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军阀-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六月起,国防军剿匪部队陆续进入云南。
云南官员积威日久,路边的农民看到大军浩浩荡荡的路过,纷纷都跪在道路两旁,都害怕被征徭役。
国防军当中有几个德**官,这次带了不少东西,道路又有点崎岖,边在路旁叫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让他帮忙挑担。
被指到的农民叫老梁,他不由心里一突,面色发苦的站起身走了过去,挑起东西跟在了后面。
云南官吏们都是这么干的。
走了七八里路,那名德**官又在边上找了一个农夫,让老梁可以回去了。
老梁放下担子正想回去,突然那名德**官拉住老梁,递了三块银元过去。
这把老梁吓了个半死,话都不会说了,连忙抬手使劲摆着,示意不要钱。那名德**官却是困惑的用蹩脚的汉语问道:“不够吗?”
说着又拿出一块,老梁还是使劲摆手。
“那再给一块吧!多了可没有了。”那名德**官说着又拿出一块塞到老梁手里,老梁彻底傻眼了,那名德**官已经歪过头招呼另外一个农夫挑担了。
老梁抓着手里的五块银元,仿若做梦一般。当老梁回到村里,把这事一说,顿时成为当地的一个大笑话。
而那名德**官过了一会,不由对该部队的营长抱怨道:“真是见鬼,云南这边工人费用太贵了,刚才花了我五块大洋呢!”
那个营长笑着对那个德**官说道:“如果有人给你十块大洋,让你挑一公里的路,你愿意吗?”
“不,不,不。”德**官连忙摇手,突然感觉五块大洋真是太便宜了,随后他又给了另外一个农夫五块大洋。
——————
第一更到!
第八十章:故人的来信
清晨,江渝很早就爬了起来,在宅子外面的草地上练拳,这是他从六岁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在坚持的。
霸道的形意拳已练至大成之境,但却极少人知道。
基本上大部分国民都不知道江渝还会武术,并且战力不低。伊氏姐妹对于江渝会武术也很惊讶,搞了半天这家伙就算没什么保护,一般也不会出什么危险。
所以两人一个成了秘书,一个成了生活助理。
“江渝,你的信。”这时候伊维峻从外面跑了进来,把一封写着英文的信件递给了江渝,江渝见上面的火漆被人拆过,伸手轻轻在伊维峻头上敲了一下,对她说道:“以后没事不要偷看我的信。”
“我才不看呢!一堆洋文谁看得懂啊!”伊维峻捂着脑袋,撅嘴对江渝哼了一声。江渝笑了笑,低头一看,却发现是爱丽娜写给他的信,不由感到很是意外。
爱丽娜已经两年多没有给他写过信了,不过江渝还是习惯于每次搬家都给她写上一封信,告诉那个美丽的英国少女,自己去了何处。
拿出信纸,江渝看到了那流畅和熟悉的英文字体。
“亲爱的江,写这封信之前,我一直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以往你来信问我是否还好的时候,我一直没有给你回信,因为我些年在追求音乐的道路上并不顺利。当初我想去法国找你,和你一同追寻艺术的梦想。当我准备行动的时候,却发现你已在巴黎成为了年轻的艺术家,那一刻我即为你高兴,同样也有一些难以叙述的失落……”
爱丽娜在信中的语句有些凌乱,她说她现在过得并不好,父母逼迫她尽快嫁人,而她又在音乐道路上彻底迷失了。
“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当得知你离开法国前往德国学习军事后,我一度迷茫了,音乐真的是人生的唯一吗?音乐是否真的值得人们为之追求一生。后来,当我得知你已经在德国结婚的时候,我……”
写到这里,突然止住了。
“再后来,我又收到了你的信,你就像是不愿在一处停泊的帆船,又如风一般回到了你的祖国。更加让我震撼的是,你在远东率领你的军队击败了沙俄帝国,你就像是天空中耀眼的星辰,而我还只是一颗平凡的小沙粒,这是否就是你和我说过的……命运吗?”
昔日那个美丽清纯的少女,此时在信中却表现出了异常的迷茫和失落。
江渝看完后不由眉头紧锁,立即返回书房,提起笔刷刷刷的写了起来,伊维峻奇怪的站在一边。
这是怎么了?
