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控制术-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还发现,同一原则也适用于许多无关紧要的私事。比如,我过去常常对看牙医以及做其他一些不想去做的事表示担忧,而且很恼火。后来我对自已说:“这样做很愚蠢。你在决定去看牙医之前,便已经知道看牙医让你不快。如果这种不快重要到导致你对后果如此注重的程度,或者说让你如此忧心忡忡,那么你就只用下决心不看就行了。但是,如果你确定这次看病之行即使有点不快也值得,而且明确作出去的决定——那你就应该忘掉不快。你要在轮子转动之前便考虑风险。”如果开董事会议时需要我发言,那么前一天晚上我会很担心。后来,我对自己说,“我要么发言,要么不发言。如果决定发言,就没必要考虑不发言是不是更好——或者从心理上老想逃离这件事。”我发现,之所以引发许多紧张和焦虑情绪,都是由于我们在精神上总想逃离或逃避某件已经决定要做的事。如果你决定把事情进行到底(而不是在现实中躲避),又何必在精神上老是希望躲开或者逃避呢。我过去很讨厌社会活动,就算参加这种活动,也只是为了取悦妻子,或者出于商业原因。人虽然去了,精神上却有抵制心理,于是时常闷闷不乐、脾气暴躁或者不与人交流。后来我想,如果决定真要参加现实中的活动,那么精神上就要持赞同态度——就要消除一切抵制想法。昨天晚上,我不仅参加了以前被我称为“愚蠢社交”的活动,而且还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乐此不疲。
在《心理控制术》出版之后,我与许多商业领导人进行过交谈,有一次就详细讨论了这个故事。我曾经为保险业巨头“都市生活”保险公司举办一次研讨会,休息时,一位高级经理和我说起在决定做出之后又忧心忡忡的那个人的故事,之后他又说了一番话。我认为,这番话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马尔茨博士,其实世上几乎没有天生的正确决定或错误决定。事实上恰恰相反,我们作出决定,然后想办法使它变得正确。这便是领导才能的全部要义所在。”世界最大的广告代理商麦卡恩·埃里克森公司主席尼娜·迪西萨曾经被《财富》杂志(在2000年)提名为美国商界杰出女性50强之一。她说:“你随时可以纠正一个不合理的决定,但是,如果光想不做,你永远也不能让时光倒流。”
心灵处方
在处理一些小事时,努力作出明智决定,为自我意象提供这样的证据即;你是那种决策果断坚定、事后不会再回头担忧决定是否正确的人。如果你在某家饭店和朋友共同进餐,但愿为决定吃什么痛苦不已、甚至订完菜又改变主意的人不是你。选几样喜欢吃的美食,然后合上菜谱。如果外出购物,选好后买回来就行。
心理控制训练
在达成某项决定之后,立即考虑创建一幅有用的“心像”或“精神电影”备用,无论你的决策是重要的商业决策还是个人决定、选择用哪一根高尔夫球杆,或是挑一根与褐色运动服搭配的领带。2000年总统大选时,副总统阿尔·戈尔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由于多次使用“银行存款箱”这个词而一举成名,电视喜剧节目和模仿秀节目为此炒作了好几个星期。“银行存款箱”是对这一场景很好的描绘:一旦作出决定,在想象中看着自己将所有筛选出的信息、关注的方面以及决定的利与弊全部放在一起,堆成一堆,然后放进一间储藏室。找个大箱子或者容器把它们全部放进去,用一把锁锁上它。随后.看着自己拿出一张写有该决定的纸张,将其放进信封密封起来,标上“已完成”字样,并注明当天的日期和时间。将信封放进“已完成”文件柜的抽屉,把抽屉也锁起来。最后,看着自己像完成某个相当满意的手工劳动之后所做的那样,拍去双手的灰尘,关闭储藏室的灯,并从漆黑的储藏室走到阳光照射之处,像萨尔瓦多·达利送给我的画作上描绘的那艘船一样,从黑暗驶向光明。将这部“精神电影”看几遍之后,为放慢速度,可以将其剪切成静止画面或者幻灯片,然后不停点击、点击、点击,以便能迅速浏览。
2.只将注意力集中于此时此地的秘诀。
有意识地考虑目标、评估取得的进步、制订计划,这些都有必要,但这种思考应该出现在恰当的时机和地点。在其他时间,要通过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当前,来有意识地磨炼“不要有意识地考虑明天”的习惯。你的创新机制无法在明天起作用或者工作——甚至从现在起的一分钟之内也不行。你应该为明天打算,但不要老想着活在明天或者活在过去。创造性生活的意思是自发地响应环境,或者说对环境作出反应。只有当你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当前环境上、为它提供与眼下正在发生的事相关的信息时,创新机制才能恰当地、成功地作出反应。根据你的目标筹划未来,为明天做准备,这都无可厚非,但是不要担心你明天甚至从现在开始5分钟以后会作出什么反应。关注正在发生的事,创新机制就会对现在的环境作出适当反应。明天它也会如此。它无法成功地对可能发生的事作出反应,而只能响应正在发生的事。
