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83章 压力下的官场
古人说:宦海艰难。又说:仕途险恶。这两句话的意思都是说:做官难,难乎其难,官场如战场,同僚如仇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稍不留神,就会折戟沉沙,血本无归。
说起做官之难,好像就连老百姓都有一肚子苦水。坐在戏台下往上看,多么耿直的忠臣,也难免受到小人中伤,多么阴险的奸臣,到头来难免挨一刀。就连大鼓词里,都把“朝臣侍漏五更寒”视为人生的最大难事,老百姓们还四仰八叉躺在自家被窝里打呼噜,官员们一个个就得衣冠楚楚,冒着风霜雨雪,早早去点卯报到去了,单只是这份辛苦,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受得了的。
可是世无常理,有人做官难,有人做官却是非常地容易。明末的时候,有一个叫张蓬玄的大臣,此人在大明朝的时候就是刑部尚书,等到了清朝,他已经七十多岁了,皇帝换过了,可刑部尚书还是他。有一天上朝,他一不留神,扑棱棱摔了个大跟头,顺着台阶滚了下去。清世祖顺治吓了一大跳,急忙飞赶过去,将这老头扶起来,一直扶到殿门之外,送张蓬玄离开。
比这张蓬玄更狠的,还有大明时代的张若麒,此人在大明崇祯朝官职还不算太大,只是个兵部侍郎。后来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大杀朝官,偏偏对他高看一眼,委以重任,让他出任了大顺朝的兵部尚书。很快李自成就被满清打跑了,清世祖顺治坐了龙椅,又把这个张若麒请回来,继续重用。
这个张蓬玄,还有这个张若麒,他们两个到底有何不凡之处?怎么不管哪个朝代,都要请他们做官呢?
事实上,张蓬玄与张若麒,只是浩如烟海的官员流中普通的一员。我们读历史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会把目光盯在悲剧英雄的身上,比如说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他那凛然的正气之歌,至今仍然让人热血激飞。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地阅读一下文天祥的历史,就会不无惊讶地发现,在文天祥的不屈气节之下,还隐藏着一个官运亨通的神秘人物。
这个人名字叫陈宜中,官拜宰相。当元兵南下之时,陈宜中正在和同僚闹矛盾,于是陈宜中就上书辞职,朝廷不许,国家离不了陈宜中。离不了就算了,陈宜中只好主持与元兵联系和谈事宜,但是元兵要求陈宜中过去做人质。老陈丝毫也不犹豫,拔腿就走,逃之夭夭了。
接下来文天祥聚兵民抗元救国,而南宋的小皇帝逃到福州,重新组建领导班子,千挑万选出来的宰相,还是陈宜中。
这个官运亨通的陈宜中,幸福地老死在领导岗位上,从未像民族英雄文天祥那样轰轰烈烈大悲大歌,所以我们才会忽略他。然而我们现在或许会明白过来,像陈宜中这种人,与明末的张蓬玄、张若麒一样,他们或许别的本事真没有,但对于如何做官,却有着超常的天才。
如此看来,做官也应该是有诀窍的。诚如晚清李鸿章所说:“这世上的事情,最容易不过的,就是做官了,如果一个人连官也不会做,那就实在是太没劲了。”所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李鸿章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他知道做官的基本诀窍。不管任何事情,懂诀窍的人做起来,千容易万容易,而不懂诀窍的人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
那么,这个秘而不传的做官诀窍,又是什么呢?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官场上的上司说起。
仕途为官,最重要的就是和上司打交道,上司对你高看一眼,你的上升空间就大一点。上司瞧你上火,那你这官,可就不好做了。
那么,官场上的上司,又是如何看待下属的呢?
上司也是人,是人就有人的个性,人的特点,就会把自己的喜好和个性,带进自己的管理风格之中。只要你弄清楚上司是个什么样的人,喜欢的是什么,厌恶的又是什么,那么你做人做事,也就简单了许多。
大体来说,官场上的上司虽然形貌各异,高矮不同,脾性差异较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无论是大官小官,手里莫不是掌握着一定的社会资源,官越大,调度资源的能力和影响力就越大,因期待而紧张地盯着你的人也越多。老话说: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里说的“民”,就是盯着你的人。
百姓之所以盯着官员,因为百姓期待着公道。可除非你亲自坐到官位上,否则是弄不清楚这个公道究系何指的。要知道,所谓公道,纯系是一种主观的感觉,正如《苏三起解》中的丑角所说:“你说你公道,他说他公道,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夫公道二字,无非是百姓对于利益的自我解读,若是对我有利,亦或是我认同的结论,那么我就认为这是公道。反之,于我不利,不是我认可的结论,我就认为不公道。所以官员处理事情,得到的评价必然是百分之百的不公道。
何以如此?因为利益调配这种事,涉及多名当事人,有的人获得的多,就有人获得的少,得到多的人未必会认为你公道,因为他想得到更多。得到少的人势必认为你不公道,因为他得到的太少。
古时候曾有两兄弟分家,都认为自己得到的太少,对方得到的太多,就去官府处求告,地方官看到这案子,顿时就傻了眼。盖因这兄弟二人,都认为自己得到的少了,对方得到的多了,无论如何摆弄法,都不可能让兄弟二人满意。难不成遇到这种事,还让地方官自己掏出银两来摆平不成?
