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甲午战争史 >

第42部分

甲午战争史-第42部分

小说: 甲午战争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月十七日,清军分左右两路反攻海城。右路长顺军进至双龙山东北的二台子,左路依克唐阿军进抵欢喜山西侧的波罗堡子,对海城形成了弓形的包围线。此时,日军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三好成行大佐指挥步兵第七联队防守双龙山;粟饭原常世大佐指挥步兵第十九联队防守欢喜山。此外,日军还在晾甲山和唐王山增添了兵力,以防清军由营口大道和牛庄大道来袭。

是日下午一时二十分,长顺所部从二台子缓缓前进,将艾台堡子村占领,开始向双龙山射击。清军左右两翼所发射的炮弹,飞过双龙山巅,落于山的南麓,形成交又火力。在清军第一次排炮射击下,日军死伤多人,其中二等军曹比良外茂松等三人当即被击毙。

随后,依军举着二十四面旗帜,向双龙山前进,一直进至距日军阵地四、五百公尺处。适在此时,日军的一个炮兵中队前来增援。清军“更番仰攻,扑及山腰,雪深岩高,枪炮如雨,未能遽上”。日军枪炮齐射,长顺所部“阵亡兵勇二十余名,受伤者四十余名”注10无法继续前进,便迅速“退入后面的洼地,在洼地下面缓慢地撤退”。注11时为下午二时三十五分。

当东路长顺所部后撤之际,西路依克唐阿所部尚在与日军对峙。注12在波罗堡子村南距欢喜山约两千公尺处,依军设置了四门快炮,镇边军统领荣和“奋不顾身,亲督炮队在西猛攻”。注13在炮火的掩护下依军向欢喜山进逼。枪炮弹丸,雨注交射,欢喜山日军阵地处于危殆之中。这时,日本第一军司令官野津道贯中将和第三师团长桂太郎中将,适在欢喜山上观战。“突然,一发清军炮弹掠着欢喜山巅飞来,其弹道非常准确。二位中将正手持报告交谈,炮弹从中间穿过,不禁愕然一惊。”注14但这颗炮弹未即着地爆炸,致使这两个侵略军头子得以保住性命。于是,日军加强了炮击,向波罗堡子和清军前沿阵地连续发射。依军仍坚持战斗,与敌对射。荣和“左腿受伤”,“犹裹创力战”。注15战至下午四时十分,依军伤亡已近百人,开始撤退。日军以步兵第十八联队在西,步兵第十九联队在东,步兵第六联队居中,炮兵部队继后,追击北撤的依军。依军且战且退,仍给最先逼近的日军步兵第十八联队第三大队以重大杀伤。下午五时许,日军始进入波罗堡子。

同一天,徐庆璋为配合清军反攻海城,命乡团自吉洞峪向析木城方向前进。在此以前,日军曾屡次进犯吉洞峪,皆为乡团所阻,未能得逞。据《辽阳县志》载:“日人自大孤山登陆,陷岫岩,欲间道犯辽阳。吉洞峪练总徐珍集乡勇,各持抬枪,鸟铳在峪南韩家岭、宋家岭等处扼守。日兵数千来窥,甫上岭,辄击之,毙数人,遂不敢进。各乡勇昼张旗帜,夜燃火把,出没往来,虚实兼用。一日钲鼓大作,日人数百骑驰至;令乡勇俱伏,俟至近,发铳齐击,却退。徐练总曰:‘寇且大至,宜避之。’炊时,果以巨炮来向前设伏处击之,许久,林烟石火,而众无恙。至是,日军不复至。相持月余,日乃分兵赴海城。”注16但潘家大岭仍有日军驻守。于是,趁依、长两军反攻海城之机,委员俞凤翔商令徐珍等进击,夺回潘家大岭。但是,徐庆璋认为:“该处三面皆通贼路,我军兵单,万难驻扎。”注17遂放弃潘家大岭,暂时未再向析木城进逼。

