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我要做太子 >

第331部分

重生之我要做太子-第331部分

小说: 重生之我要做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年gd不过数十亿元的县级市,即便有闻名遐迩的少林寺藏身其间,也绝对不需要一个造价如此昂贵的地标式建筑。尤其,这建筑竟然是一个投资商兴建的,这显然是一个极其蹩脚并且失败的投资案例。

石磊越看,就越觉得这个er公司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大。这个公司以及年广裕这个人,给石磊的感觉就仿佛是在拿着大把的钞票烧着玩儿,动辄数亿的资金,并且是明显亏本乃至于根本不可能产生合理回报的投资方式,这人难道是嫌钱多了咬手么?

从身后的柜子里,摸出了一条下层官员来拜年的时候送给石为先的香烟,石磊拆开一包,给自己点上了一根。

在袅袅的淡蓝色烟雾当中,石磊陷入沉思……

这个年广裕,究竟在玩儿什么把戏,他把这么多钱投到水里却连响声都没想去听,这又是为了什么?

材料里,除了政府方面的报告,还有许多新闻剪贴。石磊发现这个年广裕很奇怪,一方面在政府官员面前极尽高调,就差恨不得在脸上贴上“老子是有钱人,钱多的烧的慌”的字条了。可是在媒体面前,他却异常的低调,甚至于有些神秘,包括政府部门似乎也在配合着他,并没有让他在留州和琼州这两个省投资的事情被媒体报道的太多,至于年广裕本人,媒体的报道上更是几乎只字未提。这实在是一件诡异到了无以复加地步的事情。

甚至于在恍惚间,石磊都怀疑这个年广裕是不是跟他一样是个重生者,又或者干脆是个能够在不同位面之间自由穿越的人了,否则,根本无法解释他的这些行为究竟是什么目的。

手边的电话突然铃声大作,倒是把石磊吓了一跳,手一抖,已经燃烧的只剩下一个尾部的烟头,掉在了石磊的身上。等到石磊手忙脚乱把烟头掸在地上的时候,他的裤子已经被烧出了一个大洞。

拿起电话一看,是沈怡打来的电话,石磊赶忙摁下了绿色的通话键。

“沈怡姐……”

“石石,还在为那件事犯愁呢?”

石磊痛快的承认:“我实在琢磨不透这个人,他好像钱多的咬手一般,竟然在嵩山市和天涯市都兴建了一处两百多米的超高建筑,这两座城市,根本就没有能力消化这么大型的建筑,他这是在往里扔钱。”

“你家里有传真机么?我传一份资料过去,大概就能解决你心里的疑问了。”

石磊连忙回答:“有,我把号码告诉你……”石磊也不知道家里传真机的号码,跑出去问了正在和一个不认识的拜年官员寒暄的孟秋华,那个官员看到石磊立刻意识到这就是石为先那个被传的神乎其神的公子,自然又是乱七八糟的招呼,石磊根本没空搭理他,问完了传真号码,就给沈怡报了过去,然后看都不看那个官员一眼,就回到了书房里。

传真机的电话响了,石磊回了一个信号过去,很快,打印机部分就开始吱吱嘎嘎的发出响声,沈怡那边的文件已经通过传真机传了过来。

“你先看看吧,看完之后再给我电话。”沈怡果断的挂了电话,留出时间让石磊好好去看那张薄薄的传真纸。

石磊从传真机上撕下已经打满了字符的传真纸,坐在书桌前,逐行仔细的查看起来。

这份传真纸上,全部都是一系列的数字,基本没有什么文字说明,但是石磊还是很快看出来,这是一份关于某个公司在两年内贷款数额的统计。

越往下看,石磊的眉头就皱的越紧,最后他翻箱倒柜的找出了一个计算器,开始计算这张纸上的各类数字。等到最终的结果出来的时候,石磊大吃了一惊……

足足十六个多亿,如果说这是一家公司两年来的贷款总额,这也未免太过于惊人了。

而且,沈怡把这张纸传真过来,很明显,这张纸上记载的,就是年广裕的er公司这两年的贷款数额。牵涉到四家银行,以及各地的信用社,金额还如此巨大,难道,年广裕这两年,根本是依靠贷款在支撑着他所有的投资?

