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是拾人牙慧而已。”楚质不敢居功,微笑说道:“其实这方法是一个叫做毕异的匠师明的,听说他人就在杭州,我令人打听了好久才有他的消息,可惜他却已经去世。”
在动了做印刷行业的**头后,楚质自然而然想起沈括梦溪笔谈里提到的毕异。急忙派人去寻找,最后却听闻这个令人遗憾的信息。
“这样说来,杭州其他印社也知道这个办法?”初儿却是在担心别的,在楚质的教育下,她也明白了技术垄断的利润到底有多么的丰厚。
“放心,新事物展总是充满曲折的,况且这些鼠目寸光之辈,岂能有这个魄力改革创新。”楚质笑道:“我敢断言,就算他们明了这项技术的原理,没有百年时间,他们是不会采用的。”
第三百二十九章 算账
“楚质当然不是在安慰初儿。毕竟真实的历史卜,就算沈捞叶四的记载了毕异用泥活字印刷出版书籍的过程,但是却没有受到世人的重视,确切的说,应该是没有受到出版商人们的重视,活字印刷只是在小范围内传播,根本没有形成气候。
直到明清时期。才慢慢取代雕版印刷,楚质觉得,活字印刷之所以流传度慢,不是那些出版商人不明白活字印刷的奥妙。主要涉及到一个产业利益链问题。
在古代,印刷行业也划分为官、私坊刻,官坊囊社的弊端就不用明说,参照下**十年代的国营企业就知其为何不重视活字印刷了,因为匠籍制度的存在,官坊的工人根本看不到前程希望,怎么会有心情理会什么泥活字,又不能当饭吃,至于那些官坊工头小吏,巴不得雕版刻印的度越慢越好,费时费料才能从中渔利,
至于私家复坊。大刑刻坊不用说,经过长时间的经营。已经形成自己的利益链,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的渠道都不缺,谁知道泥活字的效果真是否如此显着,如果出了问题该怎么办,习惯成自然,除非出现重大的变故,不然家大业大的大型刻坊,只会以求稳为上,不会贸然作出变革,而那些小亥坊,随时面临着倒闭的危险,抢生意还来不及,哪里还有兴趣理会泥活字是什么玩意。
况且出于技术保密意识,就算有人使用了泥活字,知其好处,可是为了自己能够独享其利益,更加不可能大肆宣扬,传播度怎么能不慢,不要说别人,楚质也是这个心理,当初派人去找毕异。可不是好奇要见他一面,而是想将其拉拢过来为自己服务。
也只有像以沈括那种衣食无忧,且没有先进技术代表丰厚利润观**的文人式官员们,才会极度不重视这种他们眼中的微末之技。好像怕天下人不知道似的,大大咧咧的记录下来,还唯恐人家看不明白,每个步骤都描述得极为详细。
对此楚质很是无语,一方面是民间艺人变态的保密观**,宁愿把技术带进棺材里也不愿意传给所谓的外人,一方面是那些自诩天朝上国的官员,抱着以德服人、教化蛮夷的思想,使劲的把先进技术散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不以为害。反以为荣,都是这么笨。国家民族不跟着倒霉才怪。
初儿可不知道那么多的弯弯道道,听说其他人可能也掌握这门技术,就像当初折扇被人仿制之后,心里涌起怨**、担心之意来。
“初儿尽管放心楚质微笑道:“毕异明的只是泥木活字,而我这里使用的却是铅活字。起码先进他几百年。”
不仅如此,就算有人将铭活字泄露出去他也不会担心,因为铭字印刷所用的油墨可是十分讲究的,其秘方迄今为止,只有楚质一人知道,光有字模,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墨,铅字连废铁都不如。
再者说了,油墨破论出现又怎么样,凭着领先近千年的见识,楚质也不怕自己竞争不过别人,大不了到时再改行,另做其他暴利生意。
先进什么的初儿不懂,但也不妨碍她猜出楚质言下之意来,俏脸绽放出如花笑容,不过依然有些不放心,柔声道:“公子,外面的伙计是从何招聘的,却不知是否可靠要不写信让毛叔他们从汴梁遣些人过
“说是忠心耿耿或许有些过了,但想来他们也不会轻易背主楚质微笑了下,轻声解释道:“前些时候杭州大旱,大批百姓被迫离乡背井来到城外,我见他们可怜就从中挑选了一些忠厚老实之人,也算活命之恩,应该不会有人至于忘恩负义。”
楚质也没有说得太绝对,受到现代某些观**的影响,他也知道忠诚往往是背叛的筹码不够,不过相对来说,古代人心还是比较纯朴的,只要对他们好些,应该没有多少人能够为了利益而甘愿被世人谴责,毕竟背主的名声,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非常臭的。
