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青史尽成灰-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失传,但是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里,它都是被后世各类学者推崇的法律典范。第四条的作用,对于当时的魏国是最直接的。通过武卒制度的确立,魏国拥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在当时的战国军事界,有“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的说法,即魏国的武卒战斗力,一度是整个战国版图上最强大的。这四条的实施,不但在当时成就了魏国的腾飞,也成为不久的将来,诸多变法家奔走列国,进行变法图强的内容范本。
【二】
作为战国时代最早的变法,李悝变法的效果是成功的。
在三家分晋的局面形成以后,三国中最早走上扩张道路的,是赵国和韩国,两个国家都企图趁着国家初兴的机会趁热打铁,尽可能地扩展地盘。但现实是残酷的,当魏国埋头发展的时候,韩赵两国在对外战争中处处碰壁,赵国多次被秦国击败,韩国更受到了齐国和楚国的夹击,立国没有多久,生存局面却陡然艰难了起来。外战打不好,韩赵两国还想内斗,都想着兼并掉对方的土地。在魏文侯埋头发展的时候,韩国和赵国都曾经通过外交渠道找到魏文侯,提出和魏文侯合作,兼并掉对方的国土。对这些要求,魏文侯不但拒绝,更苦口婆心地劝说,提出现在三晋国家,当务之急不是内斗,而是集中力量,对外进行扩张。只要三家能够相互呼应,共同进退,就能在残酷的诸侯争霸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看看最后秦灭六国的历史,不得不承认,魏文侯在这方面的眼光,是相当准的。
在团结了韩赵二国之后,经过20多年的休养生息,公元前419年,魏国开始了扩张之路,他们的打击重点,就是西面的秦国。虽然晋国已经成为“过去式”,但继晋国后崛起的魏国,依然延续了晋国时代对秦国的挤压政策。像秦国这样一个尚武成风、战争潜力巨大的国家,必须牢牢地把他堵在关中平原之内。一旦让他突破了关中平原的阻碍,对于整个中原诸侯国来说,那都是如洪水猛兽一样的灾难。
公元前419年,魏国首先在少梁铸城,和秦国边军拉锯,但出师不利,魏国虽然占领了少梁,却始终无法消灭秦军,和秦国之间形成了长期相持的局面。关键时刻,魏文侯启用了一个名声不好的将军——吴起。吴起因为当年在鲁国的“杀妻”事件,一直都是正人君子眼中不齿的小人,但魏文侯用人用其长,就看中了他能打仗的优点。这个决定的效果立竿见影。公元前413年,吴起一举攻破了秦国的西河防线,击溃了秦国的西河守军,将整个西河尽数纳入到魏国的版图中来。这场胜利在当时的意义非同小可,魏国占有了秦魏两国边境之间的战略要地,对秦国的战争主动权已经形成,秦国别说是东出进攻中原国家,只要魏国不来进攻,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西河的失去,引起了秦国上下的震动,咬牙切齿的秦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夺取西河,但有决心是不够的,李悝变法多年以来的成果显现了出来,魏国凭借其远远优于秦国的经济实力,可以在战争中大打消耗战,借此来拖垮秦国人。到了公元前408年,魏国不但占有了河西地区,更向北占领了陕西代郡,向南夺取了河南三门峡,秦国从关中进入中原的所有要道,至此完全被魏国人堵死。秦国不得不暂时放弃了收复西河的打算,转而在边境修筑堡垒,防御魏国的进攻。魏强秦弱的局面,成了战国初期双方实力对比的写照。
在压制秦国的同时,魏文侯也对南方的另一大强国楚国、东方的齐国进行了打击。公元前405年,趁齐国田氏宗族内部发生内乱的机会,魏文侯联合赵韩两国出兵,斩杀齐国军队3万人。占领了齐国物产丰富的鲁西南地区,特别是收复了齐景公当年占领的晋国重镇聊城。此战的胜利,使此时正在忙着“代齐”的田氏家族,再次选择了对魏国的暂时臣服。齐国后来向周天子要求册立的文书,也是托魏文侯代呈的。而南方的“超级大国”楚国,也在和魏国的交锋里吃了亏,魏文侯不断南下,攻掠江汉平原的小国,楚国虽然组织过几次北上,都败北于魏国的手下。魏文侯在位的时期,原本是“四战之地”的魏国,却处在一个四面扬威的时期。归根结底,还是魏国率先进行变法尝到的甜头。
