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第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鄂林……
范文轲的心骤然被刺痛了一下,回过头来,见到范鄂林从门口进来,显得精神抖擞,向尹旭行礼。
一瞬间,范文轲便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了,没想到事到临头还是被自己最信任的人算计了。做人到了这个地步,也确确实实是个莫大的悲哀。
范文轲已经完全明白。只有这样,尹旭才能神不知鬼不晓地将自己抓到江东。想想真是失误,想来反范鄂林之前一定是多次和尹旭的人联系,可惜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之前一直沉溺在一种失落的心情之中,以至于忽视了范鄂林表现出来的异常行为。现在想想不禁有些后悔。
后悔又有什么用呢?范文轲旋即便调整过来心情,看着范鄂林轻轻一声叹息。
“怎么?你也知道叹息了?被人背叛的滋味不好受吧?”范依兰轻声说道。眼神之中仇恨浓重。父亲之死就是因为范文轲买通了范家范金。现在范鄂林的投诚也让范文轲感受到背叛的滋味,可以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
不想范文轲轻轻摇摇头:“我是叹息,不不过不是为自己叹息,而是在为鄂林感到不值,为他感到悲哀!”
范鄂林一直站在一边,听到范文轲这样说,不由地心头一紧。
“鄂林,你笨啊!别忘了范阳是怎么死的,命令是我发布的,可是实行却是你下的手!”范文轲冷笑道:“范依兰会放过你吗?你还痴人说梦,帮着他们来谋害我?你以为他们给你的许诺能兑现吗?你傻啊!我计不如人,死也就死了,可是你……唉,真是可怜!”
范鄂林的心情骤然间紧张了许多,之前他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对他而言,向尹旭和范依兰投诚,横亘在中间的一个问题就是范阳之死,必定自己曾经参与。尽管自己一再声称是被迫奉命行事,额可是毕竟也参与其中了。
不过杜殇找到他的时候说的很明白,决口不提谋杀范阳一事,表示他只要愿意合作对付范文轲,就可以如何如何。
范鄂林见到范文轲逐渐的穷途末路,左右是个死,还不如想办法一搏。堂堂越王尹旭,总是说话算话的。抱着这种心态,范鄂林鬼使神差地答应了,也确确实实地帮助尹旭做好了这件事情。
可是此时此刻,被范文轲这么一说,范鄂林的心里顿时有些发毛了。疑惑地眼神落到了尹旭和范依兰身上,希望得到答案,得到许诺。
尹旭冷冷一笑:“寡人说了给你范白曾经的位置,可是你想象范白的下场是什么?”
范鄂林陡然心中一凉,没想到得到这么一个答案。或许这本来就是意料之中的答案,只是自己太蠢了,那么天真,那么的异想天开。
范阳之死乃是自己一手早就,尹旭和范依兰怎么肯饶过自己呢?竟然还会相信尹旭的鬼话,帮着他一起谋害范文轲。
虽然跟着范文轲迟早会走到末路,可是终究还是要有一段时间好日子的,或许峰回路转也未可知。可是现在,完全是自己将自己逼上了绝路。
天做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今日这般行为完全就是自己找死。可怜啊,真是可怜,范文轲说的一点都不错。
“尹旭?你堂堂越王怎么能出尔反尔呢?”范鄂林不知道是最后求得一线生机,或许只是纯粹地指责。
尹旭淡淡道:“什么出尔反尔?寡人答应你的事情全都做到了。至于别的,兵不厌诈,你懂不懂?”
范鄂林顿时坐倒在地上,知道一切都为时已晚,一切都完了。
范文轲苦笑道:“鄂林啊,没想到你跟了我那么长时间,还是那么的毛躁。我早就说过,不过沉着,不够谨慎是你的毛病,让你改你就不听,现在知道错了吧?”
不知不觉,说着说着范文轲已经泪流满面。
范依兰看着看着心里有些感慨,有些难受。尹旭见状摆摆手,早有近卫兵上前将两人拉走……!!!
第六〇九章百思不得其解
范文轲死了,他必须死
尹旭没有皱一下眉头,就让人处死了他。至于范鄂林,确实有那些一些欺骗的成分,但有道是兵不厌诈。当初在震泽的时候,为了救范依兰,答应放他们离开,就真没有派兵追赶。如此已经算是仁至义尽。
这次则是范鄂林咎由自取,不论为了妻子依兰和女儿,或者是为了侄子范延嗣,都不能放过他。不得不承认,身为君王,不知不觉间已经有所改变。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帝王权术,正在逐渐习惯。
此举为范文轩报仇雪恨,也算是了却了范依兰的一桩心事,自己也能够更加心安理得一些。再者,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断了刘邦一部分财源,同时也不容许范文轲前往齐国。韩信已经潜在之中最大的对手,怎么能容许对手继续坐大呢?
