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员工 作者:陆明-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狼拖着受伤的右腿逃生时,右腿会成为前进的阻碍,它会毫不犹豫咬断自己的右腿,以求生存。
现在草原上,野生动物已经不多了,在寒冷的俄罗斯和蒙古国草原上,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很多动物都难以长久地生存,包括那些看似威猛、顽强的老虎、狮子、猎豹、狗熊。它们都曾经进入过这些草原,并试图在草原上长久地生存,但都没有成功。它们一方面是适应不了严酷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是适应不了更为残酷的生存战争。在食物资源稀少的草原中,它们最终因饥饿而灭绝。
再回到我们所说的狼。俄罗斯和蒙古国草原上的大型食肉动物因为自然环境的残酷而被淘汰了许多,剩下的都是生存能力非常顽强的物种,狼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是狼强大的生存能力保证了它们在如此残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也可以说是这样的自然环境促进了狼群的改良,使它们具有了更强大的适应能力。也许是两者兼而有之,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狼在自然界中并没有天敌,即使有一些大型的食肉动物能够捕杀它们,那种情况也会因为狼群的团结而很少发生。如果说狼有天敌,那个天敌就是人类,十分可怕的人类。“智慧”的人类可以想出各种办法来对付在他们看来十分“邪恶”的狼群,而不是靠他们的双手,这些手段和办法是狼群所不能抵御的,它们惟一的机会就是小心谨慎地躲避。即使只做到这些,它们和其他动物相比,也简直是具有“天才一般的智商了”。正是这种“天才一般的智商”保证了狼群的生存。
这个世界永远属于强者,弱者能得到的只是一些同情和怜悯。而狼群则教会我们:怎样做生活的强者!
下面再来看一幅让人惊心动魄的场面,这是马尔科夫向我们讲述的一个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他在打猎时,遇到了一匹狼。这匹狼有将近两米长,非常健壮。可惜马尔科夫的猎枪没有瞄准,只打到了狼的右后腿,但狼还是瘸着这条腿逃跑了。于是,马尔科夫骑上马去追赶这只受伤的狼。跑了一段时间,受伤的腿成了狼前进的阻碍,它拼命地向前跃了几下,和马尔科夫的距离拉大了些。狼利用了这个机会,回过头去撕咬自己受伤的右后腿,几下就把那条腿咬断了。马尔科夫利用这段时间缩短了和狼之间的距离,他清楚地看见了所发生的一切。他当时完全被吓住了,他的马也一动不动,静静地看着狼,看着狼拖着血迹逃跑了。
狼的生存能力从塞顿《动物记》的描述中也能略见一斑。
北美水牛群消失了,它们向猎人手里的来福枪屈服了;大群的羚羊也几乎消失殆尽,它们难以承受猎狗和子弹;幼年的鲑鱼群数量也在斧子和篱笆开始使用前就在减少。巴特兰地区古老的居民在新的环境下像雪一样地消失,但生活在这里的狼却不害怕绝种的危险。在平坦的小丘上,早上和夜晚仍然能够听到它们的歌声,就如多年前平原上到处奔跑着众多的猎物时那样。
脚踏实地是生存的要义。如果我们现在还来讨论人类在生理意义上的生存能力,那会显得比较幼稚。在现代社会,绝大部分人已经远离了饥饿,即使没有什么生存的能力,人们也可以得到一些食物,这些食物足以保障一个人的生存。我们现在所讨论的生存能力完全是另外一个概念。我把它称为“竞争环境下的健康生存能力”。
狼之所以在这个时代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强大的生存能力。人与狼进行了上千年的捕杀与反捕杀的斗争,自然界的恶劣环境也成为人类的帮凶,但狼却一直生存至今。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动物能够如此顽强,能够在人类的仇恨中生存这么长的时间,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正如塞顿所说:“它们已经学会捕狼钳和毒药致命的秘密,它们知道怎样迷惑枪手和猎狗,它们已经把智慧提高到和捕捉它们的猎手一样的高度了。不管人类能采用什么灭绝它们的方式,它们都已经学会如何应对,并在造物主创造的土地上生存下来。”
我们无意去做生命的评判者,这也不是我们的能力可以达到的。我们只能在事实面前感到震撼、感到惭愧、感到悲哀。本来,这种生存的强大能力应该是我们人类最闪光的智慧。但当我们人类走过漫长的历史道路,来到今天,这样的智慧却早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到处可以见到那种毁灭式的发展,这到底是生存能力强大的标志,还是衰弱的标志?我们是不是应该认真地反思呢?
