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红楼炮灰生涯 >

第62部分

红楼炮灰生涯-第62部分

小说: 红楼炮灰生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招娣神秘一笑。红苕,也就是番薯,她已经让人找到了,只要划出那么一块土地,让它自由的生长,就可以长出很多,亩产上千绝对不是问题。就是不能缴税,就是老百姓们不喜欢,也可以用来酿酒,然后从草原部族手里换成大量的金银。在寒冷地北方生活的民族绝对逃不过烈酒的诱惑。而大量的金银,只要用得好,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还有自己手里的印书作坊和造纸作坊,加上大量的金银,可以为林家争取到不错的声望。名利名利,这个世界,名声的重要性,还在利益之上。
110计划
住在自己家的庄子,其实最高兴的,不是踌躇满志、准备了一个两个三个五年计划的林招娣,而是一直困在内宅、没有见过田野的林祈。当下仆们将席子铺好,请姑娘少爷入座的时候,一身大红的林祈欢快地在草地上跑来跑去,就像一个圆鼓鼓的红包不停地扑腾着,追着那翩翩飞舞的蝴蝶玩耍。
看着弟弟在草地上玩得那么开心,无论是林招娣还是林黛玉都很高兴。
“祈儿很少这样放开心思,尽情玩耍呢。”
“是啊。以前就跟个小大人似的,倒是来了这里,才像个六岁的孩子。看来我们要多出来走走才是。要不,妹妹,今年清明,我们也出来踏青吧。”
林黛玉笑道:“好啊。说起来,我也是第一次这样坐在田间地头,看着这广阔的田野呢。姐姐,这放眼望去,都是我们家的田地么?”
“是啊,这些都是我们家的祭田。”
“我们家的祭田就有这么多?可是,在那荣国府里的时候,我听说,外祖家的祭田很少很少的,族里的家学,还有祭祀之类的,都要另外拨银子下去。这么多了祭田,可够我们家的祭祀之用?”
“当然够,还绰绰有余呢。我们家跟贾家的规矩不一样,妹妹也是知道的。这百余年下来,这祭田自然就多。”
“京畿地价昂贵,上千两银子还买不到四十亩地。每每听琏嫂子说,家业艰难,连添置祭田都没有余银,我就担心我们家会不会也是那个样子的。原来我们家还真的跟外祖家不一样。”
“妹妹不也注意到了么。贾家喜好奢靡,上上下下排场极大。不说别的,每日的吃食就跟大宴似的,都是仿着宫廷御宴做的菜肴。哪怕是一道小菜,花费的人力物力就不小。再加上衣裳首饰和月钱的开销,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更重要的是。大舅舅二舅舅天天在家,也没有多少进项,却赛着花钱。不比我们父亲,吃喝花用,一来没有那么奢靡,二来倒有一大半是不用自己负担的。这样算下来。我们家的结余自然就比外祖家要多很多了。”
“是了,是了。外祖家的日常用度都是外头才买的,而且采买上的人也不那么干净。不比我们家,柴米油盐酱醋茶,倒有一大半是自己家的庄子上出的。即便是采买。也不过碧粳米红稻米等米粮和盐之类的,像茶叶什么的,也是父亲派人送来的。姐姐还自己晒了花茶,其余的鸡鸭鱼肉和果蔬、酱,都是下面的庄子上送来的。姐姐还会自己酿酒酿醋,光这些上面就省了一多半了。”
坐在后头的戴司正道:“二姑娘少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二姑娘身上的衣裳也是大姑娘做的。衣料也是库里现成的,这上面省下的银子,就够买上好些地了。”
林黛玉吃了一惊:“我的衣裳也这么贵么?”
常司赞道:“是啊,二姑娘。就拿二姑娘身上的这件交领褙子来说好了。这银灰云纹倭缎乃是贡品,虽然也有流于市面的,大多价格非常高昂。一尺就要上百两银子。里面的衬里,虽然只是普普通通的浅宝蓝色,也没有花纹。却是金陵云锦,金陵每年出产的云锦也就那么些,这纯色的就更少了。就这两样料子,就够买上三四十亩的地了。”
林黛玉道:“那我里面这件浅桃红褂子也是云锦了?”
“是的。二姑娘。”
林黛玉看着林招娣,道:“姐姐,你也太宠我了,怎么给我置办这么贵重的衣物?”
“不独你,我身上的衣裳也不凡呀。我们这样的人家,哪里还缺什么衣裳?你看看宝玉,他的衣裳都比我们的华丽呢。人家都说,穷养儿子富养女,如果我们的衣裳还比不得一个男孩儿,那真是让人笑话了。妹妹不要忘记了,我们可是江南省承宣布政使的女儿。”
“可是,这也太贵重了啊。”
