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卧龙逆天-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他们果真败了,大事休矣。”周瑜闻言,心头不由一震,他预感到眼前的战事,已经脱离了当初的预计,而究其原因,就是他们都小觑了诸葛亮手中的实力。
(唉,悲催了,没有存稿了。。。。。高览其实也是小虾比较喜欢的一个将军,历史上他的记载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但高览和另外一个高顺,就成为很多三国迷敬佩爱戴的将领,这也许就是二人残缺的人生,让大家对他们二人起了共鸣吧。希望大家看完高览,战死不要喷我啊啊啊。。。。。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一卷龙出深山第一百七十三章孙权败退
更新时间:201210110:28:24本章字数:3787
第一百七十三章孙权败退
“子敬,为何如此狼狈,黄公覆和董元代何在?”周瑜领众将在城门口迎接上鲁肃时,举目四顾,却没有发现黄盖和董袭,不由惊疑的问道。
“唉。”鲁肃叹了口气,道:“黄公覆只怕与江陵城共存亡了,董将军为了掩护肃与孙贲将军脱身,率领八千士兵断后,独抗诸葛亮麾下大将赵云的四千骑兵,只怕也是凶多吉少。”。
“什么,黄公覆和董元代皆我江东股肱之臣,如今身陨沙场,实在可恨可恨啊。”周瑜痛呼一声,满脸尽是悲痛之色。
“公瑾,此时不是悲伤之时,当务之急,我们得立即退回长江,此地不是善守之地,留之无益,而且柴桑失守,我军水路只怕断了,现今只能从陆路由江夏返回庐江……”鲁肃看着一脸悲痛的周瑜,心中虽然悲痛,却他还是保持着平静说道。
“柴桑失守,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还有子敬你是怎么知道的?”周瑜想到儿女家眷皆在柴桑,脸色顿时大变道。
“怎么你不知道?难道这消息是假的?”鲁肃见周瑜竟然不知道,也是一脸惊疑之色。
“子敬,休要打岔,把你知道的事情,都跟我仔细说说。”周瑜不耐的挥了挥手,皱眉说道。
鲁肃苦笑一声,当即把在江陵城中,接到城外诸葛亮用箭矢射入城中的消息,说给周瑜听了。
“你是说五天前你就知道柴桑失陷的消息了?”周瑜双目圆睁,盯着鲁肃,直到确认之时,他不由怒吼一声,吐血而晕倒了过去。
周瑜这一刻心理明白,柴桑失陷的消息,孙权必然是知道的,可他却没有通知自己,这说明他怕自己因为私事,而忘记公事,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始终对自己怀有三分不信任。
这些年,他为了减轻孙权的猜忌,他已经主动把柴桑的水军一分为二,让程普率领一部,并且还让孙权的心腹爱将潘璋陈武等将领在自己帐下统兵,从而减轻自己权势,可即使这样,孙权仍旧对他有猜忌,一直不让他常驻丹阳,而是派他常驻柴桑,远离着江东的中枢大权。
可现在孙权竟然担心自己因私废公,不顾自己家小的生死,周瑜这一刻的心不由倍感疼痛和失落,心底更是痛呼道:“伯符兄,伯符兄,汝为何如此早逝,致使兄弟陷入如此两难境地。”
“公瑾,公瑾……”
“大都督,大都督……”
鲁肃和江东的一干将领,见周瑜昏厥了过去,急忙上前扶住大呼了起来,随后众人把周瑜抬进了营地,唤来医官,救治了一会,周瑜才幽幽醒了过来。
“子敬,汝是主公的心腹重臣,如今吾身体抱恙,这大军就由你统率,连夜出发,前往汉江口与主公会合,然后徐徐退回庐江,徐图再战,否则诸葛亮大军追至,与夏口各部兵马会合,我军就将陷入困境,再想撤退就来不及了。”周看了一眼鲁肃,挥手示意他无需多言,听从自己的军令。
鲁肃其实心里也明白,这会他见周瑜主意已定,遂道:“公瑾,好好休养身体,我立即下令部队集合,连夜出发。”
当天白天,在沔阳与华容交接的沟峰镇上,赵云与董袭两军爆发了最后一战,赵云率领的四千骁骑军,对连日来不段扰骚的董袭兵马,发动了突击。
董袭帐下仅剩的三千士兵,在这一战中全军覆没,董袭被生擒,为此赵云的骁骑军也付出了五百伤亡的带价。
战斗结束后,赵云留下五百伤兵,押解俘虏的一千多军士和董袭,在镇上养伤驻守,他则率领三千骑兵,继续向沔阳开进。
鲁肃接替周瑜的权利,统率着沔阳的江东兵马,乘着留在汉水边上的战船,两日之后,抵达了夏口水域,与孙权所部会合。
