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穿越之大民国 >

第92部分

穿越之大民国-第92部分

小说: 穿越之大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让人担心的不是打的过打不过的问题,而是东北军肯不肯打的问题。要是日本人来了,他不想跟日本人打,寄希望于和平交涉,而塞北军想打,他们又不愿意让塞北军进入东北,那时候可就是太扯淡了。
因此赵书礼在除了安排军队加紧训练外,对东北军也是颇多笼络,不时的派人去北京跟张学良搞好关系,有时候想想他心里真是憋屈,明明想为国做点事情却要用私人关系,这真很让人蛋疼。
除了直接的军事准备,和跟东北军的外交努力外,赵书礼更重视的是工业生产,具体点就是军事工业的生产能力。在不惜工本,尽量多的投入工人,不顾及产出比,只考虑速度的情况下,最先施工的十家兵工厂开始安装设备了。这十家兵工厂全都是国营厂子,其中有五家生产机步枪,投产后可以让塞北的步枪年生产能力达到两百万只,机枪一万只;三家是大炮工厂,建这三家大型火炮厂就是奔着年产八千门大炮去的;还有一家年生产规模千架的飞机制造厂;一家千辆坦克的坦克工厂。这些工厂的规模都相当庞大,占地面积都是按千亩算的,其中即便是规模最小的火炮工厂,建城后也有三千名工人。现在厂子虽然都还没有建好,但是工人们都已经进行培训中了,大多数是新从学校毕业的中小学生,学习能力还算不错,厂子投产后大概都能很快胜任岗位。
武器生产能力在加紧扩大,使用武器的人更是要重视。
现在塞北加上新扩张的山西甘肃共有四千五百万人口,其中可用适龄兵员储备至少有两百万,赵书礼要求新兵营在半年内至少要训练出一百万人出来。这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虽然现在塞北新建了数十家大型新兵训练营,每个军营都能容纳五万人以上,但是建兵营容易,找训练士兵的教官可不容易,第一是没有人愿意放弃军职,跑去训练什么新兵,第二是现在军中也缺合格的军官,新收编的晋军中,相当多的军官都是不合格的,一个个还在军校中苦熬呢。就是塞北军,重建的第三军中,也是大量缺军官,就是他们现在在任的那些军官,大多也都是刚从军校中出来,没见识过战争的不在少数。为此只能想办法,最后穷折腾之下,采取了让现役军官,轮换着进入新兵营帮忙练兵的方式。
这是内部,在外部,除了主要结好东北军外,跟其他势力的关系也在缓和中。
对老蒋,赵书礼始终是爱恨参半,爱是因为现在中国的局势除了他,没有其他人能拢得到一块去,一旦蒋价石倒台,中国现在的局势势必没法收拾,别看他的军队未必就打得过赵书礼的军队,但是他能做的赵书礼未必就能做的,这就是长期把持中央的资本。
因此虽然在山西问题上,跟蒋价石有些龃龉,甚至双方没少打嘴战。但真正发展到兵戎相向可能性倒是不大,因为大战后的中央军也需要休整,这次中原大战不但是东北军收拢了大批军阀部队,中央军也吸纳了不少杂牌军,需要整编重组。
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赵书礼跟张学良结拜一事让蒋价石颇为顾虑。
他也跟很多人结拜过,按说不该对这种结拜太过迷信,他之所以顾虑倒是另有一番缘由。
赵书礼当初跟张学良祭天,结拜的整个过程都悄悄用摄像机胶片记录了下来。并且在他回到塞北后,让人拷贝了十几份,寄到上海北京南京等大城市去放映,又向报界公开了跟张学良那段颇为公忠体国的结拜誓词,最后祭天的僭越行为虽然受到了一致的批评苛责,但是这誓词倒是让不少人叫好。
这样大张旗鼓煞有介事的结拜,一下子又把蒋价石弄懵了,他蒋价石跟人结拜的时候,不过是派个人把自己的身份名帖送过去,双方交换了帖子就算兄弟了,连面都不用见。而赵书礼跟张学良的结拜却搞得这样盛大,甚至赵书礼亲自到了张学良的地盘上去,这让蒋价石十分不解,难道他们玩真的?加上此前数次他对塞北军的误判,让他对赵书礼这个人的行为方式十分摸不透,因此就更加小心翼翼了。
再加上塞北军始终没有公开表明脱离中央的态度,名义上塞北军还是国府的第五集团军,【三民堂】堂部也在塞北设立没有取消,三民堂整治分会虽然在其他地区取消了,但是在塞北依然存在,并且名义上还是塞北的最高权力中心,而赵书礼是这个分会会长。当然这是不打的理由,要打也能找到一大堆理由,比如塞北自作主张的把热察绥宁四省合并为塞北省,比如赵书礼私自宣布成立塞北边防军总司令公署管辖北方数省。还比如塞北的各项法律也跟中央不同,尽管他们没有用法律这个敏感的词汇,只用行政条例来替代,可实质上是一回事,就看要不要较真了。而较不较真是要看形势的,这就是政治!
除了用结拜威慑蒋价石外,赵书礼还做了几件妥协的事情,比如宣布接受中央裁军的倡议,把塞北军从六十万所编到了五十万,赵书礼还打算继续裁撤到四十万呢,不过那要等到九一八结束后。当然实际上是裁汰了老弱,可虽然如此,也已经比一兵不裁的东北军强多了。更比在广西摩拳擦掌扩军备战的李宗仁强。
提起广西的李宗仁不得不说说蒋价石这家伙,他又搞阴谋诡计了,这次的对象是广东的粤系军阀陈济棠。


