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自己-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〇一一年十月一日
向乔布斯致敬
一早打开电脑,头版头条不再是国庆长假人山人海的热浪,而是“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去世终年56岁”。看来这次不是“被去世”,而是真的离世了,天妒英才啊!据说很多新闻社早已拟好他的讣告,以便他病情恶化时随时发布,不至于措手不及。当这一天真的来临,不知道新闻稿的感情措辞是不是会有些变化,或者新闻稿里都不带感情色彩?
这么一个伟大的天才我是没有资格说什么悼念的话的,但是因为我在自己的文字结集《倾听自己》的篇首引用过一段乔布斯的话,“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把它浪费在走别人的人生道路上面。不要受教条羁绊,那是在用别人的思考成果活着。不要让他人意见的噪音淹没你内心深处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听从内心和直觉的召唤。它们或多或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在我看来,这个智者说出了我们的心语,再没有比这个更贴切地来阐释我们应该怎样“听从内心和直觉的召唤”了。因此,我还是想向这位真正的英雄致敬!
在他之前的美国硬汉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过,“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硬汉最后饮弹自尽了,而身患绝症的乔布斯却与癌症奋斗了八年,亲手缔造出一个个奇迹。无论是职业生涯的挫折,还是病痛的折磨,对他来说都不是灭顶之灾,都没有击倒他。尽管他是以那样清瘦、憔悴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可是如同他亲手揭开的一个个光芒四射的奇迹一样,他始终是打不倒的硬汉,始终笼罩在智慧的光环之下。创新给了他源源不断的灵感,平和让他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他传记的书名就叫《活着就为改变世界》,我想他的确做到了。
可是对我们大多数芸芸众生来说,我们活着不是为了改变世界。就像一个来自海外的支教志愿者卢安克所说,“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改变自会发生”。
路边的孩子
10月15日应该是个黄道吉日吧,我工作的地方举行迁址庆典仪式,竟然有同事为此改了冲突的婚期,退掉早已预订好的酒席,另择如梦佳期。
庆典仪式是精心准备良久的,大厅里飞天砂岩壁画前的喷泉已经踩着点冒出水珠。有各界领导出席,少不了风姿绰约的省电视台美女主播主持。有军乐演奏,也有礼炮齐鸣,鲜花环绕,还少不了现在很流行的启动球。领导们做齐心协力状大手按将上去,大楼外面包裹巨型太湖石的红色丝绒徐徐拉开,露出烫金的大字。画面切入室内两块移动大屏幕,隆重的仪式也在掌声中拉开帷幕。现在真是高科技,与世界接轨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在大厅里躲在帅哥美女后面当了一会狗仔,热火朝天的仪式结束时还是觉得身上有点冷,连忙沐浴着若有若无的阳光回家。
匆匆走过每天都要路过的破旧小路,一个坐在路边写字的孩子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没有“扫街”的习惯,所以只是扭头看了坐在杂货店门口低头写字的孩子几眼。我戴着手套还嫌冷,穿着皮衣还要拉紧拉链,围好围巾,那个孩子只是外面套着一件校服。也许他家的杂货店比外面还冷?他就着阳光在写字,眼前还有搭在两个椅子上晒太阳的一床被子,他的妈妈可真会充分利用冬日的这点太阳能啊。
走过几十米,我频频回头看那个孩子,依然专注地埋头于他的作业。他不冷吗?周末他为什么不换下难看单薄的校服,穿一件自己保暖的衣服呢?心底突然涌上一股感动,想记录下这一幕。正好带了相机,我揣着心事快步返回。孩子身后的一辆大卡车刚刚轰隆隆地开走,正好留出视线。车水马龙没有让他分心,我也不敢离太近打扰他。拍了一张全身照,又调焦拍了一张半身照,在路人向我投来惊异的目光前悄悄收起相机转身。在我按下快门的一刻,那孩子突然嘴唇翕动,嘴张得像条可爱的小鱼,鼓起腮帮。不知道他是正好在念英语,还是在心算数学,或者是在自言自语。
这个孩子写作业的小路两端,一头是威严高大的省委、军区大院和“盛世豪宅”,一头是最繁华的东方红广场,还要途经建筑大师任正英设计的陆都花园。其实若干年过去,只留下这么个号称花园的住宅小区而已,大师的设计还束之高阁,花园还是空中花园呢。住宅楼已经以花园为噱头卖掉了,那个“花园”至今是一片荒地。晴天两脚土,雨天满腿泥,但我总是为了抄近道要从那里穿过。走到彩旗飘飘、人声鼎沸的广场,看到旁边同样荒置了十多年的科学宫,据说现在要做商业开发,竖起一座“金茂”,不知道怎么竟然有恍如隔世的感觉,微微的阳光竟也有些晃眼。到底是什么造成这么大的反差呢?
