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新的一天开始了 >

第2部分

新的一天开始了-第2部分

小说: 新的一天开始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深地陶醉在这美景之中。这时东方天幕上出现的这奇妙景象,似乎预示着一个更美好憧憬时刻的到来。
  此刻,东方地平线上已是金光灿灿。喷薄欲出的太阳似乎迟疑了片刻,跟着,太阳犹如一只巨大的火轮从苍茫的大地之下一跃而起,跳动在天地之间万物之上。瞧!这个神奇的家伙。看!它那神采飞扬、潇洒傲然的样子,好像它真的就是天帝的化身,万物的主宰。它这个冉冉升起、充满无限生命力的物体,展示出的能量简直令世间万物无法与其相比。在这个冰冷的世界上,似乎只有它才具有这无穷的力量,它才是万物的至尊—生命之神。可此时的它却像一位慈祥的老者,深情地把它和蔼的目光投向沉寂的大地,可是,冰雪覆盖的大地仍然沉默不语,此时,大地上似乎只有高山举手示意欢迎太阳的到来。太阳遗憾地晃动了一下它的金身,但是,它还是毅然地伸出它的阳光之手,去触摸冰封的大地。刹那间,大地顿时笼罩在金光之中,整个大地就如同镀上了一层金箔,金光灿烂,瑞气千条,一切都沉浸在幻觉之中。温暖的阳光抚慰着大地和它的山川、河流、树木、小草及大地上的一切生灵,使阳光沐浴下的大地上呈现出一派万象更新的景象。这时,笼罩在田野里厚厚积雪上的雾气,朦胧地折射出太阳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的色彩,荒野上出现这绚丽斑斓的色彩,想必这一定是太阳的语言,太阳是在用它这七种不同的语言向世间的万物问候。这时,大地上的万物就好像身着艳丽多彩的外衣,享受着明媚阳光照射的幸福时刻。
  北部蜿蜒起伏的山峰在阳光照射下也显露出它们巨大清晰的轮廓,山顶上光秃得几乎没有任何树木,而迎面那些巨大黄褐色的岩石上沟壑纵横石缝裸露。远远望去这一座座光秃的山峰,看起来就好像是老人们光秃发亮的头;那带有巨大裂缝的岩石就如同老人们布满皱纹的脸,似乎如实地刻画出老人们一生的辛劳;岩石间有几堆未融化的积雪,洁白无二,恰似老人额头下翘起的白眉毛,这似乎又展现出老人们开朗的性格。这巍巍的群山看起来真就如同一群天地造化的老人们,相互坐靠在一起享受着闲暇的时光。他们这些老人们:有的好像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正在沐浴着阳光;有的好像眯起了眼睛注视着空中几只翱翔的雄鹰,似乎是在追忆自己往日的年华;有的好像正酣睡在阳光之下,梦幻在另一个世界之中。虽然这些老人们显得神情各异,风采迥然不同,但是,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些的历经沧桑老人们全然是一副悠闲怡然的神态。
  雪从山脚下一直向南边广阔的田野延伸。附近村落的房屋、场院和许多道路依然被积雪覆盖着,可是,一些屋檐上、草垛上、建筑物和田野边缘上的雪在阳光的照射下已经开始融化,滴水,但是,雪俯卧在大地上巨大银白色的身躯也好似披上一层金甲,它仿佛正匍匐在大地上随时准备扑上北部黄澄澄的山峦,夺回它失去的领地。这时厚厚的积雪在阳光照耀下开始冒出冰冷的寒气,可这些由于太阳照射而升华到空中的寒气,却十分惧怕明媚的阳光,它们四处躲藏。幸运的一些躲避在附近村落里的房屋、院墙和麦垛的后面;倒霉的一些躲藏在马厩、牛圈、猪舍和鸡窝的阴影里;一些无处躲藏的寒气就只得龟缩在树木稀疏的倒影里,诅咒着阳光的来临;甚至一些孤零虚弱的寒气只得趴在沟渠和土坷垃的后面,跟随这一点儿阴影躲避太阳的光芒。随着太阳逐渐的升起,躲在阴影里的寒气随着阴影不断地退缩隐蔽,这就使背阴儿的地方更加阴冷,这些地方这时也就成了阳光下存在着的阴暗冰冷的世界。