一百四十六节 日本人的试探
更新时间2012720 12:00:48  字数:3673

 李宗仁退出中原大战后,余部进入广西老家,可连遭中央军和粤军的打击,几近于覆灭的危险。李宗仁很识时务宣布失败,准备下野,部队留给粤军整编。可是他运气不错,适逢张学良入关,北方战局急转直下,阎锡山冯玉祥兵败如山倒,不几日纷纷失败。而此时李宗仁还没来得及出走呢,蒋价石对他的态度突然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但拒绝了他的辞职出洋的申请,反而任命他为广西绥靖主任,全权负责广西军政事务。而他的军队也不用被人收编了,仍旧归于他统领,甚至中央军主动的撤出了一些地方,让桂军驻扎。
为何蒋价石如此反复,难道他神经抖了一下,对李宗仁突生好感。
不是的,分析一下原因就知道,中原大战时候,在南方中央军是联合了粤军攻击广西桂军的,当初答应粤军的条件是广西的地盘。可是突然中央军速胜了,不需要粤军了,老蒋要卸磨杀驴了。
粤军的老大是陈济棠,此人可以说是纷繁的民国军阀中的后起之秀,最后一个崛起的大军阀。但崛起虽晚,起步却不晚,孙中山护法战争的时候,他就是已经是旅长了。可惜的是,广州当时号称是割命的麦加,是割命圣地,这里藏龙卧虎心想割命的各路人物齐聚,他一个小小的旅长实在是太不显眼了。
但是此人善于抓住时机,北伐时期广东的各路军队纷纷北上,而他留守在广州,1928年由于对抗南昌兵变后某党南下的军队有功,他升任军长一职。蒋价石跟桂系的战争爆发后,他支持蒋价石,而同时当时的广东老大李济深被蒋价石软禁在南京,他利用蒋价石的支持迅速崛起。整合了广州各方势力后,他的实力激增,利用广东的人力财力支持,他组建了一只三十万人的军队,由于他本人就是广东土生土长的客人人,因此自他崛起后,广东第一次真正的自己人做主了,因此还是颇得广东人支持的,号称南天王。
可是做大后的他开始跟蒋价石不对付了,不是他有野心,而是蒋价石这个人不容许有挑战自己的势力存在,在先后打败了桂系和西北军后,他的矛头指向了陈济棠。陈济棠为求自保,接受了汪精卫,让汪精卫在广州另立中央,对抗蒋价石。可是没想到北方局势变化很快,眼看着两次被中央军虐了的西北军就只能窝在西北苟延残喘的时候,突然阎锡山跟冯玉祥联手了,掀起了一拨巨大的反蒋高·潮,最后发展成中原大战。
而正是这个原因,才让蒋价石没有对陈济棠动手,反而是拉拢他共同对付桂军。
陈济棠记吃不记打,又一次投向了蒋价石一边,幻想着占领了桂系地盘后,就不怕中央了。可结果是,卖力气帮中央打赢了中原大战,蒋价石翻脸就不认人了,反而是开始扶持李宗仁。
其实这也不能怪别人,只能怪他看不清形势。
广东三千多万人口,是这个时期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仅次于四川和江苏,而财力甚至还要强于这两个省。反观广西,人口一千来万,向来以贫穷著称,财政来源主要依靠贩卖鸦片。这样的对比下,换做陈济棠是蒋价石,他是会支持谁呢,是屡经打击削弱的桂军,还是新崛起气势正盛的粤军呢。
好在陈济棠也不是傻子,能从夹缝中爬到封疆大吏南天王的地位,他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对于形势或许一时会错判,但是三番四次的,他还是能看清楚方向的。
既然你蒋价石要结好桂系,明显是希望粤桂内斗,然后坐收渔翁之利,最后把我们两方都收拾了。干脆陈济棠也主动结好桂系,他撤出了占领的广西地盘,跟李宗仁达成了密议,又公开表示支持李宗仁主政广西,反而要求中央军也撤出广西。局势一下子又变成了,粤桂联合在南方对抗中央的情形,民国没人是好热的。
南方就这样僵持下去了,而北方也是如此,塞北军貌似和东北军联合了,跟南方不同的是,这两方势力更强,拉出任何一方似乎都能跟中央军一较高下。在这种情况下,蒋价石只能选择消停一阵子了,以他的观点出发,中原大战白打了,南方北方都没占到便宜,只不过消灭了两个老对手,崛起了几个新对手而已。
······
日本人的野村公使升官后到美国区当大使了,替换他的成了武官板垣,他还是阎锡山曾经在日本陆士的老师。他先是在塞北军校中做教官,然后就升级为了公使。
此时此人坐在了赵书礼的办公室,他来访的目的并没有以前野村在的时候那么明确,反而更像是闲聊。
