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第5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杭州的官员们对此也并不觉得意外,相反还都十分支持这一机构的设置。同时也证明商毅不仅仅是一位兵法大家,在行政治民方面,同样也表现得非常出色。
是众人都通过了自己提出的行政组织结构,商毅也十分高兴,下面就是要确定目前四省的省长人选,然后再层层建立行政机构。而这次商毅打算采用一个新的办法来确定人选,就是投票。
各省的省长人选中,只有山东省是最没有悬念,由原山东布政使孟宏恭出任。说起来孟宏恭是商家军第三军军长杨武丞的岳父,也是最早投向商毅的明朝官员,这几年来一直都在山东地区付责民政工作,和山东地区的军事官员周少桓等人也配合得也很好,因此山东正式建省,他当然是出任省长的不二人选。
而其他三个省的省长,众人经过了一番筛选,确定了六各备选人,然后由行政部的官员进行无记名投票,最后正式确定下来,浙江省的省长由周少卿担任,江西省的省长由原来杭州府的推官兰秉浩出任,湖南省由原来山东沂水县的县丞孙成出任。
这三个人中,周少卿自然不必说,周氏一门已经成为商毅集团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受商毅的信任和重用,而且周少卿一直担任扬州知府,也干得有声有色,政绩斐然。而孙成和兰秉浩原来都是小官,在商毅入主浙江之后,都出任一地的知府,也都是行政官员中的表现得十分出色的人。因为商毅建立了完善的人事制度,也都拿得出有说服力的证据,因此这三个人,基本也是众望所归,而且行政部的各官员投票选举出来,任何人也都无话可话。
这也是商毅第一次在杭州的行政中釆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进行决策。同时各省以下的官员,由省长提名,行政部官员投票确认。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四八章 新政(二)
地方的行政机构就这样先决定下来,接下来是对杭州的行政机构进行一些调整,现在杭州行政部下面共有九个部门,分别教育司,财政司,仲栽司,农田司,工建司、商务司;另外还有直接对商毅付责的审计司、文书司和宣传司。在划分上,也属于行政部管辖。
这九个部门,差不多也涵盖了一个政府除了军事以外的基本行政部门,但现在商毅的管辖区内,和明朝相比,也出现了一些明显不同的地方。
首先是手工业方面,由于商毅制定的政策基本都含有扶持手工业发展的内容,因此在浙江地的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注册的工厂己经超过了一百五十家,其中超也五百人规模的中大型工厂有二十八家,而超过千人规模的工厂,有十二家,另外注册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作坊,己经超过了二千家,这还不算那些半农半手工的家庭。而且产业包括纺织、丝绸、造船、木作、印刷、机械、治盐等等。
现在浙江地区完全依靠做工维持生存的人口,己经有十万以上。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工人阶级这样一个全新的阶级,也正在逐渐形成中。现在对工厂、手工作坊的管理,还属于商务司。
还有就是对外贸易和交流,对外贸易自不必说,己经成为浙江地区的最重要财政收入来源,而且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对外的交流也随之扩大,现在己经有荷兰、英国、葡萄牙三个国家在浙江地区开设了半官方的商馆,另外至少还有十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往杭州经商,因此商毅才打算在杭州专门建立一个外商的聚集区,对外商、包括外籍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现在这些事情也全都甩给商务司在管理。
当然这些也还都是属于商业范围内,由商务司来管,也说得过去,但随着商毅势力的发展,不管是否宣布自立,早晚都会对外建立官方的来往,如果还是由商务司来付责这些事情,就形得有些不伦不类了。
另外由于商家军是一支以使用火器为主的军队,加上商毅应用了一些新技术,使浙江地区的开矿、冶金水平和规模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开设了一家大型的冶钢厂,同时还需要大量进口各种金属矿产,这也是浙江地区的主要进口物资,因此现在开矿、冶金也成为一个速度发展的产业。目前开矿和冶金事务还是归属于工建司管理。
和冶金、开矿道理相同的是纺织业,现在的浙江出口的商品中,纺织产品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包括丝绸、刺绣、绵布、生丝、纱等等商品,而浙江地区的工厂、手工作业也有一半以上都与纺织业有关,因此纺织业也成立浙江地区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而所有纺织业都属商业部管理,显然有些不合适了。