  此时田野里那些躬身垂首的树木,在阳光下真实地显露出它们被冬日的酷寒震慑得的惶恐伏首之态,就是风掀动它们细细的枝条,也不敢试图驱赶聚集在它们身边的寒气。只是那些高耸在道路两旁的白杨树睁大眼睛深情地注视这一缕缕飞撒来的阳光,虽然它们对太阳送来这一丝温暖未于言表,但是从白杨树凝神注目的眼神里,可以看到它们内心对这温暖的阳光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之情。这时,大地上只有那些小草们枯黄跳跃的身子,在阵阵的寒风中没有留下半点阴影,彻底摆脱了阴影和寒气幽灵般的纠缠。
  这时附近村落里升起的炊烟还再断断续续地飘向空中,村子里也已经传出人们嘈杂的说话声音。不久,大路上响起车辆声、喇叭声、骡马的嘶鸣声和人们的吆喝声,清晨幽雅宁静的气氛完全被这杂乱无序的声音打破了。这些声音混乱地交织在一起,就好像合成了一首不十分和美的晨曲奏响在广阔平原的上空。
  太阳继续升腾着,他那威严、神圣的气质,犹如天帝在巡视大地和他的臣民。
  新的一天开始了。
  二
  早晨八点多钟,德胜门外的马路上没有什么车辆。那个年代北京的马路并不宽敞,德胜门外边这条马路两旁大都是低矮的瓦房。由于年久失修灰色的墙皮早已脱落,露出核桃般大小的砖头;人字形的房脊勉强地相互支撑着,屋檐上的瓦片被风雨吹得没有什么筋骨了,松散地趴在那里;门楼和房屋的下半部已深深地陷入路面下边。沉重的门楼压得门垛子向外斜闪着,街门斜挂在开了榫的门框上向内敞开,要不是门框上粗糙生锈的铁链死死地牵住了大门,大门早已远走高飞了。门墩儿上的石兽们大都残缺不全,它们此时也顾不上为主人们看门避邪了,一对对地缩头蜷腿恐慌地注视着那随时要倒塌下来的门楼。时而有人从黑洞洞的门楼里钻出来,临街的窗户上伸出的一截或半截的破烟囱正冒着青烟,刺鼻的煤烟味弥漫着整个街道。公共汽车站上有几个等车的人。
  今天是星期天,上班的人不多,街上比较冷清。由于这里的马路狭窄,而且路面坑洼不平,有的地方还结着冰,骑自行车的人遇到冰不得不下来推着走。车站上几个等车的人不耐烦地向北张望。寒冷的天气把他们的鼻头和面颊冻得通红,有两个人站在那里还不时地跺一跺地,活动一下被冻得麻木的脚,但是公共汽车一直不见踪影。
  这时一阵车轮的声音伴随着“吱扭、吱扭”的怪声传了过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朝着北面发出声音的地方望了过去,一辆满载家具的牛车,晃晃悠悠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赶车人手持鞭子,一手拽着缰绳,赶着牛车走了过来。等这个人走近了,人们看清楚了:赶车人敞着怀,穿着一件光板羊皮大衣,头上没有戴帽子,可脑袋上直冒热气。这个人上身穿着一件黑色的对襟棉袄,下身穿着一条洗得发白的绿军裤套在棉裤外头,脚下的大头鞋十分沉重地走在马路上。车站上等车的人对这牛车和赶车人似乎感到有些奇怪和陌生,可赶车人还是以笑呵呵的表情向车站上的人们打着招呼,但是人们投过来的只是诧异和冰冷的目光。这情景似乎并未使赶车人兴奋的心情陷入尴尬的境界,他转过身来对车上的人大声地说:“孩子们!咱们就要进城了!”
