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 >

第300部分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第300部分

小说: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现在都被人拉拢去建造那艘彩票浮岛去了,那里急需大量的人。”旁边立即有人回答道。

众人闻听立即响起了那艘天皇特别关注的号称百万吨的巨舰。

“那不是浮岛,那会是一艘真正的巨舰。”山本五十六突然说道。

“嗯?”永野修身等人疑问的眼光看来。

“如果我们真的把它造出来,那它就是世界上最无敌的巨舰了。”山本五十六眼中闪耀着异样的光彩。

第二卷扬帆,38到39 第418章 种田需要水和肥

第418章 种田需要水和肥

孟享还不知道日本人已经开始重点投资那艘彩票船,他此时关注着两件事情,都是国内的。

至于欧洲那边,既然已经点着了火,剩下的就是静观其变。练好自己的内功,打好了基础,才可以在未来的战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任何时期,手中有粮心不慌。

各地的耕地基本都已经种上了,初步统计,先锋军控制的耕地有近3亿亩,但其中绝大部分是中低产田,一亩地生产不超过150斤。虽然通过兴修水利改造了一部分,但产量依旧不高。

孟享后世所知的,想要庄稼高产,除去人工的细心看护照料和气候变化外,一般注意…,种子、水和肥料。

种子的问题,孟享暂时不敢大规模调整使用那些新品种,一旦出现了意外哭都来不及。至于包衣紫外线照射等技术的使用,此时还没有摸清具体情况,只能是从那些生产出来的种子进行选种。只要选好了种子,也就保障了在其他条件没有太大变化的时候,可获得丰产。

水的问题,一过年,就遇上了大面积的春旱。

幸亏从去年一直持续到现在,忙碌了一个冬季的水利设施修葺,才使得河流和沟渠周围的农田都能浇上了水。

但在这个时代,很多地方离得河流比较远,只能靠天吃饭。打井的费用高,而且提升麻烦。即使吃饭的饮用水都麻烦,更不用提种庄稼了。

不过,有了基地,似乎一下子都变成了没问题了。

孟享为了节省未来的资源,只是满足供应电厂的煤炭需要,一般就不再扩大生产了。自从开辟了中东石油基地,国内的矿产开采也少了许多,采矿车生产的数量也少了许多。但因为一个意外,孟享才发现自己还是忽视了对采矿车的利用。

采矿车能勘探极深,但它的开采深度却不是很深。一级不过最大100米,二级可以达到300米。但这个是垂直的提升。采矿车直接从上边开出一个大洞,汲取矿产。开采完后,地面不过留下一个深洞,回填了事。但孟享恰恰忽略了这个挖洞的功能。

若不是因为挖井饮水的事情,让孟享突然想到了这个深洞,他也许又要忽视很久。

水,也是一种资源。

采矿车对水资源也有勘探,可以直接定位在最合适的地方打水。此时的地下水没那么多污染,除了一些表层地下水不适合饮用,需要挖深井外,大多数地方也不需要挖太深。

孟享可是知道,即使后世开个百米深的水井都需要耗资不少,但现在采矿车轻轻松松就办到了。如此,孟享手中又多了一个逆天的功能。

只要解决了水的问题,很多地方都是可以来发展生存的。后世无论是黄土高原还是西北地区,其实水并不是很缺,只是那些水都在地下,人的利用成本太高而已。而采矿车的可以直接打井,解决水资源利用的问题。

一级采矿车的开洞口径不超过1米,二级不超过2米。但这已经足够了。

孟享甚至想到了油井的利用。油井开采深度更大,打井用不着,但油井自带的管道却是孟享可以利用的。油井的管道可以提供直辖范围直径长度,也就是说,二级油井可以直接延伸出二百公里长的300毫米口径的输油管道。这二百公里长的输油管可以奢侈一点,用来当水管了。

很多地方缺水比较厉害,输水管道可以直接大范围调运水,孟享可以直接把油井挪到了湖区,汲取湖水,输送到百公里外的地方。而且管道也不是仅仅二百公里,找一个地方破坏下来,就可以通过修复

但这种做法有些太奢侈。现在工业上和城市中还急需要不少管道,数量有限下先供应那里。民用水通过打井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了。只有极个别的山区地带,不适合打井,吃水困难。但孟享也不打算在那里多消耗资源。

社会资源在某个时期是一定量,若是耗费太大的资源去展示一个人定胜天的工程根本没必要。

那些环境特别恶劣的地方,本来就不应该是人要去居住的地方。只是由于战乱等原因,才有了人的避世而居。但随之带来的是一系列问题,不仅仅是水的问题,交通、通讯、教育、甚至是粮食。若是群居的人数上了规模还可以,人数少的地方常年在延续着一种古老的方式在生活着。但这种村寨很多,即使是后世这种不足百人的山村也是随处可见。

