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科技三国 >

第11部分

科技三国-第11部分

小说: 科技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接近7千万,为西汉后期以来之最,比隋唐时期的户口都多,直到北宋时期才被超过。
但是,汉桓帝并不能让士大夫满意,他们不断指责桓帝荒淫无度,沉迷于宗教,敌视正直的知识分子。实际上,齐桓公、汉武帝、汉光武帝和汉明帝这些所谓的“明君”也和桓帝一样“寡人有疾”,而在全体知识分子都信仰五德终始理论的时代,东汉后期根本不可能出现任何一位能够令士大夫满意的君主,除非他甘愿把大汉政权拱手让人。
随着汉羌战争的节节胜利,汉桓帝也变得日益刚愎自用。除了太尉陈蕃之外,朝廷上已无敢于为党人说情者。正在此时,新息县长贾彪悄然来到了洛阳。
在士大夫的眼里,这位贾彪本不是什么善人。他本是太学生领袖,与郭泰齐名,后来举孝廉,到汝南郡当了新息县长。不久后,党人岑晊因为与张俭、刘表等人并列为“八及”,又在大赦期间屠杀汉桓帝宠幸的张美人全家二百余口,遭到通缉,逃亡进汝南郡中。各级地方官员都争相帮助他隐藏,只有贾彪不肯接纳,说:“此人要挟皇上,滥杀无辜,自犯重罪,而又不敢担当责任,四处逃亡,连累亲友,不是大丈夫。我身为县长,不去逮捕他就算宽厚了,难道反而要帮助他继续隐藏吗?”
但听说李膺、杜密等人下狱,贾彪却坐不住了,秘密前往洛阳,求见尚书霍谞和城门校尉窦武。霍谞曾助汉桓帝诛灭梁冀,因功封侯,颇受信赖,窦武又是桓帝的岳父。经三人密谈,窦武上书,一面赞颂大破羌人、万国来朝的功绩,提醒桓帝应该大赦天下,一面为党人鸣冤,最后称自己身体不好,希望交还城门校尉和槐里侯的印绶,退休回家。
同时,党锢案的主审官——中常侍王甫的态度也发生了动摇。经过半年审讯,被捕的党人竟然没有一个肯认罪的,而李膺、杜密等人又说他们与很多宦官子弟关系密切,令王甫左右为难。见窦武上书,他干脆便也跟着上奏,请桓帝下大赦令。
公元167年六月庚申日,汉桓帝终于宣布大赦,释放党人。第一次党锢运动在持续了10个月之后,暂时告一段落,党人们也陆续返回朝廷做官。在这次运动中,除了与张俭、岑晊等人命案直接有关者外,并无党人被处死。党人们回到故里,反而如同衣锦还乡,各色人等远至上百里外迎接,聚集的马车多达数千辆,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党人范滂见此情景,长叹说:“你们这不是加重我的罪过吗?”
第一次党锢运动发动之时,身为濮阳县令的袁绍应当恰好躬逢其盛。在此前后,他还遇上了两件要事:第一件是娶妻生子,第二件是他的母亲去世。因为母亲去世,所以袁绍按照官场的规矩,辞去濮阳县令一职,回家送葬服丧。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讨论过袁绍首次结婚的时间和袁绍三位儿子的生年问题,结论是:袁绍娶妻在公元170年之前,袁谭出生在公元171年以前,袁熙出生在公元172年以前,而袁尚出生在公元172年以后。
袁绍的母亲究竟何时去世,史无明文。但是,袁绍的治丧却十分著名。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皇甫谧《逸士传》的记载,袁绍与袁术兄弟丧母时,归葬于家乡汝南,曹操、王俊等三万人会葬。曹操见到葬礼的盛况,就悄悄对王俊说:“天下即将大乱,为乱首者一定是这两兄弟。要想拯救天下,为百姓请命,不先杀这二人,祸乱就要开始了。”王俊回答:“像你这么说,能拯救天下的英雄,除了你自己,还有谁呢?”曹、王二人于是相对而笑。
轻信这种荒谬记载的人,恐怕没有研究过袁绍兄弟的生平。首先,袁绍和袁术肯定不同母,如果袁绍之母去世,袁术未必会参加葬礼;其次,综合各方面的史料看,袁绍母亲去世时,曹操应当不过十岁左右;第三,曹操年青时,与袁绍的关系非常好,后来又长期追随袁绍,怎会突然说出这种话;第四,东汉末年,只有一个人的葬礼吸引过三万名宾客,就是享誉天下的高士陈龋苤干砦业笔庇终τ谑乱档牡凸龋脑崂裨跄苡谐氯那么高的号召力。凡此种种,都是曹魏集团为了证明曹操早已与袁绍、袁术兄弟断绝关系,从未与袁绍同心而挖空心思编造的,破绽百出,不值一驳。
