秾李夭桃-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小幺和魏水生一直在郑城住了一个多月,看着盖院墙,加宽廊,修整油漆各处,又重新添了桌椅,四墙挂了字画,装点好各处,做好了水牌…… 忙得差不多,择了个吉日,挑了挂鞭炮放了,这个小小的紫藤居就开张了。
孙二当家,如今是孙掌柜了,孙掌柜照着李小幺的吩咐,开张当天,带着赵五哥,往衙门送了几趟茶汤、点心,又各人发了一圈紫藤居的筹码,只要那些衙役、书办肯常来光顾,就是不给钱,李小幺也是愿意的。
第四十二章雨中
孙掌柜识文断字,估计落草前也是小富人家,至少读过书,说不定还做过生意,打理起紫藤居头头是道,李小幺只说了几句,孙掌柜就明白了她的意思,是要往风雅上做,李小幺见他是个极明白的,也就放下心来,和魏水生回去笔架山住了几天,将山上的帐,孙掌柜原来管着的,和李小幺管着的,都交给了魏水生,李小幺如今要先集中精力,把紫藤居的生意做起来,再想法子寻出几条能打听消息的途径,在山上没住几天,就又和李宗贵一起进了城。
李小幺拉着李宗贵,吃遍了郑城大大小小,有点名气的茶坊,尝了各家打出来做招牌的茶汤和点心,心里有了数,和李宗贵嘀咕着,总觉得如今这铛头不是自己人,年纪又大了,就怕她好不容易教会了几样点心,他又要走,这让人情何以堪!?
李宗贵想想也是,找了孙掌柜来,三个人商量了半天,觉得李小幺的想法极是,倒不如让张大姐过来跟着如今这铛头学学做点心的手艺,学的差不多了,李小幺再指点指点,李小幺会吃,可是不会做,她的指点仅限于对成品提出意见和改良方向,至于如何揉面、如何打胚等等,她就一无所知了,过节的时候,张大姐能在她这个大外行的指点下,烧出味道几乎不差什么的各式菜肴,可见这厨艺上的天份是不差的,至少能听得懂李小幺的指挥。
孙掌柜找铛头商量,愿意出二十两银子,让他带张大姐学会做点心,铛头做点心的手艺,就是在郑城,也只一般,又上了年纪,极干脆的答应了,教会张大姐做点心,挣了这二十两银子,他就能回家养老去了。
李宗贵回去和李宗梁商量了,又问了张大姐的意思,张大姐自然是求之不得,虽说如今做了草寇山匪,可是能学门手艺,那一样是求之不得的事。
张大姐跟着铛头学做点心,李小幺空闲无聊之余,开始教张狗子和赵五哥识字。
满藤艳紫褪尽,紫藤叶和银杏叶浓绿满枝时,紫藤居的生意渐渐好起来,张大姐只学了两个月就青出于蓝出了师,做出来的点心极得好评,孙掌柜对府衙众人极是优惠,渐渐引的府衙里的衙役、书办经常过来喝茶聊天,连严大人带来的心腹宋师爷,也时不常的过来坐坐。
宋师爷多在申初申正之间过来,最爱坐在紫藤架下,要一杯龙井,一碟红豆糕,悠悠闲闲的喝好吃完,再背着手,慢慢晃回府衙。孙掌柜悄悄留意了一阵子,摸到规律,到了申初,就空出紫藤架下的那个位子,只等着他来。
这天,落着细雨,晚饭时候,茶坊里极是清静,李小幺坐在茶坊楼上,透过窗户看着行人稀少的街道,细雨笼着白墙青瓦和石条路,偶尔,撑着竹油伞的男女不急不缓的走过,李小幺站起来,端着杯普茶,一边慢慢喝着,一边出神的看着眼前这幅诗意十足的水墨画,若是一直这样,没有人,没有事来打破这幅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正想着,街巷尽头转过一柄竹油伞,是宋师爷,李小幺不用看他的脸,只看走路就能认出来,他这个时候来这里做什么?喝茶?李小幺往后退了半步,将自己隐在窗后的阴暗中,看着宋师爷径直往紫藤居过来,在门口收了伞,孙掌柜热情的声音传了上来。
李小幺呆站在窗后,心思转的飞快,他怎么这个时候来这里?她盯他盯了好一阵子了,他是严大人的心腹,那些衙役书办怕他远甚严大人,衙门里的事,衙役书办们只知道找他,然后听他的吩咐去做,那些事,他是转告严大人,得了指示再转告给衙役书办,还是,根本就是他一手处置的?