【三】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不但影响了魏国的历史,更影响了整个战国的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说,魏文侯时代魏国的李悝变法,其实就是整个战国时代变法的试验田,列国诸侯从魏国的强大过程里,看到了变法对于国家崛起的重要意义。从此之后,列国的变法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几乎所有开展变法的国家,都把魏文侯和他治理下的强大魏国,作为变法的楷模和目标。
而魏国也同样是战国变法人才的“培训学校”,早期在其他国家主持变法的人才们,许多人都在李悝变法中扮演过重要角色,比如后来主持了楚国变法的吴起,早年就是魏国李悝变法的助手。而列国变法中最彻底的商鞅变法,也基本是以李悝变法为蓝本。这时期的各类变法中,唯一和李悝变法无关的变法行动,应该就是燕国的“复古”改革,这种历史倒退的做法,引发了燕国本国的一场内乱,险些沦亡于齐国之手。
作为战国诸侯中第一个吃变法“螃蟹”者,魏国的国势,在魏文侯在位的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他在位的50年,是魏国雄霸天下,称雄于诸侯的50年。西面的秦国被他打得服服帖帖,东面的齐国唯他马首是瞻,南方的楚国遭到他联合三晋势力的一次次沉重打击。虽然与北方的赵国发生过摩擦,但韩赵魏三国中,魏国却是当之无愧的老大。而在当时整个战国大势中,他也是国力最强者。
但魏国这时期霸业的基础,仍然是脆弱的,因为他没有称霸的地理优势,“四战之地”的局面并没有改变。魏国如果想长久的保持霸主地位,甚至想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局面,就必须要占据一个战略制高点,不是向北占有赵国,取得对六国诸侯坐北朝南的优势,就是要向西或者向东,占有秦国和齐国,取得得天独厚的地理屏障,否则,魏文侯所奠定的版图,势必是不能持久的。
魏文侯过世后,其子魏武侯即位,就在魏武侯登基后的第二年,为魏文侯设计变法大业的老臣李悝也病故了,但这时候的魏国,国力依然在持续上升。魏武侯在位的26年,是魏国对外战争比较多的一段时期。公元前393年,魏国两线作战,分别在南线击败了郑国,西线击败了秦国,向南和向西都拓展了大片国土。之后,魏武侯与韩赵结成军事同盟,四处征战,先后击败了楚国、齐国、秦国,但是这以后,他和两位盟友赵国、韩国,也相继发生了矛盾,陷入了新的战争。这时期的魏国,整整26年来,对外战争几乎未尝一败,对四面的敌人连战连捷。魏武侯比起其父亲来,虽有军事才能,但在政治眼光上却远远不及,总迷信武力能够解决一切。连战连捷的结果,就是魏国四面树敌。在之后的魏惠王时代,国力严重虚耗的魏国,虽然有庞涓屡败诸侯的辉煌,但最终在齐秦两大国的东西夹击下,实力日益萎靡,随着马陵之战被齐国军队全歼,魏国的强大地位,最终不复存在。
第十六章 吴起,最悲壮的改革者
说到战国早期策动了封建化进程的各路改革家,那是一个英杰荟萃的榜单。这些敢于向旧有奴隶制制度开刀的勇士们,以其大无畏的精神和精准的思路,把握住中国社会发展的脉搏,促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在中国走向封建社会的道路里,他们其实是发动机的角色。
但是这些发动机的命运却是悲惨的,其中大多都是以悲剧结尾,即使是秦国这样发动自上而下改革的国家,从变法中尝到了巨大的甜头,导演了变法事业的商鞅,最终也难逃死亡的命运。他们用自己的死亡,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托起者,和一个旧时代的殉道者,而如果说其中最慷慨悲壮的人物,或许就当属曾经参与过魏国变法,后来又导演了楚国变法的吴起。
【一】
如果说到吴起,或许我们还可以加上另一个称呼:战国变法家的第一奇人。
比起诸多的变法家来,吴起是个很奇怪的人,他的奇怪就在于他做什么都行,无论是文是武,都是当时英杰中的翘楚。
但这个翘楚,开始的名声却不好。吴起是山东定陶人,公元前440年生人,定陶在当时属于战国中的卫国,是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国。出生在这里的吴起,小时候的运气还不错,他家是当地的富户,史载“家累千金”,在当时也是一个新富阶层。关起门来安安稳稳过日子应该不错,但是吴起偏偏做了个奇怪的选择,他不喜欢平淡的生活,偏偏要建功立业,想建功立业,就要四处砸钱。吴起开始砸了,先砸到了鲁国首都曲阜,投身于儒家学派门下,拜了当时著名的儒家学问家曾参为师,后来又师从于当时的另一个著名学问家子夏。儒家学说的内容,大多都是倡导和平,反对战争,但吴起却是个很奇怪的学生,他这个人从来不喜欢消停,偏偏喜欢打仗,而且读儒家学问,反而读出了新觉悟,经常把儒家的学说,自己尝试着应用到战争里面去,还经常喜欢和人探讨。这时候的吴起,不是一个受人喜欢的人,他在投身儒家之前就有“前科”,吴起为了求得功名,四处撒钱送礼,不但毫无用处,反而将祖宗留下来的家产全败光了,这样的人,在当时人眼里,自然是远近闻名的败家子,风言风语立刻就起来了。如果是别人,也就听听算了,可吴起不是一个算了的人,立刻杀掉了说他坏话的乡邻30多人,人命官司犯了,老家便待不下去,吴起和母亲告别,发誓不混出个人样绝不回来,就这样,才来到了鲁国。