然而,袁绍在母亲的葬礼上确实做了些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服三年之丧,并且在此后“又追行父服,凡在冢庐六年。”先为母亲服丧三年,又为亡父“追补”服丧三年,这听上去很感人,其实却是“非礼”的。幼年丧父,青年丧母,袁绍的情况与孔子极为相似,而孔子只服母丧,不再追服父丧。孔子确实说过:“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孟子也说过:“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但孔子又说:“过犹不及。”所以,连续服丧六年,其实和没服丧差不多。而且,汉朝官员服丧,根本无需服三年。《礼记•;三年问》规定:“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汉文帝又诏令丧期以日易月,实服25日。东汉时,关于“三年之丧”的讨论曾多次进行,汉桓帝在位初期,梁冀曾经一度允许“二千石”级别以上的官员服三年之丧,但在汉桓帝亲政后便明令禁止。身为“一千石”级别的县级官员,袁绍要连续服6年丧,虽然无可非议,其实有不合情理与时代风尚之处。
更何况,袁绍其实并不太为母亲的去世而伤心。据《后汉书•;郭符许列传》记载,汝南人许劭字子将,是袁绍的同郡老乡,以品评人物著称。袁绍因母丧辞去濮阳县令,穿着豪华的衣饰,带着大批车徒回家,将入汝南郡界时,突然想起许劭,于是说:“我这身打扮、车骑和随从,怎么能让许子将见到呢?”于是遣散宾客,换上简朴的衣服,独自驾车回家。可见,袁绍坚持长期服丧,并非出自对母亲和继父的真心哀悼,而主要是在别人,特别是许劭等社会名流面前演戏。
但袁绍的这场戏可不好演。在葬礼和长达6年的服丧期间,他将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葬礼和丧礼是儒家文化中最复杂的礼仪,至今在中国民间仍然部分保存着,因此无需作详细介绍。有时,我们在乡间会看到有人穿着破麻衣,爬上自家的房顶,挥舞着死者生前的衣服高喊:“魂兮归来!归来归来!”在灵堂里,又会看到有许多人聚在一起蹦蹦跳跳,口中念念有词,一会儿同时痛哭,一会儿又同时止哭。这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葬礼,至少已经有2千多年的传统了,也是包括袁绍在内的汉朝中国人应当举行的葬礼。
在服丧期间,袁绍必须披麻戴孝,也就是穿麻衣、粗草鞋等丧服。他还得“囚首丧面”,也就是披散头发,在脸上涂满灰泥,还拄着一根拐棍(也就是所谓的“哭丧杖”),以示自己悲痛得已经没有力气再站立了,看上去一小半像人,一多半像鬼。在服丧期间,袁绍不许欢笑,不许歌唱,不许听音乐,不许跳舞,不许洗澡,不许上班,不许投资,不许吃肉,不许饮酒,不许性~交,还有许多其它的忌讳。如果违反了这些忌讳,那就是不孝,就是伪君子,服丧也就白服了。所以,有些人在丧期举办宴会,有些人的妻妾在丧期内怀孕,甚至只是为生活所迫而做点小买卖,都会受到社会舆论的严厉谴责。不难想象,许多服丧者都度日如年,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翻黄历。也不难理解,包括汉桓帝在内,历代中国皇帝都不大赞许这种古老的习俗,一再对家有丧事的官员“夺情”,即禁止他们辞职长期服丧,以免影响政府工作的正常进行。然而,毕生热衷于功名利禄的袁绍却在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主动把这只需行25天的苦修延长到了72个月。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回答这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在袁绍服六年之丧期间,东汉帝国里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赦免党人之后,汉桓帝满脑子想的都是与羌人的最后决战。几年来,“凉州三明”虽然都屡战屡胜,但在桓帝的心目中,高下已判。度辽将军皇甫规、中郎将张奂的策略是软硬兼施,而以招抚为主,都不肯痛下杀手。只有段颎血气方刚,能够坚决执行桓帝的剿羌战略。公元167年底,桓帝召“凉州三明”回京,皇甫规、段颎先到,张奂因为还在与东羌僵持,不能及时返回。桓帝于是单独给段颎下诏,与他商讨作战方案,拨调兵马钱粮,以便尽快出征。岂料出师未捷君先死,长使将军泪满襟!
