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士子风流 >

第19部分

士子风流-第19部分

小说: 士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吏不敢怠慢,连忙将布告收起,匆匆去张贴去了。

黄师爷却有点坐卧不宁,又到门口处去张望,发现那张公子已经去了后衙的花厅与苏县令攀谈了。

这时候,黄师爷突然想起徐谦的话,竟开始觉得那小子的话确实有道理了。张家若是和苏县令真的修补了关系,对他黄师爷绝对是致命的打击,他和苏县令对于整个钱塘县来说都是外人,苏县令正因为刚刚上任不受本县的士绅接纳,所以才对自己如此信赖,可是一旦……

倒若是联合了徐谦,对他更有好处,徐谦毕竟没有太多的家庭背景,如此一来,反倒能凸显出他黄师爷的重要。

沉吟再三,黄师爷虽然表情平静,心里却是惊涛骇浪,足足等了一个时辰,心里有些烦躁,便叫来个差役,道:“那张公子走了吗?”

差役道:“还在花厅和苏县令谈笑风生。”

黄师爷板着脸,道:“这里没你的事了,下去吧。”他焦躁地站起来,背着手,感觉有些不妙了。

他对苏县令的根底一清二楚,苏县令若不是真正的与人情投意合,绝不会和人攀谈这么久,更何况这个人还是苏县令治下的后生晚辈。

“姓张的,倒是有几分本事。”黄师爷不自觉地敲了敲桌子,用指节打着节拍,整个人痴想了片刻,便听到外头有了动静,于是连忙到门口去看,便见苏县令居然亲自把张公子送出来,一面还在说着话,张公子则是受宠若惊地再三行礼,请苏县令留步,这二人一个要走,一个要送,倒是真让黄师爷猜对了。

黄师爷压着心里的幽怨,足足等了一炷香时间,待那张公子走了,连忙去谒见苏县令。

苏县令的心情显然很好,一见到黄师爷便招呼黄师爷坐下,捋须笑道:“想不到那张家小公子如此不成器,倒是那大公子是个俊彦,如此风流人物,本县已经许久没有见过了。”

黄师爷道:“不知他来寻东翁,有何贵干?”

苏县令倒是没想到黄师爷此时复杂的心情,微微笑道:“他这一趟解决了本县的一项大难题。”

“可是修缮县学的捐纳?”

苏县令点头道:“不错。张家起了头,愿意捐纳纹银五百两。”

黄师爷心里感叹,也难怪苏县令如此高兴,原本一直办不成的事,今日有了张家带头,其他的士绅肯定会纷纷跟进,况且张家大手笔,直接就是五百两,这可不是小数,到时各家的捐纳银钱汇聚到一起,只怕重建一座县学也足够了。

徐谦虽然也捐纳了银子,可毕竟徐家的影响力太低,和张家比起来差得太远,张家代表的是士绅,他只要出了手,其他的士绅便会跟进,而徐谦不一样,就算他出了手,只怕也没什么人响应。

这就是士绅的力量,这些士绅们数代经营,早已通过婚娶和同年、同窗的关系拧成了一条绳子,牵一发而动全身,也难怪苏县令会如此高兴。

苏县令兴致勃勃,连说了张书纶的许多好话。

黄师爷却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心里挣扎了许久,终于道:“学生有件事擅作主张,还请东翁见谅。”

苏县令心情极好:“何事?”

黄师爷道:“早上那徐谦见过大人后,学生得知他带头捐纳,所以特意拟了一份褒奖的公告,叫人张贴去了县衙门口。现在张家公子又出面捐纳,是不是也效仿此例?”

苏县令的脸色……顿时黑了下来。

他的表情过于丰富,方才还是春风得意,可是接下来却是隐含着几分怒气,以至于那双眼眸都阴森起来。

苏县令是读书人,是官老爷,可是并不代表他不谙世事。

黄师爷的一番话让他陡然想到了一个可能,而这个可能让他忍不住微微冷哼一声。

他抚着书案,慢悠悠地道:“你张贴了一张公告出去?”

黄师爷连忙道:“是学生的错,学生……学生……”

苏县令却是冷笑一声,压压手,道:“错不在你,错的是某些不知好歹的人。”

他的眼眸眯起来,语气平淡地道:“莫非有人要把本县当作傻瓜吗?好,好,好,本县倒要看看,在这钱塘,谁才是傻瓜,张家的人欺人太甚了。”

苏县令的反应很大,有一种羞愤之感,随即抚案道:“黄师爷,你去请徐谦徐公子来,本县有话要和他说。”

