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雪冷血热 >

第14部分

雪冷血热-第14部分

小说: 雪冷血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了。街坊邻居那些一般大的小伙子,没有不当爹的了。要是换个人,找个心仪的姑娘,这辈子可能就改弦易辙过自己的小日子了。而且对于愁苦、郁闷的年轻人,这也不失为一种解脱的方法。可这样就不是赵尚志了。婚姻意味着责任,大英雄、伟丈夫赵尚志,承担不起这份责任。

从黄埔军校学习回来,哈尔滨地委分配他负责地区的妇女工作。让这样一个还一身军校气息的硬汉专门做妇女工作,未免不伦不类,甚至滑稽,可他二话没说。开除党籍,省委让他担任哈尔滨市总工会主席,这回他拒绝了。

之后,省委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家人也不知道,方未艾这样的同志、朋友也不知道——赵尚志好像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独行侠

3月的哈东,北风卷着雪粒子在旷野逞威,枯草的梢头在雪地挣扎,树林子东倒西歪地号叫,天地间灰蒙蒙的。待到太阳出来了,满世界雪亮冰莹,那些出没山野的野兽不知什么感觉,那人就得眯缝着眼睛。

冰天雪地中,一个人手里拄根棍子,在雪野间跋涉、独行。累了,原地站一会儿,或者找个背风的地方歇一会儿;饿了,从胸前棉袄里掏出个包米饼子,朝贴身的一面啃几口。饥肠辘辘不赶劲,就把冻得铅球、铁饼似的饼子在石头上摔碎,一块块捡起来放嘴里嚼着化着。远近不时有狼嗥声,晚上周围闪动着绿莹莹的眼睛,紧赶慢赶也赶不上一户人家,就在雪地间燃堆火,打发掉这个雪夜。至于那一帮一伙的胡子,一言不慎,整死你就像踩死只蚂蚁。有时则完全取决于人家的心情好不好,那一刻是不是想拿你寻开心。

赵尚志这个没了党籍的人,如此“无组织”、“无纪律”地在哈东的冰天雪地中跋涉,是在寻找一个叫孙朝阳的人。

《朝阳县志》载:“孙朝阳(1904—1934年),汉族,本县人,字兴周,因朝阳籍人,绰号朝阳。初以经商为业,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正行商于吉林阿城,毅然将资本献出作为抗日经费,拉起1500多人抗日队伍,活动于宾县、珠河、延寿、方正等县境内。1932年9月,率众2000余人攻占宾县,建立抗日军政府,翌年4月撤出。此间曾诈降后从军中组织哗变,使日军受挫深重。继在阿城境内活动时与日伪军激战,伤亡惨重。当时赵尚志曾以家乡人身份投靠相助,不久因形势不利而撤走。孙于1933年10月24日,于哈尔滨去北平的火车上被俘,拒不降服。1934年春,被日军杀害于哈尔滨南岭。”

在哈东大大小小的义勇军中,“朝阳队”是支较大的队伍,队员成分也好,反日也坚决。但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赵尚志,去投奔这支队伍,主要的原因,或者干脆就是因为“朝阳”两个字。就是今天在哈尔滨见个朝阳老乡,也要平添几分亲热,更不用说那时候了。倘连慕名而来的老乡都不收留,那就太不讲究、不仗义了,难在江湖上混了。

在宾县东部山里,赵尚志见到“朝阳队”的一支队伍,人家却根本没把他瞧在眼里。

赵尚志那样子也实在太不起眼了。黑裤子黑袄,腰间扎条麻绳,脚上乌拉,头上狗皮帽子,像那两只“手闷子”(只分出拇指的棉的或皮的手套)一样油渍麻花的。这些都没什么,“朝阳队”那人也不比他强哪去,关键是个子小,身板也单薄。那眼睛倒是贼亮,亮得叫人心动,透着股刚劲硬气精神头,左眼眶下却有块月牙形伤疤,那眼珠一动不动,瞎了。

是个独眼龙。有人喊了声,一些人就凑过来,嬉皮笑脸地取笑着。这个说就你这小样儿还要打日本子呀?给日本子垫马蹄子都不够个。那个说俺看行,现成的一只眼,瞄准多方便省事呀?一些人就哄堂大笑。

赵尚志不理不睬,见过来个骑马的头目,就上前抱拳施礼道:这位当家的,俺要打日本子,“朝阳队”是打日本子的,俺要上队,请当家的收留。

头目瞅了赵尚志一眼,面无表情,只管策马向前。

赵尚志一把抓住缰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俺是中国人,俺要打日本子!

如果赵尚志有支枪,或是有匹马,是不用费这番口舌的。不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字,能从这样一个人口中说出来,而且朗朗上口,这个头目就不由得打量起这个脾气好像挺拗的小伙子。

赵尚志适时地追上一句:俺是热河省朝阳县人,跟你们大当家的是同乡,俺就是来扑奔他的。

头目说:这打日本子可不是“打哈哈”(开玩笑)的事,你能干什么呀?