这件事情结束之后,北伐的事情再次提上以上议程。
战争从秦二世元年开始,已经持续了快十年,天下饱受战火袭扰,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若是可以尽早结束战争,最好不过,对谁都有好处。
尹旭也希望能够加快步伐,尽早完成统一大业
越王六年春天,丞相陈平奏报:“大王,邗沟已经疏浚完毕,大船可通过从洪都、金陵出发直达淮水。小船可通过淮水上游直流,直接前往大梁方向。”
“好”尹旭拍手叫好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交通运输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古代。说起来还要多谢当年吴王夫差修筑邗沟,沟通江淮,今天才有这样的便利条件。
现在可以发挥越国水运优势,通过邗沟将粮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淮水前线。这也是尹旭之前没有着急着开启北伐的缘故,后勤保障必须要先完善。
运输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北伐乃是国之大计,还是需要从长计议,谨慎处理。
“大王,如今邗沟通畅了,关中那边经过一年的准备也差不多了。差不多可以开始北伐了”陈平上前建议。
尹旭点头道:“说的不错,是该有个了结了,只不过北方情况复杂,贸然总是不妥。还需要谨慎行事才是。”
“嗯,那是自然”
尹旭说道:“寡人也正在思考此事,北方的情况过于复杂,此战我们如何定位?目标如何确定?想要达到怎么样的结果,策略又该如何?”
“大王是顾虑的是韩信和彭越对吗?”陈平自然看得出越王的顾虑。
尹旭轻轻点头道:“单单是一个刘邦自然好处置,只是此战之中韩信和彭越会作何态度?尤其是韩信,齐国兵力几乎与我们不相上下,韩信又善于兵法韬略,不得不有所顾忌”
李斯道:“不错,唇亡齿寒。一旦汉国被灭,彭越和韩信将会受到威胁,尤其是彭越将会有切肤之痛。他们会不会和刘邦联合,或者有其他举动,是我们必须考考虑到的,此战尤为重要,必须要万无一失。”
尹旭道:“这正是寡人的为难之处,彭越倒是不用太担心,如何稳撰信才是关键。”
“大王笃定了韩信一定会出兵?”陈平似乎还抱着几分侥幸,有或者有其他想法。
尹旭苦笑道:“韩信或许没有那样的远见。可他什么还有一个蒯彻啊,范阳辩士出众的可不只是口才。”
“这倒是,有什么办法才能让韩信不出兵呢?”尹旭低声似乎是在自问自答,这才是他当前最为忧虑的问题。只要这个问题可以迎刃而解,那么北伐的事情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到底该如何是好呢?
李斯年纪虽然大了,不过经验却是最为丰富的。李老先生沉思良久之后,突然灵光一闪道:“大王,或许有个办法可以尝试一下”
尹旭和陈平都是眼前一亮,问道:“先生有办法?”
李斯笑道:“蒯彻虽然明事理,见识高远,可是实际上齐国做主的还是韩信,韩信是否出兵,除了其必要性之外,心态也很重要。若是韩信心中起些小波澜,那么……”
“先生的意思是?”
李斯淡淡一笑:“若是韩信得到了那件东西,心理面会不会……”
当李斯一番比划之后,尹旭和陈平都了然于胸,心中顿时豁然开朗……经历了越王五年的平静之后,随着春天的到来,汉王刘邦心头的压力愈发地重了。
越国暂时没有动手,不过他们蛰伏之后的再次出必然凶猛无比。汉国现在的局面和实力,根本不是越国的对手。
尤其是关中那边居高临下,对汉国造成了沉重的威胁,让人心中无比的担心和惶恐。
汉国走到了这个地步,局面如此的凄惨,刘邦这心里很是压抑和失落。
不过是一年的时间,刘邦看起来苍老了许多,足可见先是带给他太多的忧虑和压力。
随时处在一种担惊受怕之中,任谁都是如此。
汉国一直是枕戈待旦,小心防备,以现有的力量尽可能维持现有的局面。
不过是一年的时间,关中之失的弊端和影响就全部显露出来了,中原之地受到破坏太过严重,粮食物资生产明显不足,失去了关中的补给,让汉国顿时不再那么富足。
尤其是开春之后,汉国的财神爷范文轲突然莫名其妙地失踪了,至于去了哪里没人知道。
这样汉国本来就有些捉襟见肘的财力和后勤补给有更加凄惨。
有道是大难临头各自飞,难道都认定了我刘邦必败吗?刘邦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也就罢,都不是致命的问题。
随着春天的到来,越国随时可能动兵,如何抵御越国大军的进攻才是当务之急。
刘邦忧心忡忡,却又没有什么好办法,这阵子可是烦躁无比,寝食难安。
今日乃是汉国的大朝议,诸多官员一同出席,隐约之间似乎也是决定汉国生死存亡的一次朝议。
至少要在这次朝会上确定,汉国防御越国的策略
朝阳升起的时候,荥阳汉王府前已经聚集了很多的官员。
