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

第234部分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第234部分

小说: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拿出来都有争霸的实力。实际上他们的职权已经远远超过了节度使这一职务所包含的意义,朝廷对此早就一一封王了。
第二等节度使势力要小很多,远远没法与七大节度相比,比如山南和江南的那几个节度使——武昌军节度使杜洪、忠义军节度使赵匡凝、武安军节度使马殷、武贞军节度使雷彦威,还有平卢军节度使王师范等,兵少地寡,仅以自保而已。当然,王师范在第二等节度使里算最硬扎的那一类,甚至敢直捋宣武军虎须。
第三等节度使便是屈居大节度之下的那些心腹重将,比如宣武军势力范围内就有十多个节度使,几乎每个朱全忠手下的大将都能挂上一个节度使名号,有的甚至两个,朱友宁就身兼建武军节度使和宁远军节度使,算得上宣武这座大山里的小山头。类似的情况在河东军中也非常普遍。
还有一类节度使就更不值钱了,要么没兵,要么没权,偏于一城一地,之所以能够自存下去,只不过是因为强镇没有精力关顾而已。还有的连偏居一隅都做不到,空有朝廷的委任却无法赴职,每天去向天子请安问个好,然后领一份微薄的薪俸以便养家糊口。
李嗣业属于第二等藩镇中的副使,照理说算得上有头有脸的角色,现在对李诚中这么卑躬屈漆的小意奉承,李诚中当然暗爽不已,当即洒然一笑,道:“李将军且随本帅走走,看上哪匹马便知会一声,牵走便是。”
李嗣业兴奋的嘴都裂开了一朵花,弯得身子更低了:“大帅如此抬爱,真真愧煞李某!这却如何使得,这……这叫卢龙众家兄弟们见了,不免笑话李某不知礼数。”
李诚中拍了拍他刻意弯下来的肩膀,道:“哪里话,卢龙平卢原本就是一家,百年前都在营州,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李将军不要见外嘛!对了,你部下缺不缺马,本帅再送你十匹!”
李嗣业眼眶都红了,哽咽道:“大帅,末将,末将无以为报,只有效死矣!”


第三十章 双极(二)
ps:  感谢铁人兄、志向007的打赏,感谢werzxc、神农氏、铁人、goldenbull的月票鼓励。
十匹马,不,应该是十一匹马就能换来一个堂堂节度副使的效忠?李诚中一时间也有些失语。他从来不觉得自己身上有穿越人士自带的王八之气,能够让人一见便即磕头拜倒,当年最早跟随自己的只有一个姜苗,那是自己不厌其烦的教导和照顾才获得的成果,后来在北撤途中聚集了二十三人,这才有了起家的班底。
可就算是这些几乎依靠自己才能顺利北归的二十三个老兄弟,最后愿意跟随自己出关的也才十九人。自己身边最早聚集起来的得用之人,竟然没有一个是具备大才的,完全是自己手把手带出来的最底层大头兵。直到自己入住幽州之后,如李承约、王思同、高氏兄弟等河北大将才真正为自己所用。至于阿保机、阿平、赵霸之流,更是被自己以强力手段打败之后才归顺的,应当算是降将,李诚中甚至都不敢肯定他们是否真心臣服。
所以面对李嗣业几近赤*裸的投靠,李诚中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他确实有意识的想要结交淄青将领,所以他不惜见面就以战马相送,但也仅仅是结交而已,完全没有想到会是眼前这一结果。
其实还是他上位太速的原因,在面对天下群雄时下意识里还没有把自己放到强者的位置来考量。是的,强者,对于李嗣业来说,此刻的李诚中,就是一位强镇节度!
影响李嗣业判断的不仅是卢龙军堆积如山的粮秣辎重,不止是那些装备豪华的军士和强大的骑兵,除了这些之外,卢龙节度使这一头衔也在拼命放大着李诚中头上的光环。
自安禄山时代起。卢龙镇便一直以强藩姿态立身大唐,肃代之际与魏博、成德并称河北三强藩,大中之后更是以河北诸藩、甚至是天下诸藩之首的面貌出现于世人面前。立镇一百多年来,卢龙一直是天下节度们对抗朝廷的旗帜和风向标。
哪怕是中和之后,天下武将们踩着黄巢的肩膀以武力并起、河北诸藩渐渐衰落,卢龙却始终凭借勇悍的山后子弟和强大的骑兵集团而力保其强镇地位不失。
所以李诚中应该感谢卢龙的前辈们,他们在一百多年里的不懈努力让李诚中得享余荫。
不能怪李嗣业改弦更张得太速太易,在强大的宣武军面前,李嗣业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见李诚中不说话,李嗣业以为这位大帅还想要考量考量自己。当下慨然请战:“大帅,末将愿率本部以为前驱,与宣武决胜于博昌!”