很快,江渝就写好了一张东西,递给伊维峻说道:“立即把这封信用电报发往英**情局分部,让他们把这封信送到英国伦敦,收信人写‘爱丽娜’,并附带一张从英国来上海的船票。”
伊维峻困惑的接过信看了两眼,顿时脑子又晕了,嘀咕一声:“又是洋文。”
作为秋瑾的学生,伊维峻民族主义情绪极强,对于洋文这玩意,大有‘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要我学洋文,死都不可能’的意思。
来到电报室,电报员小陈正专心致志的对着电台。
“小陈,把这个发到军情局英国分部,让他们……”伊维峻老气横秋的对比她还要大上几岁的小陈交代道。
“哦!”小陈接过文件,看了两眼后随即发起电报。
“亲爱的爱丽娜……”小陈低头看了一眼,轻声嘀咕了一句,然后把原文发了出去,伊维峻却是一楞,问道:“你懂洋文?”
“嗯!我以前留过洋。”小陈点头道,定国将军的御用电报员自然不是阿猫阿狗都能当的。
“那你和我说说上面写了什么?”伊维峻期待的对小陈说道。
“这个……这个……”小陈擦着额头的汗水对伊维峻说道:“这可是违反纪律的。”
伊维峻眼睛一转,笑道:“刚才总督大人和我说了,让我全程负责此事,不过他给了我一张写着洋文的东西,我又不好开口问是什么事,正好你给我翻译一下。”
“哦!原来是这样。”小陈却想不到伊维峻在诓他,而且伊维峻作为江渝的生活助理,又是秋瑾的学生,他自然能不怀疑伊维峻是什么间谍什么的,因此根本没有什么防备,而且这份文件上写的只是一封私人信件,也不是什么国家机密,交给生活助理负责也是很正常的。
“快点,快点。”伊维峻催促道。
小陈点了点头,翻译道:“亲爱的爱丽娜,收到你的信我很高兴,这让我想起了昔日我们纯洁的友谊和愉快的旅途。那时我们还都是充满青葱的少年和少女,真是让人怀念的时光。同时知道了你的情况后,我心里很难过,你说你就像是一颗平凡的沙粒,但我却认为,你是一颗未被发现的璀璨珍珠。请原谅我当初不能和你一起追求音乐的梦想,因为我有我的祖国,我的祖国正遭受侵略者的压榨,我的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所以我暂时放弃了对音乐的追求,而选择了投身军事。如果我生在一个强大富足的国家,那么我可能会将艺术当成我一生的全部,因为音乐能给人带来快乐、共鸣,它永远都存在意义和价值,它是人类伟大的精神财富……”
“命运总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许今日你并不幸运,也许我们无力抗拒,但并不意味着日后你不会成为上帝的宠儿。作为你的朋友,我会永远支持你的。也许你应该换一个环境,这样能让你彻底忘记一些烦恼,我真诚的邀请你前来远东,我在这里已经安定下来了,我想我以后很少再四处漂泊了,昔日我们无法一起追求艺术的梦想,并不意味着现在的我们不能。我已经为你买好了前往上海的船票,在我的祖国,现代艺术几乎一片空白,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你永远的朋友——江!”
小陈翻译出来之后,伊维峻听了却有些愕然。
“这是一封写给女人的信?”伊维峻凝神问道,小陈点了点头,“应该是将军在英国认识的一个朋友。”
“朋友?”伊维峻小声嘀咕了一句,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对小陈说道:“好了,你把信发出去吧!”
