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下-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不懂的。”李隆基无心解释,冲高力士道:“高力士,你去把陈玄礼、李林甫和太子传来,朕要与他们好好商议。”
高力士应一声,快步而去。
“爱妃呀,李昌国他们这边是没什么问题,朕担心的是西域。”李隆基站起身,双手紧握,不停踱步。
“西域?”杨贵妃对政事不了解,有些迷糊。
李隆基没有为她释疑的兴趣,挥挥手,杨贵妃施礼告退。
“希望时间还来得及。”李隆基仰首望着殿顶,忧心忡忡。
“见过陛下。”陈玄礼、李林甫和太子李亨赶到,冲李隆基见礼。
李隆基挥挥手,要他们免礼,招呼他们坐下来。
“陛下,召臣等前来可有要事?”陈玄礼的性子有些急,一坐下来就问话。
“有一件事要与你们商议。”李隆基站定,打量三人道:“吐蕃战事进展顺利。朕很放心。不过,李昌国他们围困逻些,不是短时间内能取胜,三五个月时间是需要的。如此长的时间。西域战事争会如何发展,朕实无成算。”
“陛下深谋远虑。”陈玄礼赞一句,道:“眼下大唐派不出更多的军队去西域,高仙芝他们能顶多少时间实是无法预料,西域之事我们应该做最坏的打算。”
“陈将军所言,臣也赞同。”李林甫是安西大都护,西域战事与他有很大的关系:“大食势大,若是大唐派出的援军太少的话。济不得事,反倒让大食逐个击破。是以,派往西域的援军要多,要一起行动。眼下明显不能派援军。”
李隆基重重点头,道:“援军一事固然重要,却非朕所虑。朕之所虑者,若是大食围住西域,再兵发河湟。既断我平定吐蕃大军后路,又剑指长安,实为心腹之患。”
大食此番东征的军队很多,断定会仅仅满足于西域。
。。
友上传更新}一旦把西域拿下,即使不能攻破安西四镇。也必然会有所举动。出兵河湟之地,既断李昌国他们的后路。又威胁长安就成了必然之举,此事不得不防。
“你们说,要如何处置为宜?”李隆基打量着三人问道。
从眼下战局来看,河湟之地就成了极为重要的地方,关系着唐朝的前途,一定要有妥善处置。问题是,眼下的唐朝派不出兵。
“陛下,要不让李昌国他们抽调一部分兵力回转河湟。”陈玄礼沉吟着道。
这倒是个办法,李隆基却是不准,道:“不可。李昌国他们虽然围住了逻些,却还未取得胜利。一旦逻些城里的食物消耗一空,吐蕃必作困兽之斗,不断冲击李昌国他们的营地,一旦李昌国他们手中的兵力不足,就会被吐蕃逃走。”
在饥饿的驱使下,吐蕃要逃,不断冲击唐军营地,是必然之举。若是李昌国他们的兵力少了,说不定就放跑一部分,那后果不是说着玩的。
“那要怎么办?”陈玄礼精通兵道之人,一经李隆基提醒,就明白过来了。
李隆基接着道:“长平大战与此相仿佛,秦国虽然战胜了,却是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差点被赵军逃脱。吐蕃战事,不能有任何疏忽。从何处调兵呢?”
唐朝全国的总兵力才五十四五万,吐蕃就调了三十万,余下的兵力镇守各处,难以抽调,要想抽出兵力太难了。
“陛下,臣有一策,或可抽出兵力。”李林甫眉头一揿。
“哦。何策?”李隆基大感兴趣。
陈玄礼和太子李亨的目光齐刷刷集中在李林甫身上。
“陛下,臣以为,吐蕃一灭,大唐的疆域就会骤增万里,需要驻守的大军就会更多,因而眼下的五十四五万大军已经不够用了。再者,还要与大食大战,这兵力就更加不足。”李林甫大声道:“臣叩请陛下下旨,招蓦壮勇从军,大举扩军。”
“嗯。”李隆基重重点头,大为赞成这话,眉头一挑,又道:“招蓦壮勇从军,扩大军队已是迫在眉睫了,此事不得不为。可是,河湟之地的驻守一定要精兵强将,一个不好,就要与大食开战,新招蓦的新军哪能与大食之军作战?”
大食东征大军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哪是新招蓦之军所能抵挡,李隆基这话很有道理。
“陛下英明。”李林甫赞颂一声,道:“臣以为,可以用新招蓦的壮勇换下精锐,把精锐派往河湟之地。”
“妙!”陈玄礼和太子齐声赞叹。
太子李亨与李林甫是死对头,却不得不承认,李林甫此计正是处理眼下局势的最佳之法。
“对对对。”李隆基恍然,大声赞叹,一口气不知道说了多少个好字,道:“新蓦壮勇不堪大任,却可以用来镇守内地。他们一边镇守,一边训练,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成军。此事关系重大,立时进行,先招蓦十万壮勇从军,从各地抽调五万精锐赶去河湟之地。”
“陛下,有兵不能无将,还要请陛下择一良将统兵。”陈玄礼提醒一句。
光有精锐之军,没有良将统领。也不可能镇守河湟之地,这择将就成了必然之事。
“陛下,吐蕃军报。”就在这时,高力士兴冲冲的进来。把一份军报呈给李隆基。
“是好消息?”李隆基眉头一挑,快步上前,一把夺过来,展开一瞧,不由得大笑:“哈哈,天助大唐矣!天助大唐矣!”
