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

第191部分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第191部分

小说: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面带怒色的说道:“肆意盘剥属员,真是大胆妄为,大理寺丞何在?”

“臣大理寺丞李敖,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敖此时已经是满头的冷汗,心里不住的犯嘀咕,这是谁要整自己啊!

“可有此事?”天启皇帝把脸一沉,大声的问道。

李敖赶紧摇脑袋,这样的事情傻子才承认呢!况且自己也真的没有做过啊!

“既然有人参劾,那就不能不查。”将目光转向另一侧,天启皇帝沉声说道:“锦衣卫都指挥使!”

“臣骆思恭在!”骆思恭连忙站出来,恭敬的答道。骆思恭的心里对那个御史也是非常的不满,真是没事找事。

看了一眼骆思恭,天启皇帝沉声说道:“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们锦衣卫办理,记住好好的查,不可有什么疏漏。”

“是,皇上!臣一定竭尽全力!”天启皇帝说的认真,骆思恭更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知道的他是去查大理寺丞,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去哪里抓乱党呢!

在这之后,天启皇帝又处理了几件事情,见情况差不多了,天启皇帝对一边的王承恩说道:“你念一念吧!”说完转过头说道:“这里有一份辽东督师熊廷弼上的折子,事关重大,诸位爱卿议一议!”

不知道内情的人,此时脸上一脸的担忧,难道辽东的事情又出了什么纰漏?知道内情的人则是一脸的凝重,总算说到了。

王承恩则是没有什么顾虑,事情怎样觉得都和他没什么关系,天启皇帝让他念,他自然是要念的。将奏折拿出来,轻轻的打开,王承恩大声的读了起来。

大臣们全都在认真的倾听,原本以为是辽东又出了什么变故,没想到居然说的是这件事情。大臣们全都面面相觑,废除辽东的卫所制,将士卒的军籍取消,全都转变为户籍。将原本卫所的田地分发给士卒,在辽东实行募兵制。

熊廷弼的奏折把所有人都震住了,不过很多大臣的心里却不以为然。怎么改和他们没什么关系,反正和他们又没什么关系。或者废除了卫所制,大明朝的边军能打胜仗呢?说不定也是件好事。

可是很多的大臣脸色却变得非常的难看,尤其是户部和工部还有吏部的一些官员。每年朝廷拨给卫所军的军饷都会被截留一部分,这些钱自然是他们得了。下面的将领为了盘剥士卒,很多时候就和这些官员上下其手。

倒是工部的官员现在没什么心思管这个,虽然他们也有牵扯,不过却不是直接的。他们现在担心的是工部将作监的事情,那里面他们牵扯的才深。

“启奏陛下,祖宗之法不可废,况且卫所乃是大明朝军制的根本。如果将卫所制改为募兵制,朝廷每年的军费开支必定成倍加大。毕竟卫所制下的士卒钱粮自给自足,朝廷每年所需的不过是一部分的军饷和器械。现在朝廷国库开支巨大,卫所制万万不能改啊!”户部的一个郎中站了出来,连忙将自己的意见说了出来。

看了一眼那个郎中,天启皇帝把脸色一沉,面色不愉的说道:“江陵相公张居正的改革使大明府库充盈,这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以后不要在说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废。正所谓世易时移,大明朝建立了两百多年,很多事情已经改变了。今天只说这件事情能不能行得通,不要说什么祖宗之法。”

大臣这下全愣住了,天启皇帝这是要做什么?难道要重新推行张居正的改革?很多大臣已经开始在心里打鼓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麻烦了。辽东的事情和他们没关系,可是真的改革和他们就有关系了。

第三百五十三章改制

天启皇帝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剪头接耳的大臣们,脸上没有露出任何的情绪。下面的大臣们此时也是六神无主,没有祖宗之法不可废这样的大杀器,他们真的不知道怎么反对熊廷弼的说法了。

毕竟每个人都不是傻子,募兵制和卫所制的优劣一眼就能看的出来。大明朝开过的时候,卫所制或许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现在已经不在适合了。原本文臣都有一个永久不败的理由,那就是祖宗之法不可废。

不过自从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之后,这种论调已经渐渐淡出了朝野,毕竟张居正改革的成效还是每个人都能见到的。只是万历皇帝废除了张居正的很多措施,事情可以说又回到了原点。

天启皇帝清洗东林党之后,朝廷中为张居正平反的事情自然被提上了日程,也没有出乎大家的预料,天启皇帝也确实为张居正平反了。在朝廷上来讲,张居正改革是有功,那改革也就是对的。现在站出来说祖宗之法,其实并没有说服力。很多大臣是赞成这样改革的,只是他们也不想做这个出头鸟,看看风向也没有什么不对。

“陛下,臣有本奏!”一个人大步的站了出来,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大声的说道。

见到有人站了出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个人吸引了,这个人正是内阁大学士徐光启。大臣们都知道,这位挂着工部尚书衔的徐光启,深的皇帝的信任。对于建造火炮非常的在行,现在正在进行火器厂和工部将作监的合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人居然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很多人已经在想了,徐光启这是代表内阁的意思还是代表天启皇帝的意思?