我曾经在一家价格高昂的美食店招待某大公司的一位总裁戴那莫先生。他大吃大嚼、狼吞虎咽,吃完后,面前很快又送上来满满一盘食物。我问他为何如此大吃,他说:“我从不品尝食物。我太忙,要考虑其他更重要的事。”哦,他这样吃所吸收的营养和服用一粒药丸差不多。我想,也许事实有某一天的确如此。但是,戴那莫先生的吃饭方式有两个问题:第一,他自我否认在吃美食、喝美酒、尝佳肴时能体验到充分的愉悦,不欣赏那一片好肉经过怎样精心准备、不知道那盘西红柿是多么鲜嫩和新鲜。可以想象,他肯定同样得不到人世间的许多其他享受。第二,他的投入“华而不实”,并没有真正体现出高级主管的忠诚、经理人的严谨、企业家的热忱,也没有体现出时效性。如果人总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始终不停地运转,中间从不喘气或休整,那么是无法达到最佳状态的。保守一点说,他几乎根本不在“眼下”,没有全身心地关注、投入在一件事或一个人身上,尽管这样做能给别人留下“他很忙”的印象,但却不会使他最大限度地发挥智慧和才华。第二天早上,我根据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给经纪人打了个电话,将我持有的戴那莫先生所在公司发行的股票统统卖光。
如果学会从精神上为自己“减速”到能尽情享受人生体验的程度,你的人生就会愉快得多,你的自我就会有效得多。
心理控制训练
离开某个地方(比如一家饭店或商店)之后,停下来想想你能一五一十地把它回忆和描绘得多么详细准确。要想加强观察能力,以应对此类挑战,你就要自动“减速”,在“所在地”(无论此时在哪里)停留得更长。如果你读过虚构的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虽然是虚构,但却以事实为基础)的故事,就知道他在书中展示了过人的观察能力,善于回忆和分析细枝末节。在这种故事中,作者亚瑟·柯南·道尔让书中人物沃森对福尔摩斯说:“很显然,你的观察能力和独特的推理才华,似乎要归因于你受过系统训练。”道尔塑造的福尔摩斯人物的原型,是道尔在爱丁堡大学时的病理学教授。道尔知道,这位教授因其出众的观察能力而闻名,曾花费很大工夫训练自己的思维,从而能抓住某个场景、某次经历或某个人身上的蛛丝马迹。
3.试着一次只做一件事。
导致混乱的原因除紧张、匆忙、焦躁等情绪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企图一次做几件事。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习惯。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看电视;伸入不是集中精力只去“搞定”自己正在口授的信件,而是考虑头脑里今天或本周必须完成的所有事,在潜意识中企图把它们一次办完。
这种习惯特别害人,因为几乎没有人认为它是坏习惯。
当我们对眼前的大量工作思来想去而不安、担心或焦虑时,这些不安情绪并不是工作本身导致的,而是我们的心理态度使然,即“我也许一次便能做完这些事。”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我们总想尝试做不可能完成的事,从而多做“无用功”,结果让人垂头丧气,也就在所难免了。事实上,我们一次只能做一件事。认识到这一点,使自己相信这一简单而浅显的道理,我们就能从精神上不再尝试去做将要做的一大堆事,而是将所有认识和责任都集中于正在做的这一件事上。抱着这种态度工作时,我们会感到轻松,不会有匆忙或焦虑的感觉,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思考。
如果你经常看电视上的足球比赛,应该见过接球队员把传到他们身边的球停下来,并且听到评论员解说“他在接到球之前就在跑”或者“他肯定听到了对手的脚步声”。换言之,他并没有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停、接球上,而是害怕对方其他球员聚拢一起抢他的球。他想做到一拿球就立即走人,甚至提前把身体移动到远离传球方向的其他地方。