苏县令咬着那个请字的时候,口气很重。

第三十四章:和蔼长辈

苏县令动了真怒。

他感觉自己的感情被人玩弄。

读书人出身的官员情感是敏感而脆弱的,苏县令外表上看似乎是沉稳如磐石,威严而沉重。可是内心之中也尤为敏感。

他是清贵官员,不会轻易流露感情,张家大公子拜谒,说了许多动听的话,苏县令原本狠狠地打压了张家,而张大公子不但不计前嫌,反倒带来了五百两银子雪中送炭。

苏县令便是石人,只怕也已融化,所以他对张书纶的观感极好,再加上张书纶谈吐得体,更是引起苏县令的亲切之感。

正因为如此,苏县令才屈尊将张书纶一直送出衙门去,这是苏县令对张家隐隐生出了亏欠和好感,决定给予弥补。

可是方才黄师爷一番‘漫不经心’的话,却是让苏县令陡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张家根本就不是主动来套近乎,而是黄师爷贴了表彰徐谦的文榜,张家与徐谦不共戴天,这才站出来,想要消除掉徐谦的份量。

表面上这似乎不算什么大事,管他张家怎么想,人家毕竟是掏了银子,给苏县令给予了支持,可是对苏县令来说,这却是很重要,前者是主动,后者是被动,主动者往往是真心实意,而被动者则是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的目的无非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借此整那徐谦,无非就是希望徐谦倒霉,怕他苏县令与徐谦走得太近乎。

而苏县令动怒的就是这个,张家带着目的来寻他,口里说得好听,竟是差点让他投入感情带着亏欠和感动,可是现在看来,自己真是幼稚,竟被张家玩弄了一把感情。

现在想想,若说徐谦捐纳是雪中送炭,那张家捐纳,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若无徐谦主动捐纳,又怎么会有张家的‘踊跃’?

苏县令很生气,甚至生出了几丝羞辱之感,等他把事情想透想明白了,更是觉得自己在张家这种士绅人家眼里多半就如木偶一样,真以为可以不高兴时不理不睬,一旦到了有用之时便给颗甜枣?堂堂一县父母,岂容他们摆布?

苏县令发了话,黄师爷飞快地去请徐谦去了。

此时天色已晚,徐谦正在家中吃晚饭,徐昌一边吃饭,一边还在絮絮叨叨,琢磨着怎么花销他的银子,徐谦则是闷着头,只管满足自己的口舌之欲。

黄师爷亲自登门,说是苏县令有请,这令徐谦不敢怠慢,连忙换了一身衣衫,对赵梦婷道:“把那盘糖醋排骨给我留着,不要让人全吃光了,我回来还要吃。”

赵梦婷顿时愕然,立即就想到徐昌父子争抢肉食的场景,一时无言以对。

赵梦婷平时是不吃太多荤腥的,徐谦这番吩咐,自然是影射老爷子,徐昌瞪了徐谦一眼,只是黄师爷在场,不好发作。

“师爷,我们走吧。”

徐谦逃也似地跟着一头雾水的黄师爷连忙出门。

夜里的街道有些模糊,徐谦提着一盏灯笼,黄师爷则有些心神不定,道:“东翁此次似乎动了真怒,待会回话的时候,你要小心。”

徐谦呵呵一笑,心知黄师爷是按着自己的吩咐把事情办妥了,其实这件事很容易,无非就是打个时间差而已,往往很微小的细节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观感。

苏县令只知道黄师爷张贴了文榜出去,而不会去深究是什么时候放的榜,只怕此时心里已经认定这是张家看到徐谦出了手,才很不情愿地接踵而来,从而想要压一压徐谦的气势。在苏县令眼里,张家纳绢已经不再是为了他苏县令的政绩,而是为了打压徐谦而已。

“师爷,有劳了。”

黄师爷却是背着手信步而走,并不接徐谦的话茬。

良久他才道:“什么有劳?徐公子的话,老夫一句也不明白。”

徐谦很是会意地笑了,黄师爷这是打死不认账,这就是告诉徐谦,今日这件事从未发生过,以后也休要提起,至于他黄师爷蒙骗东翁,吓,有这种事吗?有吗?

既然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发生,他黄师爷照旧是清清白白,那么有劳二字自然无从谈起。

一路无话,到了县衙,此时县衙已经关了正门,徐谦由黄师爷领着从侧门进去,到了后堂花厅,苏县令依旧端坐在那里,他显得有些疲惫,抬眼看了徐谦一眼,道:“坐下说话。”

徐谦坐下,道:“大人不知有何吩咐?”

苏县令微微笑道:“本县只是一时兴起,想和你说说话而已。”

其实苏县令也觉得有些唐突,有什么事可以明天白日传唤徐谦来衙里说,现在天色这么晚了,未免太急躁了些。

不过人已经来了,苏县令自然不好再拿捏什么,继续道:“今日你来寻本县,期望本县给你取一表字,本县一时兴起,倒是想起来了一个好的。”

徐谦忙道:“还请大人赐下。”

苏县令手抚书案道:“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这是礼之根本,何不如你的表字就叫子容如何?”