此刻的孙权,在夏口也并不好过,自从庞统和黄忠率领援军抵达夏口对岸的汉阳渡口后,与夏口的吕蒙形成了犄角之势,致使孙权的兵马,丝毫不敢动弹,这些时日来,无论是孙权还是江东士兵,心头都仿佛压了一块巨石。
要不是庞统和黄忠所部兵马,都是步卒,又没有足够的战船在江面上作战的话,孙权只怕早就后退了。
数日后,鲁肃和周瑜率军抵达夏口,两部会合,孙权得知周瑜染病,鲁肃所部兵马大败而归,柴桑又失陷,而蒋钦率领的水军,前往樊口,又被张飞所部打败,数路兵马无一取胜,孙权胆寒之余,心底也是颇为泄气。
当下与鲁肃计议一番后,孙权随即决定,统率各部弃船,由江夏陆路返回庐江,重整兵马,再与诸葛亮计议。
至此,孙权染指荆州的计划全面失败,七万大军损失三万余兵力不说,还丢下了数百艘战船,更把江东重镇柴桑给丢掉,江东大将黄盖战死,董袭成了俘虏。
退回庐江的路途中,孙权和鲁肃讨论此次败北的原因,得出的结论就是此次出战,一是过于轻视了诸葛亮的实力,二是此次出征,有些过于急促和准备不周,三是对诸葛亮不够知根知底,这也是他们致命的失败原因,兵法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对于此次战略的制订者,鲁肃对孙权做了检讨,孙权却并没有表示怪罪,因为孙权心理明白,鲁肃这个战略意图本身没有错,也是符合江东的利益。
大军抵达庐江境内时,鲁肃对孙权道:“主公,公瑾赤诚之心,可鉴日月,请主公不要怀疑,如今江东正需要公瑾这样的统帅之才,而他的家小却陷与诸葛亮手中,肃愿意作为使者,前往与诸葛亮会面,请求他归还公瑾家小,并且表达我江东盟好之意。”
“子敬说笑了,吾待公瑾如父兄,焉能猜疑,汝无需多疑。”孙权眉眼一挑,面不改色的回道:“子敬此刻去见诸葛亮,万一有个好歹,这可如何是好?”
“主公勿忧,诸葛亮此刻虽然对我们反击的厉害,但要真正与我军全面开战,以他目前的实力,只怕也是有心无力,毕竟他取得荆州的时日尚短,无论是粮食储备,还是兵器储备,都不足以支持他长期作战,而且北面的曹操还在虎视眈眈,所以我料诸葛亮短时之内,只能跟我们盟好,好消化他新得的江陵和医治战后的创伤。”
鲁肃说到这里,顿了顿,接着道:“请主公放心,肃有信心能安全返回,更能带回公瑾的家小,因为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在知道无法迅速吞掉我们的时候,是绝对不会把我们推向曹操的,这样对于他来说,才是真正的万劫不复。”
孙权思虑良久,最终点头道:“就依子敬之言,改日回到庐江城,准备一些礼品,再去不迟。”
“那下官就先告退了,主公早些歇息。”鲁肃见孙权同意自己的观点,心头也为之一松,他还真怕孙权不愿意跟诸葛亮暂时罢兵,若是这样的话,那江东就真要永无出头之日,而且也只会白白便宜了曹操。
望着鲁肃走出去的背影,孙权叹了口气,暗忖道:“子敬,你不在我的位子,自是不明白我的隐忧啊,如今吾兄之子已经八岁了,眼看一年比一年大,而公瑾与我兄不单单是结义兄弟,更是连襟,若吾让公瑾统率雄兵在外,倘若左右有奸佞蛊惑,公瑾一时蒙蔽发难,吾又能如何自处?”
(驻守沔阳的战略是没有错的,错的只是小虾自私了一下,是想让高览的死为借口,来留住一些人,否则小虾完全可以写高览突围,或者赵云及时赶到了。汗。。。。可怜的高览。。。。)
第一卷龙出深山第一百七十四章商讨战略
更新时间:201210110:28:27本章字数:3280
第一百七十四章商讨战略
汉献帝建安十四年二月初旬,诸葛亮引大军抵达夏口,时孙权已经撤军,在返回庐江的路途中。
在夏口安顿好兵马,诸葛亮随即率全军,为高览举行了一个隆重的葬礼,并向朝廷上表,追赠高览为河阳侯。。
举行完葬礼,诸葛亮在夏口县府召集众将商议下一步荆州问题的方针,远在新城的徐庶和诸葛瑾,也被传令来到夏口。
夏口县府大堂内,左首为首的文官是诸葛瑾,依次是徐庶、庞统、蒋琬、向朗等官员。
右首的武官是吕蒙,依次是赵云、陈到、黄忠、刘封、陈楚等将领,这个排位而坐的序列,是以资格和功绩来决定的,吕蒙在这些人当中,资格是最老的,战功方面,作为镇守一方的大将,这次独抗江东数万水军,也是立下不小的功劳,自是有资格坐在首席。
而且赵云毕竟是后来居上,在论资排辈时,自是坐到了吕蒙下首。
虽然已经是二月了,但气候却依旧颇为寒冷,诸葛亮端坐主位上,紧了紧身上的战袍,环视了众人一眼,道:“今日的议题有两个,一是继续发兵攻打庐江,二是暂且罢兵,休养生息,稳固现有的地盘。”
一众文武官员交头接耳小声商讨了一会,陈到率先进言道:“主公,如今我军士气旺盛,兵马充足,理应乘胜而击,一举拿下庐江。”
