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韩信-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秦国,女子大多十七前就会许配人家的,不少人更是在十四的年纪就已经结婚生子,像赢可这样快二十了仍然云英未嫁倒是件非常少有之事。只是因为她的父兄皆去,无人为她做主所以才一拖再拖,再加上她一颗芳心早已经系在韩信身上,自然不会再做他想。
韩信哪里会听不出她话中的意思,心中不又泛起了一股愧疚,伸手轻轻的握住赢可的柔荑道;“傻可儿,我们患难与共,经历了那么多生生死死,我哪里还会不明白你的心意。只是朝中反对此事的人肯定很多,所以为了顾全大局我才没有提出迎娶你的请求。这次我出征回来后,我一定想办法迎娶你的,就是不知道我们尊贵无比的太长公主殿下愿不愿意下嫁于我这个穷小子呢?”
赢可痴痴的看着韩信,两行清泪缓缓流下,她等这句话已经等了太久太久了,强自梗咽的说道;“我愿意!”
“我会一直等你的,等到你回来为止!”
大军离开了咸阳,沿着秦直道一路浩浩荡荡的直奔上郡。这次出征韩信自然是主帅,除了蒙石和奚达拜为将军外,还有另外一名在军中郁郁寡欢、整天愁眉苦脸之人。
那就是当日被秦军在咸阳城墙上生俘的英布。
昔日韩信和项羽会盟时,故意只提起了钟离味一人作为筹码,而对同样重伤被俘的英布决口不谈。
韩信心中清楚,钟离味是项羽的死忠,绝不可能归顺于他的,可是英布则不一样,他原本就是纵横大江的剧盗,昔日项羽消灭他还是靠着韩信献上的计策。项羽怜其勇才将他收为心腹,可心中对他自然远远及不上虞子期、钟离味等人亲近,这点英布也是心知肚明。
所以韩信骗英布说项羽只肯拿北地郡作为条件来换取钟离味和二万楚军降卒,却丝毫没有提起他。英布听了信以为真,顿时勃然大怒,他在楚军的时候就以悍勇而勇冠三军,每战项羽都用他为先锋冲锋陷阵的,可对他却也一直寡恩刻薄,并没有给太多的封赏。
原本在楚军时英布就是满腹牢骚,现在一听项羽提都不提他,这才怒极答应了投靠秦国,被韩信拜为将军。英布父母双亡,留在楚地的妻子又无所产,到也一身轻松。
韩信再得到他的回应后立即大张旗鼓的造势,不但亲自登台郑重其事的拜他为将军,还派出间谍密探在关东大肆宣扬,英布这才隐隐感觉出了不对劲之处。项羽此人嫉恶如仇,凡是背叛他的人没一个都能有好下场,可以想象的出他在彭城知道心腹爱将英布居然公然背叛,一定会勃然大怒,誓要亲手杀死英布以图后快。
待英布恍然醒悟过来时已经为时甚晚,项羽的脾气秉性他自然十分了解,他就算再叛出秦国项羽也不会饶过他的。眼下无奈,只好跟着韩信一条路黑到底了,反正在楚国也是当将军,在秦国也是当将军,他又不是楚人,有什么区别。
只是心中着实觉得憋屈,看着韩信不由牙痒痒。韩信却浑然不觉的样子,每次看见他仍然得意洋洋一副很欠扁的样子。这次出征韩信就把英布带在了身边,因为也需要的勇武冲锋陷阵,更何况和匈奴人交战,英布就算想有异心也难,正好可以借此机会磨合磨合,让他真正为自己所用。
英布是个很有权势**的人,既然有权势**,那就不难利用了。项羽能给他的,韩信也能给,就算是项羽不能给的,他也未必不能给。
大军向北一路沿着秦直道疾行,到了第八日就已经赶到肤施城外。
既然和秦国是敌非友,司马欣和董翳当然如临大敌,生怕秦军突然变了主意夺取了上郡。一边下令紧闭城门,一边令所有的甲士都上城头严阵以待,小心翼翼的留意着路过的秦军动态。
城头之上,司马欣和董翳都满脸紧张的注视着数里外隐约可见的秦国大军,心中忐忑不安。此时已经临近黄昏,视野之处并不是很清楚,司马欣眯着眼看了半天,开口问道身旁的董翳。
“你看这支秦军如何?”
董翳摇了摇头,脸上有些失望的说道;“我看他们的队伍有些凌乱,阵列也是闹哄哄的,虽然中军还算严整,可两翼却混乱不堪,想来应该都是些临时征召的新兵吧。我现在有些糊涂了,你说韩信那小子打算带这么一支军队去云中,去送死吗?”