“子容……”徐谦心里慢慢品味,觉得这表字谈不上惊世骇俗,虽然稀松平常,可是也不算差。

他连忙道:“那么学生从此便叫子容了。”

苏县令微微一笑,道:“子容,现在既有了表字,明年二月再参加县试,若是通过,便算是读书人了,既是读书人,就当谨守读书人的本份,再不可胡闹生事。科举之途虽是正道,可其中却有无数的坎坷,望你能谨守本心,努力用功,终有拨云见日的一日。可要是自诩自己有几分聪明而沾沾自喜,最终只会误了你自己,你是忠良之后,徐家败落了这么多年,能否重整门楣,都落在了你的身上了。”

这番话有点儿长辈向晚辈鼓励的意味了,别看只是一句空话,里头却是透露出了很多意味深长的心思,只有关系亲密到了某种地步,才会说这些大道理,这就如同同样的话,自己的长辈可以说,可是其他人说,就未免显得冒昧,而苏县令端着长辈的架子,却也透露出一个信息,从今往后,苏县令和徐谦的关系再不是县官和治下小民这般疏远。

徐谦道:“大人教诲的是。”

苏县令颌首微笑,又道:“本县这里倒是有一些从前读书时的笔记,现在虽然用不上了,可是一直舍不得丢弃,里头有许多本县对八股经义的心得,你借去看看,或许能从中有所体会,离县试还有三个月功夫,这三个月,你切不可大意,须知学海无涯,这县试虽是小考,却也关系重大,你需打起十二万分的心思,悬梁刺股,做好准备。”

苏县令顿了一顿,又和蔼地道:“若是有什么疑问,本县多少有些心得,也可以来本县这里讨教,眼下新皇刚刚登基不久,大赦恩科诏书频繁,正是你奋进之时,需心无旁骛,不可有丝毫松懈。”

徐谦原本只是希望苏县令能取个表字,拉近一下二人的关系,到时候县试时放一放水便已是阿弥陀佛,谁知苏县令一番言语竟有引以为自己人的意思,这让徐谦很是意外,他接过苏县令的读书笔记,足足有半尺厚,里头全是蝇头小字,都是一些做八股文的心得,这种笔记在市面上绝无仅有,便是多少银子也买不来,只有那些世家大族之人,家里若是出了登科的人物才能借阅一观,想不到这苏县令居然连这个都舍得出借。

第三十五章:学海无涯苦作舟

徐谦忙道:“大人恩德,学生铭记在心。”

苏县令对徐谦是越看越顺眼,又说了许多话,这才道:“时候不早了,你早些回去,免得令尊担心。”

徐谦离座,道:“那么学生告退。”

徐谦心满意足地将苏县令的读书笔记夹在腋下,便退了出去。

徐谦一走,苏县令连忙活络筋骨,方才摆出一副长辈的披襟正坐的样子太久,以至于身躯僵硬,骨头有些发痛。

“黄师爷,这徐谦虽然出身贫寒,却能谨守本心,读书不倦,倒是少见。”

突然的一句感叹,让黄师爷不禁想:“方才苏县令不是还说那张大公子是风流人物,现在又念徐谦的好了。”

可是很快,黄师爷又不禁谨慎起来,苏县令为何发出如何感叹?出身贫寒,又能读书不倦……黄师爷咀嚼着苏县令的字句,眼眸顿时一亮。

苏县令并非只是夸赞徐谦,真正的目的却在提醒他这个师爷,有人出身贫贱却读书不倦,这不正彰显了父母大人的教化之功,只要教化得好,娼妇可以从良,恶人可以行善,贫贱出身也照旧心向正道,若是好好润色一下,岂不又是一个吹嘘的政绩?

苏县令这是提醒自己可以在这上头做做文章,毕竟政绩这东西,一种是看得见摸得着,犹如修桥修路、修缮县学,还有一种则是寻些事迹来做些文章,只要文章做得好,也算一件功劳。

苏县令虽然只是平平淡淡地夸了徐谦一句,看上去语气也很稀松平常,可是上官的事,往往需要仔细揣摩,这种事苏县令自然不能明说,这世上哪有授意别人吹嘘自己的?

黄师爷心里明白,忙道:“是啊,出身贫贱而读书不倦,这是大人的教化之功啊,现在大人又如此厚待他,已有古之贤达礼贤下士的风范了。”

黄师爷能受苏县令的青睐,没有几把刷子是不行的,自然而然就把这件事吹嘘一番,给苏县令一个教化之功和礼贤下士的高帽。

苏县令眯着眼,并没有因为几句吹捧而飘飘欲仙,只是很稀松平常地道:“诱掖后进乃是本县职责所在,他乃是忠良之后,本县自该格外看顾一些。”

说罢,苏县令长身而起,道:“时候不早,师爷也早些去歇了吧。”

黄师爷连忙道:“学生告辞。”

可是从这花厅出去的时候,黄师爷不禁又有几分头痛了,苏县令虽然没有点明,可是意思很明确,东翁需要在这徐谦身上做做文章,这文章虽是做在徐谦的身上,将他贫贱出身尚能做到读书不倦的事迹好好炫耀,可是背地里,却是隐喻苏县令治下有方。黄师爷虽是鼓捣公文的好手,却也知道此事关系不小,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