虽然数目对不上,年广裕的总投资额超过二十亿,这里却只有十六亿左右的贷款,可是石磊很清楚,二十亿的投资里,少说点儿也有三五个亿的账面数目,再加上这些投资总不能一点儿资金都不回收,两年下来,所谓二十亿总额的投资,实际上顶多也只需要年广裕掏出十二三个亿来,这其中,还基本上都是因为那两幢大厦的投资。

如果是这样,年广裕等于只从自己的兜里掏出了最初并购那间有色金属冶炼厂的五百万资金……

不对!石磊突然意识到,如果这个人足够会钻政策空子,他甚至连这五百万都不需要掏出来。在九十年代末,大量的国营以及集体单位转制的阶段,许多国有资产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手段流向了私人的腰包。就比如这间厂子,如果交给石磊来操作,石磊完全有把握一分钱不掏出来,就成功的将整间厂子据为己有。

集体单位的改制,必然伴随企业领导的股权配给以及工厂职工的股份配给,石磊完全可以利用企业缺乏资金为突破口,让急于改制的企业领导把手里的股权暂时交给他,然后通过这些企业领导跟当地银行的关系,利用这批股权套取一定的贷款,不用多,五十万就足够了。

有了这五十万,就可以轻易的对企业职工许诺回购股份,这是集体单位改制的必经之路,新股东必须掌握足够的股份。最开始,回购股份都是现金支付,拿到钱的那部分职工,就成为活广告,以至于接下去的股份回购,甚至可以采取延期付款的方式。等到得到了足够的股份之后,再将这些股份再度抵押给银行套取贷款,并且将之前那些企业领导的股份赎回还给他们,再用贷款得到的资金支付企业职工的一部分股份回购款。最后在并购案完成,该集体单位成功改制成功,并且石磊得到了该企业的控股权之后,就可以将企业进行部门方面的分拆,运用一系列的正常或者非正常的手段,将企业的固定资产继续拿去银行抵押套取贷款。最终还清所有企业职工的股份回购款项,虽然这整个企业已经几乎彻底抵押给了银行,但是从账面上,却可以做出石磊投资超过五百万并购这间集体单位的账来。

欠债的是大爷,除非银行想让这笔贷款成为呆坏账,否则,他们就必然不敢轻易的逼这家企业归还贷款,再通过给私人一些好处,并且提前支付点儿利息等手段,基本上,这厂子就已经改弦易辙了。

而从年广裕这两年来的贷款数额以及他的投资方式来看,石磊慢慢的理出了一条完整而清晰的线索,年广裕无疑在这方面有着极其独到的手段。接下来他既然能玩得转十六个亿的贷款,那么最初那所谓五百万的并购投资,他没有理由不这么玩儿一把。而且,现在,那间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贷款,肯定早就被他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还清了。

如果石磊所推测出来的这整条线不错的话,年广裕这次之所以把目光投向辛贡、望天、岭东等这几个省份,想要再进行一次“大型投资”,其目的,又或者说是其原因,是因为留州和琼州这两个城市的“投资”,已经快要成为他血管里的坏血了。这种操纵资金的方式,并不是没有可能让一个获成功。但是,往往只需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当拆东墙已经补不了西墙的时候,年广裕会怎么做?当然只能是换一个省,继续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资金的运作。当然,他运作的永远都是银行的资金,他自己,是没有钱的!

不管如何,从年广裕的这些贷款数额来看,他这两年看似投资总额超过二十亿,但是却完全可以做到一分钱都不拿出来,并且恐怕还往私人腰包里落了不少钱。

这,已经完全可以定义为诈骗了!只是,这个骗子的手段,就连石磊都不得不称赞一声的确高明!

权且把年广裕视为彻头彻尾的骗子,那么,这个骗子的行骗伎俩,在外行人看来,似乎破绽百出,但是放在深深懂得官场和商业运作的石磊身上,就能看出此人实在是太了解国内的官员了,尤其是主政一方的官员。

这些官员,无时不刻都在想着如何捞到更多的政绩,从而成为自己晋升的资本。在全国都在大搞经济的年代,在中央要求各地gd的年增长率要高于十个百分点的大前提下,吸引大笔的投资,并且给当地经济输血,同时解决大量国企改制之后遗留下来的就业问题,无疑是一个官员最好的政绩,也是他们晋升的最好方式。

难道这些官员就看不出来年广裕有问题么?不,他们当然看得出来,能够主政一方的官员,远比普通人要聪明的多。但是,就好像庐陵的这些官员一样,即便光是从这份投资意向报告书上,就已经看出er公司存在大量的问题,年广裕这个人也有些不清不楚,甚至于都没几个人知道他是从哪块石头里蹦出来的,他们也依旧会置这些于不顾。因为,年广裕给他们画了一块极大的大饼,也让他们看到了“即将到手”的那些政绩。最关键的是,留州和琼州的投资如火如荼,两年二十个亿啊,也就是每个地方每年投资都超过五个亿,这是多么甜美的一块蛋糕?至于投资背后的故事,这些官员们是不愿意去考虑的。