这是吃饭的时候,他却到这里来了,心情不好?心里有事?李小幺轻手轻手的走到楼梯口,伸长脖子往下看了看,摄手摄脚的下了楼,宋师爷坐在宽廊下,还是一杯绿茶,一碟红豆糕,面色阴郁,半闭着眼睛,往后靠在椅背上。
李小幺招手叫了孙掌柜,转到厨房间,低声说道:“孙二叔,这个宋师爷,今天不大对劲,只怕有心思,要不你去试试,看看能不能跟他聊聊,人难过伤心有心思的时候,最容易交上朋友,他是泰州人,既然喜欢喝龙井,说不定也爱喝珍珠泉,咱们正好有一坛。”
孙掌柜忙点着头:“五爷说的极是,咱们就试试。”
孙掌柜出来,重又泡了杯龙井送过来,笑着说道:“宋先生吃了饭没有?若是吃了,这茶只怕就嫌淡了。”
“这样就好。”宋师爷有些郁郁的笑了笑,孙掌柜放下杯子,拉了张椅子过来坐了,看着宋师爷,笑着说道:“先生既然还没吃饭,不如赏个脸,尝尝我们这些生意人家的饭食,我这个铛头,做的一手上好的海鲜面,让她给先生做一碗尝尝?”见宋师爷略有迟疑,不等他说话,就站起来吩咐了下去。
片刻功夫,孙掌柜就端着碗看着极诱人的海鲜面上来,后面,赵五哥端着个托盘,在桌子上摆了几样南边常吃的凉拌小菜,两只白瓷酒杯,一小壶温好的珍珠泉酒。
孙掌柜一一摆好,指着酒杯和酒壶,笑着说道:“这是前几天刚从太平府过来的珍珠泉酒,说是极正宗的,也不知道到底好不好,我还没尝,今天正好陪先生尝尝,这郑城什么都好,就是好酒难得。”
宋师爷探头看着海鲜面和四五碟南地的凉拌小菜,又倒了一点珍珠泉在杯子里,端起来闻了闻,笑着点了点头:“是正宗的珍珠泉,这酒在太平府倒还好,到了这郑城,就难得了,郑城人都嫌它清淡,不大爱喝,没想到掌柜倒爱喝这个味儿,掌柜哪里人?”
“我还真是土生土长的郑城人,可说来也怪,我这口味偏就和大家不同,喝茶吧,也爱这龙井、雪峰之类,喝酒吧,最爱这珍珠泉的味儿,就是吃饭,也爱这南边的味儿!你看看,平时我真不好意思说我是郑城人!”孙掌柜仿佛一脸苦恼的摊手说道,宋师爷哈哈笑起来,拿起酒壶,给孙掌柜倒了一杯,又给自己满上,举起来让了让孙掌柜,满脸享受的慢慢喝光了一杯酒,放下杯子称赞道:“这酒也温的正正好,掌柜这铛头寻的好!”
孙掌柜陪着宋师爷,抿着酒,从这酒说到菜,再说到茶,又一路说到各地的风土人情,奇闻怪事,渐渐越聊越投机。
赵五哥站在宽廊后,盯着酒壶,只要空了,就换上另一个装满温好的酒壶上去,李小幺指挥着张狗子,看着时机,不动声色的撤了那碗没动的面下来,换了一碟碟的下酒菜上去。
两人直聊到天色黑透,宋师爷才摇摇晃晃的站起来,伸手拍着孙掌柜的肩膀:“你是个有见识的!士农工商,商…… 做商也不容易,不过做师爷更不容易,不容易啊!背井离乡不容易!”