回家仔细看照片,我才发现那孩子坐的不是一把椅子,而是摞在一起的两个饮料箱,大概他家的椅子都被晒太阳的被子占用了吧。做书桌的是一个塑料高凳上面垫着的纸箱,即使狭窄的家里安放不下一张像样的书桌,他依然可以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其实我不是第一次看见在路边写字的孩子,也许是那一抹阳光,也许是那孩子浑然忘我的安静神情打动了我。我家楼下就是一个小市场,周末时不时看到在自家简陋杂乱的铺面里写字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大多是艰难谋生的小生意人,是起早贪黑要在这个城市里立足的异乡人。为了省下房租,他们做生意的场所大多也就是住宿的场所。我时常在买菜时遇到非常小的孩子,兴冲冲地冲到摊位前,挤开父母,起称、收钱,动作非常老练。我夸他们“这么小就会做生意了啊”,还会看到得意而羞涩的笑容呢。
我儿子曾经就读的社区小学,很多孩子的父母就是类似于“贩夫走卒”的异乡人,有修自行车的、有卖“胖子”小炒的、也有卖大饼的。我儿子最好的朋友家就是卖水果的,是在此落脚的河南人。我总想增加点他家的销量,多买他家的水果,可是朴实的夫妇念于孩子的友情总要多给,搞得我反而不好意思去他家的水果摊。平时两口子守摊,但周末或假期两个孩子也替换父母上阵。经常周末看到我儿子陪好朋友守在水果摊前玩游戏,好像比呆在家里还快乐,有说有笑。有时候他陪我去市场买菜,看见他朋友守摊,我索性让他去陪朋友呆着说说开心的事,他才不愿意跟在我屁股后面老大不情愿地一言不发呢。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好像有过这个说法。我现在都不太清楚“义务教育”还剩多少内核,在这个拼爹的时代,难道真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下会打洞吗?我儿子后来上的私立初中以及现在上的重点高中,像他小学好朋友那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少了。
想起几年前出过一个高考“省状元”(其实应该叫第一名,我就随俗称呼吧),他的父母竟然就是在小城市里卖油条维生的,引得大家感慨万端。他父母租了一个废弃的车库,中间一隔,后面住人,前面烟熏火燎卖油条。孩子中考成绩第一,于是各中学竞相争取,最后减免了学费,还帮他父母找了在学校做保洁的工作,提供了一间宿舍。那个孩子果然没有让学校失望,让父母失望。但愿这样有人文关怀的学校多一些,这样争气的孩子多一些。
“知识改变命运”,这话说了很多年,好像越来越没底气了,但我还是衷心希望这些孩子能在书里找到自己的命运,所有的孩子成长在同一片阳光下。
得之不易的稿费
从百花盛开的五月写到黄叶满路的十月,终于看到桌上静静躺了一张汇款单,像耕作半年的农民收获了第一镰庄稼。
虽然不指望吃文字饭,但我这样的俗人也不拒绝报酬的。承蒙我在报社当高级编辑的朋友错爱,在她的领地发了两篇小清新的文字,于是有了这笔稿费。虽然是小钱,也值得大大感谢一下。不过我纳闷的是竟然就是整整一百元,该不会是给我四舍五入凑了整数吧?现在菜市场买菜好像都不找零角了,卖水果的不给你凑够五元、十元,往袋里猛塞水果的手不会停的;连超市里报价1。98元的商品肯定睁着眼睛收你2元,前面的1是心里价位,诱你贪便宜去买,后面看不见的陷阱里的2分钱却是不能忽略要实打实凑整收取的,人民币最小的单位该不会真变成元了吧?
