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清弊主 >

第298部分

大清弊主-第298部分

小说: 大清弊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是一个阳谋,胤祥心里暗笑,这些个旗主王公在老十四面前,还真不够瞧的·既然是老十四刻意为之,胤祥也就索性佯做不知,照常考核各旗。
二月初五·贞武带着上书房大臣张鹏翮、富宁安,工部尚书王项龄及新迁翰林院侍读学士的方苞等人抵达天津。
老九胤裙、老十六胤禄、天津海关监督海善、海军总兵武格、钦差施世纶、直隶巡抚赵弘燮、天津总兵杜呈泗,率着天津地方官员士庶恭候在城北,无数百姓风闻而来,以求一睹圣颜,城郊大道两旁·挤满了密密麻麻前来瞻觐的百姓。
胤禄、武格两人担心出事,将特意挑选出来准备充任宿卫警戒的二千海军官兵调来维持秩序·二千军装齐整的海军官兵如两条墨线一般候立在驿道两边,笔挺的军姿和与众不同的军装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天津百姓虽然都知道大沽口驻扎有大量海军,平日里却是极少有机会看见海军士兵出动,自然是颇觉新奇。
午时,贞武御驾才姗姗而来,贞武并不讲究,历代帝王宣示天威的卤簿大驾他根本就没带,也未设前导车驾、护卫甲盾、仪仗旗幡及乐舞之类,惟,遣一人张九旒华盖前驱,他自骑马缓行。
见贞武到来,立时鼓乐齐鸣,迎驾的一众官员、士庶、百姓纷纷焚香跪迎,高呼万岁,骑在马上缓步而行的贞武只是微微颌首,到得一众官员前,才略做停留,待一众人等大礼跪拜之后,他便催马前行,径直进了城,住进了丁字沽行宫。
一众官员自然是紧跟着赶到行宫外候见,小半晌之后,包福全才出来,扬声道:“皇上有旨,召胤禟、胤禄、武格、施世纶、赵弘燮觐见,其余官员不用候着,各自回衙办差。”
听的这道谕旨,一众官员不由眼热的瞅了眼被点到名的几人,不情不愿的散了开去,对一众地方官员来说,觐见天颜的机会可不多,这不仅是荣耀,而且是机会,一语合了贞武帝的意,减少十数年奋斗也不是没有可能,就此被打发回衙,一个个心里自然是大感
胤禟、胤禄、武格、施世纶、赵弘燮五人躬身进了大殿,才发现张鹏翮、富宁安、王项龄、方苞几人都在,忙恭敬的磕头,胤禟总头道:“臣胤禟等躬请圣安。”
贞武抬头看了几人一眼,才道:“免礼,赐座,赏茶。”待几人坐定,他才仔细的逐一的瞅了几人一眼,胤禟明显瘦了不少,看来,在天津这段日子,他倒是没闲着。胤禄倒是黑了许多,却也壮实了许多,看着更显精神,施世纶却似衰老了不少。
略微沉吟,贞武便开口道:“天津这两年发展迅速,可谓是日新月异,施世纶、赵弘燮功不可没。”
施世纶、赵弘燮两人没料到竟然能得到贞武如此好评,忙躬身道:“天津在短短三年内,能够发展成如今之规模,全仰仗皇上恩德,微臣等不过是恪敬职守,实不敢贪天之功。”
贞武微微颌首道:“有功当赏,有过必罚,朕岂能赏罚不明。”稍一沉吟,他便道:“升施世纶为直隶总督,总督直隶、河南和山东等地军民政务,赏兵部尚书衔,并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直隶总督衙门迁至天津。”
贞武果真是恢复了直隶总督!赏兵部尚书衔,可就是从一品的大员了,施世纶忙起身跪下,叩首道:“微臣领旨,谢皇上隆恩。”
贞武温和的道:“差事重要,身子也重要,朕还指望你多为朕出几年力,要懂的惜养身子。”
见贞武如此体恤,施世纶心里不由热烘烘的,忙重重的磕了个头,沉声道:“天恩浩荡,微臣岂敢惜身,皇上体恤臣工,实乃朝廷之福、百官之福,微臣身子还硬朗,还能再为皇上效几年犬马之劳。”
见施世纶不服老,贞武不由微微笑了笑,道:“平身。”说着便看向赵弘燮,道:“赵弘燮恢复原有品级,加工部右侍郎衔。”
赵弘燮是直隶巡抚,一直是降级留任,如今不仅恢复了原来从二品的品级,还加了加工部右侍郎衔,一下就成了正二品,他也是满心喜欢,忙起身跪下道:“微臣领旨谢恩。”
贞武点了点头,略一沉吟,又接着道:“如今海上航运便捷,大清藩属国众多,沿海藩国朝贡多系走水路,南下北上之官员日后亦多会选择海路,天津是海路进京必经之地,直隶总督衙门不可简陋,朕从内帑划拨十万两用于建造直隶总督衙门,施世纶,这钱不可挪做它用。”
施世纶正为兴建总督衙门发愁,一听这话,不由眉开眼笑,他知道贞武是要他将总督衙门修成兼有接待性质的,忙躬身道:“微臣尊旨,立即着人选址修建,必然高堂广厦,雄浑严谨,不损我大清威仪。”
见他一点就通,贞武不由微微颌首,这施世纶什么都好,就是太抠,让他掌内务府是最好人选,只是有些个屈才了,微微沉吟,他才问道:“开年后,天津流民可有增多?”