司马欣沉吟道;“我想可能是咸阳一战秦军损失过于惨重吧,只有靠临时征召的新卒为军。不过你别小看了这韩信,他既然能战无一败就一定有他的门道。”
董翳有些不以为然的嗤之以鼻,“秦军的质量越来越差了,想当初我们年轻的时候出征六国,那时候的秦军才算得上虎狼之师呢。后来我们跟着上将军,带的军队虽然质量有所下降,可也是百战精兵,哪会想到秦国现在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说完董翳叹了口气,显然有想起了以往之事。司马欣也不再言语,而是紧紧的盯着数里之外正在移动的秦国大军。
他心中忽然有些后悔,这些秦军也都是秦人子弟,和他一样的出身,自己却将他们的性命白白送给了凶残的匈奴人,这让他多少有些心中不安。
但却已经无可挽回了,三天前他的使者已经快马奔向正在云中围城的匈奴大军,向他们的单于递上了他的亲笔信。
冒顿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顿时大喜过望,他意识到了这是进军中原的绝佳机会。如果能全歼秦军这一支主力部队,那随后必然可以势如破竹的自河套南下攻入富庶的关中,他冒顿就可以正式取代秦国成为中原的主人了。
想到这里冒顿不由心花怒放,急忙下令匈奴大军一分为二,他的心腹爱将右谷蠡王赫连山率十万铁骑继续围困云中城中的秦军,围而不攻只是死死的将北军的残部拖在云中城。他自己则亲率二十万精骑赶赴渡口对岸设伏,耐心的等待秦军北上的大军到来。
而此时的肤施城中的司马欣董翳二人却没有发现,早在进入上郡后不久,秦军大军中一支三万人的骑兵就已经脱离了方阵,一路向西沿着旧长城古道驰入草原,剩下的步卒和民夫则继续扮作大军按照原计划北上。
正文一百四十三章里应外合
三万轻骑脱离了秦军方阵后,向西快速的通过了上郡全境,再折向北沿着长城故道进入了草原。四万多步卒和民夫则继续冒充主力向北到达乌川渡,白天在那里煞有其事的用渡船将一船船大军运过大河,夜晚则偷偷的将军队拉回,一直这样过了五天,完成任务的‘民夫们’才大摇大摆的拖着辎重等沿着原路返回关中。
因为秦军戒备森严,司马欣的探子也无法靠近渡口,只能远远的观望,所以并未看出秦军的猫腻。而冒顿的大军则担心打草惊蛇,所以并未在河对岸设伏,而是远远的在数百里之外扎营,是想等秦军全部渡过河后再依靠骑兵的冲击力一举将其歼灭。
冒顿在得到斥候探来的消息后,一直耐心的等待着秦军东进。为了不让秦军生出警觉,他甚至下严令禁止任何游骑出大营,沿岸的居民也早已经被扫荡一空。
直到等待了十天后,仍未看到秦军的影子,冒顿这才察觉道有异。便带着大军杀入秦军在河岸边设置的大营,却发现秦军早已经人去营空。
冒顿一时又惊又疑,吃过秦军苦头的他忍不住想起了三年前北军趁匈奴主力南下时越过漠北偷袭王庭的事情,便再也沉不住气了,急忙派右大将率三万骑兵返回龙城严加戒备,防止秦军故技重施。
他自己则将剩下的大军分为数队,在雁门云中之地四处游弋,寻找这一支凭空消失的秦军。同时令人紧守此处通往雁门城的每一处关口,防止秦军赶到雁门城下和北军会合。
得到了斥候确定的禀告,说十日前秦军确实已经渡过了大河。冒顿并不但心秦军已经调头逃回了关中,要知道一支数万人的大军渡河那动静一定非常大,匈奴人的斥候不可能不会发现的。
所以冒顿断定秦军一定是藏匿了踪迹,在河东之地悄悄的躲过了匈奴人的包围。
只是他的大军沿着大河搜索了十几天,却没有发现一丝秦军的踪迹。这让冒顿变得有些疑神疑鬼起来,觉得秦军可能是和南面的赵军有所勾结,没准借道赵境准备偷袭匈奴,便又下令加大巡逻范围,将与太原、代郡接壤的边界也列入巡弋之处。
就在冒顿为找寻秦军绞尽脑汁的时候,韩信的三万轻骑已经出了废弃的长城旧道,一路快马疾驰向北穿插,想绕道到雁门的背后袭击毫无防备的匈奴大军。
韩信早料到了司马欣二人会不安好心的,为了自保,二人一定会想方设法的拖住秦军后腿,而将消息出卖给匈奴无疑是最佳的方式。既没有出一兵一卒,又能借匈奴之手将秦军的主力彻底歼灭,何乐而不为呢?连韩信都想不到二人会不这么做的理由。
所以才使出了声东击西的计谋,正好借二人之口将匈奴的大军一分为二,冒顿为了保持对北军的封锁一定会在雁门城下留下足够数量的军队。
只可叹司马欣和冒顿自以为螳螂捕蝉,却不知道黄雀早已在后,若论在战场上算计人心,有谁会是韩信的对手呢?