孙掌柜扶着宋师爷,赵五哥在后面撑着伞,将宋师爷送回府衙后的住处,一个五十几岁的老仆开了门,孙掌柜将他扶进去,又帮着老仆将宋师爷安顿好,才和赵五哥回到紫藤居。
李小幺正慢慢吃着碟烤鸡脚,等着两人回来。
孙掌柜一脸笑容,坐到李小幺对面,接过碗梨汤喝了几口,看着李小幺,低声说道:“五爷猜的不错,是有了难过事,他家里来了信,他大女儿,上个月生孩子没闯过去,一尸两命,他妻子也病倒了,他又没法赶回去,心里难过的很。”
李小幺放下筷子,半晌才叹了口气,低声说道:“谁都不容易,有了这回,就有第二回,说不定他往后有了什么伤心烦闷,都会过来找你聊聊,你就听他说,开解开解他,当朋友好好处着,别的,先不要想,往后再说。”
孙掌柜连连点着头,看着李小幺拎起筷子,继续慢条斯理的吃起了鸡脚,看了一会儿,低声说道:“五爷心思深远缜密,令人佩服。”
李小幺转头看着他,想了想,谨慎的说道:“我是死过一回的人,在阎罗殿前转过一圈的,不过想的开罢了。”
李小幺刚赏了一天细雨中的诗情画意,魏水生带着孙大娘子,隔天一大早就赶到了紫藤居,萧万生拉了七八个原来东山上的人,偷了一小箱金子,逃走了。
孙大娘子脸色灰白的几乎没有血色,悲伤的看着孙掌柜,没等开口,眼泪就滚落下来,张大姐忙站起来,心疼的搂着她,拍着她的肩膀温声安慰道:“这又不怪你,没事,别哭,你看你,别哭…… ”
“孙姐姐也别难过,这事也不过人各有志罢了,走就走了,那箱金子,拿了就拿了吧,若是往后能让他们安稳度日,也是咱们的功德了。”李小幺面容平和的安慰开解着孙大娘子,孙掌柜脸色阴沉,转头看着魏水生问道:“什么时候发现的?派人去追了没有?”
第四十三章合伙
“前天子时前后下的山,哨探看到了,萧万生说是领了差使,下山办差去的,给大娘子留了封信,大哥没让追。”魏水生解释道,孙大娘子忙从怀里摸了封信出来,递给了孙掌柜,孙掌柜打开信,几眼就看完了,是萧万生那鬼画符一般的笔迹,一共没几个字,萧万生认字是他教的,没学会几个字,能写的字就更少了,信中聊聊数语,就是说走了,以后山高水长,各奔前程。
孙掌柜沉着脸将信递回给孙大娘子,转头看着魏水生:“大当家是个义气大度的,这都是看在故去的大当家,还有我和大娘子的面子,其它的人,大当家怎么说的?用不用我回去一趟?”
“不用了,当天早上,大哥就叫齐了大家伙儿,说了这事,也跟大家说了,若愿意留,就留下,大哥当自己兄弟一样看待,若不愿意留,一人送五两黄金,听凭下山,该走的都走了,剩下的,没有人要走。”魏水生笑着解释道,李小幺歪头看着魏水生,慢吞吞的问道:“走的这八个人,都是没受伤的吧?”
