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白甲军 >

第205部分

白甲军-第205部分

小说: 白甲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算半个汉人,再有你在军中主持大局,大周应该会放过朕的部族了。”

张从颜轻叹一声道:“陛下所想的确有深意,但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陛下若然仙逝,军中必有乱事,末将虽有才智,若无外敌时,也能平定这些乱事,但就怕事情不能如陛下所愿。”

耶律喜隐淡淡一笑道:“人之将死,什么也都看开了,朕这样安排已经是最好的布置,成败如何朕也看不到了,你能做多少便做多少,若事不可为,你还是保着弘儿回中原去吧。”张从颜含泪应了。

当夜耶律喜隐便在军中伤势过重身死,辽军全军哀痛不已,为耶律喜隐安排后事。

翌日,张从颜带着几名随从,以辽使的身份来到周营中求见徐皓月,徐皓月却不在营中,刘逸轩引着他到了七金山的南坡上见到了徐皓月。

徐皓月一身常服独自一人站在一处山崖边,凝望着远处残破不堪的大定城,刘逸轩和张从颜上前拜见了。

徐皓月没有回头,只是淡淡的说道:“你已经不是周臣,还来做什么?”

张从颜面色一滞,躬身道:“耶律喜隐昨夜病逝了。”

徐皓月哦了一声,淡淡的说道:“逸轩,你代表大周前去吊唁吧。”

张从颜躬身谢了,接着道:“耶律喜隐临死前立了耶律弘为帝,命我为辅政大臣,接任辽国北院大王一职。”

徐皓月咦了一声,这时才回过头来,望着张从颜道:“这耶律喜隐居然如此出人意表?”

张从颜坦然道:“耶律喜隐子嗣不昌,身后无人继位,跟随他的多是契丹贵族,任他立谁为帝。余人皆不会服。到时候乱事一起,大周便会对他们用兵,耶律喜隐便是想到这点,才大胆立了耶律弘,让在下辅佐,只望大将军念在香火之情,能手下留情。”

徐皓月哈哈大笑起来,抬头看着天空道:“耶律喜隐想不到你一辈子做得最聪明的事便是此事,也算是个人物。”须臾笑罢,徐皓月回头淡淡的说道:“你和李弘还是回中原吧。那里才是你们的家啊。”

这个时候山下一片哀哭之声传来,大定城内侥幸得脱大难的契丹百姓们出城来收敛战死的辽兵尸体,他们衣裳褴褛,将一具具的尸体抬到一起举火焚化。哭声一阵高过一阵,哭声中一阵契丹语歌声隐隐传来,歌声悲凉苍茫,令人感慨。

徐皓月微微一愣,问道:“这些契丹人唱的什么?”

张从颜久在北地倒也识得此歌,当下躬身道:“这些契丹人唱的是焚骨咒,译成汉语是这样的,冬月时,向阳食。夏月时,向阴食。我若射猎时。使我多得猎鹿。这是契丹人在焚葬死者时唱的歌谣,希望死者能保佑生者,多得猎物,以利繁衍部族。”

徐皓月点点头,沉吟片刻后,忽然长叹一声道:“若是让被征服者哭号,那征服者就未竟全功。”他说的乃是罗马谚语,张从颜和刘逸轩都是第一次听闻,细细揣摩起这句话的意思来。

“大周北伐至今已经损失兵马近十万,所得之地尚不及淮南一隅肥美。塞外苦寒、一马平川,也不利于耕种戍边,还要损失多少兵马才能彻底平定北疆?”徐皓月喃喃自语道:“昔年汉武大帝北驱匈奴,汉军武功威震北疆,但代价却是天下人丁减半。国家陷于穷困。此时的大周尚没有大汉的疆域广阔,南边还有诸国未定。或许还真的没到这个时候。也罢,将来之事便让后人来做好了,中原只要汉人不自相攻伐,契丹人也好,女真人也好,是没有机会的。”

张从颜躬身道:“大将军所言甚是,自大军入辽地作战以来,契丹人反抗日渐强烈,如今杀三十万辽军,更加让契丹人痛恨,不若引兵北归,北地有末将辅助耶律弘,结好大周,为大周北方藩篱,岂不是好?”

