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结果-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段秘书的做法:发记录——会后整理好会议记录(录音)给总经理,然后请求总经理是否发给参加会议的人员,或者其他人员。
八段秘书的做法:定责任——将会议上确定的各项任务,一对一地落实到相关责任人,然后经当事人确认后,形成书面备忘录,交给总经理与当事人一人一份,并定期跟踪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及时汇报总经理。
九段秘书的做法:做流程——把上述过程帮成标准化的“会议”流程,让任何一个秘书都可以根据这个流程,把会议服务的结果做到九段,形成不依赖于任何人的会议服务体系!
从以上九个不同段位的秘书的工作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对结果的追求程度不同,秘书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什么是结果而不是任务?——员工与企业之间本质上是商业交换关系
为什么要强调员工的功劳(结果),而不是苦劳(任务)?这涉及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本质关系。
企业是一个商业组织,员工与企业之间是一个商业交换关系。什么叫商业关系呢?举个例子,你要快递公司送一封信,大致是10元钱,无论刮风下雨,都是10元,甚至是下大雪,交通极其困难,也是10元钱。
如果是送信的员工碰到天气很差,信没有送到,你会不会给快递公司付钱?不会,为什么?因为10元钱交换的是你把信送到的结果,价格是你自己定的,所以信送到,就付钱,信送不到,无论你的员工有多少苦劳,我们都不会付钱!
这就是赤裸裸的商业关系,商业关系的本质就是一种结果,或者叫利益交换关系,或者叫买卖关系。员工与企业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买卖关系,企业付你工资或薪酬,你提供相应的结果!
请记住,企业购买的是结果,也就是劳动的结果,而不是劳动。劳动是值钱的,只有劳动的结果才值钱。也就是说,功劳是价值,苦劳却不是价值。
为什么企业要这样?因为只有每个人提供的是结果,企业才有钱赚,才能够生存。但现在,我们不少员工却把上班当成结果,以为只要上班就可以领工资,这种观念大大地扭曲了员工与企业的关系。
我们是不可以用上班来交换工资的,上班的结果才可以交换工资。这就像睡觉一样,睡觉没有价值,睡着才有价值,睡觉但睡不着叫什么?叫失眠。失眠不仅没价值,而且还是一种病。
如果我们工作的时候,是完成任务,而不是追求结果,那么就是在睡觉,却没有睡着,处于失眠状态。所有有执行力问题的公司,一定有一部分员工或领导处于这种失眠状态。
我们有多少企业陷落在“任务陷阱”中?仍然以秘书安排会议为例。我闪设想一下执行过程吧,如果秘书仅仅是发了个通知,所有参会的人若是真的全部参加了会议,你说这是谁的功劳?
打电话的秘书完全可以说是他的,结果,在他月底的个人总结中,就会有一条:“总是按时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你还没话说!
假若有人没有参加会议,那又是谁的责任呢?秘书会摆出一大堆理由说明这不是他的责任,因为他已经通知了,至于他们有没有看到?看到了有没有忘记?是不是因为有事没有请假?那是他们的责任!
但我们只要简单地做一个假设,如果我们是外包给会议公司又如何?我们的要求是召开会议,所以发通知不是结果,人到齐才是结果,如果有人不来,那要事先得到批准。否则,人不来就是会议公司的问题。有人不来,我又不知道,那我就有理由不给你付钱!
既然这样,那为什么你又要给只发了一个通知的秘书付钱呢?或者说,同样是秘书,你会给一段秘书与九段秘书付同样的钱吗?
现实工作中,我们常常被“完成任务”这类完美的执行假象所迷惑。
因为我们不明白:完成任务其实只是实现结果的一个过程,有时候甚至只是刚刚开始做结果,但在因果逻辑上,他的确已经完成“任务”(比如打电话)。可又没有达到你的要求。这种矛盾,会导致下属甚至整个公司都在找理由推卸责任,下属找理由对付上级,上级找理由对付老板。因为只要完成了任务,员工就有一万个理由来说明,没有完成结果不是自己的责任。
我们要懂得一个基本道理:对结果负责,是对我们工作的价值负责,而对任务负责,是对工作的程序负责。
公司规模扩大之后,部门就增多,职位多了之后,员工就多。职位和部门一多,员工完成任务的程序就往往会代替实际要做的结果,组织层级就会代替客户价值。于是,任务往往就会迷惑我们的眼睛。这样一来,员工就有了无数可以开脱责任的理由:你看他已经尽力了,他已经努力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如果我们要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团队,如果你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执行型人才,那么请记住,执行永远都只有一个主题:执行是要做结果,而不是完成任务!