“嗯,只有两个受了点皮外伤,也好的差不多了。”魏水生看了李小幺一眼,笑着答道,孙掌柜脸色更加难看,李小幺转头看着他,平淡无波的说道:“若跟孙大当家比,我和大哥几个,一来是太嫩了些,二来,约束大家也紧了些,事事都立着规矩,跟以前比,日子苦规矩多,大家想下山过好日子,也是常理,孙二叔和孙姐姐也别往心里去,人各有志,大家都想开些就是。”
孙大娘子看着孙掌柜,伤感的点了点头,李小幺转头看着魏水生,声音平淡中透出丝冷厉:“从前自然是合则聚,不合则离,可如今山上的兄弟,不管是东山的,还是原来西山的,既已立志留在山上,大家做了兄弟,往后若想走,也得依着规矩,明说清楚了再下山,若再有这样偷钱逃山的事,就别怪我兄弟不客气了!”
孙掌柜抱了抱拳,郑重的说道:“五爷放心,若再有这样的事,不劳五爷动手,我和大娘子先办了他!”
几个人说了话,孙掌柜忙着带人开铺子做生意去了,孙大娘子跟着张大姐去了厨下,一边给她帮着打下手,一边低声说着话,两个人自从东西山合到一处后,就极能说得来,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李小幺坐在旁边听过几回,实在不明白两个人你说一会儿从前,我说从前一会儿,这样没意思的话有什么说头。
屋里只留了魏水生和李小幺,李小幺把椅子往魏水生这边挪了挪,拧着眉头,焦急的问道:“哪个箱子?偷了多少去?”
“就是放在大哥屋里的那个,一共二百两黄金的那个箱子,幸亏当初想起来分开放,不然,唉!”魏水生抬手揉着眉头,烦恼的说道,李小幺听得一下子跳了起来,指着魏水生低吼道:“我不是告诉过你,你屋里那个箱子多放,大哥屋里的箱子要少放!怎么让人偷了这么多!咱们哪还剩多少了!?大哥真就这么算了?”
“急什么!坐下说!”魏水生烦恼的伸手拉着李小幺坐回椅子上,抬手揉着眉间:“这事是我的错,大意了,没想到这事。”
李小幺连叹了几口气,不再多责备,多说也没用了不是,两人沉默的对坐了半晌,李小幺看着魏水生,有些没精打采的说道:“还算有件好事,昨天还想着打发张狗子回去一趟,你来了正好,镖局有趟镖,后天一早出发去太平府的,跟大哥说,拦下来,先扣下一半货,让信阳镖局把去年的年礼补过来,东西送过来的时候让孙大娘子仔细看看,照着以往孙大当家的例,一分也不能少了。”
自从去年秋天公主被劫,吴国对梁宣战到现在,郑城除了宣战时大张旗鼓的请了野,灭了自己家无数个村庄,又借着清野不利撤换了郑城知州,其它的,竟是半分动静也没有了,袁大帅的大军驻在城外,除了春节后剿了笔架东山,旁的,连只蚂蚁也没踩死过,郑城奇异的平静安祥无比,可这份安祥中透着诡异,那些生意人,还是敏感的远远避开了郑城,宁可绕远走了别的路,这镖局的生意也是一落千丈,今年开年到现在,这还是头一桩生意,自然也是笔架东西山合并后的头一桩生意。
“嗯。”魏水生点头答应了,正要说话,李小幺忙叮嘱道:“你最好别下山,就是下山,也要把头脸裹紧,你可是这茶坊的东家,小心无大错。”
魏水生笑着点头答应了,两人嘀嘀咕咕算了半天帐,吃了中午饭,魏水生和孙大娘子悄悄出门,启程赶回山上了。
隔天,李宗梁、李二槐黑布蒙面,紧裹着头脸,带着苦练了小半年的西山山匪们下山做了真正意义上的头一桩山匪生意,打跑了镖局的几个镖师,拉了一半的货物上门,放了话,让镖局带着礼物来拜山赎货物。
镖师护着剩下的货物,仓皇狼狈的赶到下一个歇脚处歇下来,遣人往郑城和信阳府两处送了信,等着镖局来人处置。
宋师爷当天来茶坊喝茶,就和孙掌柜感慨上这事了,年后大军刚剿了笔架东山,这事他自然知晓的明明白白,如今不过几个月的功夫,东山上就又生出一窝悍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