他们纷纷交头接耳,谈论的无非是眼前的局势。越国虽然尚未发起进攻,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迟早的事情。心存侥幸绝对是不行的,尽早有所应对才是王道。
很多后来归附的官员都不由地动了念头,毕竟他们并不是一开就跟随刘邦的,所以那种归属感要淡得多。更谈不上誓死效命的决心,在生死存亡和富贵荣华之前,必然要有所选择。
跟着刘邦一条道走到黑?显然不会是这样,早早地开始为自己找一条后路才是。
当然了,首先还是要确定汉国到底会如何?对形势要有个迷准确的把握才行。毕竟汉国尚未一败涂地,未必没有翻盘的机会。因此所有人都谨慎从事,持观望态度。至少也要看看今日朝会风向才是,近日既是充满期待,也是忧心忡忡。
众人正在议论的时候,远远瞧见了张良先生走过来。要是放在眼前,张良先生身份地位崇高,都是众人膜拜和巴结的对象。
可是现在,众人眼神之中似乎都多了几分异样。大家都感觉到,最近一段时间,张良先生似乎被汉王冷落,地位和影响已经大不如前了。
踩低就高或许是自古就有的一种习惯,很多人都对张良先生都不再那种尊敬。
可是有心人却看得出来,这样下去迟早会出问题。
张良先生所起到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这些年来为汉王出谋划策,汉国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对汉国攻陷最大的三个大臣:萧何、韩信和张良,如今萧何关中自刎,韩信自立为齐王,汉王身边唯独剩下一个张良。
若是张良先生再得不到重用,汉国的前景就着实堪忧了。许多有识之士都对此有些忧心,很多人还存了劝谏汉王之心。
可是没有人明白其中内情,再者汉王只是不知不觉中的一些表现罢了。汉王可并未公开表示对不再重用张良,这似乎也是一个隐晦的事实。根本没法明说,谁要是轻易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说不定还会有灾祸。
汉王和张良先生那是什么层次的人物?根本不是他们这些下层官员所能管的。神仙打架,凡人只能有多远躲多远。明哲保身,也是自古以来的一个传统。
张良对此毫不在意,到了他这个层次,宠辱不惊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他不会在乎别人异样的眼光,也在乎所谓身份地位。
他只是疑惑,汉王为何突然疏远了自己?张良一直试图从很多方面去了解,可是始终一无所获。
为此张良百思不得其解,不只是他,汉国国内很多人都疑惑,可谁都说不上来一具体原因。
张良有些心灰意冷了,可是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年在沛县郊外的那个夜晚,刘邦的知遇之恩。
现在汉国有大难,自己岂能一走了之。无论如何,今日都是要来的,不管汉王报以何种态度,该说还是得说。
第六一〇章唇亡齿寒
一声钟响,王府大门开了。
众人全都停止了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序地进入大殿。
荥阳王府的大殿,远不如咸阳,看起来有些寒酸,某种程度上也反应出来汉国今日的凄惨情况。
汉王刘邦已经坐在王位之上,虽然正襟危坐,但是已经霜白的鬓角和额头上深深的皱纹,掩饰不了衰老。
众多臣子也清楚地感受到汉王老了,已经没有之前那样的意气风发,气势似乎也弱了很多。
汉国江河日下似乎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参见汉王”众人臣子怀着各种不同的心情向汉王刘邦行礼。
“众卿免礼”刘邦伸手还礼。
众人全都起身,站到两边。
刘邦清了清嗓子,朗声对着众人说道:“众卿,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有重要的事情商议。”
众人全都心里有说,谁都没有说法,全都故作不懂这站在原地聆听汉王教诲。
刘邦目光环视众人,继续说道:“越国背信弃义,袭我关中,害死萧丞相。如今对我汉国虎视眈眈,可能要不了多久就会出兵了。今日召集众卿前来,就是商议出个对策,如何应对越国入侵,如何反攻?”
众人心中好笑,应对越国入侵倒是不错,至于反攻?似乎有姓人说梦了。
关中崤山三关和大河河边上的临晋关被越军严密守卫。根本没有机会进攻。至于荆楚和淮水沿岸。越国大军更是铁桶一般的防线,根本没有反攻的机会。
刘邦话音落地,大殿上静的落针可闻,谁都没有说法,谁都没有吱声。
关系到汉国生死存亡的大事,谁敢轻易说话?谁又有什么妙计呢?
沉默了许久,刘邦脸上有些挂不住了,眼神之中掩不住地有些失落。
“周勃,此事你怎么看?”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