我们永远都要锁定“结果”这个目标,而不是完成任务这个“程序”,因为“完成任务≠结果”。
结果——做一个商人的“底线”
做商人的底线是,你必须懂得客户之所以给你钱,是因为你做事的结果,而不是因为你付出了什么。你如何辛苦并不重要,但你提供了什么价值却很重要!
什么是“底线”?就是做不到这一点,就会死
让我们先从一个故事开始说起。
英国的一份著名报纸,曾经举办过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科学家。
第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以拯救无数人,使人们免于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的厄运。
第二位是核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战争,使地球免于遭受灭亡的绝境。
第三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地种植食物,使几千万人脱离饥荒的命运。
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使其余的两个人得以存活。请问,该丢下哪一位科学家?
问题见报后,很多热心的读者纷纷把自己的答案投给报社。回答大多集中在讨论那一位科学家的重要程度上,有人说环保重要,有人说核重要,有人说粮食重要。为此,各方支持者争吵不休。
结果出来了,众多的回答都与大奖无缘。最终,偏偏是一个小男孩答对了题,中了大奖。小男孩的答案再简单不过了——“丢下那个最胖的人“!
为什么?
因为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止热气球超重坠毁”,而不是任何其他科学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底线,就是热气球的重量。所以“减重活命”——在这个故事里就是底线答案。至于谁能对社会贡献最大,那是等到科学家能活命之后才能够讨论的问题。
我们再看另一个例子。大家一定都知道,轮胎是汽车的标志之一。没有车轮,那就是轿子,而不是车子。
没有轮胎,车是开不了的,开不了的车子还不如走路好。所以说,车轮就是车子的“底线”,没有“底线”的“车子”就不能称其为“车子”,至多,只是个趴在地上的铁壳子而已。
又如,水是生命的源泉,人体中存在有大约60%的水分。科学证明,一个人只要能保持一定的饮水量,即使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存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1995年1月17日,日本发生了震惊世界的7。1级“阪神大地震”。地震过后的第12天,人们在废墟下的一个地下室里,救出了一名男子,该男子成功存活了。据这名男子说,在这12天里,他主要是靠饮自己的尿液来维持生命。
对一个受困于地震后废墟里的人来说,活命是最基本的结果。要实现这个结果,就是满足生命存活的“底线”,在这个例子里,饮水对地人的生命来说就是“底线”,而衣服等其他物品则不是。
商人的“底线”是提供结果
商人的底线是什么?
做一个商人有很多要求,但最基本的就是提供结果。安排你做一个工作,公司实际上是想要提供这个工作的结果。但是很多人却陷入了一个小心理陷阱:因为公司与员工之间,不是采取公司之间那种讨价还价的交换,我们就认为公司与自己之间不是商业交换,而是“一家人”。只要做事,尽力就可以了,至于是不是达到了公司想要的结果,那就不是自己的“底线“了!
事实上,认为在工作中对任务负责,而不是对结果负责,这是对员工与公司关系一个极大的误解。要知道,虽然公司与员工不是在每一件事上都采取直接的讨价还价的关系,但员工与公司关系一个极大的误解。要知道,虽然公司与员工不是在每一件事上都采取直接的讨价还价的关系,但员工应当清楚地知道,自己既然拿了公司的工资,就应当提供相应的价值。
这就是职业化的由来。为什么有职业精神的员工,即使没有人管他,他也会认真负责地工作?因为他会自觉用公司提供的报酬,来衡量自己的付出,如果付出的不足够,没有创造相应的价值,他就会觉得自己“对不起公司”!