看了一眼徐光启,天启皇帝笑着点了点头,语气轻快的说道:“原来是徐爱卿,爱卿有什么尽管说吧!”

“回陛下,臣觉得辽东督师熊廷弼所奏之事可行也不可行。”徐光启扔出了让所有人都痴愣的一句话,他的脸上却是一片淡然。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说道:“爱卿有什么话尽管说!”

“谢陛下!臣先说这可行之处。辽东地处北疆,面对的乃是建奴的兵锋,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来和建奴决战。现在辽东的军队,数量非常的多,有二十万之众。这二十万人马每年消耗的粮草器械非常庞大,可是战力却并不可观,这也是为什么要熊督师提出改卫所制为募兵制的原因。臣以为无论这件事情成败与否,熊督师都是谋国之言。”徐光启说道这里看了一眼天启皇帝,其实他是在看会不会有人站出来。

大臣们或许不会同意该卫所制为募兵制,毕竟朝廷之中很多人靠这条线吃饭的。现在工部将作监那边已经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了,如果这条线在断了,恐怕很多人年都过不好了。

虽然改革的只有辽东,可是辽东一直都是钱粮最多的地方,如果真的改了,很多人的饭碗都会砸了。不过朝廷中的文官影响不会很大,最多每年少几笔孝敬钱。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边关的将军,不知道这个消息传过去,那些丘八会怎么样。

见没有人说话,徐光启接着说道:“想要建立新的军队,募兵制自然是最好的办法,就像当年戚继光的浙军一样,战力远不是卫所兵能比拟的。朝廷想要对阵建奴,这个募兵制是在必行,这就是臣说的辽东募兵制可行的原因。其实臣觉得不光是可行,而是必行!”

大殿里面的大臣互相看着,很多人的脸色都非常的难看,不过他们却没有人站出来。互相看了看,终于一个大步的踏了出来,沉声说道:“陛下,臣不赞同徐大人的说法!”

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看向了站出来的人,很多人的脸上出现了一抹喜意,终于有人站出来了。当看到站出来的人,大部分脸上都是一脸的了然,这个人正是户部侍郎梁哲。

看了一眼梁哲。天启皇帝面无表情的说道:“梁爱卿,孙爱卿的话还没有说完,等孙爱卿把话说完吧!”

众人都是一愣,不过很快脸上便流露出了笑意,徐光启毕竟是内阁大学士。徐光启的话还没说完,梁哲就站了出来,这确实有僭越的嫌疑。天启皇帝这样的态度也正常,梁哲似乎也觉得有些不妥,对着天启皇帝行了一礼,恭敬的说道:“臣遵旨!”

没有理会梁哲,天启皇帝对徐光启说道:“徐爱卿,你接着说!”

“是,陛下!臣刚刚说的是应该实行的原因,另一方面臣也觉得有不宜实行的方面。朝廷现在面对的建奴,如果辽东将卫所制改为募兵制,短时间内恐怕很难形成战力。如果建奴来袭,恐怕是适得其反。”徐光启说完,回头看了一眼梁哲,目光很是深邃。

虽然徐光启沉迷于火器,可是他和毕懋康不同,毕懋康不适合官场,可是他却在很会做官。历史上的徐光启最后也是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天启皇帝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将目光看向了梁哲,沉声问道:“梁爱卿,你有什么想法,现在说吧!”

“是,陛下!臣觉得辽东的募兵制不可行。卫所制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既保证了军队的粮草,有保证了军队的战力。如果将卫所制改为募兵制,朝廷的军饷将会成倍的增加。现在如果这样做的,恐怕国库难以支撑。”梁哲的话说的掷地有声,神情也是颇为激动。

“一派胡言!”梁哲的话刚落,大殿里一个声音大声的呵斥道。显然这个人没有一点客气的意思,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这个人。

站出来的这个人正是刑部尚书官应震,官应震是张居正的同乡,从读书的时候开始,心里对张居正就敬佩不已。因为对张居正的崇敬,官应震对改革也是非常的赞同。在他看来,大明朝现在的情况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现在既然看到了希望,他自然不会放弃的。

天启皇帝看着愤怒的官应震,玩味的笑了笑,沉声说道:“官爱卿,有什么话说吧!”

