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部金融史-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日,美国对德宣战,欧洲局部战争升级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最后敢向美国叫板,是有充分根据的:美国参战的时候,陆军只有134544人,国民誉卫队也只有123605人,所以,德国才叫嚣“倘若威尔逊要打仗,就让他打吧!让他领教领教吧”。
没有想到,威尔逊带来的,不仅仅是士兵、战舰,还有对协约国无条件的100亿美元贷款。
战争中,无论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在决战前夕其实都是强弩之末了,资金、战士都耗费的差不多了。
谁能拿出最后一个美元,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凭借世界第一的生产能力,美国迅速武装了一支美国海空军,战争结束时美国共有383艘舰艇在海军服役,到1918年底共生产3227架飞机。
这些力量投入到本已厮杀3年的欧洲战场,同盟国军事力量遭到了空前挑战。美军参战仅半年,德国的潜艇优势就被打破,当年11月协约国仅损失了28万吨排水量军舰,而4月这个数字是880万吨(不含美国)。
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和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签署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德国:我是如何“赖账”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未必意味着真输,同样,战胜也未必真赢。
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1919年6月巴黎和会,“让德国赔偿一切!”。
巴黎和会战胜国有很多,比如,中国。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遭受的耻辱自是不必多提,就连巴黎和会本身也非传说中列强的盛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未必意味着真输,同样,战胜也未必真赢。
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1920年1月20日,《凡尔赛和约》生效:德国必须割让八分之一领土、十分之一居民,最重要的还要赔偿协约国200亿金马克(首付)。
中国有句俗话“朋友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一战后,西方列强也是如此。
法国在一战中丧失大片领土,本土产业在战火中损失殆尽。
现在,胜利了。
法国不但希望通过战争赔款恢复经济,还想借机一举摧毁德国工业基础,消灭这个欧洲大陆宿敌,绝对不能给德国翻盘机会。
美、英可不这么想。
一战后,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精锐耗尽,还欠了美国一屁股债。对英国来说,法国历来就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敌人。
百年战争殷鉴不远,法国与德国,前门拒狼,决不能后门进虎,决不能让法国在欧洲大陆一枝独秀!
美国人认为,决不能让英法继续领袖世界,战后全球格局将是美国的世界。由于法国坚持主导和谈,美国愤然拒绝出席会议。
不但如此,威尔逊总统就开始不断忽悠:“希望正义战胜,以及希望一个公正稳固的和平,公正对待所有人民和一切民族,确立他们不论强弱均有权在彼此平等的条件下享受自由的生活和公平原则”。
你不让我做主,就别想拿到一分钱!
为表示自己诚意,威尔逊公开承诺放弃对德战争赔款。
不要赔款,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要,美国建议:自己在一战中被德国潜艇击沉了很多舰船,为保证新大陆运输能力,美国要求没收德国所有舰船。当然,最后美国没收舰船的价值要比自身战争费用高出两倍。
鉴于美国退出和谈,1920年6月,英、法、比、意达成协议,要求德国赔款2690亿金马克(折合560亿美元),结果:2690亿金马克中,法国独得52%,英、意、比、日、希腊等国瓜分剩余份额。
法国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也仅是精神上的胜利。
用今天的语言,就是把德国全境都“招拍挂”,都开发成“宜居社区”、“亲水社区”,也卖不出这么多钱出来。
鉴于德国确实赔不出这么多钱,赔款委员会1921年1月继续巴黎继续集会,将战债降低为2260亿金马克。
2690亿还是2200亿,区别实在不是很大,反正都赔不起。
德国代表提出,自己只能赔500亿金马克(包括200亿金马克首付)。另外,还得把西里西亚还给德国作为先决条件。
尽管德国砍价非常狠,但与最后德国的赔偿金额相比,这是一个非常有诚意的价格,大概也是德国能赔偿的极限。
法国不这么认为,地摊也不带这样的,一刀砍掉四分之三还多?
德国的要求遭到了赔款委员会拒绝。
既然不同意,干脆就不赔了,无论协约国如何威逼,德国就连200亿金马克的首付也只赔了40%,其余的就是不给!
