糜竺,还是对并州怀有好感的曹豹和孙观,以及埋头教书的王修,他们在内心深处,对于并州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从个人情感上同情并州的遭遇,今后也不会轻易被其他势力拉拢过去。

唯一例外的是谋士陈登,此人乃徐州世家大族,父亲陈珪也是有远见卓识的智谋之人。他曾专门告诉过陈登,不可交恶并州,但同样也告诫陈登不要投靠并州,对于朝廷和并州的战事,陈家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即可。牢记父亲告诫的陈登,看着青徐兵报名参加并州保卫战,也未加阻拦,但对于镇北将军府向他伸出的橄榄枝也婉言谢绝,他只是每天都前往醉仙楼点几个小菜,美滋滋地喝上几盅小酒,至于其他的事情,则一概不问。

并州招揽将领,一直是收心为上,对于有智谋的文士,向来不会采取下三滥的手段威逼,所以赵兴也就随陈登在上党晃悠。相信以他的智慧,绝对不会做出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的事情。

第六卷 各自算计 第三四三章 防暗算箕关换将

虽然被“赤化”的青徐军连将领带士卒,也就一万三千人,对于兵力稀少的镇北军团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但赵兴却不这么看待。

按照田忌赛马的理论,这一万三千人虽然不会出现在对阵卢植和皇甫嵩大军的正面战场之上,但他们可以替换下两万不善于把守城池的黄轩和南匈奴人,而这两万人在骑马作战的时候,战斗力却是不输给董卓的西凉骑兵。这两万人如果被用得好,可以起到非常关键甚至是决定成败的作用。

实际上,并州大战结束许多年以后,人们总结和回顾这场战役的转折点在哪里时,竟然发现正是赵兴用一万三千名志愿军战士,替换了两万黄轩和南匈奴的骑兵南下并州,随后才惊险地实现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先来看看赵兴是如何部署和安置一万三千名青徐志愿军的吧。

作为卧虎城新兵训练团团长,兼职卧虎城“警备司令”的高顺,一直游离于人们的视野之外,踏踏实实地做着分内之事,将镇北军团的正规军操练了一遍又一遍,一年又一年。到了回来,发现无兵可练的高顺,竟然将分布在并州各地的五万预备役人员也轮训了一遍。

对于驻守卧虎城这项任务,高顺并未过于操心,有李进思和贾穆两个奸猾似鬼的年轻人忙碌着,就算是从卧虎城外面飞进来的一只麻雀,也会被认真地检查一下是公还是母。

正在高顺觉得日子枯燥无味时,忽然接到了赵兴的密信,顿时一扫慵懒之气,来了十二分的精神。为何?只因为赵兴给高顺下了新任务,让他负责对即将北上的“青徐志愿军”,进行秘密的为期半个月的强化训练。训练的最终要求是,这些“青徐志愿军”要能够熟练使用各类大型防守器械,包括轰天雷在内的热兵器。有射艺基础的士卒,还要能够熟练使用防守用的英格兰长弓。

对于如何练兵,已经吃透了赵兴练兵五字诀精髓的高顺,自然有其独到的一面,他才不会在乎进入训练团的士卒是什么来路。当年兵痞习气严重的太原兵,一团散沙的黄巾兵,苍狼军中不服管理的南匈奴骑兵,都被高顺收拾得服服帖帖,等到出训练团时,都成了嗷嗷叫的精锐。尽管只是一万三千青徐客军,可高顺照样有信心在短时间内提高这些士兵的战斗能力,而且因为这些士兵有一定的基础,说不定还能给赵兴带来一些惊喜。

日益紧张的西线大本营,对于兵力的渴望,高顺心知肚明。所以一接到赵兴的密信之后,他立即前往潞县拜会太史慈,将赵兴的意思转告了包括武安国、曹豹和孙观在内的诸位将领。

几人听说高顺要帮着训练青徐兵,自然大加欢迎,纷纷表示愿意全力配合高顺的工作。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孙观、陈登和糜竺负责留守,看管住七千不愿参加志愿军的散兵;武安国和曹豹则带领一万三千青徐志愿军立即进入卧虎训练团,参加为期十五天的强化训练;至于太史慈,则是接到了一项更加重要的任务,他要前往箕关接替徐晃!

对于赵兴这项临时动议的人事任命,大本营里还是有人提出过反对意见的,因为防守箕关的任务实在太过重要,容不得出半点疏忽和纰漏。几位军师对于太史慈的能力和忠诚表示了怀疑,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太史慈刚刚投效并州,尚未展示出过人的能力。

但赵兴还是力排众议,坚持了自己的意见。别人不知道太史慈的能力和价值,可作为穿越者的赵兴而言,四十岁便英年早逝的太史慈,留下的那句“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朗朗豪气,一直留在军人出身的赵兴记忆深处。他坚信让太史慈驻守箕关,绝对可以胜任。

还有一个赵兴不能明言的理由,或者是担忧。尽管箕关当面的联军只剩下了袁术、刘表和刘焉几路,加起来只有七八万人,可这群士兵当中有个不引人注目,但绝对是个狠角色的家伙,神射手黄忠!既然慕容平差点阴了赵云,难保中路军里有心人会学着公孙瓒算计徐晃。徐晃可没有赵云那一手好射术,如果偷袭的人换成了黄忠,结果真的让人不敢想象。