在这次反攻海城的战斗中,日军守双龙山的步兵第七联队伤亡七人,守欢喜山的步兵第十九联队伤亡十五人,参加追击的步兵第十八联队伤亡二十三人,合计伤亡四十五人。注18战斗结束后,依克唐阿退回耿庄子,长顺则先已退向柳河子,皆未远去。于是,五天后又有第二次对海城的反攻战。

第二次反攻,时在一月二十二日。清军参加反攻的部队与第一次相同。

清军第一次反攻失败后,退守东起甘泉堡西至耿庄子一线。一月十八、十九两日,双方前哨迭有接触。十九日拂晓,野津道贯一行返回岫岩。是日,为日军第三师团伤亡最多的缸瓦寨战斗一周月。桂太郎为了安抚部下和鼓舞士气,便在海城南小门内举行招魂祭。他在祭文中赞这些成为异乡之鬼的死者:“夏则炎天,冬则冱寒,忠节尽国,不厌其艰”,“或死弹丸,或毙厉疾”,虽“魂魄在天,地无影迹”,却“氏名在牒”。最后则祈祷这些亡灵佑助:“我武之扬,此灵惟藉。”注19桂太郎估计清军还会重整旗鼓来攻,所以这次招魂祭实际上是战前的一次精神动员。在依克唐阿看来,“若不急图攻计,诚恐再一漫溢,则无险可扼之区,办理更形棘手。”注20因此,他再次与长顺商定,约期各出队夹攻海城。

一月二十二日上午八时,清军仍分东西两路向海城进逼,但在战术上略有改变,即长、依两军又各分两路进攻,以分散敌人的兵力。长顺命亲军统领明顺等带队自正北从双龙、欢喜二山之间进击,将炮兵阵地布置在三里桥以北高地以为掩护;丰升阿、蒋尚钧、丁春喜带队经头河堡、二台子绕过双龙山,以攻海城东北的双山子。依克唐阿命庆德、韩登举等营由波罗堡子进攻徐家园子,将炮兵阵地布置于沙河沿以为掩护;德英阿,乌勒兴额等营为后继;札克丹布等营绕到苏家堡子,从西进攻。

在清军进攻之前,日军已重新进行了防御部署:自双龙山下至欢喜山以东属三好成行大佐的防守范围,自欢喜山下至牛庄大道属粟饭原常世大佐的防守范围,由大岛久直少将指挥;自牛庄大道至晾甲山下属冢本胜嘉大佐的防守范围,自晾甲山下至唐王山下属佐藤正大佐的防守范围,由大迫尚敏少将指挥。桂太郎判断:清军的主力是在西路,而东路清军的“目的是分散我军的兵力,其任务是实行牵制”。注21同时,他认为,佐藤所部的防守范围是在晾甲山以南,而只要清军不从营口大道来攻,这一带就投有危险。因此,命令佐藤率步兵第十八联队第三大队、第二大队第七中队,以及步兵第六联队第一大队和炮兵第二大队,伺机袭击清军的右翼。

上午十时十五分,依军在大富屯和小富屯以南,经过波罗堡子附近,以密集的队形向徐家园子进逼。日军用望远镜观察到:清军“五人一帜,十人一旗,旗帜飘扬,红黄黑白相间”。“他们在头上缠着紫色头巾,手持抬枪、鸟枪,连发枪等火器”,“从一千公尺以外的远距离开始射击,一步一枪,两步一射,小心翼翼地前进”。注22此时,日军已在徐家园子设下埋伏,并不还击,只等清军进到近距离,然后再给以突然打击。原来,防守徐家园子的日军是步兵第十九联队第一大队,由藤本太少佐指挥,正在村北和村西的防御工事里隐蔽。后来的佐藤正所部也进行了隐蔽:步兵第六联队第一大队伏于村西南朝北的土崖上;步兵第十八联队第三大队和第二大队第七中队面西立于土崖下面;兵头雅誉少佐指挥炮兵在村南占领阵地。