赵尚志道:只要能为反日出力,干啥都行。

这个头目正好缺个马夫。

有人说,赵尚志这辈子,从零起步的时候太多。

赵尚志到巴彦游击队时,那省委代表是何等身份?任参谋长、第一政委(还有说是政治部主任)时,仍是省委代表。又来个省委代表,他是第一代表。满洲省委认定他要为巴彦游击队失败负主要责任,因为在这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中,第一党代表的权力,是超乎一切人之上的。而今在“朝阳队”,他连个大头兵都不是,与火头军差不多,甚至还不如人家。

入党也得从头再来,而且来了一遍,还得来第二遍,直到牺牲还是个被开除党籍的人。

刘少奇任满洲省委书记时,赵尚志在团省委工作,两个人后来都被“永远开除党籍”。刘少奇那个“永远”是11年,赵尚志那个“永远”虽然5个月后被拿掉了,开除党籍却长达42年——不知道这是不是个什么纪录。

马夫的任务,就是喂马牵马遛马管好马。

从江西到陕北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马夫,新中国成立后有的当了门卫。赵尚志就不是这么回事了,用句现成的俄罗斯谚语,叫“口袋里是装不住锥子的”。

最初的印象,是这个小个子马夫勤快,心肠热,谁有难处就伸手帮一把。平时没事去伙房帮着烧火、做饭,行军牵马还常为别人背点儿东西。很快又发现这人嘴茬子厉害,能说会道,肚里有货,奉天呀,吉林呀,哈尔滨呀,天南地北讲什么都一套一套的。只是讲到广州这时节穿“汗褟”(夏天穿的短袖贴身小褂)还出汗,大家就都有些疑惑。“朝阳队”里,原东北军、破产农民和胡子,约各占13,而无论什么出身,根上大都是庄稼人。那时的庄稼人,去趟县城就挺开眼界了,说谁去关里了,就觉得这人这辈子回不来了,得扔那边了。宾州没去过也听说过,这广州在哪旮旯呀?天底下还有这么个地方吗?

在巴彦游击队,“小李先生”再没架子,队员们也不能不仰视他。这回可就倒过来了,任何人的目光都是居高临下的。平时没事见到他,就喊马倌,过来来一段。逐渐地,人们就往他身边凑了,目光也开始向上瞅了。即便仍是喊他过去来一段,那话语中也不能没有一种敬意,觉得这个人挺了不起,不是一般人了。

赵尚志终于一展身手,是指挥“朝阳队”打下宾州城。

准确时间不大好说,大约在春季。像“朝阳队”这样一支千多人的队伍,无论什么时间都不能不使敌人警惕的,有机会就想吃掉它。这次日伪军是三路围攻。孙朝阳得知探报,赶紧召集会议。硬顶不行,一些人说就从没敌人的一面走,一些人说那可能正是敌人设的圈套,等着咱们往里钻呢。孙朝阳拿不定主意,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着急上火。

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赵尚志自然成了会议中心。关系到“朝阳队”的命运,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人们就想听听他们心目中的能人有何见解。

赵尚志已经胸有成竹:打日本子,打日本子,这日本子就得打,硬打硬,打不过,就挑他软和的地方打。哪旮旯软和呀?俺看眼下宾州城就挺软和。那旮旯的日本子和汉奸队,都奔咱这地界来了,咱们就抽冷子把它的老窝端了。

赵尚志边讲边比画,还用草棍在地上画着。

有人就把马夫的退敌之策,向孙朝阳报告了。孙朝阳眼前一亮,重新开会,让这个马夫老乡再详述一遍,当即决定赵尚志为这次战斗的总指挥。并许诺如果此战得胜,就任命他为“朝阳队”的参谋长。

赵尚志以一部为疑兵,在山中牵制敌军,大部做好撤离准备,伺机跳出包围圈。他自己率领一队精锐,利用夜色掩护,直插宾县县城宾州镇,天亮前赶到就打。

宾州距哈尔滨60公里,为哈东重镇,平时守备森严。这时主力都出发“讨伐”“朝阳队”了,留守部分根本谈不上什么战斗力,突然间听到枪声大作,立刻慌了。

战斗正酣,赵尚志下令停止射击,单枪匹马跑到城下大喊:快去报告你们的县长,就说李育才要跟他谈判。文谈,打开城门让俺们进去,那你还是中国人,缴枪留命;武谈,那你们就是汉奸,打进城后全按卖国贼治罪!

敌人也不知来了多少人马,有人知道李育才就是攻打巴彦城的“小李先生”,就更是腿肚子抽筋,就把西城门打开了。

在敌人眼里,“朝阳队”就是帮胡子,实际也真有些胡子的味道。胡子规矩多多,基本都是些封建迷信的东西,其中之一,就是无论如何不能走西门——那不是上西天了吗?

敌人也挺狡猾,可赵尚志还管这个吗?