“陈将军所言甚是。”黄忠附和道。
“末将附议。”陈楚和刘封二人对视一眼,点头作揖道。
“庐江郡乃长江北岸重镇,与豫章郡的柴桑城隔江相望,若得此城,固然可喜,然庐江不但是江东重镇,更与曹操治下的寿春接壤,可谓是四战之地,若我军不能一举扫平江东,这庐江郡还是不取得好。”蒋琬目前卸任了长沙太守一职,被诸葛亮委任为随军祭酒,负责参赞军务。
蒋琬说完,接着又道:“如今我们在赤壁收拢十余万曹军,这些人大部虽然已经编入军队,但却仍然军心不稳,战斗力低下,高览将军在沔阳一万兵马全军覆没,就是最好的明证,而且如今初至,正是青黄不接之时,这十万新编兵马,需要花费大量粮草,若我军再继续攻打庐江,陷入苦战的话,只怕我军粮草也会难以维持,还请主公三思而后行。”
蒋琬的话,立即就得到了诸葛瑾和向朗这群文官的赞同,诸葛瑾也开口道:“蒋大人所言实为我荆州根本,若是我军长期作战,粮草根本难以维持,现今还收编这么多曹兵,这些人也需要安抚整顿,若是匆忙上阵,只会再次出现高览将军这样的惨剧。”
“末将也赞成蒋大人不攻打庐江的建议,但是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拿下豫章郡全境,再不济也要巩固柴桑的防御,如今柴桑城虽然在我们手中,但毕竟战线太长,而豫章郡的二十一县,我们仅仅得柴桑周边三县,其余各县依旧掌握在孙权手中,这对柴桑的防御石很不利的。”刚才没有发表意见的吕蒙,在支持了蒋琬建议同时,又提出了自己新的战略观点。
“主公,末将也以为拿下豫章郡对我们更有利,豫章郡与荆南四郡,甚至和交州也接壤,攻下豫章,我们只要驻一军在柴桑,就足可震慑江东。”赵云思虑之下,也扬声赞同道。
诸葛亮见众人意见虽然不一,但却也各有道理,眼下拿下豫章郡,显然比攻打庐更具有战略意义,对于扩展自己的势力也更有利。而且诸葛亮心中也清楚,现在不是与江东彻底决裂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率重兵于孙权决战庐江,很可能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沉思之余,诸葛亮把目光看向了徐庶和庞统等人身上,准备听听他们两个军师的意见。
徐庶这个军师,这几年里,虽然一直远离诸葛亮左右,负责章陵郡内的军务,但对于诸葛亮目前的困境,他其实心里也清楚,当下他遂作揖道:“主公,下官也以为当下不宜进取江东,孙权此次虽败,却未伤及根本,如今我军虽然新胜,但各部却未来得及整编,一路凯歌,则士气旺盛,倘若战败,必然军心瓦解,所以下官赞成不取庐江,先着手整顿各部兵马,加强我军的战斗力。
“同时可派驻扎在樊口的张飞将军和柴桑的邓芝,刘敏,率领一军先取豫章郡的建昌左右六县,为长沙柴桑屏障,然后与江东言和。”
徐庶说到这里,喝了口茶,接着道:“建昌都尉府,统率豫章西部左右六县,是当初孙策为了防御长沙的刘磐为乱豫章设立的都尉府,第一任建昌都尉乃是东吴大将太史慈,此人前年病逝,由于我军接掌长沙之后,没有再出兵讨伐豫章,所以孙权就没有在设立建昌都尉一职,吾建议主公可以仿照孙策此法,设立柴桑都尉府,把豫章西部各县与柴桑连成一片,把豫章郡一分为二,南昌以南地区归于孙权,西部地区归于我军,这样也不会伤及双方根本,也不会与孙权结成死仇。”
“此法甚好,豫章郡领二十一县,东至交州,北至长江,西至长沙,南至会稽地域广袤,人口数十万,若我们得豫章西部十县,人口可增加十万众,又能在长江上游立下一座军事重镇,这对于我们将来攻取江东,是十分有利之事。”庞统微微点头附和道。
“既然诸公一致同意出兵攻打豫章,那就通过这项决议。”诸葛亮当即拍板,定下了这个战略设想。
对于眼前的局势来说,攻取豫章郡东部和西部十县,即可增加实力,又能缓和彼此目前的矛盾,显然是符合眼下的战局;而且诸葛亮内心之中,早就有了先西南后北的战略方针,这也是他出隆中之时,就布置好的战略,第一步取荆州立足,然后攻取益州,平定交州,再看天下局势,决定是西进关中,还是东下江东。
所以暂时与江东休兵罢战,是诸葛亮目前最好的选择,若是他一心强攻江东,势必会造成历史上夷陵之战的后果,毕竟江东数郡,人口百万,又有长江天堑,此刻他手中水军刚刚起步,要是大规模的与江东水军作战,只怕也未必讨得了多少好处,而且背后的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