一些蛋疼的人觉得那种方式很安逸,但让他待上一辈子,他绝对发狂。一入夜,那种四下里漆黑一片的洪荒的气息可以直接引动人精神深处的孤独。

人是群居性的,依靠集体的力量才战胜了其他生物,成为地球上的霸主。数量太少,根本不利于人类的发展,不为自己考虑,也需要为后代考虑,缺少教育和交流,只会造就一代代的蒙昧者。

那些大山深处应该是其他生物们的自留地,那里只适合人们的短途驻留,但并不适合长期居住。

从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考虑,从那些山民的教育和未来考虑,从节约资源等方面考虑,孟享已经开始有计划的施行集合小村合并为大村,甚至合村并镇的规划。

迁移的地方都不是很远,基本上都是在附近条件更好的地方规划一处大的村寨和小镇。为了一步到位,规划中以小城镇为主。这样可以为下一步的供水供电,通车通电话打好基础。

而周围的那些土地则是进行新的整合规划,安排种植粮食或者经济作物。

当然这个政策是长期,需要一点点的影响改变,一点点的安置,避免强拆等行为的出现。其实这个时代的那些山村的建筑而就是一点石头房子,茅草屋。而先锋军宣传的小镇的蓝图让人动心。加上低保的诱惑,以及义务教育的强制,除了部分留恋故土的老人,这样的措施还是很受欢迎的,毕竟外边的世界更加的精彩,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正是有了这样的规划,所以在打井的时候,那些太过偏远,条件恶劣的被排除了,剩下的是说服那里的人们走出来。那些大山则是封山育林,给那些被人类的紧逼压制的几乎要灭绝的生物们一点自由的空间,也可以保障未来留给人们更多的生物资源可供利用。

这样,打井的数量和难度就降低了不少,加上采矿车的超级开采速度,不仅仅人们的饮水问题得到了解决,就连耕地的浇水也得到了部分解决。

到了春耕的时候,已经有大半的靠天吃饭的旱地可以得到浇灌。除了井水外,还有河水。很多地方的旱地虽然离得河流并不算远,但高度却是制约了旱地的浇灌。同样是基地的帮助,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了。基地产的各种车辆、坦克、甚至是飞机上的发动机给了这个时代以更多的动力。

发动机的强大功率可以很快的把沟渠和河道里水抽到更高更远的地方。

在这个以人力为主的时代,发动机这种东西是离得普通百姓很遥远的,即使一个县城中,也不一定有几个。但基地却是可以通过修理厂的拆卸修理,成千上万的提供。若不是油料紧张,这个数万,甚至更多的都可以。

即使已经开采了华北油田,但消耗的地方更多,而华北油田那里只竖着十来个油井,并没有形成能源基地扩大产量。

进口的油料还在继续,英美和德国人都不负担朝先锋军这里运油。所以孟享依旧还在通过奶牛们运输。先锋军的潜艇可以攻击日本人的运输线路,同样日本人的巡逻部队也可以轻松的决断先锋军的运输通道。只有潜艇还是最保险的。不过,潜艇人员也是很难培养,还要参加潜艇的战斗,所以到现在奶牛的数量依旧不多。

此时中原油田附近的地区都已经不再是前线战区了,孟享已经着手准备开始开采。虽然本着先利用国外资源的原则,但此时急需完成初步的积累,先顾眼前再说。

所以相应的发动机的数量也就可以增加很多。只是懂这些机器的人数太少,会操作的人员稀缺使得发动机的使用依旧不普及。

为了不耽搁在农忙时节浇水,甚至先锋军军队中的那些相关技术人员也在不忙的时候,跑到了附近的地方帮忙。

除了柴油、汽油发动机,还有电动机,有了基地电厂的供电,只要拉过线去,就可以保障电动机的正常运转。

此时为了保障农业浇水,一共调集了两千多台发动机。有了发动机,水泵也好解决。各种基地零件加上进口的设备零件,组装了两千多台水泵。虽然分布在各个县市已经不多了,但加上肩担手挑,各种用具齐上,最起码已经可以保障耕地的用水了;缓解了这次春旱。

这一次春旱造成了一点影响,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弥补回来。

此时的粮食产量,以小麦算,平均亩产不过一百多斤,一些地方还是种的单季。后世那些照料庄稼绝对没有此时的百姓仔细,但依旧能达到八九百斤的高产。后世的亩产之所以那么高,除了种子得到了改良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用了化肥。