  车上的女人和孩子们早醒了,她们一直蜷缩在车上看着路旁的房屋和行人。她们听到赶车人的召唤后,掀起了围在胸前的皮褥子,坐了起来,欣喜地朝前观看。马路的尽头,一个巨大的建筑一下子映入了她们的眼帘。
  “爹,那是个啥东西呀?”一个孩子突然问道。
  “啥东西!那可是大东西啦。那是德胜门的箭楼。”
  “箭楼是干啥的呀?”
  赶车人看着箭楼,不假思索地说道:“箭楼就像咱们家那个寨子的寨门。”
  “咱们那个寨子门可不是这样。”女人不同意地说道。
  “嘿,嘿,这不就是个比喻吗。”
  “爹,它咋那大呀!”
  “那当然了。这是京城呀!”
  这个灰色巨大的箭楼是明清时代修建在城外的一个建筑。它坐北朝南,仿佛像一座孤岛似的矗立在古城外面,现在看起来这个箭楼独立在古城之外似乎显得有些孤单。可据老辈儿人讲:在明清时代,箭楼和后面的德胜门之间还建有一个小小的瓮城相互连接,箭楼和它后面的瓮城两者构成一个城外之城。大概是由于战火和时代的变迁,瓮城早已被毁坏拆除了,只留下这么一个孤独的建筑,耸立在城池的外面。不过就现在看起来它依然还是和后面的德胜门遥相呼应,能使人回想起当年它们在一起时的宏伟模样。猜想当时在建造古城时,设计者一定为了确保城池的安全,抛开千百年来天圆地方的理念,设计上采用了军事上以攻为守的策略,在方正的城池结构上突出向外修建了一个不大的瓮城和一个高大箭楼。想起来它们二者在城池之外也就会形成了一个鹰犬鼎力之势,来共同协防京城这一重要的城门。
  查史料记载后才知道:过去那小小的瓮城里还布满了暗道机关。如果敌人攻入瓮城时,守卫瓮城的士兵会迅速放下城门内的千斤闸,然后马上关上城门就形成关门打狗的阵式,于是伏兵即可从瓮城墙里的藏兵洞四面出击。一声号令之下:箭楼上的弓箭手、瓮城上的士兵就凭借城楼和城墙的优势居高临下用滚木垒石和弓箭攻打敌兵。那些敌兵自以为得手,却万万没有想到:城内是陷阱,墙中有埋伏。明清两代时北京几个重要的城门都有这样堡垒一样的体系,那时它们是扼守京城的最后一道重要的要塞,为守卫北京起了重要的作用。这箭楼是一个庞大灰色砖木结构的建筑,楼顶是重檐歇山式带绿剪边的琉璃瓦,而且前面有楼后面有厦。这座箭楼有四层,它的前后左右全部开的是方形的箭窗,现在这些箭窗已经废弃无用,也无人守望。箭楼上是绿色的琉璃瓦的顶,由于外檐上的瓦片和泥土的沉重已经压弯了支撑门楼外檐的椽子,一些瓦片的脱落处长出一丛丛干枯的茅草。虽然这巨大的城楼是那样破旧,总算还能巍然屹立,貌似一个威镇四方的将领,可与它往日的威风和荣耀来比,今天用荒废和遗弃这四个字来描写似乎才是这个箭楼真实的写照。如今它们成为了风儿们在空中追逐戏弄的众矢之的。当风急速拥挤地穿过这众多狭窄的箭窗窗口时,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箭楼发出低沉的哀鸣声,这个巨大而孤独箭楼似乎只有在叹息中度过它余下的光阴了。可是说起来眼前这个古老的建筑,不用说它承受了多少次战火的洗礼,就是它经历几百年时光的煎熬之后,今日还能作为古城的一个首善之地,在这里独自迎候每日太阳的升起,接待来自八方的来客,这已经是十分令人仰慕和敬佩了。车上的孩子和女人看到不远处的城门和黑压压的城墙下稀疏地有几棵干枯的树,地面上的一些雪还没有融化,宽阔的护城河上也覆盖着一层冰雪,这景象给她们的感觉是压抑和凄凉的;并不是她们以前听说过的和小人书上看到的繁华的街道、兴隆的商铺和热闹的人群。
