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第6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悸恰!
李格非点了点头,道:“好吧,我可以给你们三个月的时间,让你们公司做出决定,在这三个月的时间军,我们可以暂保留荷兰商馆和贸易,同时也会保护荷兰商船的安全。但贵公司在我们这里享有的贸易优惠条件将被取消,也就是说从此以后,贵公司将与其他各国的侍遇一样。”
因为商毅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签定的商贸协议是在成事之初,因此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荷兰在关税,港口、商馆制度等方面都有不少的优惠条件,不过现在南京方面虽然没有停止与荷兰的贸易,但以取消这些优惠条件,作为对荷兰的警告。
到了这个时候,罗纳德也只能接受这个条件,毕竟没有停止贸易,这就是最幸运的事情了,而且在罗纳德看来,取消这些优惠条件也只是暂时的,只要荷兰东印度公司接受南京政府的条件,还是可以再恢复的,从这一点上看,南京方面也不希望彻底断绝与荷兰的贸易。事情还有很大的挽回余地。
就在罗纳徳庆幸自已还有一线机会的时候,李格非又道:“另外,贵公司仅仅只是断绝和清廷的来往并不够,我们还要求贵公司赔偿我们的损失。”
罗纳徳怔了一怔,道:“赔偿损失?”
李格非点头道:“当然,你们和清朝进行军事合作,对我们的军队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因此必须给予必要的赔偿,当然俱体的赔偿方式,双方可以进行协商。”
罗纳徳这才明白,自己还乐观的早了一点,南京方面显然是不准备这么轻易就松手的,还真的很难说,但现在主动权都在南京方面手里,罗纳徳也毫无办法,也不知道南京方面会对荷兰提出什么赔偿要求来,看来自己的命运是好是坏还很难说。好在是总算争取到了三个月的缓冲期,从宁波出海到巴达维亚,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还是来得极的。
罗纳德当然不会知道,其实在攻取了吕宋之后,商毅就把海外的下一个目标定为荷兰,因为商毅十分清楚如果想要独占南中国海地区的海上贸易,那么自己与荷兰之间早晚必有一战,至少商毅的目标是把南中国海都划为中国的海外势力范围,并不打算与其他的欧洲国家共享,因此中荷之间,很难在南中国海地区内共存,必须有一方退出。
而且另外,还有台湾这一个敏感的地区,虽然当初商毅与荷兰签定的协议,承认荷兰在台湾的利益,双方是共同占领台湾。但这只是权宜之计,随着商毅势力的扩张,当然不会坐视荷兰占据着台湾的一部份不管。除了是领土原则之后,商毅也决允许,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让别的国家有这样一个立足点。因此这一次正是一个很好的借口,正好可以借机向荷兰发难。
不过商毅也清楚,虽然在亚州地区,荷兰的实力虽然比西班牙强一些,但还远不能与自己相比,收取台湾只是举手之劳,而且有了吕宋这个跳板之后,跨海进攻巴达维亚,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而荷兰的海上实力很强,但在这里远离本土,想从国内增手,至少也要等到两年之后。这段时间也足以让商毅扫清荷兰在亚州的势力了。
但一来是现在南京政府的主要精力还是在对付清廷,暂时还没有精力顾及海外,而且巴达维亚毕竟不是吕宋可比,就靠海军部的一二支分舰队,就能够拿下来了。因此并最终商毅还是没有选择与荷兰彻底决裂,而是先迫使荷兰断绝和清廷的关系,其他采用拖沿的办法,现在先拖三个月,等荷兰东印度公司派人来交涉,双方再谈几个来回,也就是大半年,等到了那时,再视当时的国内战场的局势而定,釆取适当的办法。
而在另一方面,就如荷兰东印度公司预料的那样,现在商毅也同样需要和荷兰之间的贸易,来保持自己的财政收入,因为现在南京政府的对外贸易,与欧洲国家占到七成,与日本占了二成,其余才是和亚州其他国家。而与欧洲国家的贸易中,荷兰大约占到其中的七成以上,而在攻占吕宋之前,这个比例更是接近九成,这也和目前荷兰在亚州地区的势力是成正比的。
如果一但停止了与荷兰的贸易,对南京政府的财政收入来说,将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由其是现在正全面展开北伐的时候,虽然南京政府有大量的白银储备,但战争要进行到什么时候,最终需要花费多少钱,谁都说不清楚,因此财政如果出了问题,对南京方面绝对是一个杯具。
虽然说开启大航海,实现全球化,充份走向海外和欧洲紧密交流,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但这也不是没有副作用,就是互相之间有太多的利益纠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对外政策稍有变化之后,需要考虑的方面太多了。
