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厨娘-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咬金,一五一十的把沈小西的事情说与程咬金听。
“嗨!俺当什么事呢!陛下不就是担心小西姑娘的身份吗?俺也觉得小西姑娘不错,干脆给俺当干孙女得了!这不就有身份了吗?”程咬金拍了拍胸脯,又把几年前狩猎场上,向沈小西提出来的建议向李世民说了一遍。
当初沈小西是笑话程咬金,说万一自己做了他的干孙女,这个干爷爷岂不得把“天下客”给吃垮了?因为哪有爷爷到孙女的酒楼吃饭,还给钱的?可程咬金这肚皮,谁也受不了呀!
李世民听闻程咬金此言,立刻想到了那天沈小西拒绝程咬金的场面,不过程咬金这提议,也着实不失为一条妙策,既给了沈小西身份,又可昭告天下,不起风雨。
不过,李世民转念一想,不对呀!若是让程咬金认了沈小西为干孙女,那岂不是差了辈了,自己的儿子,取了程咬金的干孙女,那程咬金岂不成了国舅,不行不行,绝对不行,李世民可不愿让程咬金这个粗人占了自己这个便宜,还是让他认沈小西当干女儿吧。
“好啊!程爱卿妙计呀!依朕看,干孙女就免了吧,认个义女也就是了。只是你若认了小西义女,去‘天下客’吃饭,朕口谕,必须全额付钱!哈哈哈哈!”李世民还记得呐。
程咬金一直惦记着小西的手艺,听李世民这么一说,自然不好意思,只能答应:“哎哎,臣一定给钱。”有了沈小西这个义女,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呀!这口福……程咬金想想就流口水,给钱就给钱吧,只要有好吃的。
“还不知道小西愿意不?别咱们在这说得如此热闹,人家姑娘家,别不愿意呀!”程咬金高兴之余,提醒了一下李世民。
“是呀!不日朕便宣小西入宫,朕要亲自问问她。哈哈哈哈!”李世民见问题有了转机,虽然还没有最后拍板,但毕竟正在向好的方向去转变,心中大喜。
贞观十一年 第一百一十四章边疆告急
第一百一十四章边疆告急
正当李世民心心念念的准备择日宣沈小西入宫,然后再让程咬金认沈小西为义女之时,李世民满心欢喜,准备待沈小西身份名正言顺之时,隆重的替李泰操办婚事之极,边疆却传来了令人不安的军情。
真应了那句俗语:好事多磨!
早朝之时,急件奏折,边疆告急!
李世民清楚的记得,那还是贞观八年的时候,一个注定要让唐朝的下半辈子不得安宁的国家开始走向崛起——那就是吐蕃。
自从松赞干布成为了吐蕃的赞普之后,这个集聪慧勇猛于一身的小伙子,精于扩张,很快就狠狠打击了位于今天青海一带的吐谷浑。
当年吐谷浑可是令李世民大为伤脑筋啊!想不到竟然被松赞干布的吐蕃大军,打得落花流水!
真是同为草原两猛兽,一兽更比一兽强!
击败吐谷浑后的松赞干布志得意满,乘着国势向唐朝请求和亲。其实早在汉朝的的时候,就有和亲一说,可那时的和亲是中国的屈辱;而在唐朝,和亲却往往作为一种对周围属国的赏赐和荣耀。但是即便如此,唐朝政府常常用拒绝和亲来对属国表示不满和惩罚。
你想啊!大唐公主就那么多,哪能你想求就求来的!再者,前来求取和亲的,大都是蛮夷部族,地处偏远、生活艰辛,大唐的金枝玉叶们,哪受得了那种风沙和荒芜!
再说,原本唐太宗和吐蕃来往不多,自然也就还没亲密到能攀亲的程度,于是非常顺理成章地拒绝了。
这下松赞干布不干了。老子是什么人?吐蕃有史以来最猛的赞普哇!向你求婚是给你面子,你还给脸不要脸啦?
吐蕃立刻发兵,击败唐军边防军,进围松州,放话说若是李世民不允和亲——就打。
吐蕃的声势不能说不吓人,可是……谁让他碰到的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呢?唐太宗李世民绝不是那种任你在边境上放几门大炮,就能让你霸占一个女人的软弱统治者,若非如此,当年大唐的强大版图,是如何征战下来的?