在印社内逗留不久。大略了解活字印刷的工作流程之后,楚质适当让长贵出面鼓励工役们几句随之与初儿悄然离去,毕竟有朝廷官员不能从商之,他自然不会表露身份,一切事情都交由长贵打理。
其实楚质也知道。以长贵的才能,根本不足以管理好印社方面的事情,可是身边确实缺少有用之才,只能将就应付,不过生意只是在筹备阶段,在楚质的指点下,长贵还勉强没出什么差错,幸好初儿已经来了,不然当印社开张。事多繁杂,又要忙于公务,楚质可兼顾不过来。
回到县衙,椅子还没有坐热,州衙就有衙役前来相请,听闻是范仲淹的召见,楚质也不敢耽搁,连忙坐轿而去,不久之后,楚质出现在州衙议事厅中,不过范仲淹还未到,只有顾可知的身影。
行礼坐下,楚质轻声打听起来:“硕大人,却不知太守召见有何要事?。
“本官也不清楚。但听书吏说,似乎是开湖折状有了回讯。
。顾可知笑道,身为知州副手,州衙之中极少有事情是他不知道的。
况且近日来,范仲淹有意疏俊西湖的事情却不是什么秘密,毕竟这可以从他每日在西湖内外考察的行动中判断出来,对此杭州城内自然反应强烈,有人赞成自然有人表示反对,然而开湖的好处显而易见,持赞成意见的百姓还是占绝大多数的。
不可否认,也可能是因为范仲淹的名声太好,一些百姓就算不理解为什么要开湖,但却盲目的大声赞同,这让某些人很是郁闷,而顾可知也是持着服从的态度,已经开始盘算着什么时候把西湖边上的宅子搬迁别处,免得影响了开湖动工。
就在两人轻声相谈时,范仲淹从外面走了进来,挥手让两人不必多礼,轻轻坐下,沉吟了片刻,才缓声说道:“刚才衙里接到朝廷下的一道公文,是关于奏请疏俊西湖的事情。”
“圣意如何?”楚质有点急切地问道,就算心里有**成把握,可是也怕剩余的一成意外,毕竟西湖的现状没有几十年后的
”重。若是皇帝不允肯那也不奇怪。似乎犹豫了下。范仲淹说道:“官家同意了。”
意料之中,楚质轻轻点头,满面的笑容,说实话,每次饱览杭州城美丽景色时,楚质总是感觉有些意犹未尽,仔细寻思,并不是景观不美,而是因为没见着后世一些耳熟能详的美景,自然觉得杭州城好像欠差了些什么似的。
或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少了这些经常听到的景观,楚质觉得杭州城似乎有些名不副实起来,如今有机会,楚质当然不介意假公济私一番,为杭州多添加几个景点。
一旁的顾可知也连忙笑道:“既然如此,那就请范公说下开湖的章程,也好让下官准备就绪。”
“不急,此外官家还有圣谕。”范仲淹淡声说道:“因国库不裕,开湖所需钱粮怕是拨付不下来了。”
“理应如此。”楚质点头。国库钱粮调度自然要分出轻重缓急,毕竟相对天下大局来说。杭州只是江山一隅,不可能因此而本末倒置,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所以才会有乞度蝶之举。
瞥了眼楚质,范仲淹继续说道:“还有,为了限制僧尼数额,朝廷也不准备给予度联以做开湖之资,”
“什么,不拨钱粮也就罢了,连度膘也不给,那叫我等如何治湖。”楚质脸色很不好,什么限制僧尼数额,一听就是借口,谁不知道北宋的皇帝太后都是信佛崇道之人,对于僧尼敬护有加,每年赐出的度维不下数千道。
那时怎么不说要限制数额,却偏巧在此时来上这么一手,时间卡得恰到好处,打死楚质也不相信没有人从中作梗。
“朝廷之意。治湖之钱,可从今年秋税再得,若是钱粮依然不足,可暂缓行事,待来年征收夏税再说。”范仲淹说道表面倒是看不出什么来,可一双眼睛却不时掠过恼怒之意。
宋承唐时的两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不得过六月,秋税不得过十一月,又分为初、中、末三限,每个时间段都要将征收所得转运东京汴粱,现在已经是九月份,杭州大部分赋税都已运走,又逢灾荒年景,赋税减半不说,除非不顾贫苦百姓死活,不然余下的一些零碎杂税未必能收得上来。肯定是凑不够治湖的钱了。
况且,现在是农荒时节,招集民夫匠役比较容易,治湖之余,又可实施以工代赈之法。可谓是一举两得,而再过几个月就到年关,春耕又至,那时就算有钱了,到时民夫可没有时间来帮忙疏淡挖泥,所以这几个月才是治湖的最当时机,错过了起码还要再等一年。
楚质沉默片刻,终于忍不住报怨起来,哼声说道:“不让治湖尽管明言便是,何必玩些虚花样耍弄人。”