正是出于对太史慈的信心,也是出于对徐晃的保护,赵兴果断给太史慈和徐晃等将领发去密信,将驻守箕关的重任压在了太史慈的肩膀之上。

接到赵兴任命的太史慈,内心一阵激荡。这份任命书的重量,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让他接手镇北军团编制序列第一的卧虎军统帅一职,既体现了赵兴对他的看重和信赖,也暗示着驻守箕关的任务有多么重要。虽然投效并州之后,太史慈还没有立下大功,最多也就是帮着华卫国捉拿了武安国,算不得什么。可这一次,太史慈有决心也有信心立下大功,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骑着赵兴特意送来的好马,太史慈一人一骑只用了不到两日时间,便从潞县迅速赶到箕关之上。

在验明身份之后,太史慈跟随卫兵来到了箕关之上,见到了守关大将徐晃。

“东莱太史慈见过徐军长!”太史慈抢先一步,向年长自己几岁的徐晃见礼。

“太史将军无需多礼,今日能在箕关之上相聚,也算是机缘凑巧,今后你我兄弟同在镇北将军麾下效力,还需相互携持!”沉稳内敛的徐晃,诚恳地和太史慈说话。

两人见面之后,并未过多地闲聊,立即当着陈宫、臧霸等副将的面,进行了交接,徐晃随后便在护卫的护送下,立即前往西线大本营报到。

新官上任的太史慈,并没有任何的得意和跋扈之气,反倒是谦虚谨慎地向军师和几位副将请教,立即进入角色,熟悉起箕关的具体防守部署和关下朝廷联军的情况。这样一来,太史慈与诸人的关系便顺利地熟络起来,这对以后的并肩作战十分有益。

陈宫和臧霸等将领,尽管对于赵兴的临时任命不能完全理解,但并不妨碍他们坚决执行这一决定。众人都是在卧虎讲武堂学习培训过的,深知军令畅通,令出一人的重要性,所以对于新任箕关主将太史慈,大家还是能够做到尽力辅助,避免掣肘和内讧。

大军当前,谁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还算计自己那点私利,那可真是不知道轻重缓急了。

第六卷 各自算计 第三四四章 太史慈怒射陈兰

大军围城,还真有人在节骨眼上,继续算计着自己那点私利,这些人不是别人手下,正是袁术帐下的一帮文武。

话说中路联军急先锋袁术,咬着牙从扬州出兵四万,带着麾下大将纪灵、张勋、文钦、陈兰,谋士诸葛瑾、阎象、杨弘等人,不远千里地从江东之地前来参加讨赵会战,没想到第一战便在箕关之下,挨了徐晃的迎头大棒。之后袁术便装起了乌龟,整日缩在营内不敢露头,直到卢植带着主力部队西进,只剩下他和刘表、刘焉三股势力继续驻扎在箕关之前。

袁术的参战兵力,较之大哥袁绍虽然少了两万,可四万丹阳精兵与刘表和刘焉部众率领的四万士卒相比,战力并非一个档次。卢植一走,袁术麾下几员将领便得瑟了起来,觉得箕关之下,非袁术不能当老大,结果跟刘焉手下将领董扶、庞羲,刘表手下将领李严和黄忠等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去,整日里嘀嘀咕咕,最终惹来了一顿挤兑。

担任“自由后卫”的刘焉和刘表,两人并没有亲自带队前来河内,代表二刘率军北伐的董扶、庞羲、李严和黄忠四位将领,敬重的是太尉卢植,可不是他袁术和纪灵、张勋等人。若是论武力和计谋,就连袁术手下第一大将纪灵,都不入众人的眼。

经不住董扶和李严等人的故意挤兑,袁术帐下武将纷纷怂恿他继续攻打箕关,并且献上了一条破关的计策,竟然真与公孙瓒暗中布下射手算计赵云的手法有些相似,或者说得之于东线战报的启发,几个臭皮匠也捣鼓出了一条针对徐晃的阴谋来。

袁术帐下几员武将,除了文钦射技尚可以外,可没有慕容平那样的神射手,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开拓思路,打着别的主意暗算徐晃,比如使用大型的攻城床弩突然袭击关上守将。

当年赵兴率军攻打三张时,曾经让李进思带着暗影队员,预先埋伏在漳水岸边,使用大型床弩齐射,将半渡于漳水之中的张梁射了个对穿。亲眼目睹了这一幕的岸上黄巾兵,有一些趁乱逃向南方,隐姓埋名地潜伏了下来。后来袁术入主扬州,大肆募兵,扩充军队人数,便有“黄巾余孽”趁机混进了袁术军中。使用攻城床弩偷袭守关主将的办法,便是陈兰手下的士卒悄悄向其提供的建议。

陈兰得了这条计谋,觉得可以一试,于是便毫不客气地据为己有,在袁术面前显摆起来,其实打得不过是争宠和提高自己地位的小算盘。众将领见陈兰说的在理,于是便建议袁术不妨一试,而负责攻关的主将自然落在了提出计策的陈兰头上。

陈兰得了袁术命令,立即开始着手准备起来。首先,他让人调集过来十张攻城用的大型弩车,模拟箕关的外形和关上主将所立的位置,命令手下发射弩车的士卒天天练习,直到十张攻城床弩手都可以熟练地齐射。其次,为了不让关上守军看出破绽,陈兰特意给十台床弩外面围上了帐幔,从上往下看时,只会觉得是十顶稍小一些的营帐。

做足了这些准备之后,陈兰这才领兵攻打箕关。不得不说,为了能够阴掉箕关守将,陈兰也算是做足了功夫,徐晃若是在粹不及防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中招。这床弩的巨箭,可不比普通弓弩发射出来的箭矢,不仅在射程远了许多,而且穿透力巨大,甚至可以打进关墙的缝隙之中,根本不是肉身之躯可以抵抗的。

陈兰来到箕关之下,冲着关上的士卒喊话,无非还是那些陈词滥调。什么朝廷占据名分大义,关下大军云集,并州不日将会告破,跟着赵兴最终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