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这九个部门显然是己经无法满足于发展的需要,因此商毅也决定,增设工业司、对外贸易交流司、矿产冶金司、纺织司这四个部门。
工业司付责管理各工厂、手工作坊的生产事务;矿产冶金付责管理开矿、冶金等事务;纺织司付责与整个纺织行业有关的各种事务,而对外司则分为两块,一块付责对务贸易,另一块付责对外交流来往,因为现在对外主要还是贸易来往,商毅暂时还用不着一个外交部,等以后条件成熟之后,再进行分离。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部门分得细了,虽然可以使管理更方便,更专业,也更直接,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不少事情需要几个部门同时管理,比如一个炼钢厂,因为这既是工厂,又有商业行为,首先要在工业司和商业司注册,同时炼钢又属于冶金行业,因此又要经过矿产冶金司批准,如果要进口矿石,侧还要通过对外贸易交流司,再加上完税需要的财政司,建厂房又需要通过工建司,因此前前后后一共要和六七个部门打交道。
一个丝绸厂也是一样,虽然不用和矿产冶金司打交通,但又多了一个农业司,因为织造丝绸要种桑养蚕。虽然不像后世那样,一件事情要跑十几个部门盖章,但也比过去要麻烦得多了。因此商毅的这个提议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和质疑,也有人认为可以只成立工业司、对外贸易交流司这两个部门,而矿产冶金司、纺织司则可以先挂在商业或工业司下面,先观望一段时间再说。
不过商毅也知道,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完美无缺的制度,随着生产社会化,分工会越来越细,而管理也会越来越细,这也是大势所趋,想拒绝这种发展趋势是不可能的,只能从提高各部门的办事效率上着手解决。因此也不厌其烦,向众人反复说明增设这些部门的道理。
但尽管如此,在最后投票的时候,还是只通了成立工业司、对外贸易交流司这两个部门,而矿产冶金司、纺织司则被否决掉。
当然如果商毅一定要硬行,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威信影响,强行通过成立这两个部门,但从维护投票制度的角度出发,也就顺应众人的意见,收回了自己的方案,并且立刻拿出一个备选方案,即变冶金司、纺织司为冶金所、纺织所,冶金所将归属在工业部下,而纺织所则归属在商业司下。
这一点到是得到众人的同意,因为众人也都清楚,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冶金业和纺织业也确实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来进行管理,这一点在过去的明朝也是一样。因此也得到了通过。
当然这些事情,并不是在一天通过,而是经过了三天的时间,进行了无数的讨论、争辩,说明解释,总算是对商毅集团下一步的发展,以及行政组织结构都制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而在会议的最后,商毅也正式宣布,在以后的主要行政决策时候,都用这种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解决,做为一种正式的决策制度保留下来。
同时商毅也制定出无记名投票的暂行制度:
一、投票方式为无记名投票,内容包括“同意”“反对”“弃权”三种,任何决意都必须超过半数的有效“同意”票,才能够获得通过。而某些重大决策,则需要超过七成有效“同意”票,才能够获得通过。
二、参与投票的人由目前成立的十一个部门主事,再加上属于行政司的周士奇、王夫之、李岩、以及商毅或叶瑶瑱,一共是固定十五人,另外在某些重大决策方面,还有可能邀请一到两名相关人员参与。而商毅或叶瑶瑱则允许投出两张票。这是他们唯一的特权。
三、进行投票的提案,可以由投票人提出,也可以由非投票人提出,首先可以进行讨论,由提案人说明提案理由,并回答其他投票人的相关询问,直到无人提问时,才进行投票决策。
四、在目前阶段投票仅限于行政事务,统战部的决策将由统战部来制定,不在投票决定的范围以内,行政部必须无条件服从。
五、某一决策,连续经过三个方案都无法通过的时候,商毅或叶瑶瑱有权力直接决定选择其中方案之一或是新方案,无需再进行投票。
在以前的时候,虽然毎一次开会决议时,商毅都会尽力征求每一个人的意见,但最终的决定权,仍然在商毅一个人的手上,从理论上说,就算是所有的人都反对,但只要是商毅坚决要求执行,还是能够最终通过。只不过商毅基本没有做得这么极端。
而现在随着自己的势力扩大,国家体系己经渐成雏形,商毅也要开始考虑未来的国家制度。因此从这时开始,首先引入投票决策制度,实际少数服从多数,以群策群力代替独策的原则,是建立自己的国家制度的第一步。