在当时,吴起的名声很不好,而且他睚眦必报,最喜欢和别人较真,比如学堂里讨论问题,别人都是动动嘴皮子,他急了却能动手打人。这个不招大多数人喜欢的人,当时还是有人欣赏的。此时在齐国的大夫田居就是一个,大国的官员到底有眼光,当场看出吴起不是一般人,他对吴起说,你将来一定是出将入相的人物,我们家将来就靠你照顾了。然后,他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事实证明,田大夫的话,前半句准得离谱,后半句却错得离谱。
这时候吴起的生活,到底是好起来了,田居是个好事做到底的人,不但给了他女儿,还给了他大笔嫁妆,足够他在鲁国安身。然而好景不长,吴起很快又得罪了教授他儒学的老师曾参。那时吴起的母亲死了,按照儒家的规矩,母亲去世,子女应该回家奔丧并且守孝,吴起这时候正一心忙着奔前程,哪里顾得了这个,干脆两脚一跺——不去!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儒家孝道,这是儒家弟子们生活的基本准则,谁要敢违反那就是大逆不道,结果曾参大怒,立刻把吴起逐出师门。吴起也不在乎,反正儒学里的思想,他也不感兴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干脆钻研起了兵书战策。事实证明,他确实是一个聪明的人物。除了平时喜欢好勇斗狠外,他从来没有上过战场,对战争可以说是个门外汉,但凭借着几本兵书,外加自己对于儒家思想的理解,他将这些思想杂糅起来,竟然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兵家学说。这时候的吴起,还经常在鲁国当地的学宫里参加各种辩论活动,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确切地说是越来越臭,一个不孝顺父母且性格嚣张跋扈的人,放在当时崇信儒家的齐国,是非常被人所不齿的,被人不齿,也就没有出头的机会,那时候的吴起,日常生活主要靠岳父家接济,不然早就要喝西北风了。
吴起人生的第一次机会,出现在公元前410年。那一年齐国大举进攻鲁国,这时候的齐鲁两个国家,军事实力的差距已经空前悬殊了,一般只要齐国进攻,鲁国也就只有挨打的份。但鲁国不想挨打,想不挨打,就要抵抗,要抵抗就要有将领,要有将领,没人。
这个时候,鲁国国君鲁穆公想到了吴起。虽然他没有打过仗,但是毕竟名声在外,地球人都知道他研究兵法,而且讲起来头头是道,再说国内确实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可问题是,他老婆是齐国人,而且还是齐国掌权的田家的女孩,这层关系太微妙了,万一他把我的军队卖了……
消息传到吴起的耳朵里,吴起的反应很简单。这有什么,不就是怕我反水,不相信我吗,我把老婆杀了,你总相信我了吧。一边是苦苦等待多年,建功立业的机会,一边是含辛茹苦、美丽温柔的老婆,吴起眼皮都不眨,手起刀落做出了选择:杀!血淋淋的人头告诉鲁穆公,我连老婆都杀了,该相信我了吧。
这还有什么话说,虽然崇尚儒学的鲁穆公吓得直哆嗦,但行不行的就是他了,打吧!30岁的吴起,第一次得到了统兵打仗的权力。这时候的吴起,接过来的鲁国军队,是一个烂摊子。当时鲁国军队数次败给齐国,几乎被齐国人打怕了,心理上不发憷是不可能的,而且鲁国是小国,能动用的兵员有限,军队的数量根本不能和齐国相比。吴起有办法,他先是在军内大搞整顿,严明纪律,行军路上,吃住都和士兵们在一起,得到了他们的拥戴。而且他还有个本事就是能说,学了这么多年儒学,练就了一番好口才,讲起话来口若悬河,三言两语就能把部队激得嗷嗷叫,鲁国军队破天荒地嗷嗷叫了。吴起不但能说,更能耍诈。他故意假装要和齐国谈判。然后和齐国军队磨洋工,在齐国军队面前他也屡屡示弱,齐国人果然上当了,当时齐国的军队,真以为吴起就是来谈判的。吴起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瞅准了齐国人不设防的机会,吴起发动了反击,全军突袭,自己冲在最前面,本来大得不得了的士气这下子更大了,鲁国军队嗷嗷叫地杀红了眼,破天荒地把齐国人打得大败,在精研了多年兵法之后,吴起初出茅庐第一战就打得漂亮。
仗打得漂亮,吴起的形象却变得更糟糕了。鲁国本身就是一个崇尚儒家道德礼法的国家,吴起原本就是杀人犯出身,还离经叛道,老娘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