关于这一点,在专业领域有一个相对较新的词即“多任务”。对多数人、多数时间来说,这种任务是毫无意义的骗局。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你仿效的人是民众还是领袖。顶尖高手会集中精力“各个击破”,而不是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尽管许多平庸的专业推销员在开车通过繁华路段甚至步行通过忙碌喧嚣的街道时,会用手机给客户打电话,你却看不到顶尖销售人士那样做;你将发现,当她想打这样的电话时,会找一个能100%集中注意力的地方和时机。尽管许多平庸经理人在与人会面或者浏览重要信息时,允许自己不停地被电话铃声、内部通话设备或不速之客打断,但我所知道的最成功经理人却绝对不允许受到此类无序状态干扰。
沙漏的启示
詹姆斯·戈登·吉尔奇博士在1944年曾宣传一种理论叫“获得情绪平衡”。此文曾在《读者文摘》再版,几乎于一夜之间成为经典之作。凭借多年的咨询服务经验,他发现,精神崩溃、担忧以及所有其他个人问题,都是对“我现在应该同时做许多事”这一感觉的不良心理习惯造成的。看着桌子上的沙漏,他受到了启发。就像一次只能有一粒沙子能通过沙漏一样,我们只能一次做一件事。使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我们对工作的固执看法。
吉尔奇博士说,多数人之所以感觉匆匆忙忙、筋疲力尽,是因为形成了对自身义务、责任和职责的错误心像。在某个特定时刻,似乎有十几件不同的事同时压在我们身上,有十几件不同的事要做;有十几个不同的问题要解决;有十几种不同的压力要承受。吉尔奇博士说,无论生活多么忙碌和喧闹,这种心像都是完全错误的。即使在最繁忙的一天,我们也只会在某一时段的某一时刻焦头烂额;无论面临多少问题、任务或压力,它们也总是成“一列纵队”来到跟前,因为这是它们得以出现的唯一方式。要想获得正确的心像,他建议我们在脑海中构思一个沙漏,细口处有许多沙子一个接一个向下坠落。就像错误心像会带来不安的情绪一样,这种正确的心像会给我们带来平衡的情绪。
我还发现另一个类似心理手法对病人非常管用。这一手法也体现了以上观点:
你的成功机制能帮助你从事任何工作、完成任何任务、解决任何问题。想象自己把工作和问题“输入”成功机制,就像科学家把某个问题“输入”电脑一样。向成功机制送料的“漏斗”一次只能应付一件事。如果你把三个不同问题混在一起同时输入电脑,电脑无法给出正确答案;与此类似,我们的成功机制也无法一次处理多项任务。给自己减压吧。不要老试看一次向机器中输入一件以上的工作,那样会把它堵住。
心理控制训练
买个沙漏,放在你最常工作的地方,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在它上面或旁边贴一个小告示,上面写着“一次一粒沙”。
4.把问题留到第二天解决。
如果你成天被某个问题折磨得死去活来,但一点明显进展也没有,不妨把它从大脑中剔除,推迟做决定的时间,直到有机会“睡一觉,明天再说”。请记住:创新机制只有在你的意识不存在过多干扰时,工作效率才会最高。入睡时,创新机制有理想良机在排除意识干扰的前提下工作,当然,在此之前,创新机制的“轮子”必须已经开始运转。
还记得鞋匠和小精灵的神话故事吗?鞋匠发现,如果把皮革裁好,在休息前设计出样式,小精灵就会前来,在他入睡时真的为他把鞋子做好。
许多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人都在使用与此相似的技巧。托马斯·A·爱迪生的夫人说,每天晚上,她丈夫都会把第二天要做的事在脑海里预习一遍。有时候,他还要把想完成的工作、想解决的问题列出清单才放手。
爱迪生著名的“打盹”习惯远不是简单的暂休以缓解疲劳。约瑟夫·罗斯曼在《发明心理学》中说:“被某个问题难倒时,他会在位于门罗的工作室伸直身子平躺着,打个盹,从睡梦中得到某个主意,来帮助他解决难题。”
亨利·沃德·比彻曾经每天连续布道达18个月。他的方法何在?他会让几个想法同时“孵化”,每晚就寝之前,会选出一个“正在孵化的想法”,并通过深入思考让它“出壳”。第二天早上,它多半已经自动组成一篇布道稿了。
5.工作时要放松。
心理控制训练
在第四章,你已经学会怎样在休息时诱导自己进行肉体和心理放松。如果每天坚持练习放松技巧,你就会变得越来越熟练。同时,如果你养成了从精神上记住经历过的最美好放松感受这一好习惯,那么,在从事日常工作时,就能自动引发出这种放松的感受和心态。白天工作时偶尔停下来(只需要花一点时间即可),详细回忆放松时的感觉。回忆你的双臂、双腿、后背、脖子、脸庞有何感受。有时候,要形成这样一幅心像:躺在床上,或放松地坐着,或者坐在一把舒适的椅子里一摇一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