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 >

第22部分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毛对邓在会议上的做法表示认可,因为他没有对江青过于严厉。邓小平向毛泽东证明了他能按毛的意愿做事,会继 
续和江青一起工作。 
毛泽东从未完全放弃王洪文,王洪文后来还协助华国锋筹备了毛泽东的追悼会,但是,自从去了浙江之后,王洪 
文在党内的协商中事实上已经不起作用。王洪文被派往浙江时向毛泽东提议,请叶帅或邓小平代他主持党的会议。体力 
衰退的叶帅在 7 月 1 日写信给毛泽东说,自己年纪太大了,还是让邓小平领导党的日常工作吧,毛泽东立刻表示同意。 
叶帅在 7 月 2 日起草了一个正式文件,宣布邓小平除了作为事实上的总理领导政府工作、作为军委副主席领导军队以外, 
还要主持党的日常工作。最重要的是,大约就在这时,毛泽东还交给了邓小平一项外交领域的新任务:邓小平将成为第 
一位对西方国家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共官员。 
与西方关系的突破:中法关系 
邓小平于 1975 年 5 月 12 日至 17 日对法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共领导人首次出访一个西方国家,这使他 
有机会着手为中国向西方学习作准备枣就像 1950 年代学习苏联一样。'381'毛泽东选派邓小平进行这次重要的出访, 
使「四人帮」起了疑心,他们正确地看出这是邓小平权力增加的又一个迹象。这次出访对于作为领导人的邓小平确实有 
重大影响。与他一年之前路过法国时不同,这次访问提供了一次机会,使他能够更具体地了解这个他在半个世纪以前所 
熟悉的国家发生了多大变化,思考中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做些什么。 
为何是法国呢?毛泽东在一年前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他把欧洲的发达国家看作第二世界的一部分,也就是 
说,它们是中国应该与之联合共同对抗苏美两大霸权的国家。在第二世界的所有国家中,法国又是最先主动与中国建立 
友好关系的国家。它在  1962  年就与中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而当时没有几个西方国家愿意这样做。法国总统庞比杜 
(Georges Pompidou)在 1973 年 9 月正式访问北京,并受到良好接待,成为第一个访华的欧洲领导人。因此,当 
1975 年法国向中国发出国事访问的正式邀请时,中国很愿意把这个机会作为对庞比杜访华的回访,并表明自己正在从 
文革的自我封闭中走出来。 
在 1975 年访法期间,邓小平受到吉斯卡尔?德斯坦(Giscard d'Estaing)总统和希拉克(Jacques Chirac) 
总理的接待。希拉克后来回忆说,邓小平直率而热情,十分了解国际关系。'382'在访法期间,邓小平表现了他个人对法 
国生活的赞赏,游览了里昂和巴黎等半个世纪以前他去过的一些地方。 
邓小平要向法国传递的主要外交政策信息是,请求西方继续给予支持,共同对抗最具侵略性的超级大国苏联。他 
对同苏联搞缓和的价值表示怀疑,赞成西欧各国团结一致坚定对抗苏联。但是对于邓小平来说,学习现代化的经验至少 
和磋商外交政策问题同样重要。他参观了一些农业和工业场所,就如何扩大中法贸易举行会谈。这是邓小平第一次访问 
一个现代西方国家,在这里他看到了五十年前他离开之后法国发生的惊人变化,对中国已经变得多么落后感到震惊。这 
些见闻体验和成功的国事访问带来的连锁反应有着深远的影响。三年以后,谷牧率领的中国经济官员将延续邓小平的访 
问,在唤醒中共领导人对国外经济和外交机会的意识,为中国进一步向西方开放提供支持力量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 
'31'参见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  邓小平在 1975》(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页 25;张化:《邓小平与 1975 年的中国》(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32'高文谦:《晚年周恩来》(Carle Place; N。 Y。:  明镜出版社,2003)。 
'33'高文谦:《晚年周恩来》(Carle Place; N。 Y。:  明镜出版社,2003)。 
'34'对能看到毛泽东和江青之间通信的党史专家的采访。 
 