徐皓月嗯了一声道:“这样也好,你留在北地辅助耶律弘,让他学习我中原文化,让汉文化广播于域外,这样的文化同化,确实比动刀兵来得稳妥,假以时日,待大周平定南边诸国之后,北疆还有不服者,再引兵击之。”当下徐皓月嘱咐张从颜尽快铲除耶律喜隐部下之中不服之人,同时多多任用北地的汉人为官,攻取上京之后,仿照大周的官制、文化、风俗广为推广,他是想通过汉文化强大的同化力渐渐吸纳掉北疆的游牧民族。

张从颜听完之后心中大为震撼,徐皓月这一手的确更加狠辣,将来契丹人人都说汉语,不数代之后,契丹语或许便会弱化消失了,这比动刀兵厉害多了。

当下张从颜领了徐皓月的话语离去,这次见面却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之后徐皓月领兵南归,张从颜接掌辽军兵马后,多用计谋,分化契丹贵族,辣手除掉不少反对之人,巩固了耶律弘的帝位,其后引兵北上争夺上京。

而耶律璟回到上京之后,双足伤势过重,只得截肢保命,失去双腿之后,脾气更加暴躁,动辄杀人。大战不过一月之后,耶律璟手下近侍、厨子、奴仆数人,因怕耶律璟胡乱杀人,终于忍不住动手刺杀,一代帝王最终死在几个厨子、奴仆手上。

耶律璟死后,耶律斜轸和萧护思等人拥立耶律贤为帝,张从颜引兵北上攻打上京,萧护思和耶律斜轸不谐,辽军大败,只得退往东丹国,定都原渤海国都城,史称东辽。

其后南辽耶律弘和东辽耶律贤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互相攻伐,南辽有汉人宰相张从颜主政,南联大周,得到了不少支援,步步蚕食。东辽虽有名将耶律斜轸坐镇,但内困于萧护思等人把持朝政,东丹国力弱小,外制于没有外援,故尔只得取守势。

到了耶律弘亲政后的第三年,南辽攻灭东辽,重新统一北地。张从颜归政后退隐山林,耶律弘则秉持与大周交好的方略,在位三十余年间并无兵马南侵。南辽之后历七位帝王,学习汉文化,几乎与中原文化等同,享国百余年,最后被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所灭,竟和历史出奇的相似,但这一切徐皓月已经不可能得知了)



第三百三十一章大定修盟约

七金山大战之后,周军停下了脚步,这一战的损失还是巨大的,除了兵卒损失之外,各类马匹、辎重也消耗的也很大,特别是火药几乎消耗一空,同时因为伤兵激增,药材也消耗殆尽,徐皓月急命燕云转运使运送各种物资北上,大定城内的粮草被付之一炬,城内百姓都没了粮草,要粥及这些百姓,周军的粮草骤然紧缺起来。

周军便在大定城外驻扎,因为大定城多数民居、屋舍被焚毁,所以周军并未入城。城内的契丹兵马投降之后,周军收缴了他们的武器、盔甲,每百人编为一队,负责出城打扫七金山战场上的辽军尸体,此时天气炎热,那么多尸体不尽快处理势必会引发瘟疫。城内的契丹百姓也纷纷出城跟着收敛尸首,哭号之声十里不绝。

尸首被收集起来后,都是用火焚化,到和白甲军处置自己战死兵卒尸首的方法差不多。数万人一同焚烧尸首,那气味也是十里之外皆可近闻。

几天之后战场打扫完毕,周军押着契丹俘虏开始重建大定城,城内百姓也加入到修建队伍中来,清理城内焚毁的房屋,重新伐木建屋,原来大定城墙也重新修建。周军以工代赈,干活的百姓和俘虏才能从周军那里领到粮食。俘虏和契丹各族百姓见周军倒也没有屠城或是流放他们,大多都安心留下重建大定城。