那么留州和琼州的那些官员呢?难道他们还不知道年广裕很可能根本就是个空架子,手里根本一毛钱都没有么?不,他们也知道,可是,知道又能怎样?难道诏告天下,自己被一个诈骗犯给骗了,不但给省里造成了极重的经济损失,并且还丢掉自己的乌纱帽么?他们不会这样。他们在这个时候,心里只剩下唯一的救命稻草,那就是年广裕欠银行的钱,现在是一定还不了了,但是,不让他继续这么搞下去,这些钱就一定损失了,而如果让他继续经营下去,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他能够利用这些从银行里诈骗出来的贷款投资,赚回所有的钱,哪怕在利息方面银行有所损失,也就不会出现重大经济事故了。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年广裕从银行贷出来的款子数额越大,那些明知道被他骗了,上了他的当的官员,就越不敢动他。反倒,在外界一旦有人嗅到不祥的气味的时候,还要反过来帮他百般遮掩,甚至于当得知年广裕打算到其他省份去继续用同样的伎俩行骗的时候,这些已经上当的官员会大开方便之门,极力的帮他粉饰太平,配合他做出一副著名国际跨国集团投资商的面目来。

也正是这个原因,如果石磊不是因为有沈怡的帮助,借助她沈家在商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这份关于年广裕两年来的银行业务贷款明细的话,单从石为先能够提供给他的那些材料上,是完全看不出年广裕的er公司,其实已经是一个如同无底洞一般的大窟窿的。从官方角度上,石为先永远都无法从留州和琼州的政府方面,得到年广裕在资金上入不敷出的证据。往最阴暗的方向上去想,这两个省的领导干部,甚至会希望年广裕能够在其他省也成功的进行资金的运转,然后,将他们手下那些贷款的漏洞全部堵上。石磊敢打赌,年广裕这两年里的大额贷款,都和自己当初被庞国藩的创世传媒逼得几乎跳墙的时候一样,是通过政府方面的施压和担保,才能从银行拿到贷款的。换句话说,年广裕如果资金链彻底断裂,第一个倒霉的,就是那些城市,那些省份的主管领导,唯有他们的担保,才能让年广裕一次又一次的从银行套取如此大额的贷款。

面对这一切,石磊惊呆了。他想到年广裕有问题,却想不到,问题竟然会如此之大。当然,这里头还有许许多多的细节需要补充和完善,但是,石磊似乎已经知道年广裕想干什么,以及要干什么了。

年广裕,他早已停不下来了!



。RO!~!

正文 第四百零九章【又一些前尘往事】(求订阅!)

第四百零九章又一些前尘往事(求订阅!)

。。

把自己的分析都告诉石为先之后,石为先也被这牵涉庞大的资金给惊着了。

“这份材料来源会不会有什么问题?”石为先始终比较谨慎,他这个搞技术出身的官员,在庐陵短短一年多点儿的时间,能够得到很大一部分官员的支持,也跟他一贯的谨慎有关。

石磊摇摇头:“国内跟经济相关的行业,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比她的调查更加准确了。她既然能把这份材料汇总了传真给我,就证明这上头的一切都是真的。”

“按照这些贷款的进出账目,年广裕非但一分钱没拿出来,再除掉那些实际投资运作下去的金钱,他岂非还吞了三四个亿下去?”

石磊摇摇头:“恐怕也没有您想的那么多。别的不说,光是他大讲排场的高调,每年的开销就得以千万为单位。您说的私人飞机我也查过了,这是他从香港的一家私人飞行俱乐部租用的,每个小时的费用是八万美金,就算他两个月用一次,一次十个小时,那么一年,也要花费三千万在租用飞机上。再加上那些贷款能够如此疯狂的被不断的批出来,即便是带着大投资商的光环和省委的大力支持下去的,他总也得请客吃饭甚至塞些小钱,这两年,这么多银行和信用社,一两千万的打点那就真的只能说明这些官员以及银行信贷部门的工作人员很廉洁了。稍微正常点儿的估计,这两年他光是花费在打点上的钱,保不齐都过了亿……”

说到这儿,石磊其实一直都是以一种很轻松的态度仿佛说笑话似的跟石为先交流的,毕竟,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了,而在庐陵的事情,有石磊在就注定可以保证不会重蹈覆辙。但是,石磊自己说到打点的钱过亿之后,突然想起了一件在他印象里的事情……

“爸,省里是不是有个叫做董长水的副省长?”石磊陡然问到。

石为先点了点头:“严格的说,董副省长是前年年底从平京下来的,比我到职还要晚一些,一开始是给莫省长当助理,去年下半年,担任了副省长一职,省委常委。”

石磊心里陡然像是打开了一扇窗一样,顿时窗明几亮,颇有些拨开云雾见明月的感觉。

董长水……董长水!!!

这事儿还得说起石磊的那一世,稍有不同的是在那一世,是张一松的父亲张同训在庐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