“陛下,可是拿下逻些了?”陈玄礼心急之事,脱口问道。
“那还没有。却也差得不算远了。”李隆基笑呵呵的把手中军报一扬,声调很高,几乎是在歌唱:“逻些发生大火,把逻些化为废墟了。”
“真的?”陈玄礼、李林甫、太子李亨三人的眼睛瞪得滚圆。如同牛眼睛,一脸的难以置信:“不会?上天如此助大唐?”
李昌国他们采取的围城之策固然可以减少大量的伤亡,却是时间太长,若是逻些有足够的食物的话,坚持一年半载不是问题。此战要想早日取胜。最重要的莫过于减少城里的食物,这场大火就做到了,这太让人难以置信了,哪有如此美事。更是砸到头上的美事。
“这种美事,朕也难以置信。不过,朕相信李昌国他们不会乱报。他们说是真的,肯定就是真的。”李隆基说经过说了,叹口气道:“这几个崽子,怎么不写得详尽些。”
“陛下,这已经够详尽了。”李林甫笑着为李昌国他们分辩一句道:“他们处理此事极是有力,要不然的话,逻些顶多烧掉一半。”
“是啊。这几个崽子虽然卖关子有一手,处理此等事却是不凡,吐蕃坚持不了多少时间了。”李隆基重重点头,很是欣慰。
“陛下,西域军报。”高力士捧着一份军报,快步过来,呈给李隆基。
“不好。”李隆基一把夺过,展开一瞧,脸上的喜悦荡然无存:“西域很危急。四十余万大食大军进入西域,高仙芝他们被团团围困。”
虽然这种事早在意料之中,陈玄礼、李林甫和太子李亨仍是直发愣。
“河湟之地的守卫必须要加强。”李隆基双眉一立:“唯有如此,才能防止大食东进。”
“陛下,臣举荐安禄山为将。”李林甫上前一步,开始荐将了。
安禄山虽然狂妄,却是害怕李林甫,李林甫自认为能控制住安禄山。若是安禄山为将的话,他的助力就更大数分,地位更加稳固。
“嗯。安禄山是很忠心。”李隆基沉吟不语。
安禄山很得李隆基的欢心,按理说此等大事,他会同意,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李隆基竟然无意命他为将。
“陛下,臣以为安禄山固然知兵,却是不堪此任。”陈玄礼上前一步,大声道:“河湟之地极为重要,而能派去的兵力又不会太多,非一员大将不可。”
“陈玄礼,你以为何人能挡此任?”李隆基眉头一立,如同出鞘的利剑。
“臣请陛下召回王忠嗣。”陈玄礼大声道。
王忠嗣知兵善战,是当时头号名将,若是由他驻守河湟之地的话,再好也不过了。安禄山固然是一时名将,无论声望还是战功,还是才能,都不能与王忠嗣比。
“陛下,王忠嗣固然善战,可他是有罪之身,不敢出战石堡城……”李林甫当然不愿意让王忠嗣复职。
王忠嗣与太子李亨的关系最好,若是他复职的话,太子李亨的势力就会大增。
“太子,你以为呢?”李隆基一挥手,打断李林甫说话,冲太子李亨问道。
“父皇,儿臣以为龙武大将军所言极是有理。”太子李亨也在为王忠嗣起复而努力,自然不会错过此等良机,道:“若王忠嗣不能担此重任的话,只能从李昌国和哥舒翰二人中调回一人。”
太子李亨也是个精明人,此话无异于是在提醒李隆基,此任王忠嗣不可。
“王忠嗣虽然不敢出战石堡城,却是有胆略,曾率三百勇士直奔大胡子营地,打得大胡子落荒而逃。更重要的是,他统兵以来,从未有过败仗,朕以为此任非他莫属。”李隆基对王忠嗣还是看重的,毕竟那是他的养子:“传旨,要王忠嗣赶赴河湟。”(未完待续。。)
第八十五章吐蕃求和
原创第八十五章吐蕃求和
第八十五章吐蕃求和
逻些,红山宫,墀德祖赞与一众大臣聚在一起,个个垂头丧气,气氛异常压抑,一片愁云惨雾。5
这是自唐军围城以来,气氛为落的一次聚会,上自墀德祖赞,下至一众大臣,个个跟斗败的公鸡似的。
这也难怪,一把大火把吐蕃夷为平地,城里的食物被烧得精光,眼下的整个吐蕃还能有食物的也就是红山宫了。
红山宫里贮存的食物也不会太多,除了能给一众大臣吃喝以外,再也没有多余的食物。可以说,吐蕃已经到了后关头,离灭亡的时刻越来越近了。
“都说说,眼下该当如何?”还是墀德祖赞打破沉默,扫视群臣一眼,轻声道。
他的嗓门一向很大,说话如同雷霆,象眼下这般轻言细语,有气无力说话还是平生头一遭,谁叫眼下的吐蕃是如此困难呢?
