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大宋-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听一个声音喝道:“陛下,不可!”便见东班中走出一名六十岁上下,长身玉立的大臣来,奏道:“陛下,当庭写字,写出来的字迹就全然由写字之人决定了。况且,臣看赵挺之如今的情形,写出来的字也不大可能和往日一样了!”
群臣见此人竟敢当众跳出来削章惇的面子,心下不由很是诧异。要知道,章惇如今的权势,可说是大宋以来宰相之中最重的,朝中绝无一人可撄其锋。倒是章惇听了,脸色丝毫不变,反而默默地点了点头。
赵煦也点了点头,问道:“那依许爱卿的看法,该当如何呢?”
原来,这出列之人正是礼部尚书许将。他经过一番分析,觉得若要拜相,就必须和章惇壁垒分明,站在章惇的对立面。所以,方才他抓住章惇一句话的漏洞,立即便出言反对,为的就是博得大家心中自己和章惇不是一路人的看法。
听得赵煦相问,章惇洒然一笑,道:“臣以为,可拿出赵挺之以往的手迹来,直接和这封信作比较,并请陛下和朝中擅长书法之人来品评方为上策。”他相貌堂堂,言语从容,神色动作之间,有一种天然的魅力,让人见了,不等听到内容,就对他的话产生了几分信任。
所谓擅长书法之人,大家觉得他当然是指的他自己。要知道,他许将乃是状元出身,诗文了得,一笔书法也是写得腾蛟起凤,颇为了得。
赵煦点了点头,道:“你这话说得也有道理,那依你看来,谁最适合和朕一起品评这笔迹呢?”
许将从容应道:“户部尚书蔡京的书法不仅在当世乃是一绝,就是放眼千百年来,也是罕有能和他相提并论的。臣觉得,他来品评,最为合适!”
赵煦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又向章惇道:“章相怎么看?”其实,他也不是不知道蔡京是书法乃是当朝除了那个讨厌的苏大胡子以外,绝无人可以相较的,但他心中着实不太喜欢蔡京,便把球又踢回给了章惇。
遇上决定不了的事情,便交给章惇来解决,这已经是他这几年来形成的习惯。而每一次章惇也都没有令他失望,总是把事情解决得颇合他的心意。
章惇点点头,道:“臣以为许将所言,也有些道理。不过,写书法和品鉴书法并不是一回事,字写得好的人,品鉴的水平未必高。所以,臣以为,为了以防走眼,还是要在蔡京之外,再选一人和蔡京共同品鉴为好。而这个人选,臣愿意举荐许将。”
群臣一听此言,都暗暗感叹章惇又胜了一阵。尽管许将鼓起勇气来主动挑衅,他却非但不以为意,反而予以举荐,这才是真正的强者风范。
赵煦也对章惇颇具宰相风度的表现十分满意,点点头道:“准奏!”便转向身边那名白净的中年宦官道:“郝随,你去御书房随便取一份赵挺之的奏折过来!”
那名叫做郝随宦官年纪约莫私事多岁,脸色有些苍白,闻言连忙应了一声,又转头望了一眼陛阶之下的群臣,转身出了紫宸殿而去。
过不多久,就听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起,郝随手上捧着一份奏折,迈着小碎步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来到赵煦的面前,他立即便把那奏折交给了赵煦。
赵煦拿着那份奏折看了一下,又拿起那封信比较了一番,脸色忽然变了变,眉头一皱,说道:“拿下去吧!”
郝随便把那两件物事交到了户部尚书蔡京的面前,蔡京连忙双手接过,仔细地看了一遍便又交还给了郝随。郝随便又把这两件物事交给了许将,许将看了两眼,便目无表情地交还给了郝随。
而罗有德和赵挺之对这一过程简直是看得目不转睛,每个人脸上的细微表情变化都逃不开他们的眼睛。
罗有德曾经收到过很多次赵挺之的信,自然是认得赵挺之的字迹的。也正因为如此,他心中十分笃定自己会胜,但这就像赌博开奖之前的那一刻,虽然他这个赌客有很大的把握,心中的紧张却是不可避免的。
而赵挺之则更不用说,若是他败了,立即万劫不复。
第69章 大逆转
赵煦目光缓缓地掠过罗有德和赵挺之,掠过默默站立的群臣。、尽管他的目光是那么的无神,他的表情是那样的疲倦,但每个被他看见的臣子都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压力象一座大山一样压在自己的身上,使自己产生一种真正的“诚惶诚恐”之心。
最后,赵煦的目光来到了蔡京和许将的身上。他终于开口问道:“你们都说说你们的判断吧!”