“众位爱卿,连日来,吐蕃又来进犯。想我大唐,自开唐一来,从高祖到将士,无不矫勇善战。如今这小小吐蕃,多次犯了边疆,屡次提出和亲的要求,实在让人气愤,诸位爱卿,有谁肯助朕一臂之力,一举挫败吐蕃的锐气!”李世民坐在朝堂之上,慷慨激昂。
“父皇,儿臣恳请父皇恩准,让儿臣亲自带兵前往,必将把那小小吐蕃,杀他个片甲不留,让他滚回老家去!”太子爷请命,信心十足。
小小的吐蕃,在年轻气盛的太子爷看来,简直是不堪一击的!原本是大唐不屑击它,若是真想收拾它,还不是小菜一碟!凭唐朝的实力,和吐蕃相比,简直天上地下。
这样的现成的功劳,还未开战,便已知胜负,如此白捡的战功,好胜心强的太子爷岂能放过,马上请求带兵前往。
李世民大抵也明白此去的情况,望见日趋成熟稳健的太子爷,李世民甚感欣慰。
“朕准了,潞国公侯君集,你且和太子同去,替我大唐天下苍生,替朕修理修理这骄纵的吐蕃人!”李世民起身发话了。
潞国公侯君集听到李世民在点将,马上出列上前,“臣领旨!必定协助太子殿下,一举挫败吐蕃叛乱!定当不负陛下厚望!”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相求!”太子爷上前向李世民道。
“哦?乾儿但说无妨!”李世民以为太子爷无非是想加带些强兵人手,或是提前讨要个封赏什么的。
“父皇,儿臣恳请四皇弟魏王同行!望父皇恩准!”
太子爷的意思是,这次去边疆打吐蕃,要把魏王李泰给带上,这是为何?李泰不懂兵术呀!就算在沈小西的帮助下,减肥成功,又训练了自己的一干将士,但李泰从未带兵打过仗呀!太子爷为何要邀李泰同行呢?
其实,这其中的奥妙,也只有太子爷自己才知道罢。
太子爷李承乾原本钟情于沈小西许久,一直不得佳人芳心。太子爷正苦思冥想,如何能有个两全的法子,既收了沈小西,又休了已诞皇子的太子妃苏宓!
可无奈,太子爷这边办法还未想出,那日御花园中,“不解风情”的李世民却要把自己看上的沈小西,指给李泰为妃!好不容易太子爷才用名分什么的若干借口阻止了。只是太子爷现在还不曾知道,李世民早已和程咬金说好,要名正言顺的给沈小西一个名分的封赏,再风风光光的把沈小西赐予李泰婚配。
太子爷自然不知李世民的心思,只是想着,自己一定要多立军功,在父皇面前杨威天下,在沈小西这个佳人的心中留下高大的形象,但自己此番前去攻打吐蕃,这一去唯恐时日长久,生怕在此期间,李泰捷足先登,万一自己凯旋,看到的沈小西已然成了自己的弟妹,心里岂能容忍?还是把情敌带走,带着身边,免得给他们创造二人世界的有益条件。
“哦?乾儿为何执意要带泰儿前去呀?”李世民听得有些糊涂,不明白太子爷的用意。
再说魏王李泰,那是除了太子爷,李世民最宠爱的一个儿子,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朝堂上下无不知晓,单看魏王府的位置和布置就知道了。
即便是李泰身强体壮,即便是李泰精于齐射,但若说是让李泰出征,李世民心中还真有些舍不得!更何况这些都是李泰减肥前不曾具备的。
“父皇,儿臣见四弟减肥成功后,体型轻便,想到同是手足亲兄,一定要多加训练四弟,尽兄长的职责,兄弟齐心,一来日后可以更多的为父皇分忧,二来也可让我李家子孙,为我大唐江山社稷立下功劳!”太子爷说的头头是道。
魏王李泰站在一边,他原心里不愿的,毕竟自己没有亲自带兵出征过,没有经验啊!又听说那吐蕃,各个骁勇善战,吐蕃人自小就是马背上长大的,甚至连睡觉都在马背上。自己才减肥不到一年,虽说学了些马上功夫,但怎好和精于骑射的吐蕃相比?可皇兄如此这般说了,自己哪能做缩头乌龟呀!闭上眼睛,硬上吧!好在有皇兄同去,还有侯君集侯大人,自己且学着点吧,不要让父皇为难,不要让百官文武看笑话。
“父皇,皇兄说的极是,儿臣惭愧自己昔日的懒惰,今日能有机会,替父皇、替我大唐江山立功,李泰三生有幸,愿随皇兄一同前去,扫平吐蕃!望父皇恩准!”李泰刚刚权衡了一下利弊,硬着头皮上前向李世民请命。
这个傻瓜,我画个圈,你往里钻;我挖个坑,你往里跳。还这听话!也罢,既然你自己都这么说了,也省得我多费口沫,看父皇怎么说。嘿嘿,李泰呀李泰,跟我争,你还太嫩了点。太子爷心中一阵月黑风高、凉风阵阵。
“恩,乾儿说的有道理,泰儿也确实该锻炼锻炼了,既然泰儿自己也主动要求一同前往,那朕就给你们兄弟这个机会,兄弟同心,合力断金!朕就在此等着你们凯旋的好消息!”李世民有些激动,站了起来。
“儿臣领旨!臣遵旨!”太子爷、李泰、侯君集朝堂之上一一向李世民立下誓言。
各自领了自己的兵马和李世民御赐的精锐大军,退朝回去整顿准备去了。
大军准备三日后长安城出发!