孟享从去年就开始让农林学院的人来试验肥料的作用。即使没有采用良种的百亩试验田里亩产也能达到了五六百斤。

这可是相差了三倍。

此时的粮食总量本身就是没有太多的余富,这也是为什么老是出现饿死人的现象,一些富农地主手里边也没有太多余粮。但若是秋天再收获一季,两年三熟甚至一年两熟。不用增产太多,只要翻一倍,那么粮食问题就可以自己解决了。

老百姓也都知道肥料的重要。俗语说的好,“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农村中各地的牛粪、马粪都被百姓拾得一干二净了。即使人的大小便也是收集起来肥田。各家收集各家的,这也是宝贝。

但即便如此,华夏的耕地经过千百年对人类的供养,养分缺失很大。精细耕作肥田养息的田地并不算很多,很多百姓虽然种了一辈子地,但只是使一把苦力气。地里肥料不多,种出的庄稼又全部收走了。这个时代很多地方连烧火做饭的柴火都需要四处搜罗,更不用提麦秸还田了。

长时间重用轻养,地力已经贫瘠。要想改善,要么种其他作物轮种修养,要么直接荒弃修养。

到了后世,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同时受到工业“三废”的影响,耕地质量下降更快。华北和西北的大部分耕地有机质含量不足1,全国平均含量也不过1。5,而欧美国家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达到了2。54。要想根治的办法,土地的休养是一方面,合理补充肥料也是一方面。

就华夏的基本情况来看,现有耕地以缺少氮、磷、钾三者为最。

孟享记忆中,那些冒着刺鼻味道的化肥厂就是以氮肥为最。这是因为氮肥容易流失,全世界的土地都是容易缺氮。同时补充氮肥的增产效果最好。

这个时代,华夏的氮肥发展的比较晚,35年的时候才建成了两座氮肥厂,一座在大连,日本人插手,一座则是在南京,都是生产硫酸铵。每年的产量不过两三万多吨。最高年份不过4。1万吨,还不如后世的一个县级的需要关停的化肥厂。

孟享自从与范旭东签好了合作协议后,引进了德国人的设备,也建立了一座年产三万吨的氮肥厂。

当年范旭东和吴蕴初签订了一个长江以北一个长江以南的协定,但到了孟享这里,被孟享直接忽略了,他直接在初期就掐去了这些垄断寡头的萌芽。他又和吴蕴初合作建造起了一座三万吨的氮肥厂。

同时为了有制约,孟享还建起了一座五万吨的氮肥厂,交给了羊11来打理。

随着战区工商业的兴隆,资本的势力开始抬头。有时候经常出现一些被动的局面,却不能仅靠着政府和军队来处理。所以孟享选择了部分克隆人暗地里来控制各个行业,以带头羊的身份来调控一些方面。不止是化工,其他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孟享推出了近百名克隆人来控制那些他直接投资建设的资产。

随着先锋军越来越庞大,孟享再把先锋军当做私产是不行了。那太惹人非议,这就需要有个过渡的台阶。于是那些军火买卖的资产就转入了这些新兴起的工商业。

羊11等人就是表面上的这些资产的拥有者了。但实际的操控者还是只有孟享一个人。

如此,战区内的氮肥生产一下子就超过了11万吨。除了部分动力系统,这基本都是从德国人那里弄来的。但这个依旧比不上国外的那些企业,比起后世上千万吨的产量更是没法比。后世那些大的氮肥厂,一个就有30万吨的合成氨产量。

不过,这已经是一大进步了。

羊11投资的也是化工厂,不仅仅有氮肥厂,其他肥料也有生产。

华夏一半的土地缺少磷肥,尤其是南方的红壤,缺失的格外厉害。但华夏的磷肥资源却是相对匮乏。

华夏的基础总量是不低,可以排在世界前三位,但大多数是平均品味只有百分之十几的低品质磷矿,可供低成本开采的数量太少了,后世大量的磷矿资源还需要进口。当然后世里也有些只看重眼前利益的,在疯狂的开挖了不多的资源出口赚钱后,又不得不花更高的价格来进口。

同样此时的许多矿产是极端廉价的,磷肥的价格此时也不高。关键的是,在西班牙的内战结束后,孟享拿到了西撒哈拉的部分磷酸盐矿的开采权。

世界上最丰富的磷矿资源聚集地应该是北非。

它的阿特拉斯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磷矿盐蕴藏区,占了世界总量的一半。西撒哈拉就在其中。

而世界上磷矿资源最多的国家就是它临近的摩洛哥,开采量占了非洲的三分之二,主产地就是胡里卜盖。

摩洛哥胡里卜盖的磷矿30年代就已经开始开采了,但那里是法国人的地盘。不过,相对它四五百亿吨的储量来说,前景广阔,为了以后的长期利益,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