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星沉三国 >

第86部分

星沉三国-第86部分

小说: 星沉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一个恐怕就会轮到我们了,此事主公还需三思,否则后悔不及."

田揩、单经二人闻言意动,低头沉思不语.

公孙瓒刚要呵斥关靖,见了二人这个样子,强压火气,问道:"你们以为呢?"

田反问道:"大王以为赵信何许人也?"那意思就是提醒公孙瓒刚才关靖所说的关于评论赵信的话.

公孙瓒略一思索,觉得赵信为人还真跟适才关靖所说的差不多,默然不语.正在这时,公孙范走了进来,问起事情的结果.公孙瓒道:"本来已经答应了赵信,不过现在想来,看来有点草率了."

公孙范陡地立起,血气上涌,红着脸问道:"大哥难道忘了二哥的血仇了么!"昔日公孙瓒跟袁绍合谋平分冀州,袁绍抢先一步,不仅独吞了冀州,而且令人劫杀了公孙瓒之弟公孙越,公孙范指的二哥就是公孙越.

公孙瓒被他这么一问,脾性发作,猛地一拍几案道:"二弟之仇我岂能轻忘,也罢,良机难得,先发兵为二弟报仇再说."

关靖见公孙瓒本来已经听劝,被公孙范这么一搅和,一番苦心全废了.知道此时若是不阻止公孙瓒,过后就无可挽回了,只得硬着头皮道:"大王,两虎相争,正宜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奈何cha足其中,徒受其害!"

公孙瓒也知道关靖是为他好,可事涉杀弟之仇,依公孙瓒为人,是决不肯坐视不理的,想了一下,便道:"依你之见,袁绍和赵信相比如何?"

关靖拖口而出道:"袁绍不如赵信远甚."这话没人不同意.

公孙瓒接着道:"那二人谁人兵多?""赵信",关靖答道.

"那谁麾下猛将多些?"

"赵信."

"谁的谋臣多?"

"赵信"

连说几个赵信,等公孙瓒停了下来,关靖稍一回想,他自己也不禁呆住了.

公孙瓒道:"事情很明显,不管我们出不出兵,袁绍都绝非赵信之敌,只不过是个早晚的问题,我们若是坐视不理,等赵信全取袁绍之后,依旧会来图谋我幽州,既然如此,不如趁早出兵,至少也能分一杯羹,还可就中取事,掌握先机,岂不是好!"

听公孙瓒这么一说,也有一定道理,关靖也默然,其他人也无言以对.见关靖等人好似都被他说服,公孙瓒不由颇为得意,趁机就把事情敲定了.

过了一日,陈宫就赶回汝南回报赵信.

自赵信崛起以来,对境内的律法尤其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声势大壮,便把对现有的律法作了一些修改,把其中太不合理的去掉,赵信更是依据他自己的记忆,把一些比较合时宜的先进的律法引进到这个时代来.自然,赵信的记忆毕竟有限,光凭这点记忆来建立新的律法是不可能的,只是提出一个大纲或者想法,具体的还要下面的人酌情去完善.好在也不需要尽善尽美,而且此时涉及律法的案件也比较简单,再加上荀彧等高手全局把握,很快就有了草案出来.等赵信看过之后,反复琢磨一番,再和荀彧等人详细商议之后,作了一些修改,就颁布出来.赵信还担心施行起来有问题,一开始的时候,只选了几个点试行了一下,见没有大问题,再结合施行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改善,再在整个领地内施行.对百姓来说,虽然多了一些约束,可慢慢的,好处也就显出来了,民间的一些纠纷能得到妥善的解决,从商之人也有了说理的地方,有了规范之后,纷争也渐渐少了很多,百姓们也可以更加安心的生活.当然,颁布的新的律法自然都是经过再三琢磨的,不会对这个时代有太大的影响,也不会搅扰百姓的平常生活.

鉴于中国自古以来官僚主义盛行,赵信虽然身为统领一方之长,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不说赵信没有这个能力,就算赵信本事齐天,能翻天覆地,可其他人也不可能答应,从根本上来说在这个时代也是不适合的.况且赵信私心也未曾有过这种念头,只是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改变,改善一下这种情形,能让百姓过得更加舒心、安心、放心.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经过周密的思量之后,跟荀彧、张昭、张纮、郭嘉等人反复商议之后,赵信决定成立一个监督机构,赵信命名其为监察院,游离于各郡县现有府衙之外,监察各地官员品性行止.在汉代,虽然也有这样的机构,但是论力度和普遍程度,比起赵信的这个监察院来说,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远远不及.

想到就做,这是赵信一贯的行事作风,事情决定下来了,监察院在各地的分支就如火如荼的筹建起来.到了这个时候,除了新得的地盘之外,各地的监察院分院都相继成立了.