  车老板一边给孩子解释着,一边赶着牛车向前走。牛车走得很慢,走了一段时间才绕过箭楼一步步向城门走去。进出城门的人不多,但是由于天气干燥路面又是土路,离城门洞近的地方风也大,尘土总是在门洞这里伴随着寒风追逐着过往的行人,使从农村来的人首先感觉到城市里一种喧嚣的气氛。门洞外突然飞起的一阵尘土把车老板的眼睛迷了,他不得不停下来揉眼睛。他揉罢了眼睛,抬头看了一眼门洞,才发现在门洞上方的墙体里镶着一块青石,上面模糊地刻着三个大字“德胜门”。不知道是因为车老板看到了“德胜门”这三个字的原因,还是经历了一夜的长途跋涉总算到达了目的地,赶车人显得十分兴奋,他回过头来大声地对车上的女人和孩子喊道:“看!这就是德胜门啦!”
  车上的女人和孩子此刻再听到了赶车人的招呼,她们的脸上并没有显露出十分兴奋的心情,而是又蜷缩在车上,仰起头来,望着眼前高大破旧的城门和城门楼子没有说话。她们脸上刚刚显露出那欣喜神情里,似乎添上了少许的疑惑。车老板却十分高兴地赶着牛车向门洞里走去。不知为什么这黑洞洞的城门洞似乎也使大黑牛感到有些畏惧,它低着头保持着警觉,迈着迟缓的步子,拉着车走向门洞。
  “德胜门”顾名思义这就是德胜凯旋归来的将士走的门,所以当时这个门的建造是以它的威武气概为主基调,铁青色的巨型条石铺垫在城门的底部,瓦灰色的城砖按照梯形的构造,从底部一直砌到城上直立敞开的垛口,这个稳坐在城垣之中巨大的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似乎造就出一种横山越岭的气势跃然出现在路人的面前。想当年城门和它上面的城门楼子二者归一构成一座雄伟的凯旋之门,而且它上面那三重飞檐的城门楼子,过去一定也是气宇轩昂雄居在此,曾使无数的路人在未进古城就产生一种敬畏的感觉。可今日城门上面这个有两层楼阁,三重飞檐的城门楼子上门窗缺损、漆皮脱落、彩绘全无,飞檐上瓦片早已脱落,而且是枯草丛生,这个城门楼子有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目前大概只有冰冷的阴风才敢在它黑洞洞的门窗中间徘徊游荡。如今这种凄凉破败的景象给人们的带来不仅仅是一种沮丧和遗憾感觉,似乎也预示着它末日的来临,这景象也会使见到它的人们感慨万千,会以一种无以名状的感觉为它感到惋惜。如今看到城门上石刻的“德胜门”这三个字时,虽然它的名字今天不一定会使你有一种如雷贯耳的感觉,尤其它的面貌不可与往日相比,似乎也不会再使人想起它往日的辉煌,可是今日它那古朴和沧桑本色依然留给你的印象是深刻的、难以忘怀的。赶车人此时并未感到有此体会,他心目中城中的生活比起这个破落失意的城门会不知好上多少。
  门洞内的路面不平整,赶车人就一手拿鞭,一手牵着牛往门洞里走,牛车在石板路上一走一颠地伴随着“轰隆、哗啦”的声响走进了城门洞。门洞内阴森森的,呼啸的寒风互相推搡不顾一切急冲冲地穿过门洞扬长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