敌人根本没想到对手会来这一手,赶紧回师增援,“朝阳队”顿时转危为安。

马夫当上参谋长,孙朝阳没有食言。

赵尚志这辈子,无论怎样跌跌撞撞,命运多舛,都是凭真本事干出来的。

珠河游击队

还得来句“话分两头”。

为纪念民族英雄赵尚志,1946年改名尚志县(今尚志市)的珠河县,位于哈尔滨东南部。东邻苇河县(后并于珠河),西连阿城县,北与宾县、延寿县、方正县接壤,中东铁路东线东西横亘其间,把珠河县一分为二为铁路南和铁路北两部分,通常称道南、道北。铁路沿线城镇,像乌吉密、珠河街、一面坡、苇河、亚布力等,很早就有外国资本进入。1932年7月13日,《中共珠河特支给省委的报告》中说:“侵入珠河之外国资本,由日本帝国主义之五常采木公司及在一面坡之商店,法美之大粮商。商品之推销,日美法中,日本商店占优势。白党(白俄——笔者)之商铺和苏联之中东路苇沙河之采木公司,及商店在珠河经济上有地位。其他中国城市资产阶级都是在乡村,所有土地之地主同时于城市经营工厂、商店。‘九一八’事变以前,珠河市场主要是日本与苏联之角逐场。事变后,珠河经济陷入不可收拾之混乱状态,必然的城市乡村之劳苦群众更惨苦地破产,使他们土匪化,向城市乡村进攻,恣意掠夺,因此,无秩序的经济更破灭起来。”

1930年8月,珠河县建立了第一个中共支部,仅有的3名党员都是朝鲜(族)人。之后改为特支,建立县委,1932年9月扩建为中心县委,有党员47人,活动在珠河、苇河、五常、延寿、方正、宾县等县。

像汤原中心县委一样,珠河中心县委自“九一八”事变后,就致力于创建武装。

珠河地区红枪会的力量非常强大,高潮期曾有几万人,“口号是打胡匪打日(本)”。打胡匪是保家乡、护地面,打日本是保国家,保家保国挺好的。中心县委派人到几支队伍中工作几个月,红枪会溃散后,又试图收拢人员建立反日武装,都无果而终。接着又在土地革命的大背景下,派人收编地主的大排队,结果可想而知。还派人到山林队中策动哗变。总之,凡是能够想到,并觉得可行的,都无一例外地行动了,也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还牺牲了几名党员。

这期间最成功、影响也最大、到了还是失败了的是策动苇沙河伪军哗变。请看抗联退到苏联后写的、应该说比较原汁原味的《抗联三军史略》中的两段文字:

一九三三年三月,我们的先烈——金石魁同志,以坚定的革命工作精神到苇沙河“满”军中组织了三百余名满军哗变。这一哗变不仅鼓起了中东路沿线的民众更汹涌的救国热潮,也不仅鼓起了红枪会及反日山林队的斗争情绪,而且对“满洲国”实力给以很大的动摇。珠河反日总会当时为加强在哗变队伍领导,为胜利进行反日战斗计,即刻选拔张连科、金策等十余名同志到该哗变部队中去工作,把它变成工农革命军的团部,一个营、四个连,在“创造苏维埃红军”的口号之下开始行动着。

我们在这一部队里着手工作不过半个月,与官兵关系逐渐疏远,他们都不愿接受我们的口号和行动方法。这主要因为当时群众只知抗日,不知“苏维埃红军”是什么。就是说,群众的迫切要求和我们所提出口号不同之故,因而我们同志再不能照旧在该部队里继续工作了,就号召受我们影响下的三十余名士兵群众,孤树起珠河工农革命游击队的旗帜。这样分裂后,不过一个星期,又与在我们影响下的士兵群众发生意见冲突,我们的武装被他们解除了。我们诚恳承认,这种分裂,并不是群众与我们分裂,而是我们因固守北方会议路线的口号所制造的分裂和失败。

“北方会议”把自己的巴彦游击队都搞垮了,在人家的队伍里搞这一套,行得通吗?

“我们的武装被他们解除”的时间是5月1日——就是这一天,珠河中心县委接到满洲省委转达的“1·26”指示信。

这年春天,珠河中心县委又派几名党员到“朝阳队”中工作,与“独行侠”赵尚志不期而遇。可若不是这时已经开始了反帝统一战线的抗战路线,还是“北方会议”那一套,等待着即将正式组建的珠河游击队的,会不会还是巴彦游击队的结局?

“朝阳队”秧子房掌柜的李启东,近四十岁的样子,中等个头,圆脸,挺壮实,沉稳朴实中透着成熟、干练,颇得孙朝阳的信赖。

“秧子房”就是关押人质的地方,“秧子”就是人质,那时都叫肉票。“掌柜的”就是管事的、说了算的人(那时夫妻之间,妻子称丈夫也是“掌柜的”、“当家的”,丈夫称妻子“屋里的”)。胡子的组织结构,头领叫“大当家的”,如有副头领则是“二当家的”,下面分为“里四梁”、“外四梁”。“里四梁”,一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