施世纶亦是最喜微服私访之人,因为容貌丑陋,一旦微服,根本没人会把他当做朝廷官员,加之他又善谈,微服私访往往能收奇效,也因此,他对民间情弊知之甚详,了解的也甚为及时,听的贞武这一问,他马上就反应过来,贞武这是冲着今年春旱来的。
微微沉吟,他才欠身回道:“回皇上,天津这几年发展极快,处处都在修建,开年后,周边各县便有不少百姓赶来天津务短工,因此,尽管港口还未解冻,开年后,天津的流民亦会暴增。
不过,今年的流民人数比前两年有所增加,也不限于周边县镇,微臣曾经微服私访过,皆因去年雪小,今春雨水又少,不少人担心遭遇大春旱,是以早早出门务工。”
微微顿了顿,他才犹豫着道:“这两年,百姓在天津务短工所得,要胜于农耕,微臣颇为惶恐,忧心百姓对农耕心生懈怠。”
贞武点了点头,道:“趋利避害,追名逐利,乃是人之天性,务工比农耕强,百姓自然更乐意务工,担忧荒废土地,倒是不必,自有贫瘠之地百姓填补过来,朝廷和地方官员加以正确引导便是。
鉴于这种情形,澳洲移民的方案可稍稍修改一下,京畿附近的贫瘠州县,稍稍延后,观察几年,再做决定。
主管澳洲移民的张鹏翮、富宁安、施世纶齐齐躬身道:“微臣等尊旨。”
第569章 大旱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略一沉吟,便看向施世纶,含笑道:“直隶总督衙门既然迁至天津,天津也该由州升为府了,你这个新上任的总督是否也该为天津百姓做点实事?”
施世纶听的微微一怔,这话是什么意思?要做什么实事?一转念,他便隐隐猜测到个中的原由,心里不由一惊,难道今年真是有一场大春旱?皇上这是打算以工代赈?但贞武没有明说,他也只得装糊涂,当下便微微欠身道:“微臣鲁钝,恳请皇上点拨。”
贞武微微笑道:“回去整理一下,将想做又没钱做的事务都罗列出来,朕选一件,由朝廷给你划拨银子,算是为你锦上添花。”
果然是有大旱,施世纶不由一阵忧心,忙起身叩谢道:“皇上宽厚仁爱,乃天下万民之福,微臣谨代天津子民叩谢圣恩。”
“恩。”贞武温和的看了二人一眼,道:“你二人先跪安吧。”
待施世纶、赵弘燮躬身退出,贞武呷了口茶,发现已经凉了,便对外唤道:“包福全,换茶。”放下茶盅,他便看向胤禄、武格二人,含笑道:“这批海军新兵的训练情形任何?”
海军的新兵训练从头至尾都是由武格负责,见贞武问起,他忙微微欠身道:“回皇上,这批新兵的素质较好,经过一年的队列和实弹训练,已能熟练的使用火器,所欠缺的只是实战经验。”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初一登基,他便下令天津的海军新兵全部以陆战队的训练方式训练,以防不时之需,可以说这一万海军新兵,实际上就是陆军,略一沉吟,他便道:“既是已经一年,开始招第二期新兵,兵额仍旧一万。”
稍稍一顿,他又问道:“再招一万兵员,学院能否安排得过来?”
“回皇上。”武格躬身道:“天津海军学院是本就是按容纳三万兵额的规模修建的如今已经大体完工,二万人,丝毫没问题。”
“好。”贞武微笑道:“朕再给你们拨二千匹战马,海军不是骑兵,但必须会骑马。
武格不由微微一怔,海军学会骑马做什么?人多他也不好问,便躬身道:“奴才尊旨。”微微起身,他又接着道:“这批新兵中八旗子弟和大家子弟、富豪子弟足足占到四成,都是会骑马的。”
“那更好让他们一带一的帮教练。”贞武含笑道:“北洋舰队的目标是美洲,美洲地域辽阔,不会骑马可不成。”
原来是为征伐美洲做准备,武格忙躬身道:“皇上圣虑深远,奴才必定严格督促。”
贞武微微颌首道:“你先跪安吧。”
“奴才告退。”武格忙起身跪安,躬身退了出去。
胤禄不由抬头望了贞武一眼,心里颇为犹豫,不知是否也该跟着退下,见他一脸的犹豫贞武不由含笑道:“十六弟暂留下。”而后,他扫了张鹏翮、富宁安、王项龄、方苞四人一眼,收敛了笑容沉声道:“北方齐鲁陕甘京畿之地,十年倒有九年旱,张鹏翮、富宁安,年年春旱,你们身为上书房大臣,可曾探询过究竟?”