“放心好了。我早就请示过父亲了,父亲也说,那个仓库里的衣料子尽给我们用的。虽然放到外面的确贵,可是我们的确没有花什么银钱。”
“原来是这样。”林黛玉叹了口气,道:“父亲真疼我们。只是,这穷养儿子富养女,可是习俗?”
“妹妹是想到外祖家的表姐妹了?”
“嗯。表姐妹们的衣裳可比不得二表哥呢。”
“所以说,外头人看着疑惑呀。对了,我记得家里还有一块天青色的云锦,用来做一件对襟褙子,在下摆处绣上这风景,配上大红的里子,妹妹穿起来一定好看。要不,我给妹妹做一件,妹妹生日的时候穿?”
“姐姐!不说妹妹的衣裳已经被姐姐都包下了,如今才出了正月,姐姐又开始忙起来了。我……”
“好了,妹妹也知道的,我生来就喜欢这个,一天没有拿针线,我就不舒坦。如果不是祈儿一天天地大了,如果不是妹妹帮忙照顾着弟弟们,我也没有时间摆弄这些。”
“可是……”
“妹妹,衣裳做出来,就是拿来穿的。如果你不穿,这衣裳才可怜呢。”
林黛玉说不过自己的姐姐,只得无奈地叹了口气。
林招娣见林祈已经在边上玩了好久了,便道:“祈儿,不要追那些蝴蝶了,仔细蝴蝶翅膀上的鳞粉迷了眼睛。”
林祈像个炮弹似的,冲进了林招娣的怀里,仰着脸,道:“姐姐姐姐,方才你们在说什么?”
“说衣料子的事儿,还有,就是关于这水利的事儿。”
“水利?姐姐想怎么弄?”
“我已经打听过了,近年来京畿闹水灾闹旱灾也不是一回两回了,虽然这祭田也打了好几口井,却也很紧张。如果在这河面上拦腰筑坝蓄水,我们是好过了,下游的百姓的日子也就难过了。让御史台知道了,对父亲也不是很好。所以,我们不能筑水坝,相反,修河堤,修蓄水池就成了必须的。”
“蓄水池?”
“是的,我觉得我们这么大的一片祭田,没有三五个深三丈以上的蓄水池,恐怕不够用。至于大小,和位置……”
林祈拉拉姐姐的衣袖,指着远处道:“姐姐,姐姐,我觉得在那边和那边修蓄水池比较好。可以挖得大一点,深一点,最好是五丈深,铺上河里挖出来的淤泥,再修好引水渠。这样,这一片祭田都够用的了。”
“咦,祈儿怎么知道的?管家请大师看过了,也说这样对风水会比较好呢。难道管家回话的时候,祈儿也在?”
“我当然知道,哪里需要什么大师来指点我?姐姐,如果你们的庄子也要弄,也来找我好了。我绝对比那些大师还厉害。”
“好啊,就依你。我那个庄子就交给你了。”
林黛玉道:“姐姐,你也真是的,就这冲着祈儿。”
“不妨事的,虽然林祈说的两个地方土地肥力还不错,可是都位处低洼之处,一到雨水丰沛的季节,就容易被淹了。按照祈儿说的,就着那地势往下面挖,的确要省事很多。而且,在我们新添置的庄子上又收容了很多的流民,住到现在,头一批的已经确定了没有染上时疫。挑些安分的来做这个,多多给些口粮,让他们能够养家,也算是授人以渔,积善积德。”
“难道姐姐让下面收留的大多是拖家带口的?”
“是啊。有的干脆就只有老弱妇孺,甚至只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和没长大的孩子。”
“可是挖土什么的不是很累么?”
“是啊。所以,挖土和挑土的都是壮汉,至于老人和孩子,就让他们去做一些轻省的活计,像编筐子什么的。不过,老人和孩子都太多了,还有很多人没有活计。”
“姐姐,那我们开仓库发赈济吧。”
“那也是下下策。妹妹,你难道忘记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么?好好干活的,辛辛苦苦才那么一点口粮,没有干活的却有吃的,那会招来祸患的。”
“姐姐的意思是?”
“我打算在新添的庄子上试试集中养鸡的法子。如果弄得好,那这些老人和孩子就有一部分人能够找到活计了。还有一些老人,可以去造纸作坊那边做事。像晒纸之类,只要心细一点的就可以做。另外,我会想办法再给他们找些活计。”
“姐姐是说多置办些作坊什么的?”
“没错。妹妹也想到了?”
“一亩地,如果用来种粮食,最多也不过是三四百石而已,也就养得了一二人,如果用来盖作坊,却可以让至少十人找到活计。这笔账我还是会算的。”
“妹妹能这么想就好。不过,这作坊……对了,酿酒作坊!我记得红苕是可以用来酿酒的,还有西洋葡萄酒,京里卖得极贵。红苕酿的酒烈,可以卖给北方的蛮夷,葡萄酿的酒可以卖给京里那些喜好风雅、喜好稀奇物件的纨绔子弟。来人,去告诉管家,让他扩大在那边庄子上的红苕的种植面积,另外,让他准备一下,等葡萄丰收的时候,让他多采买一些,我要酿葡萄酒。”