职业化意识的起点,就要从为公司提供底线结果开始。你可以有无数伟大的构想,但提供底线结果,是最基本的要求。所谓底线,就是不做这一点就会死。气球超重会下降,汽车没有轮胎走不了,人没有水活不下去,这就是底线。
至于哪一位科学家的价值大,至于汽车用什么发动机,至于人穿什么衣服,那都是必须在底线在满足后才能够讨论的问题。
例如:在公司里,人力资源部门的“底线结果”就应该是招聘。人力资源部可以把办社保、办培训、算工资等其他一系列相关工作都做得很好,但是就像造房子没有打地基,万幢高楼就无法平地起。假如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连人都招不进来,那么培训、社保等工作又从何谈起呢?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也就无价值可言,也谈不上符合公司内部客户的需要,更无法与自己的工资进行平等的价值交换。
有位老总曾经苦笑着说,他的公司里来了个新会计,做报表的态度很认真,报表的格式也做得漂漂亮亮、整整齐齐三张纸。可惜,报表上的数据与实际发生额相差甚远,不仅老板看了一头雾水,而且连她自己对报表上的原始数据的来源也都说不清楚。于是,这张报表就成了实际上的废纸,在公司管理层做决策时一点参考作用都没有。
这就是会计的底线结果没有做到。
一位会计的“底线”是什么?那就是数据的真实性,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财务的基础数据都出问题,那么任何伟大的核算都失去应有的价值。一个会计在做报表时连这点都保证不了,不就是像掉了轮胎的车子一样开不动了吗?
做结果,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对结果负责的人,就是对自己负责的人。所有执行型人才,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自己负责!
成功者,是那些对自己负责任的人
据统计,在全球500强中,近20年来,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0多名,副董事长也有20000多名,总经理或者董事这一级的人才则高达5000多名!
世界上也许没有任何一家商学院能够培养出这么多的顶级人才!为什么不是商学院培养了企业领导人,而是西点军校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西点军校学员们要求的标准——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刚毅,这些都是任何一家优秀企业对其领导人要求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最值得挖掘或培养的领导素质。
而商学院要求的是什么呢?相比西点军校来说,商学院却更多地教给学生商业知识和经验,比较缺少对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的培养。也许正因为如此,是西点军校,而不是这些商学院培养了最优秀的领导人才。
从这一点出发,对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们做一个分析,会得出许多与教科书上不太一样的结论。我们发现,优秀的成功人士并不像许多书里所总结的那样,必须具备那么多的“优秀物质”。
在历史上,既有具有高深理论可以称得上思想家的领袖人物,也有目不识丁的草莽英雄;既有风流倜傥风云一时的政客,也有不问世事、埋头做史学研究和史学写作的学者;既有性格刚列获得世人拥戴的领导人,也有从容不迫,把很多问题处理得非常完美的领导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成功人士与性格、心胸、知识,甚至民族、种族都没有必然的联系,在他们身上,只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自己强烈的责任感。
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优秀人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自己负责任。这个结论意味着,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执行型人才,如果你想要成功,那么首先要的要素就是:“你是否对自己真正地负责”。
执行三要素:信守承诺,结果导向,永不言败!
什么样的人,才是“对自己真正地负责”?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他的身上一定会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信守承诺,结果导向,永不言败!
在中国历史上,刘备本来是一个破落贵族的后代,但他懂得通过广施仁德、远播贤名,使之文有卧龙、凤雏辅佐,武有关、张、赵鼎力相助,逐步实施三分天下的战略方针。最终,他以一介织席贩履的庶民,成为开创蜀国大业的一代君王。
在这三国争霸的过程中,刘备如何实现他的霸业?
刘备清楚自己的弱点,所以他到处寻找有才干文臣,结交有能力的武将,做一番大事——信守承诺,永不言败。比如“结义”是一种承诺,刘备如何实现他的承诺?史书上说得很清楚,他与张飞、关羽吃在一起,睡在一起,由此获得了张飞和关羽对他的赤胆忠心。即便后来曹操用高官厚禄与赤兔宝马利诱关羽,最后也没有引起关羽一丝动摇之心。
同样,为什么像阿甘那样智力有缺陷的人,乒乓球能打成全美冠军,跑步也能跑成众人追捧的明星,每做一样事却都能做到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