虽未指名道姓,但谁也知道他在埋怨皇帝,范仲淹脸色微沉,声音微扬:“楚知县。不的胡言。”
楚质低下头去,嘴唇蠕动了几下,当然没有出声来找骂,过了片玄,却听范仲淹轻声说道:“顾通判,今年杭州秋税还余下几何未
顾可知稍微想了下,掐指说道:“已经转运至东京的有田税、丁米、市舶司、仓耗、头子钱
一项一项的数列出来,范仲淹与楚质的脸色就变差了几分,最后听闻只剩下一些关市商税还没有收完之后,顿时没有了声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特别是像疏淡西湖这像的大工程,没有足够的钱粮,那之前的一切想法都是白搭。
“楚知县,你先回去吧,不妨思虑几日,若是没有他法,那就如朝廷之意,暂缓行事。日后,你若是有机会,再动工也不迟。”范仲淹说道,心中轻叹。自己可能见不到那天了。
“太守楚质声音微微颤动。
“去吧。”范仲淹轻轻挥手手,站了起来,缓缓向屋内走去,身体微微下拘,背影显然有些苍恰。
开湖折状中道崩阻,消息如风般传遍杭州城各处,一些人自是欢呼雀跃不已,借口聚在一起宴饮笙歌,说是欢庆干旱过去,实则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开湖?着什么急,待哪日西湖之水真干了,再疏淡也不迟。
“就是,我在杭州城住了数十载,却从未听说西湖有危,我看恐怕不是西湖有险,而是某些人在危言耸听。”
“一群混账。”
一些言语传入楚质耳中,顿时点燃他心中之为,不由得拍案大骂起来,良久之后,找不到泄的目标,楚质只能憋着满肚子的气,低头仔细观看税单,想着能从中变出钱来。
古代的苛捐杂税很多,这是常识,楚质也清楚这点,不过毕竟还是处于小农经济时期。占大头的自然是田税,然而北宋国策并不抑制商业,所以近几十年来。从商业上征收的税额也慢慢增长起来,特别是那些商业繁茂的大城市。商税额已经过田税额了。
田税丁钱已经上缴国库,不能打这方面的主意但是杭州身为东南第一重镇,商业空前繁荣,往年征收的商税额可达八万多贯,如今是九月份,属于第四季度。那就减去四分之三的数额,起码有两万贯左右吧,就算受到旱灾的影响,应该还有近万贯,”
还有那些盐、茶、酒、醋、铜等商品,属于国家专卖,也要征税,除去已经征收的。余下,”此外还有那些号称如同牛毛一样多的杂税,像什么耗剩、糜费、丁绢、丁盐钱、秤提钱、市例钱、折估钱、折布钱、布估钱等等之类的,数不胜数,虽然只是小钱,但蚊子再小也是肉,积少成多,架不住以量取胜啊。
望着大堆密密麻麻,而且还十分凌乱的数字,楚质感觉头都大了三圈,心中一阵烦躁。十分想将账簿掷扔出去,就在闷胸之气欲暴时,一双纤秀细如春葱。莹白如玉的小手从旁边伸了过来,轻缓的在他的额头揉抚。
第三百三十章 鸿门宴
请间萦绕着熟悉的淡雅清香。楚质轻轻合卜眼睛。身体耽,倚靠在一处柔软的滑腻之上,静静的享受起来,过了片刻,心中的烦躁之意却是消散了许多。
“什么人惹公子这般生气。”初儿柔声问道,纤手从额上滑落其肩,悉心按摩起来。
“还不是那些,为富不仁的豪伸,范公好意为他们谋福扯,他们不响应也就罢了,居然还说三道四的。”楚质咬牙切齿说道:“他们最好自求多福,身家清白,别犯事儿落有把柄在我手里,不然,哼哼,要让他们明白钱塘县是谁在做主。
其实楚质心里也清楚,真正令自己生气的并不是这些人的明讽暗刺,而是由于朝廷批回的公文,杭州西湖面临着的情况自然没有描述的那样严重,就算不允肯开工疏淡。也是在情理之中,虽有遗憾,但也未必不能接受。
问题在于,朝廷明明允许开湖,却设置诸多障碍,怎么看都像在戏弄人,楚质到没觉得有什么,可是对于范仲淹来说,却是不小的打击,上开湖奏折其实相当于一个信号,一个盼着能够重新被复启的愿望。
按照官场上的潜规则,如果皇帝真的有意再次启用范仲淹,不管他所上奏的是什么事情,都应该给予大力的支持,然而当他完成任务之后,且不说成效如果,都能以此为借口召他回朝,然而朝廷的回讯却表明了皇帝的态度,让他怎能不伤感失望。
“公子,你这般做可不是君子所为。”初儿抿嘴笑道。
“做君子太累了,我可不是那块料。”楚质苦笑叹道:“而我的心不够厚黑,又没有做小人的资格,看来只能做个有事没事、得过且过的庸官了。”
“才不是呢。”初儿可爱的小琼鼻微皱了起来,娇嗔反驳说道:“我看公子日夜为民操劳,应该是个尽忠尽职的好官才对。”
展臂微拉,顺势将初儿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