而关于这一点,其实商毅早就有所准备,而且也很早就开始设法应对,商毅的应对办法就是尽可能和多的欧洲国家建立贸易关系,利益均摊,而不让一家独大,近一两年来,商毅一直致力于发展和英国的关系,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在目前来说,还是要保持与荷兰的贸易关系,至少不能彻底断绝了。
不过这一次商毅虽然没有停止与荷兰的贸易来往,但却取消了给荷兰各种贸易优惠条件,将荷兰置于和其他欧洲国家同等的贸易地位,也是在逐渐消减荷兰在南京政府对外贸易中的比例的一种方法。因此只要等到各方面的时机成熟之后,商毅也就可以开始对荷兰动手了。
罗纳德当然不会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套套,因此也只好带着一肚子的郁闷,赶回巴达维亚,向荷兰东印度公司报告此事。
李格非也将谈判的结果向商毅和内阁作了汇报。
这样的结果,商毅和内阁都比较满意,商毅笑道:“好吧,就这样先拖着荷兰人,等我们打败了清廷之后,再收拾他们,把他们赶出巴达维亚,这一来整个南洋地区,就都是我们的海上势力范围了。”
李格非道:“大王英明神武,我中华必能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商毅呵呵笑了笑,道:“南洋之地,昔日本来就是我中华藩属,只是后来明朝暗弱无能,才被欧洲诸国趁虚而入,呈强凌弱,占为殖民地,而岛国藩众,也尽是朝三暮四之辈,反而助其之为,屡次杀我海外侨民。因此我们统一天下之后,必然南洋用兵,不仅是保护我中华海外侨民,也是恢复昔日海外藩属,我们即然取代了明朝,怎么样也要比明朝做得强一些吧。”
其他几名内阁大臣听了,也都笑了起来。在商毅的带动下,南京政府的官员对海外的世界都有一定的了解,海洋、海权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因此也都赞商毅的意见。
李岩也颇为感慨,道:“昔日我中华只重陆地,而轻视海外,而如今现在欧洲诸国都在向海外扩张,远渡重洋,来到我们这里,昔日的南洋藩属,己尽背中而奉彼,如果我们再不奋起,只怕周边海域,皆为他国所有了。”
商毅笑道:“现在也不晚,昔日三宝太监下西洋之时,欧洲尚不知航海为何,只要我们能够改变观念,目光放远,终会扬威海上,与欧洲诸国并驱。”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三十四章 宣战(上)
这一段时间当然并不只是与荷兰进行交涉这么一件事情。
就在四月二十六日这一天,商毅以靖北王的名议,连续下达了两份诏书。
第一份诏书是正式宣布,南京政府将进行全面北伐,以收复失地,击败清廷,恢复汉统为目标,这也表示商毅正式向天下宣布,南京政府向清廷宣战了。
宣战本身只是一个形式,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在中国历史上,在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之前,由其是对异族国家的战斗时候,一般都会发一份宣战诏书或檄文,表示己方发动战争的理由,宣告自已是正义的一方,不仅可以在道义上占居主动,而且还能鼓舞军队的士气,和民心的支持。
不过商毅是以自己靖北王的名议,对清廷宣战,则又有另外一层意恩。因为只有国家对国家,才能进行宣战。
虽然这时商毅已经称王快两年了,尽管在南京政府内部都已经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商毅还很少以靖北王的名议,发布过什么命令、诏书。在南京政府内部一般的政令都是以内阁名议发出,而军令都是以统战部的名议发出,虽然所有的命令,都必须得到商毅的批示才能生效,但除了高层官员的任命之外,商毅基本没有使用过靖北王这个名号,来发布命令。
这是因为一来商毅并没有正式称帝,只是一个王爵,而且在名议上,自己这个王爵还属于南方三个南明朝廷的下属,因此尽量少用王爵的名议发号施令,在形式上,也表示自己并没有越暨,在南方三个南明朝廷中,也好说一些,虽然商毅并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但在和清廷进行决战之前,还是尽量不要和他们发生冲臭。
另外一方面,商毅也是在为以后的国家体制考虑,其实就商毅本人的意愿来说,他毕竟是民主和自由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并没有万寿无疆或永远健康之类的野心,如果条件许可,他肯愿意建立一个共和国,而且君主制的国家。但现在的实际情况已经决定了,共和在目前的中国,根本就走不通,因此只能采用君主制,做为国家体制,肯定不会采用旧式君主专制的体制,而是釆用君主立宪制。