李诚中不能不说话了,再不说,恐伤了李嗣业的心,不管怎么样,人家总是一番效忠之意不是?先不说接纳与否,至少需安抚安抚。当下便拍着李嗣业的肩膀,表示了一番激励。
有些话李诚中本人是不好当面问的。于是姜苗出面了,他陪同李嗣业先行,准备交交底。
李嗣业知道眼前这位是李大帅的心腹,以为是给自己派来的监军。当下振作精神,准备全力在这位“监军”面前表现一二,以赢得李大帅的看重。
姜苗是一个相当随和的人,随李诚中起家的四年时光中。他不显山不露水,没有什么太大的功绩,却已经身登高位。在不了解情况的人看来。姜苗之所以能够位列卢龙军三大巨头之一,凭借的完全是“从龙”之期最早,所以许多人都感叹他的好命。
可是只有身处李诚中的核心体系内,才能够明白姜苗对于李诚中有多重要,在卢龙军内起着多么大的作用。主管教化、考功、军法,虽然不擅军阵,但姜苗的权势之重甚至超过公认的卢龙军第二人张兴重。军官们眼中的姜苗是一个浑身散发着凛然杀气的严者,士卒们心中的姜苗则是一个透着和蔼、充满关怀的兄长,就在这种矛盾的形象交替中,姜苗完成了李诚中托付的重任——掌握军心并维系军队对李诚中的忠诚,成为卢龙军体系内的核心人物。
姜苗几年里练就的一番春风化雨的本事,让李嗣业在短短时间内就对他相交倾心。
“李将军是怎么考虑的?将来有什么打算?”
等到李嗣业彻底放松下来后,姜苗做教化工作使老了的套路便开始施展了。
“唉,能有甚打算?走一步看一步罢。”
李嗣业叹了口气。
这是对前途和未来没有信心,或者说对当前自己的境遇感到灰心的明证,说明对方很彷徨、很沮丧。姜苗立刻判断出了李嗣业的情绪状态。
“在缁青过得如何?某观李将军气色不错,想来是顺心的。”
姜苗试探道。
李嗣业脸颊搐动,半晌才挤出两声闷笑:“嘿嘿……”
见对方不愿深谈这个话题,姜苗换了个方式,将话头引到自己身上:“李将军无须在意,如今时局艰难,等熬过这段便好了。某四年前尚是村中农户,每日连果腹都无法做到,那会儿可真真过不下去,终日没个盼头……也算老天待某不薄,让某遇到了李节度……”
先说自身,容易卸下对方的防备,以己为证,让对方看到希望,这是教化司众教化官们最炉火纯青的招数了。对一般普通军卒而言,这招对于鼓舞士气百试不爽,但对于李嗣业这种高级军将是否管用,姜苗不太肯定,只能先抛出来试试。
李嗣业听得十分入神,当他听到那个东事会的时候,明显表现出来浓厚的兴趣,不停的仔细询问各种细节。
但李嗣业感兴趣的不是东事会成员每年能够瓜分多少钱财,从李嗣业的话语中,姜苗能够感受到对方并不缺钱——事实上李嗣业很有钱,李氏乃缁青豪族,祖上乃隋唐名阀,只不过后来在诸藩割据的乱战中衰落了,可就算衰落,家中仍有无数田庄和豪奴。
李嗣业询问最多、最为关注的是,东事会众东事们都是什么来历,他们身居何种官职,东事会的议事制度是怎样的,东事们如何通过这一制度议决重大事项。
姜苗不厌其烦的详细解释,等一切弄明白后,李嗣业沉默良久,深深叹了口气:“一入东事会,百年无忧矣!李节度真乃明主。”
李嗣业所说的“百年无忧”并非意指财富,他指的是权力。李诚中折腾出来的东事会不仅从财富上保证东事们的富足,而且通过议事制度保证东事们的“权力安全”重大事项、尤其是对东事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举措都要拿到东事会上讨论议决,可以很大程度上让东事们的安全得到保障,只要能够身处东事会这个群体之中,就不会轻易失去到手的一切权力,可以通过这个群体,对整个卢龙体系内的重大治策施加影响。就连被剔除出东事会,也需要全体东事们无记名“投票”表决!