当然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可能完全以群策代替独策,由其是在战争的时候,个人独策要比群策更有效率,也更有用,就是这个道理,总不能说仗怎么打,由大家来投票决定,因此商毅在制定投票决策的暂行制度中,也给自己和统战部,留出了很大的一块特权出来。
不过众官员对这五点暂行方案都没有任何疑义,都认为这种无记名投票决策的方法很不错,一来是可以减少了许多扯皮拉筋的事情,另外也说明商毅的开明态度和胸襟,并不是一个喜欢独揽大权,任何事情都独断专行的人。毕竟没有人希望自己事奉这样一名君主。
而且对商毅拥有两票的特权,以及后两条权利,众人也没有任何反对的态度,一来是现在确实还是战乱时期,一切都是优先考虑战争,而在这方面,十个庸将加在一起,也敌不一个名将,行政部的官员也显然没有专业的武将在行。二来这个时代的中国人还没有什么民主概念,皇帝说了算是天经地义的事,官员只有建议、劝告的义务,谁也不能当皇帝的家,能够分到有一点决策权力就己经很满足了。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四九章 新政(三)
当然也有人对这种记名投票决策制度并不陌生,比如王夫之就从《杭州时报》上看到过介绍过欧州的古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现在欧州一些国家,如英国的议会制度。基本都是釆用的投票决策制度。王夫之是一个有头脑的人,这是一种他在中国历史上从未见到过的政治制度,因此也十分感兴趣。
其实在明末的时代,许多有识之志都在反思中国的封建专制,并且对封建专制提出了一些批判,比起以前来说,有明显的进步,但由于中国的政治制度,一直以来都是朝着中央集权和君主集权发展,基本没有其他的政治制度出现,因此在建立新制度方面,始终无法得到突破。包括三大宗师在内,只能寄希望于皇帝能够从谏、纳谏,说白了就希望皇帝能够良心发现,主动把权力分出来。
而在清廷入关之后,对内加强了思想控制,使整个学术界形成万马齐暗的情况,对外又实行完全的闭关锁国政策,基本彻底断决了和欧州的交流,也无从借鉴他国的经验,结果思想不仅没有进一步向前发展,相反还出现严重的倒退。一直到欧州列强用枪炮打开中国。
不过在这个时候,在商毅有意引导下,在《杭州时报》上的介绍欧州历史和诸国的专栏里,着重介绍了古罗马的共和国制度,和这个时代以英国为代表的欧州议会制度,希望能够给中国的思想家们一个借鉴,能够有所突破。
虽然介绍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时间并不长,在中国还没有引起较大的反响,但确实有不少人都看过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思考,王夫之就是其中之一。不过这毕竟是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甚致可以说,是和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相违的,而且手头的资料也有限,因此现在王夫之等人也不敢妄下决论,这种制度究竟是好是坏,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而商毅现在尽管没有完全引用这些政治制度,但至少引用了一部份,先不说投票决策的方法是否就一定优越,但至少可以解决中国历代朝廷都会遇到的,议论难决的问题,因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不服谁,甚致还会说跑了题,有时一个议题会在朝廷里争论好几天。当年辽国曾讥笑宋朝,就有“大军己到城下,朝廷议论尚未决”之说。
商毅集团内部暂时还没有出现这些问题,但随着地域扩大,需要决策的事情增多,迟早也会遇到,但使用投票决策的方法就简单,大家投票,多数通过,少数否决,谁也没话说了,也没有那么多扯皮弄筋的事。至少从理论上来说是这样。
因此王夫之也对投票决策制度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看一看,这项制度在实际的应用中,效果到底会怎么样?如果真得效果不错,那么是否也该引用其他的制度呢?
商毅当然没有理别的,这本来也相当于是一次抛砖引玉的行动,看一看众人的反应,毕竟现在还不是修宪法、成立议会、搞三权分立的时候。而且现在他还有别的事情要处理,准备发行的货币样品,己经制做出来了。
在收复南京的战斗开始之前,商毅就和林凤舞、李格非等人讨论过铸造货币的事情,并且让银行铸造货币的样品,这个时候己经造好了,在会议开完以后,林凤舞也把样品拿给商毅来看。
货币样品分为金币和银币两种,当然银币里面会加入少量的铜,因为纯银太软,容易弯曲。银币分银分、银角、银元三种,金币只有金元,银分、银角、金元都有一、二、五三种面值,而银元还多了十、二十、五十三种面值。
银币的直径大小在一寸到一寸二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