这种案子谁也解决不了,层层上交,最后终于碰到一个脑子灵活的官员。他吩咐,让这兄弟二人把分到手的家产交换一下,哥哥拿弟弟那一份,弟弟拿哥哥那一份,你们不是都认为对方拿的多吗?那好办,你们就去拿多的那一份吧。这样,才总算摆平,否则的话,审理此案的官员,纵然是不被骂为贪官,也难免糊涂之名。
官员的行政级别越高,所涉及的利益调配也越多,也就越难让部属或民众满意。正是这种“不公道”的负面评价,构成了对于官员的强大压力,人是自我的,哪怕是再坏的人,也希望听到别人给自己一个较高的评价,得不到正面的评价,心里就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而压力的感受,也会越来越强。
当这种压力超过心理的承受极限,就会出现人格崩溃的征兆,表现为自暴自弃,放纵自我,完全不再理会外界的负面评价。历史上的许多暴君就是这样形成的,横竖辛苦也落不了好,干脆放任自流吧。既然已经落下了恶名,干脆把坏事干到底……诸如这种想法一旦出现,人性中恶的一面就会迅速占到上风,人也会异化为性情凶残的食人野兽。
人格崩溃只是比较极端的情形,大多时候,人在压力之下,其人格会呈现五种变化:一是变得更加理性,以智慧来弥补现实的困境。二是变得更加感性,以情商的优势获取称誉。三是表现出浪漫主义的情怀,以宏大的构思化解具体的难题。四是变得疑虑重重,认为所有人都在和自己过不去,患上了难以治愈的疑心病。五是退缩逃避,以自己最擅长的具体事务为避风港。
基本上来说,你在官场上的上司,因为外界压力作用于其人格上的结果,最终他会成为这五种类型中的一种,很少有例外。
第84章 五种类型的上司分析
所谓压力,表述为外界评价与自我评价之间的差值。
任何人,对自我都有一个评价,如果这个评价低于外界的评价,届时人就会很受用。比如说,你认为自己很普通,群众却认为你非常地伟大,这时候你就会感受到生命的尊荣,至少觉得自己这辈子没白活。
若然是外界的评价等同于又或是低于你的自我评价,你的人格就会受到强烈的伤害,释放出强烈的心理能量,这种心理能量,就是所谓的压力了。比如说,你认为自己很伟大,很了不起,公众却认为你名不副实,不过是一个不成气候的骗子,这时候你就会很愤怒,因为你感受到了强大的心理压力。
一般来说,身居高位之人,免不了身边会有一群追随者,专司正面评价的职能,以便释放掌权者的心理压力。但是,掌权者仍然能够从这些人的期望之中,感受到强大的压力。诸如一个人对他的上司说:“啊,老板你真聪明……”这时候老板的心情就会紧张起来,因为他必须要对这句话给予回报。这就意味着,即使在外界评价高于你的自我评价之时,也同样会产生一种压力。
总而言之,压力来自于外界的评价,渴望与期许,无论这种评价是正面还是负面,是高还是低,都会让当事人心里产生一种压力。而官场之上的人,就是常年生活在这种压力之下,其人格被迫因应着心理的压力而扭曲,而改变,以避免心理崩溃。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这种改变将呈现五种趋势,于是我们将会在官场上看到如下五种类型的上司。
第一种官员类型是理智型。这种类型的上司,多半都有着过人的智慧,洞察世事人情,对于人性琢磨得极为透彻,所以他们才能够极为冷静地处理外部事务,并在这个过程中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这一类官员数目稀少比例不高,但大多数官员都会自动自发地把自己归为这一类。观察官员是否属于这个类别,关键是看他手下使用的是不是最能做事的能员,理智型官员占据在智力的制高点上,善于识人也善于用人,这是普通官员比不了的优势。
理智型官员的代表人物,当推大唐时代的唐太宗李世民,此人聪明绝顶,智慧过人,手下人才济济,因而他主要的工作就是放手,无为而治,腾出主要的心思和自己人性中的慵懒作斗争。史书上说,其实唐太宗也贪玩,但总是被谏臣魏征成功地阻止,曾有一次,李世民正在玩鸟,忽然魏征来到,李世民吓得将鸟藏在袖子里,结果把鸟憋死了。在魏征面前,即使是李世民也感受到压力,因为他想做一个明君,明君岂可玩鸟?