“陛下,那魏王殿下和小西姑娘的婚事……”当日退朝后,程咬金故意走在了李世民的身边,小声的提醒。
“罢了,此事先放放,来日方长。待到泰儿此次凯旋,朕迎接他们回朝之时,再做打算吧!国事要紧呐!”李世民沉吟了一会儿,想了想,缓缓的向程咬金说道。
“遵旨,一切按陛下旨意行事!待到魏王殿下凯旋,陛下可以双喜临门,赏赐和大婚同时进行!”程咬金明白厉害权重,儿女私情再美好,在国家大事面前,也是显得微不足道。且等魏王殿下回来再说吧。
“恩,程爱卿说的有理,哈哈哈哈!”李世民听到程咬金提到双喜临门,不由眉开眼笑,满面舒展。
且说太子爷这边,自下了早朝,领了兵马,便径直朝自己的东宫走去了。
太子妃苏宓那里,早有宫人提前传报了今日早朝太子爷要出征的事宜。
“殿下,您真的要去攻打吐蕃?”一见太子爷回宫,太子妃苏宓立刻迎了上去,满面焦虑,她当然不想太子爷千里迢迢去攻打苏宓吐蕃,两军相交,刀剑无眼,再说皇儿还小,太子妃苏宓真是担心极了。
“当然!本王亲自请命前去,父皇应允!”太子爷心不在焉的说。
“那,还有回旋的余地吗?臣妾不想让殿下去冒险!”太子妃轻轻的拉住太子爷的袖管。
“妇人之见,愚不可耐!”太子爷眉头一皱,面色不爽,极不耐烦的抽回了自己的袖管,狠狠的瞥了一眼太子妃苏宓。
“臣妾只是担心殿下!听说殿下此去,魏王也同行?魏王一向不善齐射,殿下若是执意前往,带着一个从未涉足沙场的皇子,岂不拖累了殿下!依臣妾看,殿下还不如用魏王换几个得力的武将,也好有个帮手!”太子妃苏宓见太子爷生气了,忙解释道。
“愚昧,真是妇人之见!”太子爷听后心情烦躁,这本就是自己给李泰设的一个圈套,这次去吐蕃,可不能没有李泰登场。这其中的缘由,自然是不能知会太子妃,真是受不了这妇人一直唠唠叨叨!
“哎,殿下,殿下,臣妾说的句句都是实情,请太子殿下三思啊!”太子妃见太子爷不语,又急忙劝道。
“够了!本王还要去和候将军商量出征事宜,大军三日后便要出征!东宫上下就教给太子妃打理吧!其他的事,等本王此番凯旋再说!”太子爷心烦气躁的背着手,头也不回的出去找侯君集了。
“唉……真是,就这么走了,连孩子的面也没见……”太子妃苏宓,独倚在厅门口的柱子上,望着太子爷离去的方向,默默自语。
贞观十一年 第一百一十五章辞行
第一百一十五章辞行
“小西,我要走了。”李泰刚从朝堂上下来,还没来得及回府,就急于赶到了“天下客”,向他心爱的沈小西辞行。
“去哪?”沈小西正在后院忙活,一时没能明白李泰在说些什么。
“今日早朝,边疆告急。父皇要我和大哥,还有侯君集侯大人一起去平叛吐蕃叛乱,三日后便离京出发了。我想可能要有一段日子不能来看你了,你可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呀!别什么事都自己亲力亲为,别什么事都强出头,你一个女孩子家,还是要学会保护自己才是。父皇不是赐了你一块随意进出宫的玉腰牌吗?我不在的这些日子,你若有事,尽管拿着玉腰牌,去宫中求援,大家都会出手相助的。”李泰啰啰嗦嗦的,心里一万个放心不下。
“吐蕃?是松赞干布的吐蕃?”沈小西没在意李泰说的后面的那些婆婆妈**交代,只是关注到了前面提到的吐蕃。
“正是,小西你怎么知道是松赞干布?”李泰惊愕。
“哦……这个……我……我博览群书,当然知道的多了。”沈小西编了个谎,她想,我总不能说,这松赞干布是历史书上提到过的,后来被侯君集给大败了,再后来他诚信诚意的向李世民提出和亲,然后就带走了美丽与智慧并重的文成公主吧。
“小西,你真厉害,什么都知道!”李泰听了沈小西的谎言,自叹不如。
“可是陛下为什么要你去?你又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沈小西又一问。
“我……”李泰一时语塞,本想说是太子爷硬把自己给拉去的,又怕说了实话,面子上不好看。
“是你自己要去的?”沈小西见李泰支支吾吾的,一时嘴快,反问了句。
“恩,小西,你说的对,好男儿志在四方,或许是以前的我,只独爱诗书花鸟,堂堂八尺男儿,早该为天下苍生施展一身的抱负和才华了!”李泰目视前方、两眼放光、信誓旦旦的说。
“得了吧,就你?你什么时候不爱诗书爱戎马了?”沈小西薄薄的小嘴一撇,漫不经心道。
“小西!皇兄都去得,我为何去不得?皇兄能做的事,我也一样可以!”李泰见沈小西这副模样,生怕自己的形象有了半分的删减,一时着急,忙追问,语气中充满了不依不饶和信心满满。
“你想和太子殿下一样?”沈小西愣住了。
历史的一幕,不由自主的闪过眼前——
魏王李泰原本钟情于诗书绘画,本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