别看李嗣业身居平卢节度副使高位,但他过着的却是一种朝不保夕的日子。在王师范登位的事件中,李氏依靠豪族势力成为王氏鼎力之助,可同样因为势力太大而引发王氏的种种防备和猜忌。虽然是节度副使,但李嗣业在平卢军中说话的分量远远不如王师范的那几个兄弟,甚至连刘鄩都不如。李氏在王氏面前一直战战兢兢,生怕一不留神就被对方找借口下刀。
在战乱中,拥有财富却无自保之力,也是一种深深的悲哀。是故在这次平卢军起事中,李嗣业一直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李嗣业曾经想投靠杨行密,但杨行密暂时对缁青没有想法,犯不着为此得罪能够共同对抗宣武的盟友王师范;后来李嗣业也一度有过反正宣武的念头,但王师范没给他机会,将他远远放到黄河岸边接应卢龙军去了。并且王师范有意防范李嗣业,给他部下配备的军甲都相当低劣且不足,粮秣辎重也不充裕。所以李嗣业一见了卢龙军的富足,才动了心思,当李诚中慷慨赠马的时候,才有了投效的念头。
姜苗听完李嗣业敞开心扉的诉苦后,想了片刻,在李嗣业期盼的目光中缓缓将卢龙军的制度一一道来。这些事情不能瞒骗对方,姜苗很直白的告诉李嗣业,加入我们,可以保证你的富贵,保障你亲族的安全,但是卢龙军中没有山头,没有属于个人的私兵,这是需要李嗣业认真考虑的。
另外,姜苗还转达了李诚中的意思,他告诉李嗣业,李大帅很愿意接纳李嗣业,但现在不是时候,因为卢龙和平卢有着更重要的敌人,那就是宣武。不过李大帅可以向李嗣业保证,会想办法护住李氏的安全——比如等击退朱友宁后,李大帅会建议王师范,由李嗣业镇守博昌,守护卢龙军和平卢军联系的通道,相信王师范一定会给李大帅这个面子的。只要李嗣业担任博昌守将,他的安危也就是卢龙军的安危,如果李嗣业需要帮助,卢龙军可以迅速渡河予以支援。
不提李嗣业在一旁冥思苦想,内心煎熬,两人用了一天时间便赶到了李嗣业所部屯军的大营。
对面就是朱友宁派来阻击的宣武军,李嗣业想要先率部发起攻击,却被姜苗劝阻了。因为据姜苗看来,李嗣业所部确实在平卢军中过得不甚得意,至少需要更换军甲才有一战之力,所以他决定等待后续辎重,到时候好给李嗣业所部更换一批兵刃。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ps:  感谢eagle周、艾贝路斯的打赏,感谢shuzhenwei、plantrees的月票。
黄河南岸到博昌之间只有四十余里,但沧州军、魏州军上万人却走了整整两天。原因无他,唯路途坎坷尔。黄河与济水并行向东,中间相隔不到五十里,是故黄河常常夺济水河道,因此留下了数十里的泥泞、溪流和水潭。
与中原诸军不同,一万多人的卢龙军便拥有数千匹战马,这些战马此刻并不能形成快速优势,反而成了卢龙军的拖累。除了战马以外,卢龙军装备堪称豪华,唐版“仿英格兰长弓”、铁甲枪兵的铁甲、刀盾手的重甲、陌刀都的陌刀和甲胄配置、后勤营的诸多装备、工程营的大量器械,以及远超外军的粮草,都给卢龙军的行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等全军行至李嗣业驻兵的大营时,上万卢龙军个个狼狈异常,衣服上满是泥泞,奚车的车轮都被泥土加厚了数寸。不得已,行营又分派各军依次到济水中洗浴,于是又耽误了一天工夫。好在已经走过了最难走的道路,缁青大地平坦的敞露于卢龙军眼前,卢龙军的战马终于可以发挥作用了。
对面阻挡卢龙援军的是朱友宁建武军麾下一部,共计三千人。虽说还不到卢龙军三成,战意却颇为强烈,竟然整军列阵野战,倒令棣州行营众虞侯参谋们吃了一惊。
对于大兵团作战计划,行营早有预案,张兴重摆了三个军阵。
中军分前后两部,前面是需要实战经验的魏州军,此役将为接敌之主力;后面是精锐的沧州军,护卫棣州行营,同时作为预备队。
魏州军和沧州军的四营骑兵全部抽调出来,分为左右两军。在魏州军两个侧翼掩护,两边各千骑。
面对兵微将寡的建武军,卢龙军采用了传统的作战方式,当然,虽说略显传统和死板,但却是历次作战后总结下来的经验,杀伤力强大。
随着令旗的招展,魏州军左右厢共计千名弓手展开大弓,千支大箭向宣武军军阵飞去。毫无防备且自以为身处箭矢射程之外的宣武军顿时伤亡惨重,领军司马愕然片刻之后终于恍过神来。连忙下令向卢龙军冲锋。
不得不承认,建武军不愧是宣武军的精华所在,的确当得起宣武主力的称号。伤亡虽重,却军纪森严,在各级军官的号令下,不但不退,却顶着大箭的打击向前迈进。同时,各级宣武军军官都是久经战阵之时,不需主将下令。自动分散成一队队军士,多则百人,少则数十,以尽量减少在箭雨覆盖下的损失。
三波大箭之后。卢龙军弓箭手力竭,于是放下巨弓,休息少许后换常用步弓。此时建武军已然冲入步弓射程,于是又发三矢。便迅速向后撤离五十步重新整队,等待再次开弓的机会。
前列已经响起一片猛烈的撞击声,建武军已经和魏州军铁甲枪兵硬撼在了一起。魏州军四个营加起来有两千名铁甲枪兵。组成了一道堪称华丽的铁甲阵列,如山一般将涌上来的建武军牢牢挡住,不得寸进。
后续的建武军扩展向魏州军两翼,却被两翼的魏州军刀盾兵挡住,将铁甲军阵遮护得严严实实。
棣州行营张兴重、姜苗以下数十名军官团团围靠在李诚中身边,不时指指点点,分析着眼前的战况。他们身处之处是工程营临时垒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