徐皓月在看了大定城的地势后决定重新筑建此城,他打算将大定城建为燕云以北的屏障重镇。这里也将成为对北面契丹、奚、渤海等各族和大周互市的地方。

当张从颜掌握了耶律喜隐部兵马后,燕云的物资也运到了大定,诸将之中赵顺平、陈子剑二将坚持要带领白甲骑兵留下戍守,徐皓月便命二将领三万骑兵屯守大定。并且扩建大定城,同时寻机支援张从颜攻打上京。

当这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南边的消息也送到了徐皓月手中,出征湖南武平、荆南的张永德、曹彬、潘美几部兵马都获得了大胜,武平、荆南已经平定,武平节度使周保全、荆南节度使高继冲归降,两人已经被押回京城,封了个闲职最后在京城终老。

张永德、曹彬、潘美平定武平、荆南之后。以后蜀不服大周王化为由,引兵从归州出发溯江而上,直入夔州伐蜀,另一路由大将王全斌、崔彦进率领自剑门入蜀。开始了灭蜀的战争。

徐皓月知道后蜀国主孟旭如今已经老迈,而且奢靡不堪,国内政局混乱,此战定然是可以一鼓而定。北疆之事暂时平定后,徐皓月留下赵顺平、陈子剑二将镇守大定。自己带同韩令坤、刘逸轩以及白甲军诸将回师京城。

临行前徐皓月将“若是让被征服者哭号,那征服者就未竟全功。”这句话留给赵顺平、陈子剑二将,让他们善待北疆百姓,不论是契丹人还是汉人。只要在大周治下便是大周百姓,当一视同仁。

自此二将带领骑兵镇守大定。重新筑建大定城,广开互市。招收百姓开垦土地、放牧牛羊,花了十年的功夫将大定城建为燕云以北第一大城。他俩善待各族百姓,严令商人买卖公平,遇到北疆遭受风雪灾害时,仍然保证粮价平稳,深得北疆各部族牧民百姓爱戴。

之后十余年间,北疆各部族之间也经常爆发小规模的战争,赵顺平、陈子剑按着徐皓月的注意,平衡各部族之间势力范围,保护、联合弱小部族,对抗强横的部族,防止有部族坐大,并且在大定城约齐北疆各大部族族长举行了会盟,让他们恪守盟约,禁止部族之间相互攻伐,对于违抗盟约的部族,白甲骑兵带领其他部族的骑兵联军一一扫平,保证了大周燕云之地的安宁,让中原在今后数十年间并未再受到北疆游牧民族的骚扰。

白甲骑兵五年一个轮换,在二将手下轮换的骑兵已经好几茬,但二将一直没有再回中原。两人都在大定娶妻生子,直到终老塞外。据说二将去世之时,四面八方赶来致祭二将的部族百姓竟达十多万人。而二将创立的大定部族盟约一直在草原上流传下去,直到女真人兴起才被废除。

却说徐皓月、韩令坤、刘逸轩等人率兵回到幽州之后,西北传来好消息,魏仁浦出使夏州大获成功,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同意夏州李氏交出兵权,全族迁往京城居住,享受高官厚爵,不再领兵。

李彝殷如此爽快答应,一来是周军从三面对夏州形成了合围之势,二来便是七金山之战,周军大破三十万辽军的确让他胆寒,所以听从了魏仁浦的劝说,交出兵权全族内迁。

和李彝殷一同迁往内地的还有银州防御使李光俨、李继迁父子等人,后世西夏创建者李元昊便是李继迁之孙,夏州、银州李氏的内迁,让西北党项族失去了旗帜性的人物。后世曾今威胁宋朝百余年的西夏,也烟消云散。这一次徐皓月甚是平静,这一切都是计划好了的,再没有前面收复燕云之地之时的激动了。