“是,陛下!臣觉得户部侍郎梁哲实在危言耸听,辽东的土地都在那里。如果将卫所制改为募兵制,将土地分下去,百姓耕种土地自然是要纳税的。士卒可以一心作战,百姓可以一心种田,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官应震显然丝毫不客气,大声的驳斥着梁哲。

在官应震之后,又有几个人站了出来,支持的有之,反对的有之。最后所有人目光都落到了内阁次辅刘一璟的身上,现在站出来的两个内阁大学士全都是支持改革的,如果刘一璟不说话,那内阁的态度已经很明朗了。

“陛下,臣有华话说!”刘一璟没有说话,一边的内阁大学士韩旷忽然站了出来。此时的韩旷面陈似水,显然已经到了他不得不说话的时候了。

自从天启皇帝清洗东林党,朝堂上东林党并没有被赶尽杀绝,内阁次辅刘一璟、内阁大学士韩旷、辽东巡抚杨涟,朝堂上还是有很多的东林党人的。不过相对于原来的东林党,现在的这些人要正直很多,他们也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轻轻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笑着说道:“韩爱卿,有什么说吧!”

“回陛下,臣觉得辽东的事情还是不要妄动的好,毕竟辽东去年刚刚经历了大战,现在这样做恐怕军心不稳。另外改卫所制为募兵制,这不光是辽东的事情,臣恐怕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辽东改制的消息传出去,臣恐怕朝野哗然,各地士卒军心不稳。如果出现军队哗变,事情恐怕就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韩旷的声音很平淡,可是说出来的话却是任何人也不敢轻易说出来的。

天启皇帝轻轻的皱了皱眉头,他自然明白这个改制的意义,如果辽东改制成功,无疑为大明朝打开了一扇门。可是打破旧有的,建立全新的都是非常的困难的。那些边关将领,怎么肯能这么轻易的接受整改?韩旷说的并非不可能。

大殿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等着天启皇帝的决断。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也只能是天启皇帝拿主意了。毕竟真的出了什么事情,没人能承担这个责任。

思虑良久,天启皇帝目光渐渐便的坚定了起来,蒙古瓦刺和鞑靼已经没有了进犯之心。辽东的建奴短时间内也没有进攻的能力,北疆的局势也非常的平稳。如果这个时候不动手,天启皇帝也不知道下一次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原本天启皇帝想要等到孙传庭编练新的京营之后,自己手里有了可战之军之后,在动手改革。

不过现在事已至此,自己也只能往前走了!看了一眼内阁次辅大学士刘一璟,天启皇帝沉声说道:“内阁拟旨,辽东暂行改制,由内阁首辅大学士孙承宗全权主持。”

第三百五十四章警察

天启皇帝既然做了决定,事情自然也就这样定下来了,大臣能做的也就是高呼皇上圣明。

散朝的路上,户部侍郎梁哲的脸阴沉的可怕,用力的裹了裹身上的裘衣,梁哲忽然觉得有些冷。不知道是因为天气的原因,还是因为梁哲自己的原因,不过天气确实有些冷。

“大人,事情恐怕有有些不妙啊!”户部的一个郎中来到梁哲的身边,左右看了看,压低了声音说道。

看了一眼那人,梁哲冷冷的说道:“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再说什么已经没有意义了。不过边军那些丘八是好摆弄的?如果真的弄出什么事情,皇上也不得不收回圣旨。”虽然嘴上这么说,可是梁哲的眼中还是闪过了一丝惊恐。

见梁哲这样的态度,那人便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轻轻的低下头,好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京城的天更冷了,街上虽然依旧繁华,可是人们已经开始穿上了棉衣。官员们这段时间都非常的安静,应该说都非常的忙碌,已经顾不上折腾别的事情,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京察。

虽然辽东改制的事情也吵得沸沸扬扬,可是事情已经有了定论,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结果。况且改制牵扯的不过是军队的事情,麻烦也是丘八的麻烦,很多文官还是不以为然的。可是京察却不一样,这可是关系到官场上这些人的官帽子。

在大明朝建立之初,太祖皇帝朱元璋就建立了官员考察的制度,也就是以京察为主体的官员考核制度。这种考核制度分为两个部分,那就是內察和外察。

内察有吏部和内阁主持,主要察的是两京的官员,外察则是考察地方官吏。

太祖时期的官员考核制度乃是三年一次,后来改成了十年一次。到了弘治皇帝时期,这种考察制度被改成了六年一次。到了正德皇帝的时候,考察在一次被做了改动,内察改成了“巳年”以及“亥年”为内察之年。外察没有改动,还是延续了辰、戌、丑、未三年一考之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