“赵司令,在下个人以为,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从秦以降,除却明代之外,历来都是从北向南统一。北方王朝才是正统,不知道总司令阁下对于进取北京,以作立基之资作何想法。”
赵书礼看不透这个老东西是什么意思,是一次简单的试探还是别有意图,或者是挑拨塞北跟东北军的关系,也许他这里说错一个字,露出稍许的野心,不出一个小时,张学良那里就知道了。
他不敢随便乱说,打马虎道:“北京现在可是东北军的驻防地,东北边防军和我们塞北边防军可都是从属于中华民国中央的军队,没有中央的调令这驻防地可不敢随便调移啊。”
赵书礼强调的是东北军和塞北军都是中国的军队,他总是在必要的时候提醒日本人注意整个中国的力量,希望他们能有所顾忌。
板垣笑道:“东北军?哈哈,恕我直言,东北军的战斗力,一个团恐怕都抵不上贵军一个营的,而只能抵得上我们帝国皇军的一个连。”
赵书礼也笑道:“恐怕板垣阁下太过低估东北军的战斗力了吧,据我所知东北主力还是非常有战斗力的,我们塞北军恐怕也未必能稳胜的。”
“总司令阁下太过谦虚了!恕我直言,张学良和东北军这样的军队,占据东三省富饶之地,实在是暴殄天物,恐怕早晚有一天他们守不住啊,不是给中央军蒋价石那头饿狼夺去,就是被他手下所篡夺。如果真有这么一天的话,那真是东北百姓之不幸啊。”
“那倒未必啊,眼下我中华一统,东北自然是中国之领土,倒也不是一人一姓之私产。即便是张学良本人没有能力守住东北,中央自会调派得力人手去守护,这个就不牢你我操心了。”
“看来总司令阁下对于你们的中央是十分信任啊,那不知道对眼下中央军跟塞北军之间的摩擦作何感想啊。”
自从在报纸上打起了嘴仗后,虽然中央军还没有敢全力向塞北军发难,但是蒋价石指示几只投诚的杂牌军来挑衅的事情却是没少作。但是尽管每次都是一个营或者一个团这样规模的挑衅,从来没有超过师一级别的挑衅,但是塞北军却摆开了极为强硬的姿态。
尽管对方可能只是一个团越界,但是塞北军立刻就会派出大批飞机轰炸,然后是大炮坦克齐上阵,阵势摆的极大。每次挑衅的部队,是不会有一个人能活着离开塞北领地的。这么大张旗鼓牛刀杀鸡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震慑中央军和那些杂牌,告诉他们塞北军是不好惹的。效果是相当不错的,挑衅行为是越来越少,看来蒋价石先生也不是贼骨头,也不是记吃不记打的。另一个目的则是尽一切可能给空军和坦克部队这两只新兵种制造实战的机会,只靠着平时的训练和演习,还很难让他们在几个月后的九一八事变中变成一只成熟的军队。
“中国大了,几百万军队驻扎各地,摩擦是难免的吗,就想舌头和牙齿还打架呢不是。可是到最后却谁也离不开谁。”对于板垣的反问,赵书礼如是回答。
“那要是东北发生了变故,不知道总司令阁下会如何反应呢。”
“以国家利益为重!”
“哈哈,阁下的心胸真是让人佩服。今天就到这里了,告辞!”
板垣离开后,赵书礼立刻找来了田子华,他现在是塞北军宣传部部长,中校军衔。军衔虽然不是最高级别,但是地位却被赵书礼拔得很高,他的月薪有800元,只比军长级别的李三江的1000元低一个级别。而普通士兵每月只有三十块,团级军官一百块,师级三百,最高的是赵书礼这个总司令,他的薪水为1500元。塞北军这样的薪水在整个中国算是比较高的,但最重要的是后勤独立等政策,让克扣军饷的现象基本消失。
田子华的地位如此之高,可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宣传部长身份,他还有一个秘密身份,那就是搜集情报,这也是赵书礼找他的原因。当田子华从第二军调到总司令部后,赵书礼就给了他一个任务,搜集日本的情报。
“你们情报分析的如何了?能否确定日本是否会在短期对我国动武啊!”
当田子华来后,赵书礼开门见山的问道。
田子华摇摇头道:“官方确切渠道不能确认,不过他们民间的呼声倒是很高。”
“哦?说说。”
“我们收集到了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到最近的报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