创业难,守业更难
在市场上健康地生存,对一个团队和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目标。所谓生存,并不是“垂死的挣扎”,健康地生存就是不仅要维持正常的运转,还要逐步发展壮大。
每一个团队都有一个发展壮大的过程。在经历了初期创业的动荡后,那些能够存活下来的团队,就要面临着更为艰难的“守业”时期,这一时期的生存比初期创业还要艰难。这个时期的发展,更能显示一个公司的实力。因为在初期创业时,这个团队处在一个新人和弱者的位置,并没有引起同行们的注意。而一旦发展起来,就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大家处在相同的起点上了,就要依靠真正的实力去较量、去竞争,而这个时候一旦败下阵来,就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了。
所以,真正体现一个企业或团队生存能力的还是它在“守业”时期的表现。真正的生存能力,说到底就是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并且各方面的能力要均衡,畸形的发展绝对不可以。如果一个团队在某一方面特别薄弱,那一旦被对手发现,就会让人轻易击败。强大是建立在均衡之上的。
在现代企业或团队中,应该用什么标准去衡量一个员工生存能力的强弱呢?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大多数人都有一个误区,他们认为那些频繁更换工作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而那些长期从事一份工作的人则是生存能力差的代表。可事实却正好相反。根据权威的调查,那些频繁更换工作的人,他们的事业并没有随着工作的一次次更换而同步前进,他们所做的工作并没有比前一份工作重要。他们这些人维持在原来的水平上,而有些人则越换越差。再来看那些长期在一个公司或团队工作的人,他们的事业发展轨迹,基本上是稳步向上的。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他们往往能更好地发展,因为他们能理顺各种复杂的关系,熟悉公司的所有业务流程,这对一个想要有大发展的员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也正是那些经常更换工作的人所不具备的。
因此也就可以说,员工生存能力的强弱并不能用工作更换的频率来衡量。生存能力是员工综合素质的概括和表现。良好的生存能力包括许多方面,在这里也就只能略说一二了。
有许多人总是比较关注理想,而忽视如何生存的问题,直到有天当生存成为问题时,便开始动摇理想直至理想的毁灭,这基本上是很多人所必须经历的人生历程。凡事预则立,在构建自己的理想大厦时,如果能同时去规划好自己的基本生存能力,那么这个理想的大厦便会更加坚固与牢靠,也更能持久,毕竟现实的生活不是玫瑰色的,所面对的问题会比我们所认为的困难许多,甚至超乎我们的想像,不管是多么高远的理想,首先都必须去培养自己生存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才有资格去讨论理想与未来的问题。所以说生存是第一要务!
居安思危(1)
狼,一种时刻都保持危机感的动物。只要是生存8、9年的老狼,它们都是经历了太多的生存与死亡的战斗,有很多次它们都是用自己的勇猛把自己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敌人在它们身上留下了太多的伤痕,而这些伤痕也见证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因自然衰老而死亡的狼,它们在这个狼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极其微小的,大约只有1%~15%。从以上数字,我们就可以想像到狼群的生存环境是多么恶劣。
所以狼必须时刻都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因为危险时刻都围绕在它们身边。它们要是有稍微放松,就很有可能会被猎人打死或者被其他食肉动物给吃掉。
那些或长或短饲养过狼的牧民们几乎都提到了一点,即狼吃食物时,任何人都不能靠近。一旦靠近,狼就会近乎疯狂地对人进行攻击。狼在吃食物时这种本能的表现就是因为在狼的头脑中存在着危机意识。没有食物,它们就不能生存。无论是在草原、森林,还是在雪原,狼要获得食物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狼知道食物的宝贵,夺走它们的食物,就像夺走它们的生命。它们保卫自己的食物就相当于在保卫自己的生命。
狼经常用伏击战来屠杀羊群,它们深谙此道。而狼群有时候也会成为猎人或者其他大型食肉动物的猎取目标。所以,狼也经常会遭遇这种伏击战术,狼如果没有高度的危机意识,就很容易成为敌人的食物或者牺牲在猎人的枪下。在蒙古国草原上,牧民们会在一些牲畜的尸体旁边挖一些陷阱,在里面布置狼夹。狼一旦掉进陷阱里,就会被狼夹夹断四肢甚至腰部,根本没有逃脱的机会。
虽然食物的诱惑让它们不可抗拒,但它们会保持足够的警惕性。一般在离牧民居住区较近的地方,它们都会格外小心,会用嘴叼一些物体扔到牲畜尸体周围,来看看有没有陷阱。等探明了没有危险之后它们才放心地走过去,但也并不是立刻就去撕咬食物,而是用它们嗅觉灵敏的鼻子去闻闻尸体。如果有异常的味道,它们也不会去吃,因为那有可能是牧民们在牲畜的尸体上撒了毒药。
狼简直具有了像人一般的智慧,也正是这种智慧保障了它们生存到现在。
没有危机意识必遭淘汰
没有危机意识就会面临“杀机”,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就会迎来“生机”。