大概赔款委员会自己也觉得2200亿金马克确实不太现实。委员会重新核定了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要求德国分30年付清。
鉴于德国前期赖皮行为,委员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5月份前必须交付10亿金马克,否则将出兵德国鲁尔区。
最后通牒依然没有任何作用,唯一的后果就是亲法社民党内阁倒台,取而代之的是中央党维尔特内阁。
维尔特内阁依旧采取拖延政策,直到8月才断断续续付清10亿金马克。即使如此,1922年起依然德国出现了天文数字通货膨胀,全国人民都力主修改《凡尔赛和约》,国内局势已经动荡不堪。
6月24日,德国外交部长在街头遭人枪杀。德国终于找到了借口,一周后以此为由要求延期支付1922年赔款。
关键时刻,英美的态度却变得非常暧昧。
8月份,英国外交大臣向美、法发出照会,号称响应美国和平号召:条件是,只要美国勾销英国战争赔款44亿美元,英国就永久放弃德国及同盟国赔款。因为,英国只占德国战争赔款的10%,让法国获得巨额战争赔款,那是肯定不能容忍的。
当代经济学之父、大名鼎鼎的凯恩斯也开始摇旗呐喊,同年出版专著《和平的经济代价》。凯恩斯指出:德国是欧洲大陆经济中心,只有恢复德国购买力才能恢复英国经济,因此复兴德国“比收入一批赔款重要得多”。
由此,凯恩建议英国政府重新评价对德赔款政策。
美国共和党也向国会提出了相同议案:跟战胜国相比,德国在战争中的损失更多,更需要重建资金,所以,战债必须减少。
经济学理论说到底要为政治服务,所以,凯恩斯的理论此时开始流传。
英美支持,德国吃了定心丸,11月古诺政府上台,要求无限期延期全部债务。
你嫌少,老子还就不还了!
法国很愤怒,愤怒之后就开始头脑发热。
1923年1月11日,法国以“监督煤业辛迪加活动、确保赔款支付”为由,共计10个师10万名士兵占领了德国鲁尔区。鲁尔地区是德国工业重镇,人口占德国总人口10%,钢铁、煤炭产量占全国80%。
不能不佩服德国人的勇气,战败了,骨头依然很硬。
法军占领鲁尔区后,当地官员拒绝遵守一切命令、企业一律停工、居民拒绝纳税、政府开足马力印刷纸币给停工企业发补贴……
鲁尔危机公开化了美法、英法矛盾,“意味着协约国战时同盟彻底终结”。当月,英国首相访问美,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并就国际形势达成一致意见——“联美、挟法、助德”,就是不能让法国得手!
为了打击法国,美国开始在伦敦市场抛售了法郎,法郎迅速贬值,财政信用下降;随后,英美联合照会法国政府,指出鲁尔事件并非在《凡尔赛合约》授权下,英法将不遗余力地支持德国……
只有共同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是国际政治舞台亘古不变的真理。战士尸骨未寒,国家就与敌人联盟,共同对付另一个盟友。
这些人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在英美支持下,德国宣布“只要这一针对德国的暴力侵犯没有消除,德国就不向造成今日局面的国家支付任何赔款”。
结果,法国不仅没在鲁尔区拿到一个马克,还为此倒赔了10亿法郎军费。无奈,法国只得同意重开国际委员会。
后一战时代:到底谁该赔谁钱
法国,冤大头。
细细判断,接着的反应是法国不只是亏了,而是亏大了。
第一次世界的大战持续4年,战场有3年摆在法国,德国本土却保留了工业体系;法国不可能毁灭整个德意志民族,义务教育催生的人力资源也就得以延续。
1923年,战后谈判重开,此一谈判非彼一谈判。
最重要的区别是美国重返谈判,委员会主席由法国人换为美国人(摩根财团芝加哥银行总经理道威斯)。
谈判主导权,到了美国手中。
1924年8月,协约国正式批准“道威斯计划”——一份非常离谱的“赔款”计划。
表面上,“道威斯计划”仍旧督促德国尽力归还战争赔款;实际上,“道威斯计划”在扶住德国走出危机,对抗欧洲大陆骄横的法国。
“道威斯计划”的理论很充分,为保证德国有能力赔款,必须振兴德国国内经济。“道威斯计划”规定,英、美每年为德国提供8亿金马克贷款,暂时不再讨论德国赔款总额和支付年限;设立德国中央银行,在40年内发行纸钞,专职管理赔款;德国可以在欧洲、美国市场同时发债融资,法国必须带头购买这笔债券。
我第一次读这段历史时,觉得啼笑皆非:法国亏了,打赢了还得借钱给对手,目的是赔自己钱(才怪)。
法国,冤大头。
细细判断,接着的反应是法国不只是亏了,而是亏大了。
第一次世界的大战持续4年,战场有3年摆在法国,德国本土却保留了工业体系;法国不可能毁灭整个德意志民族,义务教育催生的人力资源也就得以延续。
这样一个资源、生产格局,法国银行业却在8亿贷款引领下纷纷向德国贷款,因为,这可比国内工商业信贷省事多了。
1924~1929年,德国从英美获得326亿金马克,其中108亿属于长期贷款。同一时期,德国却仅支付了110亿金马克赔款。
正反一算,流入德国的资金不但没因贷款减少,还赚了。
1925年,德国工业产值重新超过英国,高出法国一倍以上;