下午一时十五分,依克唐阿亲率博多罗一营督战,前军庆德各营逼近徐家园子,“德英阿、乌勒兴额继之,札克丹布等亦至”。当依军“以破竹之势逼近至二百公尺”注23时,日军步兵第十八联队第三大队长牛岛本蕃少佐首先率队自工事两端冲出,将依军横队从中间冲开,分割成为两部。随后,所有日军伏兵全部跳出工事,将依军冲散。依克唐阿见处境不利,一面命博多罗一营绕攻城南,以牵制敌人,一面派飞骑向长顺告援。关于这次中伏的经过,依克唐阿奏称:“我军不能前进,即饬博多罗绕向南门,另牵贼势。奴才亲冒子弹,率领各营复将伏贼诱出(指牛岛大队),札克丹布等连开数炮,击毙不少。我军方拟越过,不意该贼另有埋伏,忽然突起(指其余日军伏兵),城上下各炮齐发。我军已无后继,兵勇纷纷倒地,不忍再令伤亡,遂饬且战且退。”注24

长顺按依克唐阿的飞报后,即拔队经沙河沿绕至城西,抢攻晾甲山。吉林练军马队统领西隆阿,吉字营马队营官庆昌等先至,亲军统领明顺也率队赶到,对晾甲山进行三面围攻。但日军炮火太猛,难以前进,不久亦即撤退。长顺见西路清军已退,也下令北撤。在这次战斗中,仍采取“步步为营,相机进剿”的老战术。这种战术曾被日人讥之为“防势进攻”。注25加以缺少攻城的大炮,又不擅长攻坚,因而遭到了失败,而且损失比第一次更大。是役日军仅伤亡九人。注26由于日军“用开花弹猛击”,杀伤力很强,所以清军瞬时“尸积如山”。注27长军伤亡弁勇一百二十余名。“哨官周绪科炸去头颅,立时阵亡;营官左世荣膝被铅子透出;哨官穆泰和、万金彪、葛永仁各受重伤。”注28依军“伤亡亦有五百余名之多”。注29共伤亡六百余人。

第二次反攻海城之败,使依、长二军的元气都受到一定的损伤。事后,长顺称:“未敢遽议进兵者,正以稳慎进取。”注30依克唐阿则提出:“一俟调集统领寿山等十一营,即当再图攻取。”注31由于清廷一再督催,才迟至二十余天后发动了第三次反攻。

第三次反攻:时在二月十六日。参加这次反攻的清军有三支:一、左翼军,包括靖边军步队十六营、马队二营三哨、炮队四哨,吉字军步队八营、马队四营,豫军精锐营步队三营二哨、马队三哨,由长顺指挥;二、中路军,包括敌忾军步队四营,镇边军步队四营、马队九营,靖远新军步队五营、马队四营,齐字练军步队四营、马队二营,齐字新军马队三营,韩登举民团三营,由依克唐间指挥;三、右翼军,包括拱卫军步队十一营,老湘军步队五营,由徐邦道、李光久指挥。

长顺和依克唐阿两次反攻海城,均遭挫败,深感蟠踞海城之日军防守甚坚,若仅以现有兵力攻击,徒受损伤,难以取胜.长顺说:“此次倭贼占踞海城,据守险要,反客为主,我以潜师远攻,已殊劳逸,且各营大半新募,可胜而不可败,若使连日攻坚,非特多伤精锐,兵家所忌,设有疏虞,则一蹶难振,大局便不可问。”注32依克唐阿则提出扰袭敌后的战术:“裹粮而行,卷旗急趋,扰彼岫岩、金、复,遇之则战,得之不守,如飘风疾雨之过而不留。如此则该贼在在惊疑,首尾不顾,办理似易得手。”注33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对长顺所忧心的局面并无挽救之方;依克唐阿的建议也很难付诸实行。他们所能够采取的唯一办法,只是先厚集兵力,再订期反攻。