111异想天开

111异想天开
林招娣一叠声地吩咐下去,早有人去找人通知管事了。
林黛玉抱着幼弟,见林招娣如此激动,便道这葡萄酒也好、红苕酒也好,如果真的如所说,真的会受欢迎,那么也该先将这酿酒作坊弄起来呀。”
“不用。如果采买到了葡萄,就让他们直接把葡萄送到家里去,我自然会弄的,倒是不要现成的作坊。至于红苕,地里一批批地收割,一批批地送来就是了。至于作坊,今年大概也不需要,今年第一次做红苕酒,自然用不到这个。只要在家里找个院落,砌个专用的灶就好。”
细细地回想酿葡萄酒和红苕酒的程序,林招娣迅速地得出了结论。红苕酒大概没有多少人喜欢,自家跟军队里的将士们也不熟,恐怕不能往军中大佬那里送。至于葡萄酒,今年第一年酿出来的,大概只够送人的,剩下的大概还不够自家人用的,还不能卖。所以,能够用来换银子的,也只有红苕酒了。
林黛玉道,你在想呢?”
“我在想如果酿成了红苕酒和葡萄酒,该处置。京里的勋爵贵胄之家,喜欢烈酒的大概不多,但是喜欢葡萄酒的人却不少。我估摸着,等这两样酒都酿出来了,葡萄酒只怕刚刚够自家用的和送人的,而红苕酒大概除了军中的将士们,就只有那些蛮夷会喜欢。所以,红苕酒,我们就拿来换银子,葡萄酒,我们就拿来送人。”
“从来就没有酿过葡萄酒和红苕酒,就这一定能成的呢?我听说,宋代的时候,中原也有人酿过葡萄酒,结果根本不能跟外藩进贡的相比。”
“你忘记了?葡萄搁久一点,就会有酒气。不过是多试两次就好,也不费事儿。至于红苕,我曾经听人说过,这种吃起来有甜味的都可以酿酒。反正先拿酿糯米酒的酒曲试试。”
“,我听说外头送来的红苕有一篮子呢,何不先拿那个试试?”
“不行。虽然我有拿红苕酿酒的意思,但是那也是在红苕有多余的情况下。我们家要修水利,需要的人手也不少,我们家已经备下了不少粮食,却也刚刚够工钱的。如果红苕真的如那游记上那样高产,多多少少也是个补益。至少口粮这一块就省了许多了。”
“也是,我看那些流民饿怕了肚子,只怕真的会只要粮食,不要银钱的。”
自打确定了要修水利的事情,林黛玉就不时地跟人打听一下各种事项,有空的时候,也会算一算,自然家里的钱粮的状况。
“说起这红苕高产的事情,我就想起了那本游记。当初还是我先找到那本游记的,对这红苕的事情也不过是看过就忘,也亏得有心,居然想起它来,还专门让人去通州去找。找了这几个月,才得了那么一篮子。只是,,这红苕真的那么高产么?它到底是产自南国的。南国的气候和水土跟京师都不一样。有多少把握做成这事儿?”
林招娣一愣。
对了,如今的红苕对于中原人来说,不过是个稀罕物件,更不要说相关的情报了。
“不妨事儿。当初螃蟹不也被人当成蜘蛛,每人敢吃么?我今儿个就做一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好好地试一试。地方我都已经弄好了,就等着那篮子的红苕发芽之后,移植到地里去了。”
“怪道呢。我说这几日把那些红苕都放在箩筐里,还铺了一层薄薄的土,不时地洒点水上去,原来是等它生根发芽。”
“是啊。我也不求它能跟在南国那样,一亩地收个三四千斤的,我只要它能接近一千斤就足够了。”
“还说不贪心呢。江南最好的地,一季也不过打三四百斤的稻子呢。这红苕如果真的能收上一千斤,还不成了宝贝。”
“就是它再宝贝,它也不能用来纳税。除了用来给流民们做口粮,也只有用来酿酒才能够换上银钱,用来缴税。”
“忘记了么?我们家是不用缴税的。”
“我当然这个。只是,如果这酿酒的法子真的成了,我们再向百姓们收红苕,百姓们见它有利可图,才会广泛种植。也只有这红苕被广泛种植了,灾荒之年来的时候,百姓们也不致于饿得那么厉害。至少,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也有份果腹的。”
“原来是这么想的,倒是我糊涂了。”
“不是妹妹糊涂,而是妹妹从来就不饿肚子的滋味,在书上读过青黄不接这个词,却不这四个字对于寻常百姓到底意味着。”
“是呢。听这样一说,我才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涵义。”
“如今我也只能这样说说而已。以后,还要看呢。不过,这红苕还是要种的,我已经打算好了,就在我们两个新添置的庄子上,每人种上一些。听说这红苕在南国长得很快,三四个月就能够爬满一大片地。京畿寒冷,也不像南国那样快生快长,我们就把放宽一点,现在是二月初,就等到七月,不,到八月里的时候看看。如果这红苕真的长得好的话,我们明年就多种一点,将这些山脚下都种满了。”
“嗯。”
林祈歪着头,听了半天,道,,那新买的山上也可以种呢。”
“没,那几座山上的确可以开辟一些地方用来种红苕。祈儿真聪明。”
林黛玉皱了皱眉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