至于监察院的主官人选,倒让赵信为难了许久,思来想去,要么就是不大合适,要么就是本身的事务太繁忙了,一时间还难以抽身,最后还是选了田丰作为监察院的主官,董召副之.虽然人选未必尽善尽美,但取得是田丰的忠心、刚正和才干.

自从有了监察院之后,官员不法的行为少了很多,对官员的行为规范也相继出台,各地官衙渐渐都上了新的轨道,令赵信欣慰不已.!~!

第九十一章贤士未名

;赵信以赵云总督兖州兵事,付以重任.得赵信如此看重,赵云自然更加不敢稍有懈怠,生怕负了赵信相待之意.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赵信以国士相待,赵云自然誓死以报.领兵以来,事必躬亲,全力而为,操练兵马,布置防务,剿灭匪患,虽然有于禁等人帮忙,依旧忙的不可开交.还好政事有专人帮忙处理,这些人都是荀彧等人一手培养出来的,乃是个中能手.这几年,赵信早先培养的各种人才都已经派上用场了,尤其是这些掌握一方政务的,不比其他人才,赵信对他们尤其重视,不仅让他们学习了系统的知识,在忠心、廉洁方面,赵信等人也花了不少功夫.

战乱年代,凡事自然以兵事为先,此时驻守各地的将领都身兼着一地之长.赵信治下也是一样,只不过他们的政务相对来说轻了许,没有那么多琐事缠身.

赵云德才兼备,能文能武,视事以来,上能善体赵信之意,下能收百姓、士人之心,久经战乱的兖州,在赵云的打理下日渐安定,百姓衣食无忧,在这等乱世,也可称得上是安居乐业了,当然,跟汝南这些地方还是没法相比的.

自收到赵信决定再次北征的密令后,赵云就按赵信吩咐,秘密的开始准备起来.兖州处于前沿,对战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兵马、粮草都要途经兖州,战事一起,兖州就成为大军补给重地,所以赵云不得不分外经心.

一日,赵云前往察看出征事宜的准备情况,众亲卫簇拥着赵云,从长街而过.路人有识得赵云之人,纷纷避让,更有感戴赵云恩义的,伏路而拜.这样的事赵云也经历不少了,也不以为意,朝众人含笑点头示意.行到城门附近,只见一人布衣赤足,黥面散发,穿城而过,高歌道:"凤翔于九天兮,偶落尘埃,龙腾于九霄兮,困斯浅滩,明珠暗投兮,蔽室生尘,贤士其隐乎,谁人知之!"

赵云听了,深异其人,便令人请来一叙.那人跚然来到赵云跟前,傲然而立,仰头向天.和赵云之间隔着数人,赵云如今身份非同一般,不得不妥加防备,免生意外.赵云见那人到来,翻身下马,便欲排开众人,走近细审那人.身旁亲卫拦住道:"将军千金之躯,宜自珍重!"赵云一笑道:"无妨!"让亲卫让开道路,走到那人跟前道:"先生适才所歌大有深意,敢问先生高兴大名."

适才的一番动静,那人好似有点知觉,听闻赵云之言,那人收回目光,平视赵云,深深看了赵云一眼道:"不敢,不才长沙龙充,游学至此,偶作此歌,聊以遣怀而已."

闻知此人从长沙而来,赵云心中一动,莫非是刘表细作,便出言试探道:"先生从长沙而来,一路可知近日荆州有什么动静?"

龙充一笑道:"充虽为长沙之人,奈何多年游学在外,已久不知乡里音讯,更不用说荆州了,将军却是问错人了."

赵云哦了一声,接着道:"那先生此次从何而来?"

龙充道:"充向在北地游学,近日偶动思乡之意,故欲南归一探."

听闻龙充从北而来,赵云不由意动,此人怕是会知道一些袁绍境内的动静,欲待相问,却又不敢造次,赵云乃是谨慎之人,岂会如此轻易就相信一个陌生人.赵云原先与龙充相见之意是因为龙充独特的言行和歌中暗寓之志,怕其人多少有些才干,意欲引为己用.撇开探听消息之意,赵云和龙充就地谈了起来,赵云多以言语试其才学,那龙充对答如流,挥洒自若,仿佛天下事尽在其掌中似的.赵云大奇,因有事缠身,便邀龙充并辔而行,二人就在马上畅谈起来.

和龙充谈的越多,越发现其人才学渊博,远非赵云所能测度的.赵云虽说是文武全才,可毕竟是以武事为主,说到才学,比起龙充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二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目的地.发现了这样一个大才,眼下之事又不是紧急之事,放一放也无关紧要.二人下马后,席地而坐,继续谈论.见火候差不多了,赵云便以言语相探龙充是否有意留下相助.依赵云的意思,此人若是拒绝,也决不能就此放此人离开,若为他人所用,日后必会阻碍赵信大业.

龙充知赵云之意,摇头遗憾的道:"多谢将军美意,奈何思乡情切,恐怕要辜负将军一番盛意了."