当时,日军已从山东荣成登陆,进踞威海,对刘公岛实行围攻;同时,清廷决定向日本乞和,并派户部左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东渡议和。所以,清廷亟望对海城发动第三次反攻,以期一举攻取,使日本当局早日同意和谈,庶可挽救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命运。二月七日,光绪谕曰:“此时各军俱到前敌,亟宜克期合剿。著长顺与依克唐阿同心协力,严饬诸将领奋勇进战,务期一举攻拔,再向南路与宋庆会合,节节扫荡,军事当大有转机矣。”注34十一日,又谕宋庆、吴大澂“会商进兵之策,速筹攻剿”。注35到十三日,依克唐阿所调在下马塘的镇边军步队一营、马队一营及靖边新军步队三营,由统领寿山带到;长顺所调在连山关的吉林靖边军步队五营、炮队二哨,也由统领文元带到。于是,依克唐阿与长顺商定,并约会徐邦道、李光久二军,于二月十六日合攻海城。

长顺带所部攻双山子,丰升阿为接应,并饬丁春喜同豫军镇东营由粟子洼进攻,兼顾东面援贼。”注36当进至距日军阵地约三百公尺时,日军“负山伏于壕沟,放炮死拒”。长军虽“枪炮齐施,猛进战”注37,但扼于日军的猛烈炮火,“炮弹在头上炸裂,榴弹在周围迸散”注38,死伤甚众,势难向前,不得已而后撤。

在清军右翼方面,依军进攻晾甲山,徐、李二军进攻唐王山,也皆阻于日军炮火。依军进逼晾甲山数次,皆未能得手,只得“收队环扎抢获各庄”。徐邦道、李光久二军“奋勇当先”,先占领了唐王山以西的高地。因为唐王山西北两面皆断崖绝壁,不能攀登,惟其东南两面山势平缓,有登山的道路,所以徐、李军以一部向唐王山之东南侧迂回,另一部向唐王山以北的八里河子和唐王山后村的日军哨兵线进击。当清军进至距日军阵地七、八百公尺时,唐王山上的日军炮兵突发排炮,步兵也猛烈射击。由于日军“于山下各屯多藏伏兵,山根连掘长壕隔断,更无蹊径可通”,尽管清军“更番迭战”注39,终未能达到抢占山头的目的。下午三时,清军向西退去。

依克唐阿、长顺在三次反攻海城之前,曾与辽阳知州徐庆璋相约,令驻吉洞峪镇东军务营于同日攻打析木城,以分敌人之势。徐庆璋命委员俞凤翔督率马振芳、胡魁福、程克昌三营官,各带五成队进攻析木城。但马振芳等营到达析木城已是二月十七日,比预定日期迟了一天。担任析木城守备队长的是日军步兵第十九联队第三大队长林太一郎少佐,闻清军来攻,立即命令部队紧急集合。

上午七时,清军进至城东桥头,日军从城内突然冲出,“枪炮如雨”。清军虽“奋勇攻击”,终究不敌,阵亡十余名,伤三、四十名。营官胡魁福及两名哨官的坐骑均被击毙,马振芳中枪落马,幸被抢回。交战一小时后,俞凤翔见难以取胜,即令各营“拔伍退扎”。注40由于兵力太弱和错过约期,镇东军配合反攻海城未能奏效。

据日方公布的数字,此役日军伤亡才十四人。注41而在中国方面,依军“伤亡兵勇三十余名”,徐、李二军“伤亡兵勇六七十名”注42,长军伤亡兵勇“百数十名”。注43共伤亡二百余人。

第四次反攻,时在二月二十一日。参加这次反攻的清军,除依克唐阿、长顺、徐邦道、李光久外,又增加总兵梁永福的凤字军五营;同时吴大澂又派署永州镇总兵刘树元率其亲军四营来助。

清军第三次反攻失败后,各部皆未远离。李光久扎二台子,徐邦道扎柳公屯,依克唐阿所部英德阿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