当然在国家成立的初期,商毅不会全面将权力下放,但在国家日常的行政制度上,还是以内阁为主,国家的行政命令,应该是由内阁的名议发出,自己只付责所有政令的最后把关和控制,但并不直接下达行政命令。也就是所谓的二元君主制,大体类似十九世纪的德国威廉王朝,和明治时代的日本。当然从一定程度上说,和明朝实行的票拟,批红制度也差不多。
但这一次商毅非常高度的以靖北王的名议对清廷宣战,不仅是传给清廷,同时也传谕南方的三个南明朝廷,也是向天下正式宣布,南京政府己是一个正式的政权国家机构,而不在其他势力的臣下。
如果说宣战,还只是一个像征意义,那么在宣战之后的第二份诏书,则更俱有实际意义。
第二份诏书主要是针对清廷,首先历数了清廷的罪行,又以几年来中华军对清廷的胜绩,表示清廷必败,南京政府必胜的结果。同时以北京暴动、北方农民纷纷举义为例子,号招在清廷治下的百姓配合中华军的战斗,揭杆而起,反抗清廷。
而诏书也针对降清的原明官员,包括清廷所有关内的汉族官员,以及所有清军中的汉族军兵在内,要求他们看清形势,认清大局,不要再跟着清廷走了,自绝于天下,而是要争取反正立功的机会,弥补自己的降清错误。
同时在诏书的最后,还列举了几种反正立功的例子:
从诏书下达之日开始,弃清南归的文武官员都可以算反正立功,南京政府将免除他们降清的罪行,保证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并且将根据实际情况,受予他们一定的官职,如果带来凊廷的重大情报,或是带过来军队,以及抓住清廷的重要官员、宗室成员等有其他功劳,还可以增加奖励,如果不原为官,也可以南京政府的统治区域内定居,自由从事各种职业。
而在开战之前,如亲能够策动带领军队归顺,献出自己防守阵地或城池,或者抓住清廷的其他重要将领,帮助中华军取得胜利等,称为战前起义。可以免除他们降清的罪行,保证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将根据所立功劳的大小,帮助中华军取得胜利的重要程度,在中华军中任职;并且可以保留部份军队,其余接受中华军的整编;不原为官,也可以南京政府的统治区域内定居,自由从事各种职业。
在战斗进行过程中,尚未明显分出胜负的时候,能够策动带领军队归顺,献出自己防守阵地或城池,或者抓住清廷的其他重要将领,帮助中华军取得胜利等,称为火线起义,可以免除他们降清的罪行,保证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并且将根据所立功劳的大小,在中华军中任职,但不能保留军队,原有军队,必须全部接受中华军的整编,不原为官,也可以南京政府的统治区域内定居,自由从事各种职业;
在战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胜负时候,不在继续负隅顽抗,能够策动带领剩畲军队归降,或者抓住清廷的其他顽固将领,能够减少中华军的损失,称为火线投降,可以不作为俘虏对待,并免除他们降清的罪行,保证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可以南京政府的统治区域内定居,自由从事各种职业,但投降的军队,必须全部接受中华军的整编。
尽管在这份诏书发布的时侯,中华军在山东战场上,正处于第一次战役结束,而第二次战役尚未开始的时候,华军在战场上尚未取得明显的优势。
但在这个时候,北方连续爆发反抗清廷的农民起义和原明将领的反正,不仅牵制了清廷的大量精力,而且也造成了清廷的人心动荡,和社会不安,有不少人都能够看出来,现在的清廷在与南京政府的对抗之中,已经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因此山东战场的结果,并非绝对重要的。另外商毅已经决定,在襄阳一线,发动南阳战役,以配合山东的进攻,他也相信中华军在未来的战斗中,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商毅向清廷发布这样一份内容诏书,煽动清廷的汉族官员、将领反正、投降,无疑是将起到火上加油的作用,一些心怀异心的汉族官员在这个时侯,一定会有其他的想法,另一方面也可以瓦解清军当中,关内汉族士兵的斗志。尽管清廷并非是以关内汉族士兵为主力,但如果在战场上,两军对持的关建时刻,有一支汉族士兵的投降,献出其所守的阵地或城池,对一次战役来说,绝对是一个十分致命的打击。
清廷本身,其实还是实行的部落政治,排外情绪本来就很重,而现在满汉矛盾对立已经十分严重了,因此在这份诏书发布之后,清廷对这些汉族官员也会更加猜忌,这样一来,也能进一步加深清廷内部的矛盾。当然也正是商毅的目地所在。
不过巧合的是,就在这两份诏书正式发布之后,山东军区就一直告捷不断,胜利几乎是接蹱而来,相续攻克兖州、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