大军出长城后,快马加鞭并不停留,一路上小心翼翼的避开人烟所在,若是迎面碰上了匈奴的牧民则悉数杀死,不留任何活口。
漠南之地当年虽未纳入秦国的版图,可昔日秦国强盛之时漠南却是北军的震慑范围。强大北军时常北上游弋找寻匈奴的部落以此获取头颅挣取军功。当年为了躲避秦军不间断的打击,头曼才率部族翻过了大漠在漠北扎根,漠南则被放弃。
所以北军对漠南的了解并不输于匈奴人,甚至可能胜之。因为秦军在漠南有详细的勘测,并且绘制成地图供将军们行军所用,每一处山川河流都在地图上大致标出,这为秦军的偷袭创造了极其有利的先决条件。
当初韩信带回关中的部属中,有相当多的是北军老卒,在草原上作战经验丰富,一路上倒是有惊无险,偶尔被牧民意外的发现也及时的被处理了。唯一一次例外就是在一天黄昏时和河边和一个匈奴南下放牧的小部落迎面撞上,双方皆是愕然。
秦军最先反应过来,蒙石一马当先的率部冲杀进匈奴人的队伍中,后续赶到的奚达和英布则分兵左右包围防止匈奴人逃走。一场血战下来,这个三万人的匈奴小部落彻底的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活口。
这么一个规模不小的部落失踪一定会引起匈奴驻军的注意,所以韩信便再度加快了行军速度,三万大军飞快的折向南下,朝着南边的云中直扑而去,终于在离开上郡十五日后赶到了云中段的长城。
长城分为两段,始皇帝最初将秦、赵、燕的三国长城连接而成的是内长城,雁门郡就属于内长城南麓。后蒙恬北驱匈奴后获取了大片的领土,秦军防线便向北推进了数百里,于是又筑新的长城段以连接旧长城,是为外长城,云中就属于外长城防线。
长城原本就是农耕文明防御游牧部落所用的,匈奴人自身就是游牧部落,占据长城后自然弃之不用。北方就是匈奴人的根据地大草原,所以冒顿只是在长城的几处关隘上简单的派遣了些老弱士卒,用来保障南面掠夺的物质能顺畅的通过关隘运往龙城。
匈奴人的麻痹大意也给秦军提供了可趁之机,韩信从军中精心挑选出可数十名武艺高强之人,趁着夜色翻上关墙将看守烽火台的匈奴兵悉数杀死,打开关隘城门。随后秦军铁骑川流而过,一路南下如入无人之境。
赫连山今年三十有六,他虽姓赫连,却是匈奴单于的同族、挛鞮家族的分支。他的祖父因为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当时的匈奴单于以赫连山赐姓,意思是像赫连山一般高大巍峨,从此他们家族就以赫连为姓。
赫连山在冒顿为左贤王时在他麾下担任左大将一职,一直对冒顿忠心耿耿,即使是在冒顿被废黜后仍然不时派人偷偷去表达忠心。事实上也证明他押宝押对了,年幼的太子馹尔睇果然不是攻于心计冒顿的对手,在得知冒顿登上单于位子后,当时是在漠南的他也是第一个率部投靠了旧主。
冒顿为此对他心怀感激,便处处提拔。才不到半年的时间,赫连山就已经当上了右谷蠡王,位居匈奴二十四长第四。因为冒顿年富力壮,并未立太子,左贤王一职便空缺着。再加上右贤王德拉提因为年事已高,很少关心政务,所以赫连山其实已经是匈奴响当当的三号人物,仅次于大单于冒顿和留守龙城的左谷蠡王曩知牙斯。
赫连山并不是一味投机取巧之徒,他在以勇为尊的匈奴中算的上一名文武双全的智将,因此和冒顿非常对脾气,被冒顿收为心腹股肱。冒顿率大军南下伏击秦军,便把剩下的十余万大军交由他统帅。
因为雁门城城高池深,缺乏大型攻城器械的匈奴人很难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将它生生硬啃下来,冒顿起初的战略就是将雁门团团围住,想将里面的数十万军民给困死。冒顿大军南下后,匈奴的兵力吃紧,若想围住偌大的雁门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赫连山便将大军收拢,在北城门外和城中守军对峙,其他三门则昼夜不停的派巡骑预警,防止秦人逃脱。
赫连山并不担心秦军会突围,要知道云中城内尚存的秦军仍有六万之多,之所以死守云中,是因为城内还有二三十万平民来不及撤离。这些平民都是北军的父母妻儿,所以赫连山料定了秦军不会独自突围的。
若是秦军想带着这些妇孺老弱突围的话,那到正合和赫连山的心意。在平原之上匈奴人的骑兵绝对能轻而易举的追上仓皇南逃的秦人队伍,将他们全部杀死在逃亡的路上。
令他失望的是秦军守将并没有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尽管赫连山仅仅堵住北门,放任其他三个方向的秦军自由出入,王泾却看出了这是匈奴人的花招,仍然坚守城中绝不轻易出战。
只是城内三十多万人每日消耗的粮草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尽管王泾提前收拢了北地的辎重粮草,可仍然在匈奴人进攻的狂潮中损失惨重。满打满算,城内的粮草也最多只够再支撑一个月了。若是一个月后仍未有什么转机出现,那王泾只好舍弃大半的秦人,带着愿意跟他走的秦军突围南下,返回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