窦武之女窦妙虽然立为皇后,但因为是陈蕃撮合的包办婚姻,根本不受桓帝的宠爱。段颎出征后不久,即公元167年冬季,桓帝又封田圣等九女为贵人,严重威胁到了窦皇后的地位,她的被废看来已经指日可待。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窦武、陈蕃等人当然不会坐视这种情况的出现。
公元167年十二月丁丑日,中国历史上生前公开挨骂最多、被骂得也最狠的君主——汉桓帝暴崩于洛阳宫中,享年36虚岁。
桓帝并非没有生育能力,据《后汉书·皇后纪》记载,他共有三个女儿:刘华、刘坚、刘修,其中长女安长公主刘华嫁给辅国将军伏完,他们生下的长女又与汉献帝结婚,就是后来被曹操杀害的伏皇后。但无论如何,在桓帝死后,没有任何一位皇子活下来。桓帝的遗体还停在前殿时,窦皇后就杀了田圣,又要把其她八位贵人处死,多亏中常侍管霸、苏康苦谏,这才救下她们的命。窦武父子也没闲着,跑到宫中选美,挑了许多宫女带回家里享受,还顺便拿走许多宫内财宝,几天之内就成了暴发户。
据《后汉纪·灵帝纪》,窦武共有5子2女,其中3个儿子知名:窦绍、窦机、窦恪。《后汉书·窦何列传》则说窦绍是窦武哥哥的儿子,还有一个弟弟窦靖。这样就又产生了矛盾。其他几人在史书上都一笔带过,可以不论;窦绍却是窦武的左膀右臂,又与袁绍同名,所以值得研究一番。无论采信哪一种记载,窦武自己都不是没有儿子,但桓帝每次封赏窦家,窦绍都仅次于窦武受封,而窦武的哥哥却不在其列。这些情况说明两件事:窦武把窦绍看作自己的儿子;窦武如果有哥哥的话,也早就死了。
综上所述,最有可能的情况是:窦绍是窦武的亲生儿子,但在窦武的长兄去世后,被追认过继给他,故而起名为“绍”;窦武还有窦机等几个儿子,但对窦绍的感情却最深,窦绍的能力也比窦武的其他几个儿子强。这可能是因为窦武年长,更可能是因为,窦绍作为窦武哥哥的宗法继承人,需要从小独立照管许多事情。很多中外历史名人都是早年丧父,不得不自幼挑起家庭重担,所以显得特别早熟,综合能力大大强于有父母长期照料的孩子。袁绍和窦绍的情况更为特别:他们的亲生父亲还健在,时刻可以提供帮助;自己又有孤儿的身份,必须承担许多责任。从人性上讲,窦武和袁逢喜爱窦绍和袁绍,甚于自己其他的儿子,也在情理之中。
桓帝死后,窦太后临朝听政,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司徒胡广辅政。为了能够长期执政,他们效仿王莽和梁冀,想在刘氏宗室中寻找一个少儿当皇帝,最后选择了年纪最小的候选者——解犊亭侯刘苌与董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宏。




梦断三国——袁绍篡位阴谋破产记(4)
第三章浮出水面:
第一节:四世三公伟业背后的黑幕
两次党锢之祸,袁家安然无恙,唯独袁绍因为娶了个党人老婆遭到禁锢。袁家的官场鬼才们闪转腾挪,迅速转为外朝领袖,开始了黑白两道的通吃生活。
第一节巧妙的避祸:袁绍的六年守丧生活
窦家为了自己,违背宗法,拥立灵帝,因而非常忌惮了解宫中秘事的宦官。党人们为了报党锢之仇,稀里糊涂的上了窦家的贼船,准备联手消灭宦官。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招来杀身之祸。
袁家这次总算没有站错队,还顺带把皇亲董卓收为幕僚。只是委屈了袁绍,因为娶了个党人老婆,不得不继续窝在家里“守丧”。
公元168年正月庚子日,刚刚年满12虚岁的刘宏在窦武、陈蕃、胡广等人的拥戴下,在洛阳即皇帝位,史称汉灵帝。
小时候,灵帝经常听人说,皇帝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像生活在天堂里一样,美丽的宫女成千上万,因此特别羡慕。到了洛阳之后,他才发现,宫廷生活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洛阳宫中不仅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多美女,就连像样的房子都没几间,仓库里也没有什么积蓄。桓帝在位时期,宫殿经常失火,但因为国家经济紧张,一直没有大兴土木,许多宫人都在临时搭建的小木屋里凑合着住。段颎西征时军费不足,桓帝带头出钱,再加上窦武父子的提前搜刮,当然不可能给灵帝留下多少积蓄。宫里的美女不是被窦太后处死,就是被窦武父子带回家享用,也所剩无几。灵帝见了这幅情景十分感慨,但不是称赞桓帝的节俭奉公,而是嘲笑桓帝“不能作家居”,生活缺乏品位,于是和一些宦官合计,开始经营自己的小金库,准备大规模兴建和装修皇宫。
二月,段颎在逢义山(今宁夏固原市西北)大破东羌,残敌散入山谷之中,看来已经不堪一击。与此同时,洛阳的中朝与外朝两党也展开了殊死的较量。
窦家的上台既非出自桓帝之意,立灵帝又不符合宗法,所以注定会造成比霍光、王莽、梁冀拥立新君时更加激烈的冲突。了解宫中秘事的只有宦官,窦武对这一群体颇为忌惮,想将他们消灭掉。太傅陈蕃也正想为党人报仇,于是与窦武联合推荐著名党人王暢为司空,杜密为太仆,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李膺为长乐少府,朱寓为司隶校尉,刘祐为河南尹,虞祁为洛阳令,栾巴为议郎,控制洛阳周边的军政大权,准备逐步消灭宦官。
中常侍管霸曾主审李云案,虽然为之说情,仍为士大夫所不容。后来,他又与中常侍苏康阻止窦太后杀绝桓帝九贵人,所以特别为窦家仇恨。陈蕃、窦武顺利地杀掉了管霸和苏康后,便向窦太后商议,要一举铲除宦官。窦太后却犹豫不决,反问道:“宦官自古便有,又不是都坏。你们杀光宦官,将来上朝时,难道让我这个女人抛头露面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