“好。”
……
英国伦敦,爱丽娜很快就收到了江渝的信,看到这封信,二十三岁的爱丽娜流出了泪水。
她抓着那张信里的船票,呆坐了半响,突然拿出行李箱,开始收拾自己的行礼。
第八十一章:弥漫的战争气息(求首订)
1913年,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年,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已经愈发紧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已经不可阻挡。
也许江渝的出现改变了一些历史,但不管怎么说,就算没有那个大公被刺杀的导火索,也会有新的导火索。
战争的爆发,只需要一个借口、一个理由。
从这一年上半年开始,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火药味连普通商人都已经能够闻得到了。。。
例如在中国的洋商,都已经开始抽离资金,准备回国支援战争。而江渝在这一年已经基本上无法再向外国银行借到钱了。
正是预料到了这个情况,江渝在12年就疯狂借了10亿英镑,加上德国的借款,借款总额达到了11亿英镑的规模。
如果把这些钱全用在铁路建设上,这些钱足够让中国修起15万公里以上的铁路,当然不包括那些地形复杂的高成本铁路修建地区。
英法俄等协约国都在抓紧进行战争准备,华东飞机制造厂的订单已经排得满满的,不仅英法订购大量侦察机、轰炸机,连俄国也在订购大量轰炸机。
然而各国不知道的是,在德国远华集团,已经在大量向德国供应战斗机,同时也有大量轰炸机、侦察机。。。
在出口方面,刚发展起来的中国工业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尽管此时全球工业产能过剩,但江渝在中国建设起了很多新兴产业,例如飞机、汽车、摩托车、电机、无线电设备等等。
只不过此时这些工业产品很多都是自产自给,出口的并不是太多,毕竟连自身需求都还未满足。
而在传统的出口商品方面,丝绸、茶叶出口一直没什么起色。桐油还好一些。
轻工业出口也还不错,尽管全球产能过剩,但中国轻工业生产技术更加先进,加上工人成本很低,成本上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而且在工业产品包装方面,中国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因此能够杀出一条血路。
能在当前这样的国际环境中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为了应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江渝已经开始布局了。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会使大量原材料价格上涨,所以江渝抓紧时间加大原材料开采建设。
至于囤积原材料什么的。那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尽管现在买进一吨原材料,可能会在两年后卖出两倍的价钱,但这也就是一锤子买卖,不能提高工业产能。
如果把钱投入到工商业当中,未必搞不到这样的回报率。
所以囤积原材料只是囤积那些紧缺原材料。例如橡胶,以及军工业所需的一些高端原材料。
早在11年的时候。江渝便开始囤积橡胶了。
这年头橡胶种植面积还没那么大。未来必然成为十分紧缺的物资,同时江渝在海外还拥有大片橡胶园。
还有那些高端军工业材料,等一战一开打,甚至能获得高达十多倍的回报率。
同时江渝在国际上大量买进粮食,粮食在一战当中价格也是会上涨的,价格上涨个两三倍那是完全可以的。
虽然回报率也不算太高。但手里有大量粮食首先可以保障国内不会饿死人,并且可以在一战爆发后动员更多的人口参与到工业生产当中去。
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尽管当前中国农业生产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并且粮食产量开始逐步增加。但江渝还是得防着一手。
后世历史学家认为:“一战前夕,各国都意识到一场战争不可避免,但战争双都认为这将是一次可以迅速结束的战争,同时确信己方阵营能获得胜利。然而渝少年时期游历欧洲,对协约国、同盟国阵营极为了解,敏锐的洞察到了即将爆发的欧洲大战并非是一场短时间内就能结束的战争。因此提前做好了应对准备,如提前向世界各国提出巨额借款,在工业产能过剩时期大力发展工商业,并在大战前大量购入橡胶等稀缺原材料,并购入大量粮食确保中国的粮食供应。正如他所预料到的那般,这场战争迅速扩大到了世界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趁欧洲人忙于自相残杀的机会,成功使中国初步崛起,为日后中国成长为超级大国奠定了基础。”
1913年夏,中国夏收再次到来,这次夏收在安徽、苏北及北方平原地区出现了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的身影。
同时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小型农机、拖拉机,其中以华东、湖广地区的小型农机最为普及。
这些小型农机和大型农机的出现,使农业人口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建设当中。
在农村地区,在地方行政人员的动员下,以及地方乡绅的出资下,建设起了大量农村砂石路,许多地区甚至建起了农村公路。
同时在行政人员的号召下,各地农民开始发展养殖业。家家户户都开始养鸡养鸭养猪,以往的农村人口不是不想养,而是实在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养。
由于之前没有什么农机,农业生产几乎都是靠纯粹的体力,生产效率低下,加上产出又没那么多,自己吃都不够,哪里能顾得上那些牲畜啊!
如今却是不同了,就算是佃户,首先佃租不要上交多少粮食了,而且国家还没有农业税收到他们头上,更没有什么杂七杂八的税。
加上农机的普及,他们第一有时间了,第二也有许多余粮了,发展养殖的基础已经具备了。
如果是自耕农,那日子就更舒服了。不过这个时期的自耕农有了更多的负担,因为义务教育开始普及了。
连女孩都进女校接受义务教育去了,家里的小子要是不进学校,那以后岂不是连媳妇都找不到?
而此时的教育制度,只有对贫困人口才有教育补贴。其他的都是要收学费的。
而那些地主除了发展种植业,同样也有发展养殖业。
使用了农机之后,那些地主聘用的长工人数开始减少了,并且农机普及到一定程度,农业税也会降低。
为了增加收入,地主们都开始多方面发展。
结果算下来,收益竟然不比以前收佃租的少,交了税之后甚至还要更多一些。
此时的北洋政府时期,以及华东派系并存的时期,中国各省农业人口身上的束缚已越来越少。人民的生产创造力得到了释放,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