张鹏翮、富宁安两人心里都是一惊贞武这话是什么意思?北方十年九旱,难不成还是人为原因不成?难道是暗指康熙政治不清明?这不可能大清以孝治天下,子不言父过,这是最基本的准则,不是暗指康熙,那贞武这话的意思就只能是准备找人顶锅了。
自董伸舒提出,‘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的观点后,历朝历代皆是奉行不逾,上至帝皇,下至升斗小民,无不把天灾与政治联系在一起,政治清明,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民欢腾,政治乖谬,则天象异常、多灾多难、社会动荡。因此,每每天灾降临,一众帝皇要么自纠自察,下罪己诏,要么就找替罪羊。
稍一沉吟,富宁安便躬身道:“回皇上,历来天象异常,皆是上天警示,或是用人不当,奸佞当朝,或是政事不明,有干天和,又或是刑狱不清,有重大冤案,皇上登基不过半载,改元仅才一月有余,出此旱情,实乃臣等奉职无状,致干天和,补才恳祈即赐罢斥,以安人心。”
这番话却是大出贞武的意料,他不由颇为诧异的瞥了富宁安一眼,这是借机请辞?还是试探自己对他的态度?应该不会,富宁安身上兼的吏部满尚书,根本就没剥夺,他不应该感到不安。
张鹏翮心思灵动迅捷,一见这情形,便知富宁安奏对不得体,贞武刚刚登基改元,便遭遇大旱,本就极易招人非议,若是按富宁安说法,必然要授人以柄,贞武继承大统,乃是康熙当众口谕,得位之正,无人敢质疑,更何况如今康熙仍在。
贞武担心的应该是有人借机攻击他对八旗制度的革新,想到这里,他略一思忖,便开口道:“回皇上,天道有常,不在人谋,正所谓物极必反,极盛则衰,天道亦然。
北方数省春旱不绝,非是大清独有,微臣曾查阅过有关史料,近百年皆有实据可考,自前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始,便异常寒冷干旱。”
说着,他凝神想了想,才接着道:“微臣记得,云南通志有载,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九月,云南大雨雪。广东通志有载,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冬十二月,广东雪,时恒阴,寒甚,白昼雪下如珠,次日复下如鹅毛,历六日至八日乃已。云贵两广之地尚且如此,北方则自不待言,而严寒则导致干旱,明未数十年,旱灾记载亦是不绝于书。
而气候异常寒冷,亦并非明朝始有,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周朝后期,汉未隋尾,北宋、前明后期皆有严寒干旱记载,由此可见,北方春旱,实乃天道轮回,非人力可为。”
听的张鹏翮这番言论,贞武脑子里不由蹦出了一个词,小冰河时期,他虽然记的不太清楚,但中国经历了几次小冰河寒冷期却是隐有印象,清初这段时间正是处于小冰河未期,他不由赞赏的看了张鹏翮一眼,原本是要他们找个借口,以防有心坏叵测之人拿天灾说事,指责他对八旗的革新,特别旗人入军工作坊和禁卫新军这两件事,
另外,便是借机灌输一番如何预防水土流失,在移民澳洲之后,对贫瘠之地推广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的举措,没想到张鹏翮竟然有如此见地,说出这么一番道理来。
微微沉吟了片刻,贞武才问道:“严寒会引起旱情?”
见贞武毫不掩饰的赞赏眼神,张鹏翮心里不由一松,忙躬身道:“此乃微臣妄自推断。不过,遍查史料,皆可发现,大旱之年,无不寒冷异常,北宋之亡,便是汴河一夜封冻,让金兵铁骑过河如履平地,明末大旱十三年,天下扰扰,灾民蜂拥,周未,戎狄南侵,便是因为干旱连连,隋未亦是如此,就连魏晋南北朝也都拢罩在乾旱之中。”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好!”贞武颇为兴奋的道:“读史学史要善于总结,善于归纳,这才是治学之道。”
微微沉吟,他才接着道:“如今北方虽然仍是十年九旱,但很明显的是,大旱越来越少,朕记的年幼时,京城的冬天比现在冷的多,这说明气候在转暖,万历二十九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如今极可能正是天道轮回交替之时,偶有异常,亦属正常,度过这几年,大清便将迎来风调雨顺的盛世年景,百年盛世,非是妄想。”
听的贞武这番话,众人都微微有些动容,前些年确实要比现在冷的多,难道真是天道轮回交替之时?张鹏翮不由暗赞这主子心思灵动,轻轻一转,便破而后立,这大旱倒成了黎明前的黑夜,他忙起身跪下道:“,天道轮回,佑我大清,皇上英明睿圣,必能开创大清百年盛世。
张鹏翮这一跪,一众人自然都坐不住,纷纷跟着跪下称颂。
贞武微微笑了笑,右手虚抬,道:“开创大清百年盛世的是太上皇,朕不过是继往开来而已,都平身。”
待众人落座,他才缓缓说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此并非虚言,民以食为天,唯有保证百姓温饱,百姓才不会造反,大清要想万世传承,必须要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方才张鹏翮所言,实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历史王朝的兴衰更替,天道轮回,盛极而衰,大清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