徐皓月当即上表朝廷,设置西夏路,让杨业、折赛花夫妇出镇西夏路,防备吐蕃、西昌回鹘。杨业夫妇出镇西夏路之后,多次击退吐蕃、西昌回鹘的兵马,在柴宗训亲政那年,周军在杨家将的率领下攻灭了西昌回鹘,威名赫赫的杨家将也成为大周西北边陲的定海神针。

回到燕云之后,出兵西北的曹云、鲜于冰等将也回师燕云,各路周军齐聚幽州,都是凯旋之师,自然是欢声雷动。徐皓月传令犒赏三军,在幽州城内大宴诸将。大家都高兴了一回。

席间说起北疆战事来,徐皓月才恍惚发觉,席间少了很多人,李逸、朱凌峰、陆昆仑、张从颜、赵顺平、陈子剑。都是自淮南就跟随自己的将领,想到一个个熟悉的面孔离开,他不禁闷闷不乐起来。

几天之后,徐皓月上表朝廷,奏请鲜于冰出镇幽州、冼冰出镇武州,史彦超出镇云州,开始对燕云兵马进行轮换。戍守边陲多年的白甲军将士都是欢欣鼓舞,他们中不少老兵已经征战多年。这次北疆战事平定,他们总算可以衣锦还乡了。

十余日后朝廷诏命到了幽州,准了徐皓月的所请,诸事安排妥当之后。徐皓月便即带领韩令坤、刘逸轩、曹云、高超、张兴淮、米信、崔翰、田重进、李怀义诸将以及十万白甲军、禁卫军班师回京城。

……

大周都城汴梁,此时已经是隆冬时节,家家户户的屋头上都是落满了白皑皑的雪花,奏捷的信使连续传回大周军队的捷报,让汴梁城一次次的欢腾起来。

茶肆勾栏、市集弄坊间往来的商人越来越多。热闹劲丝毫没有被大雪所阻拦。

汴河桥畔的大茶肆之中,人们津津有味的听着说书人讲述着白甲军大战七金山的故事,虽然北征大军尚未回到京城,但他们事迹早已经被传得街知巷闻。

大家伙正听得兴致高涨时。城南一片锣鼓鞭炮欢呼声传来,数匹快马疾驰而来。茶肆里的人们都飞奔道门口观望,只见数名军中信使策驰而来。一边疾驰一边高喊道:“蜀中大捷,蜀国国主开城归降!”

夹道观看的百姓们都欢呼起来,茶肆门口观望的几名汉子纷纷叫好起来,其中一名汉子赞道:“如今朝中有徐大将军主政辅助幼主,的确令人心安,先主没有完成的遗愿看样子在他手上便能成功。”另一名汉子点头道:“这倒是,不过这伐蜀的大将好像是驸马爷,没徐大将军什么事吧。”

先那名汉子皱眉斥道:“刘三你这厮懂个屁,徐大将军掌军国大事,朝中但凡军马之事皆出大将军奇谋妙策,大将军领军至今从未败过,大周的军马自然也不会败了。”

那刘三笑道:“敢情是托了徐大将军的鸿福啊。”

那汉子哼了一声道:“那可不是?大将军杀伐果断,契丹人三十万都被灭了,也出了二十年前汴梁被契丹狗占了的恶气。”

那刘三叹道:“只可惜啊,大将军只是个臣子,也不知道能主政多久。”

那汉子瞪眼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那刘三嘿嘿笑道:“说书的不也说了汉初名将韩信的故事,你说韩信和咱们大将军可像?”

那汉子大怒骂道:“你他娘的狗嘴里尽喷粪,当今太后温婉贤德,岂会是吕后那种恶毒婆娘?”

旁边几名汉子听了这话,吓得脸色一变急忙拉住那汉子道:“张大哥慎言,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