上班的对面就有一家从邮局变身的邮储银行,递进去填好身份证和签名的汇票和身份证,面无表情的工作人员敲打半天电脑小键盘,又叫来两个同事看完汇票看电脑,看完电脑扫我一眼,硬是没给我一百元大红钞票,而是将身份证和汇款单一起退给我。该不成我拿的是伪造票据诈骗不成,真是尴尬啊。现在的我最怕和陌生人沟通了,本来可以装作正常人,或者装聋卖傻不言语,这下子不得不露馅了。不知道为什么取不了款,只好说我听不清,请工作人员给我在纸上写明原因。工作人员写到“必须去邮电大楼取”,我说汇票不是写明可以到任何一个网点支取吗?人家又不耐烦地写“是那里开的单子”。算了,虽然不明原因,但总算是知道结果了。给老公短信汇报一百元还取之不易呢,他回复周六去吧。也许他不忍剥夺我自己收获的美意?或者嫌再填他的身份证麻烦?那就周六一起去,免得我再像个无头苍蝇找不着北,被人家支到东支到西。
哎,我一直搞不清我们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都是什么特殊材料做成的,就算作为衣食父母的顾客不是虚无缥缈的上帝,至少也不是想象中的厉鬼吧?对顾客笑一下会被吸走魂魄吗?既然微笑一下死不了人,那是担心僵硬的脸上长出两道皱纹吗?我现在笑起来是比较难看,我多希望人们能多舒展一下自己的面肌啊。在很多窗口服务人员的心里,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文明服务”的“文明”,所以也别指望他们会提供“微笑服务”。满意不满意,优质不优质,高效不高效,这些都不是需要顾客评定的,只是写在总结里的美妙说辞罢了。骨子里解决不了的心结,推陈出新的什么一米线服务、打分服务,随后都沦为大厅里萎缩的摆设,只有做这些设备的厂家得到了生财之道,其他什么也不会改变。
从邮局空手而归,一进办公室倒看见办公桌上不请自来了一本簇新的书,想必是免费配发的书籍。当然不会是真的免费,应该是公费支付过了。封底标价68元,啧啧!我自己好像很少买这么贵重的书,除了给儿子买过史努比百年收藏版和神探柯南珍藏版之外。塑料薄膜封套里边是一本比砖头厚的专著,精致的红色腰封压住了书名,上面露出几排英文,赫然看到作者是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书脊上又是“世界”又是“国际金融”,挺符合现在赶英超美争当世界金融中心的潮流的。这么厚重的大作,我这么浅薄的人就不用打开薄膜看究竟了吧。
领导就是领导,不服不行的,精力过人是必须的,才华横溢也是肯定的,要不日理万机的工作之余怎么写出这么洋洋洒洒的专著呢?不写出几本等身的专著,怎么好当学科、项目、科研带头人?怎么争当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呢?不搞个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者博导头衔,怎么好在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的、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的人堆里混呢?不怕领导有爱好,就怕领导没爱好。出书、摄影之类都是风雅的爱好,虽然会耗费些资源,但起码还算健康。我就见过一本台历,是一个爱好摄影的领导在各地的采风照片,这样的台历发给客户,简直是双赢。不过也难说有的人是雅俗两手抓,两手都硬的,白天的道貌岸然也许只是晚上衣冠禽兽的表演铺垫而已。
权力能滋生一切,名和利当然是最大的副产品了。主管部门出的杂志征订不能不订,主管单位领导出的书让你买哪是给你面子。这样的书我的书柜里以前有很多呢,单位搬迁时毫不手软地一股脑塞到机密公文收集袋里了。变成纸浆比变成垃圾更环保一些,那么好的纸扔了多可惜呀,化作春泥更护花吧,但愿他们投胎转世能做一张会被人珍惜的纸。我曾经奉行“开卷有益”,没事时逮着什么书报翻翻总有收获吧,可是面对这些财政、税务、金融等等部门的征订杂志,甚至配发的新闻界领导2教授的文集,我好像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至于被房地产和汽车行业以及其他行业买断的有些报纸,直接当垃圾就行了,省的看着碍眼堵心。以前我老公时常给我晒他买到的印数可怜的学术著作,像拣着了宝贝,捧着书凑到我鼻子底下得意洋洋地展示,“瞧瞧,一千册啊,多不容易啊!”是啊,那样皓首穷经写出的书出版不容易,有缘买到、读到当然也不容易了。现在这样稀罕的书已经难觅踪影了,但是那些珍贵的种子一旦落了地,一定会在人心里开出花来。
我的几个热心朋友和网络编辑曾经问过我没想出书吗?呵呵,我觉得我那些粗糙的文字好像还没有变成铅字的必要呢。难道有人会买吗?编辑说出了书就会有人买了,我还是觉得出版暂无必要。随便挂在网上,有人想看了,点开随便扫一眼。印刷出来的纸质东西,既浪费资源又占空间,不全变成落土的废纸了吗?我的一个朋友谬奖我字字才情,我倒没什么觉得有天赋才情,但字字心血是真的。反正我没想成名成家,所以也不需要用出版来抬高自己的身份。如果哪天真的出书了,给我喜欢的朋友们奉送一本随便翻翻都不胜荣幸呢。不过前提是,我得先挣够名正言顺的稿费再说出版!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九日
后记:19日前往上班附近的邮储银行取百元稿费未果,告知要去邮电大楼,当时就打算让老公周末陪同前往。倒不是需要为那点小钱做保镖,而是做向导,可别因为我听不清,再被支到东支到西,为一百元踏破铁鞋。其实我当时铁心认为这只是我的过虑,工作人员已经白纸黑字告诉我去邮电大楼总部了,哪还能有错吗?
原本我写的前文的题目就叫素面朝天的“稿费”,今早给这个过于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