 
'35'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78。 
'36'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75 年 1 月 13 日。见 Documents of the First Session of 
the  Four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ek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75)。 
'37'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445;2002 年 4 月作者对唐闻生的访谈。 
'3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下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社,2004),1975 年 2 月 1 日,页 1416。 
'39'《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5 月 29 日,页 5051;另参见  程中原、夏杏 
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547。 
'310'张化:《邓小平与 1975 年的中国》,页 7074。 
'311'《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1 月 25 日,页 1011;SWDXP2; pp。 1113。 
'312'  Jonathan  D。  Pollack;  〃Rebuilding  China's  Great  Wall:  Chinese  Security  in  the 
1980s;〃  in  Paul  H。  B。  Godwin;  ed。;  The  Chinese  Defense  Establishment: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1980s (Boulder; Colo。: Westview; 1983); pp。 320; Paul H。 B。 Godwin; 〃Mao 
Zedong Revised: Deterrence and Defense in the 1980s;〃 in Godwin; ed。; The Chinese Defense 
Establishment;  pp。  2140;  June  Teufel  Dreyer;  〃Deng  Xiaoping:  The  Soldier;〃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5 (September 1993): 536550。 
'313'《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1 月 25 日,页 10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邓小平军事文集》(三卷本)(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 
社,2004),第 3 卷,页 46,1975 年 1 月 19 日。 
'314'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24425。另见《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975 年 1 月 12 日,页 45。 
'315'《邓小平军事文集》,第 3 卷,页 13。 
'316'邓小平:〈当前军事工作的几个问题〉,此文是 1975 年 1 月 14 日邓小平听取总参谋部工 
作人员的汇报后的批覆要点,见同上,页 13;邓小平:〈国防工业和军队装备工作的几点意见〉,此文 
是 1975 年 5 月 4 日对军委常委会汇报的批覆,见同上,页 2025;邓小平:〈要建立严格的科学管理 
和科研生产制度〉,此文是 1975 年 5 月 19 日听取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七机部(主管导弹研发和制造)的 
汇报后对军委常委会的讲话,《邓小平军事文集》,第 3 卷,页 2627。 
'317'William Burr; ed。; The Kissinger Transcripts: The Top Secret Talks with Beijing 
and Moscow  (New York:  New Press;  1998);  p。  308。  关于此次会谈的背景和谈话备忘录,见  pp。 
265321。 
'318'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98。 
'319'例如在总参谋部的一次座谈会上,邓小平明确宣布,军队不必急着备战。见《邓小平军事文 
集》,第 3 卷,页 9。 
'320'例如在总参谋部的一次座谈会上,邓小平明确宣布,军队不必急着备战。见《邓小平军事文 
集》,第 3 卷,页 913。 
'321'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04405;《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975 年 1 月 19 日、25 日,页 89、1011;《邓小平军事文集》,第 3 卷,页 68;SWDXP2; pp。 
2728。 
'322'《邓小平军事文集》,第 3 卷,页 13。 
'323'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07408。 
'324'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15417。 
'325'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16。 
'326'《邓小平军事文集》,第 3 卷,  1975 年 5 月 19 日,页 2627。 
 
 
'327'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08、412415。 
'328'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94。 
'329'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07108;《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975 年 5 月 19 日,页 4647。 
'330'2006 年对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张星星的采访。 
'331'Harrison  E。  Salisbury;  The  New  Emperors:  China  in  the  Era  of  Mao  and  Deng 
(Boston: Little; Brown; 1992); p。 334。 
'332'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556。 
'333'Salisbury; The New Emperors; pp。 333334; Salisbury1987 年 10 月 7 日对万里的 
采访。 
'334'王立新:《要吃米找万里:安徽农村改革实录》(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页 
22。 
'335'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759。 
'336'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456。 
'337'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761。 
'338'中国各省省委书记(省一级党的最高职务)的称谓经常变动,各省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 
1982  年之前各省都有数名省委书记,其中一名称为「第一书记」。有时其他书记也有排序,有时则都称 
为「副书记」,有时又称为「书记处书记」。每一名书记分管一个「系统」,如政法、工业运输、商业或 
文化教育。头衔的变化往往并不反映工作责任的变化。即使中国的作者也不总是采用准确的称谓。1982 
年中共十二大重新强调集体领导以后,大多数省份都逐渐放弃了「第一书记」的称谓,1985  年后不再使 
用,但仍有一名书记全面负责。我在本书中提到指职位最高的书记时,都用「第一书记」,不考虑时间因 
素,其他书记简称省委书记。 
'339'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62。 
'340'SWDXP2;  pp。  1417。  邹谠在评论《邓小平文选》时说,与原始文稿相比变动很小。见 
Tang  Tsou;  〃Review:  The  Historic  Change  in  Direction  and  Continuity  with  the  Past;〃  The 
China Quarterly; no。 98 (April 1984): 320347。 
'341'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8、6768。 
'342'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64、68。 
'343'DXPCR; pp。 298299。 
'344'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6869。 
'345'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6970。 
'346'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70。 
'347'DXPCR; p。 299。 
'348'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7071。 
'349'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71、77。 
'350'《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3 月 22 日,页 2829;《历史转折的前奏》, 
页 7374。 
'351'《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4 月 18 日26 日,页 3637。 
'352'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8184。 
'353'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29445、465。 
'354'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56。 
'355'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76、82、126。 
'356'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13114。 
'357'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25。 
 
 
'358'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18120。 
'359'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26133。 
'360'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42153。 
'361'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25。 
'362'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47149。 
'363'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50152。 
'364'《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5 月 21 日,页 4748。 
'365'《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5 月 29 日,页 5051。 
'366'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63166。 
'367'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66。 
'368'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69。 
'369'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69170。 
'370'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43465;Frederick Teiwes and Warren Sun; 
The End of the Maoist Era: Chinese Politics during the Twilight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19721976  (Armonk;  N。Y。:  M。  E。  Sharpe;  2007);  pp。  245251;  274282;  Keith  Forster; 
Rebellion and Factionalism in a Chinese Province: Zhejiang; 19661976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0); 2007 年 10 月对纪登奎之子纪虎民的采访。 
'371'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45。 
'372'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45446。 
'373'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46。 
'374'据程中原的采访,见《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54。 
'375'据程中原的采访,见《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65。 
'376'《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4 月 1826 日,页 3637。 
'377'《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4 月 18 日,页 35。 
'378'《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4 月 27 日。页 3839。 
'379'《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5 月 3 日,页 4041。 
'380'《邓小平年谱(19751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