蔡京一阵头皮发麻,扫了一眼旁边的许将,见他态度从容,脸色淡然,心下更是忐忑,只好率先奏道:“启奏陛下,臣以为这奏折上的字迹和信上的字迹应该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说出这个答案,他心下一阵发苦,若今天的弹劾之事是章相公或者甚至是皇上本人决定的,他这就明显就是把自己放在皇帝和宰相的对立面啊!但是,他又势不能睁眼说瞎话,因为这两样物事不但自身精通书法的皇帝本人看过了,还有一个大专家许将也看了。
“啊!”群臣终于忍不住,发出一阵惊呼,蔡京的回答,实在是太出乎大家的意料了。站在大殿西面的那名殿中侍御史一听,大乐,暗道:“天助我也,机会总算也降临到我的头上来了!”他正想抓那么一两个典型出来弹劾,但这一抓就傻眼了,西班带头喧哗的不是别人,正是知枢密院事曾布!
他暗暗叫了一声:“苦也!”连忙紧紧地闭上了嘴巴。曾布那可不是好惹的,当今宰相章惇被贬之后,就是出自他的引荐,才能得以回朝任职。虽说这几年他和宰相之间也并不和睦,但宰相这样威严的人,平日里还是要让他三分。所以说,曾布绝不是一个小小“君前失仪”这样的罪名能参倒的。但是,一旦参了,却参不倒他,那自己岂不是吃不了,兜着走?
唯有赵煦对蔡京的回答丝毫不觉诧异,他不置可否地把目光又转到许将身上,说道:“许爱卿,你也说说你的看法!”
许将连忙奏道:“微臣也觉得蔡京之言有道理。这奏章上的笔迹苍劲有力,笔法粗豪,而这封信上的笔迹清秀隽永,笔法还显得有些稚嫩。因此,这二者应该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赵挺之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喜色,满脸怨毒地望了一眼跪在旁边的罗有德,转过头来,向御座上再次磕了一个头,道:“请陛下为微臣作主!”
这一回轮到罗有德脸色灰败,居然忘记了请罪,身子一软,就瘫坐在地上。
赵煦眯了眯眼睛,道:“罗有德,你身为御史,不思报效朝廷,却一味陷构大臣,你可知罪?”
赵挺之脸露得色,趴在那里斜眼欣赏着这个背叛自己的人的惊惶神情,心下充满了难言的快感。而罗有德被赵煦这么一质问,顿时清醒过来,连忙颤声辩解道:“臣冤枉,那封信确实是赵挺之交给微臣的!微臣认得赵挺之的字迹,就是这样的,没错——”
赵煦淡淡地问道;“这么说,你对赵挺之的字迹非常熟悉了?”
罗有德心里一惊。这个问题太敏感了,他作为言官,行事是必须要有独立性的,这一点不比一般的官员。若是经常和上司通信,那就没有人会认为只是单纯的联络感情这么简单了。
当下,他想也不想,连忙矢口否认道:“臣虽然对赵挺之的字迹并不熟悉,但也曾经多次见过他亲笔所写的公文,还是认得他的笔迹的——”
“嗯?”赵煦眉毛一挑,淡淡地说道:“这么说来,你就是觉得你的眼力强过蔡京和许将这两位当世书法名家,也强过朕了?”
罗有德心理一凉,再也无法辩解,只好连连磕头。
赵明诚在旁边看着罗有德那张丑脸扭曲,隆起的额头上鲜血不断溢出,心下真是万分痛快,但觉刚才自己磕的那么多下头一点也没有亏本。
赵煦却丝毫不为罗有德无比可怜的样子所动,他只是淡淡地问道:“大理寺何在?你来说说,罗有德该当何罪啊?”
大理寺卿连忙出列,有些忐忑地应道:“我大宋刑统有明文规定,身为言官陷构大臣,当以其所陷构之罪罪之。也就是说,应当按照支使言官之罪论刑!”
赵煦点点头,说道:“那你说说,支使言官,妄图控制言路,这又该当何罪呢?”
大理寺卿冷汗都冒出来了,他并不知道今天之事是不是有更大的人物在后面操纵,妄下结论实在是太坏的选择了。但是,皇帝问起,他也不敢轻忽视之,只好涩声说道;“请陛下圣裁!”
赵煦脸色一冷,轻哼一声,不满地说道:“亏得你是大理寺卿!人就先押下去,就由你大理寺负责谳审,朕给你半个月的时间,若是没有一个满意的说法,你这大理寺卿也不必干了,就到西北去当个知县吧!”
大理寺卿脸色大变,连忙跪下谢罪。他宁愿去岭南,也不愿去西北边陲的。因为这些年来,西北战事连连,西夏国攻势凶猛。去那边当官,那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赵煦挥挥手,便有禁卫走上前来,将还在瑟瑟发抖的罗有德拖了出去。
那名本来以为立下大功的殿中侍御史这下子傻眼了,没有想到事情并没有像他所想的那样发展下去,率先发难的罗有德自己去了大理寺狱,而人家赵挺之什么事都没有,朝阳搬到贡院去住。他心下不由暗暗叫苦,被章惇训斥本就够倒霉的了,这下子好了,得罪了满朝之中最为心狠手辣的赵挺之。前途,那是肯定完了。他连忙打足精神,继续四下里观察起来。这一次,他的心思再也没有停留在将功赎罪上,因为他此时对于免罪已经不抱希望了,他只希望找到一个垫背的,行使一下自己时日所剩不多的权力。
赵煦理也不理罗有德那凄厉的喊冤之声,又扫视了一眼殿前的群臣,道:“那科考考官的人选就这么定下来了,由赵挺之知贡举,蔡京权知贡举。你二人下朝之后,就不必回家了,径往礼部报到,至于你二人这些日子的日用之物,就由礼部负责好了。当然,你们还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可以向有司提出,有司在条件允可的条件下,也应当尽量满足!”