1926年,德国对外贸易额超过战前水平;
1928年,签署《非约公约》,开始重新参与欧洲军事事务。
……
事情还没有完结,法国依然在吵着它的赔款,德国依旧是赖账不还。
1928年,按“道威斯计划”德国应该偿付25亿金马克,德国却以经济困难为由拒绝支付,同时要求修改“道威斯计划”,核定赔款总额和年限,力图一揽子解决赔款问题。
还是老样子,英、美表示支持,法国表示反对。
反对无效。
国际政治舞台,只是强者的舞台,你看到的、历史记录的、我们这个时代将被记录的,永远只有强者。
在这卷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不但很想,而且也确实非常、非常努力地寻找过北非诸国金融史资料。
可惜……,肯尼亚和刚果金的故事,我可能永远不知道。
历史,唯强者居之。
新任赔款委员会主席、美国金融专家(是不是专家无所谓,是美国人就行)杨格主导下,赔款委员会提出了更加离谱的“杨格计划”,并于1930年在海牙国际会议通过。
杨格计划进一步削弱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制约,最主要有两条:第一,核定了债务总额和期限,债务总额从1320亿减少为1139亿元,分59年还清,在任何条件下德国都需要每年支付定额的三分之一(言下之意,德国债务总额可以赖到400亿金马克);第二,取消对德国财政的国际监督;撤销赔款委员会。
接下来,天助德意志!
1929年10月,纽约股市暴跌引发了全球第一次大危机,杨格计划被完全打乱。当时,全球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各国无暇分身,德国也确实无力付款。况且,美国总统胡佛认为,欧洲需要一个强盛的德国制约新兴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战债直接关系欧洲政治稳定,赔款必须重新核定。
1931年5月5日,胡佛总统发表《延债宣言》,宣布当年7月起,延迟支付一切政府间债务、赔款和救济借款本息;7月23日,伦敦国际会议一致通过各国债务延期一年的决定。
这些事件,导致一个非常恶劣的结果:1932年1月,德国公开宣布今后将无力也不会再支付赔款。此时,距离希特勒登上政治舞台已经不足一年。
既然大笔赔款拿不到了,那就有多少算多少吧。
1932年6月7日,协约国各方批准《洛桑协定》,规定德国支付30亿金马克了解所有赔偿事宜。
一战债务,最终成了一笔糊涂账。
德国战争赔款,英法、英美、美法、美德之间连横合纵,几乎汇合了20世纪20年代西欧强国所有的恩怨。最终,德国虽败犹胜,摆脱了《凡尔赛和约》。但是,名义战债压迫下民族复仇情绪在水下疯长,给世界埋下了不幸的种子。
自此,世界不再安宁。
英美才是计划经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结果之一并不是谁战胜了谁,而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计划经济。看清楚,我是说“计划经济”出现在以自由经济著称的英美,不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第一次世界大战共卷入了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时间更是长达4年3个月;各国累计支出军费2080亿美元,是战前英、德、法三个国家国民财富的总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结果之一并不是谁战胜了谁,而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计划经济。看清楚,我是说“计划经济”出现在以自由经济著称的英美,不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1914年开战前夕,英国每天军费已高达200万英镑;1916年,居然高达每天600万英镑。
自由经济体,不可能在短期内提供如此巨大的战争经费。为获得资源、维持战争,行政管理开始渗入英国各个经济领域,英国政府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控制。
“国家掌握了重要的原料分配,并且大量收购食糖、小麦、肉类及羊毛,国家征用了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直接经营250家军工企业;限定物价、冻结租金、固定工资、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停止金本位,全体国民和财产都在国家掌握中”。
但是,英国没能依靠计划治愈战争沉疴。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有75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