闻言,赵云慷慨激昂的道:"大丈夫当以身事天下,先生身怀济世安邦之才,岂能就此空老山林之中,今我主大将军赵信,贤明通达,仁厚睿智,坐拥中原之地,正需先生这样的大才辅佐,若先生肯为我主效力,我主必会重用先生."不管这龙充的来历,先把此人留下,其他的日后慢慢再说.

龙充颇为意动,思量片刻道:"如此,可否容我先回长沙一趟,再来相投."

见龙充终于答应,赵云松了口气,若是他执意不肯,说不得要把他软禁在此.既然事情已经定下了,赵云如何还会放他轻易离开,免得徒生意外.就对龙充道:"先生思乡之心,我亦深有体会,可如今长沙乃是刘表治下,刘表与我主多有嫌隙,先生此去恐怕会生事端,依我之见,先生还是不要回去为是,若是先生思念家人,我可派人前往接来与先生相聚,岂不两全其美."

看赵云是不大放心自己离去,龙充微微一笑道:"那倒不是,充幼年失牯,自我离开长沙起,家已非家."

这样一来,省得赵云麻烦,也替龙充伤感了一会道:"既然先生如今只孤身一人,回去只会徒惹伤感,不回也罢."

龙充就这样留了下来,赵云以为以龙充之才非赵信不能用.虽然此人的出身尚没有查清,但赵云知道赵信用人一向不计出身,除非是别有用心之人,观龙充此人,也不像心怀叵测之人.即便如此,还是谨慎一些为上,赵云欲待派人去查一查这龙充,奈何在这乱世要查一个人的出身来历只能用一个"难"字来形容,尤其像龙充这样没亲没戚的,又多年在外的,更不知从何查起,只得作罢,只有把这头痛事交给赵信他自己了.

赵云一封荐书先送往赵信处,龙充在数百人的扈从下,前往汝南去见赵信.赵云对龙充可谓重视已极,就龙充这样一个默默无名之人,竟派出数百人扈从,令龙充暗暗惊异不已.

赵云的为人赵信清楚的很,在这将要出兵的要紧关头,赵云遣人大张旗鼓的把龙充送来,又有荐书上达,可知这龙充定然非同一般.秉着一贯的礼贤下士的作风,龙充等人刚到汝南城外,赵信遣许褚领人出城相迎.得赵信吩咐,许褚执礼甚恭,龙充一面和许褚见礼,一面暗暗观察许褚带来的人,只见两旁军士肃然而立,尽皆剽悍矫健,面显煞气,龙充暗自心惊.

来到赵信官衙,许褚延其进入正堂.赵信正在处理公务,见许褚引人至,便知是赵云推崇备至的龙充,忙下堂相迎.若非赵信深信赵云的眼光,凭他今日的地位,一般的人才,想见赵信一面都难如登天,更不用说得赵信亲自相迎了.

只见龙充其人身量矮小,虽然黥面,可丝毫没有影响其人的神采,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一张一翕间,仿佛无比深邃的夜空,包罗万象.赵信上前一步,跟龙充见礼道:"先生远来辛苦,先生不以赵信鄙陋,屈身相投,令人感佩!"对龙充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赵信对赵云信任程度.

面对跺一跺脚就能令天下震动的人物,龙充也不由为其气势所慑,还好定力够强,略一失神,转即恢复.按理说如今龙充已经成了赵信属下,见到赵信自然得大礼参拜,可龙充欲待再观一观赵信的气度,便只长揖不拜.殊不知这一套对赵信却全无用处,赵信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自不会像别人一样对礼节斤斤计较.不过,这些年来赵信多少已经习惯这里的礼节了,见龙充如此,微微一愕,也不以为意.

虽有赵云的荐书,也得试一试龙充的才学,赵信亲自上阵,几番相试,这龙充却应付自如,进退有度,胸有丘壑,满腹经纶.赵信越来越心惊,这龙充的才学实在令赵信吃惊,此人之才恐怕只有郭嘉才可与敌.更让赵信惊异的是此人兵法、智谋皆属上乘,又精通政务,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直可称得上是一个全才.可这样一个人才,在三国里却根本提都没有提到,连名字也没有听过,赵信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因他的到来,造成了太多的变数不成.既然想不通,赵信也就懒得去想了.

虽然得到龙充这样一个大才可喜可贺,可对怎生安排他却令赵信颇有点犹豫.赵云在信中提及此人来路未曾查明,也就是说这龙充来历不明,这本来也没什么,赵信知道三国人物毕竟有限,有不知道的也很正常,可偏偏这龙充才学非凡,原先又根本没有听说过,赵信也不由有点疑虑.把龙充引见给郭嘉等人,龙充身处汝南众文武之间,有如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之后,赵信问及郭嘉等人对龙充的看法.彼时郭嘉、荀彧、荀攸等人都在,郭嘉道:"主公,补之先生非百里之才,主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