赵挺之和蔡京二人连忙磕头称谢。
近些年来,知贡举的官员一旦任命下来,就要“锁院”。所谓“锁院”,就是把主考科举的知贡举、权知贡举等相关官员锁在贡院里面,和外界完全隔绝,每日有专门的禁军兵士在外面守着,严防内外交通消息。
赵煦又说道:“关于今科的考试内容,朕也想和诸位爱卿商议一番。”
其实,关于科举考试的科目,最近这几十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以前的科考一直是考诗赋的,但是自从王安石为相以来,就废除了诗赋,专考经义和策问。后来,王安石下台之后,司马光尽废新法,对于科考的科目也作了调整不再使用王安石亲自注解的《三经新义》,改用其他教材,但却始终没有恢复诗赋。
但是,司马光死后,由于大宋的宰相大臣等更迭极为频繁,诗赋又几次出现在科考的科目之中。虽然大多数年份都不考,但这也就足以造成科考的混乱了。考生们变得有些无所适从,准备诗赋吧,考到的可能性不大;不准备吧,毕竟还是有可能考到的!
这时,群臣见赵煦提起这个话题,自然都心知肚明,知道皇上是想在今科中增加诗赋了。因为如今关于科考的内容,除了诗赋以外,就没有任何争议了。
尚书左丞蔡卞作为当朝第二号人物,今日一直没有捞到表现的机会,倒是一向和自己的哥哥蔡京风光无限,获得了万众瞩目的权知贡举的肥差,心下不免有些不甘心,闻言连忙出列道:“微臣以为,诗赋虽不象经义、策论那般实用,却也是诠选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诗赋不可不考!”
群臣心下不由大骂:“马屁精!”很明显的,赵煦的用意就是要考诗赋,你这么慷慨激昂地说出来,你自己是和皇上“英雄所见略同”了,我们怎么办?再附和也不过是拾人牙穗而已,什么功劳都没有。
赵煦果然一如群臣所料的“龙颜大悦”,笑道:“诸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章惇也点点头,奏道:“臣以为蔡卞所言有理!”在他看来,考不考诗赋对诠选得来的人才质量影响并不大。既然皇上想要考诗赋,他自然也不会无故反对。
章惇一向一言九鼎,他的话在权威性上,其实并不下于皇帝赵煦本人。有了他带头赞成,这事情自然就变成了板上钉钉的了。谁也不会傻傻的跳出来反对一项已经成为必然的决定。
赵煦没有想到自己一番心思这么容易就获得通过,心下自然是高兴不已,便说道:“既然如此,此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他又前后扫视了一遍殿内的群臣,道:“诸位爱卿还有何事要奏报吗?”
下面的群臣已经在那里足足站了一个多时辰,老胳膊老腿早就酸痛不已。要不是今天两个殿中侍御史被训斥之后,像是吃了药一般,一双眼睛瞪得溜圆,他们早就开始随意活动筋骨了。
赵煦见群臣都没有出言,便点了点头,道:“退朝!”
第70章 送信
科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了,随着各地方举子的陆续抵京,汴京城里赶考的士子也一天比一天多起来,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身着儒装的青年男子的身影,把个汴京城也映衬得越发书香浓浓。。这些天以来,就是街边的小贩、酒楼的小二说话都变得轻声轻气,文雅多了。
东水门外汴河里,那艘巨大的画舵依旧是那般华丽,像是丝毫没有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幻一般,它移动的步伐依旧是那么从容不迫。
主舱内,三个光彩照人的少女正在一张桌子边上相对而坐。这三人正是李清照、范晓璐和婧儿。此时,三人的神态各不一样,唯一一样的就是都没有说话,就这么静静地坐着。
这时候,范晓璐终于有些耐不住了,忽然看了一眼旁边那位正在望着窗外发呆的李清照,转过来向年纪最轻的婧儿说道:“唉,我说嫂子,你有没有发现清照姐姐自从不戴面纱之后,颜容是越发美丽了,但发呆得也越发频繁了。这样下去可了不得,都要变成望夫石了。”
她今天少有地换了一身女装,看起来神采奕奕,明艳照人,若是单论容色,她实在是三女中毫无疑问的翘楚。
婧儿脸色一红,啐了一口道:“你这丫头,瞎说什么呢?谁是你——你那个?”
两人说话声音变大,终于李清照从冥想中拉了回来,她皱了皱眉,假作不悦道:“我说你们二人怎么就不能和气一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