不能放纵自己人性中的欲望,这就是成为理智型官员的代价。
第二种官员类型是感性型。这一类官员性情急躁冲动,责任意识淡漠,情绪化表现严重,全凭本能行事。凡事只以好恶而论之,不考虑利害关系,喜欢的就会不顾一切去做,厌恶的则弃而不顾。
感性型官员的代表人物,首推北宋亡国皇帝宋徽宗。此人身为皇帝,却是一个人格极不成熟的人,他喜欢奇异形状的石头,就不计成本地去民间寻找,运往京师,称之为花石纲,消耗了大量的民间物力,最终拖垮了北宋的财政。他喜欢名妓李师师,不惜从宫中挖一条地道通往妓院。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他想做,就一定要做到,丝毫不考虑后果,这种孩子气的任性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他也被掳往金国五国城,沦为了俘虏。
理智型的官员不为谄谀所动,因为他了解自己。而感性型的官员却对奉承有着强烈的需求,总是无法满足。
第三种官员类型是浪漫型。这种官员多是情商极高,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出很高的适应性,在艺术上也具有超出于常人的天分。与感性型官员不同的是,浪漫型官员更具有情商上的优势,成熟度也更高。如果他们愿意,他们能够在许多领域里表现得比别人更优秀,但恰恰是这一点,让他们往往无法容忍别人的无能与猥琐。
浪漫型官员的主要代表是唐玄宗。据史书上记载,唐玄宗少年时戎马轻衣,纵横驰骋。做了皇帝之后迷醉于声乐,举凡带弦的、带管的、带窟窿眼的,只要落到他的手里,就会发出动人的乐声。他爱上杨贵妃,或许是因为杨贵妃的歌舞与他的声乐造诣同为天下一绝,于是他孜孜以求地渴望在声乐上达到更高的境界,其结果是偏离了治理国家的正路,导致了安史之乱。
浪漫型官员蔑视政务,因为政务所需要的是不间断地重复同样的工作,这对于浪漫的人来说无异于是一种生命的浪费。
第四种官员最为常见,被称之为主观型,实际上却是疑神疑鬼型。这种类型的人对于人性的暗恶痛恨入骨,因而成为了人性暗恶的俘虏,他坚信每一个人都不是好东西,揭开冠冕堂皇、衣冠楚楚的表面,暴露出来的都是最肮脏最下流的东西,所以他在管理上奉行极为严苛的制度,想尽办法让部属不舒服。
主观型官员的代表人物是朱元璋,此人以一介秃头和尚起家,马上得到天下,一生经历了无数背叛与冲突,饱受人性暗恶之折磨,所以他对于部属的私心极为痛恨,稍有不快,便大开杀戒。他甚至为大明朝制定了廷杖制度,就于金殿之上,将那些高官的裤子扒下来,狠狠地打屁股。因为朱元璋认为,没必要给这些人留面子,没有人是干净的,打了谁也不是白打。
这种类型的官员比较难对付,但只要少说话,多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就不会被抓住小辫子。
第五种类型的官员也是数量众多,被称之为专业型,实际上是退缩逃避型。这一类型的官员无力承受来自于外界的强大压力,实际上人格已经崩溃,最终蜷缩入他为自己打造的安全堡垒,这个堡垒就是他最擅长的事务,并能够专心致志地做到极尽完美。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忽略了他所做的事情,与他的职责没有关系,即使有关系,也是无足轻重的关系。
第五种类型的代表人物一个是南唐的李后主李煜,另一个是明朝的熹宗皇帝。李后主以诗名传动千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如此优美的佳句足以打动任何人,却无法打动他的敌人,最终国破家亡,他也沦为了北宋的俘虏。而明熹宗由于无法应对国内与边关的乱局,就干脆躲进木匠房里,专心致志地干起了木匠活,把治理国家的行政权力全部交给了阉党魏忠贤,最终导致了不可收拾的乱局,以至于大明彻底灭亡。
除了这五种类型的官员之外,实际上还有第六种——自暴自弃型,历史上这种皇帝有很多,嗜血如狂,滥杀无度,既不管自己的身后名声,也不顾子孙后代的江山。但是这种类型的官员却不太多,一般来说,官员还承受着来自于其上司的强大压力,鲜少敢这么放纵自己,除非是东窗事发,大祸临头,行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