在现实中,员工如果没有了危机意识就会面临“杀机”,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就会迎来“生机”。
一个团队是否具有危机意识,关系着它应对环境变化的行动力,也维系着团队的成长与创新。一个团队如果满足于过去的成就,就容易忽略竞争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危机意识。缺乏危机意识的团队其变革的意愿就越小、创新的动力就越弱,也就越容易在竞争的洪流中遭受挫败。如果员工不塑造紧迫的危机意识,就不会感受到改革的压力。
居安思危就不会被淘汰
如今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其最为关注和耗费人力、物力、精力最多的领域也就是“危机的处理与决策”。正如美国国防部原部长麦克纳马所说的,“今后的战略可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危机管理。”这说明了危机管理对于现代社会各个方面所起的作用则是举足轻重的、不可一世的。
“危机”是什么?就目前来说吧,他们的说法是众所不一。“危机”源于医学用语,一般指人濒临死亡,生死难料的状态,有生的可能,又有死的威胁,后来被演绎成人们不可预期、难以控制的局面。比较权威的定义是美国危机学家罗森塔尔提出的:危机通常是指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的,还有些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捷决策等,与此同时,还有不利情境的汇聚。
现在的一些企业里,有些员工还没有意识到危机,不过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在面对危机时也能从容应对,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自己落在别人的后面。员工不要满足于现状,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再反应灵敏,从而也就会“转危为安”了。
古语云:“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就算这是治国安邦之策,对于一个企业员工来说也同样适用。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总结其企业成功的经验时,特别强调:员工要有长久不懈的危机意识,这才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在这个方面很多成功企业都是极为相似的:无论是国外那些名牌公司模拟“公司倒闭”的做法,还是江苏宏大集团的“失业危机日”,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期松下、IBM、福特等世界著名厂商推行的“重新设计”的管理方式,可口可乐公司的“末日管理”,海尔的“追求卓越”和红塔的“视今天为落后”,三星电子的经营秘诀,这里面都是永远抱有危机的意识等等。这其中的核心内容也都是通过“人为”地制造“危机”,从而使企业树立忧患意识,员工自然也就是产生了危机感和责任感。作为一个企业员工还是居安思危,不断进取的好。
但是,危机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好控制的事,而对于预防却是主观能动部分,是决策者完全可以掌控的。当一个企业所要面临危机时,最有效的预防办法也就员工首先要有危机意识。
如今在现行经济体制下,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的情况是经常有的,不管是哪种产权关系,在其发展战略制定中是否认真地考虑过发展战略的执行者员工呢?员工都要考虑到。员工不但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而且还是最关心衣食住行等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实际利益者。任何发展战略都要组织实施,而实施的关键之一是创造一种良性循环的危机意识氛围,员工要切身感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危机与个人根本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企业员工不努力、不创造业绩,从而也就会被淘汰的。
“深航”事例
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主要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员工意识到企业存在的危机,二是员工意识到自身在企业内面临的危机。前者是作为企业的文化,后者则是管理的手段。
首先,意识到企业存在的危机是一种企业文化。这一点上,“深航”的事例很典型。
深圳航空公司的老总曾经这样说过:“深航公司规模小,生存环境条件相对恶劣。从开始组建深航到今天,自己天天担心的,实际上就是两个字,失败。世界上的百年老店并不多,企业界也遵守‘丛林法则’,我们必须天天为生存奋斗,一步不慎就可能垮掉。“深航”努力使每个员工都具有危机感,能意识到饭碗和乌纱帽都是捧在手上而没有锁在保险柜里,然后通过管理还要把这种危机感所产生的紧张转化成生产力,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