群臣的头颅抬起,望着墀德祖赞,谁也没有说话。
“大吐蕃已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若是再无良策,大吐蕃就会灭亡。在这存亡关头,还请你们畅所欲言。”墀德祖赞的声音略高数分,仍是有气无力。
群臣互望,仍是没有人说话,他们不是没有想法,而是那个想法他们不敢说,那是大忌,谁知道墀德祖赞会如何处置。
“小论,你可有良策?”墀德祖赞见群臣无说话的意思,盯着小论问计。
小论足智多谋,所料大多正确,很得群臣信任,眼下时节,谁都巴望他能想到好主意,目光齐刷刷集中在他身上,就是一向忌妒小论的大论也是巴不得他有良策。
“臣愚钝,实无良策。”小论缓缓摇头。
这话很轻,一众君臣听在耳里,如同雷霆轰鸣。
小论是他们后的希望所在,连小论都没有了主意,群臣只觉一颗心直往下沉,暗想吐蕃的末日真的到了。
大论嘴唇动了动,欲言又止。
墀德祖赞看在眼里,问道:“大论,你有何话说?”
“臣……”大论迟疑着不再言语。
“眼下这种时节,大吐蕃已经到了后关头,无论你说什么,都是为大吐蕃,本赞普绝不会怪罪。”若是大论能有力挽狂澜之策,墀德祖赞宁愿向他叩头。
“赞普,臣以为眼下的大吐蕃已经到了后关头,不能再迟疑。”大论一咬牙,道:“大吐蕃食物断绝,难以持久,何不突围?”
“突围?”墀德祖赞眼中精光一头,道:“这是个好主意,趁大吐蕃的勇士们还有战力之际,赶紧突围,回到高山密林里再图大事。只要大吐蕃的勇士还在,即使逻些丢了,大吐蕃仍是有希望,好过在逻些城里被唐军全歼要强。”
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却是眼下的好办法,群臣不住点头。
“不过,这不是你大论的真心话,把你的真心话说出来吧。”墀德祖赞也是个精明人,大论要骗过他不是那么容易。
“赞普,臣以为,何不与大唐和谈?”大论很是紧张,打量着墀德祖赞。
和谈这事,群臣早就想过,却是没人敢提出。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和谈是需要筹码的,而眼下的吐蕃已经失去了与唐朝和谈的筹码,唐朝的要价会异常之高,高得让吐蕃无法承受。若是满足了唐朝的条件,吐蕃还能存在吗?
是以,这是个禁忌话题,群臣想而不敢提。
大论也是给逼得没办法了,不得不提出来。
若是墀德祖赞大怒,治大论一个死罪,谁也不会例外,大论不能不紧张。
“和谈?”让人意外的是,墀德祖赞咀嚼这两个字,一脸的苦涩,半天没有说话,那种冲冠一怒的情景并未发生,大论暗松一口气。
不仅大论松口气,就是群臣也是暗中松口气,还有着淡淡的喜悦。
若是和谈成功的话,墀德祖赞的命运是辈惨,他还能不能再当赞普都成问题。不过,对于群臣来说,不过是换个主罢了,吐蕃完了,还可以奉唐朝为主,照样能享受华富贵。
即使不能再享受荣华富贵,至少衣食无忧,其命运比起墀德赞要好得多。
“本赞普万分不愿与唐朝和谈,眼下却是不得不和谈。”墀德祖赞长叹一声,准了。
“这个……”这事出奇的顺利,群臣一阵愕然。
“眼下,除了和谈,别无他法。”墀德祖赞倒也明事理,道:“既然要和谈,就要派一个能言善辩,思敏捷之人。”
群臣的目光齐刷刷落在小论身上,除了他,不会再有合适的人了。
“小论,你可愿担此任?”墀德祖赞打量着小论问道。
“赞普,为了大吐蕃,臣甘愿上刀山,下火海,赴唐营一谈。不过,大吐蕃以何来谈?”小论倒也没有拒绝,却是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和谈也是需要实力的,实力越强大,得到的好处也就越多。而眼下的吐蕃哪来的实力?要亡国的吐蕃,能有什么资格与唐朝和谈?
“……”墀德祖赞的嘴巴数度张阖,却是一个字也没有。
群臣望着墀德祖赞,眼巴巴的,恨不得开出和谈条件。
无论和谈的结果如何,群臣的问题不大,他们倒没什么,有问题的是墀德祖赞本人。
“可否保得逻些?”墀德祖赞嘴唇嚅动半天,好不容易迸出几个字。
群臣一齐摇头,这就是答案。
逻些不下,吐蕃不亡,唐朝既然立定一心要灭了吐蕃,必然要攻占逻些,想保有逻些的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