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大明-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夕阳正浓,小店数丈外的石台上,那书生仍旧在说。
台下,一干人都蹲在石台的周围,听着那书生在石台上唠叨燕王府的一点事情,那书生本是一个健谈的人,如今被这样一群忠心的听众围着,心中顿时大为得意,说起燕王府的那点战事更加来劲了,他唾沫横飞地摇着蒲扇冲着人群道:“要小生说啊,这样王,应该说燕贼,这燕贼凭着八百勇士自燕王府冲杀出来,可还真够厉害的,当天夜里就一举攻下了北平的丽正、文明、顺承、齐化、平则、安定、德胜、东直、西直九门,如今的北平乃是燕王的地盘,本以为他会以此为根据地歇息一番,好喘口气。
岂料,第二天燕王就挥兵攻打蓟州,守将马宜战死,指挥使『毛』遂投诚。紧接着遵化、密云的守将举城归附……”
人群里那俊俏的书生微微『摸』了『摸』鼻子低着头微微点了点头,低声道:“想不到王爷大帐还真有一手,几日不见居然有当初的区区的一个燕王府,到如今整个北平,只不过用了一天一夜的功夫,并贵在神速,果然不假!”
“这燕王果然厉害……?”人群里不少人开始赞扬,他们多为无知的老百姓,谁做皇位,当天子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在乎,但天生对英雄是相当的崇拜,如今听燕王以区区八百勇士抵挡朝廷数万大军,短短的一日便夺下了三座城池,如何不敬佩呢?“
那书生正想继续说,忽然人群里角落的那高姓的书生满脸气氛的喝道:“三座城池,也绝非是燕贼所能攻下来的,只不过是一群无知小人,听信了燕贼的谣言,方才主动投降,若非如此,,以燕贼区区八百勇士岂能成事!食君俸禄却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当真该死!”那高姓书生说得咬牙切齿,且不忘冲着台上的那书生狠狠的瞪上了一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位朋友,下面还有两章,会有5000字,各位不要忘记看了,当然了订阅是最好不要忘了,今天的订阅不甚理想,但小景一如既往的万字更新!
第16卷 693章:宋忠的计谋
台上的那书生瞧众人如此反应,登时大为得意,狠狠的回敬了那高姓书生一眼,笑嘻嘻的道:“如此局势,其中虽无不是燕王久戍守边疆,威望隆重的缘故,但以我看这多少还是与朝廷重文轻武多少有些关联,当今圣上自登基以来,重用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等一干文臣,使得武将在朝中抬不起头来,这般的情况就连太祖洪武皇帝一朝都不曾出现过,想当年太祖”文臣不可封侯“就连当年帮助太祖立下汗马功劳的刘伯温也只是封了一个诚意伯,如今的朝廷文臣压着众位武将一头,若非当今陛下如此,以北平数万兵将镇守,岂能是燕王区区八百勇士所能抵挡的,若非如此,那些武将岂能不战而降?不敢力敌,依我看这多少是众位将士胸中郁闷不平的心有关!”
“不错……不错……?朝廷如此轻文重武,迟早有一日朝廷会弄得宋朝一般,朝廷被一干文人把持,最后弄得皇帝都被金人掠出了!“人群不少人大声叫嚷,如此一来,高贤宁登时面『色』红了红,却也不答话,目光斜倚狠狠的瞪了那书生一样。
书生很得意的笑了笑。
人群里,不少人早已等得不耐烦了,这会儿瞧这书生听了下来,不少人叫嚷道:“三座城池被燕王所占,后来如何?“
书生点了点头,道:“燕王在攻占了三座城池后,紧接着,就派兵攻打居庸关,守将王真作了一番抵抗,但他那里是燕王的对手,几个回合下来,便破城,落荒而逃兵败,投奔镇守山海关的守将宋忠,山海关乃边关,镇守精兵有三万余人,实乃是朝廷的精兵,此刻又有不少归附的兵将万余人,合兵一处共有四万,而燕王只有步兵将士八千余人,但燕王艺高人胆大,虽只有八千余人,但仍旧毫不畏惧地直奔怀来而去。
“四万对四千,要说燕王根本没有赢的机会,可惜那宋忠也只是一个徒有虚表,赵国赵括一般的纸上谈兵,一听燕王随同朱高熙、朱高燧、朱能、张玉等一干大将,亲自率领八千人马冲山海关赶来,顿时大为惊讶!要说四万对八千,怕他何来,纵是燕王有三头六臂也不够用了,岂料那宋忠竟然蠢得够可以的,偏偏多此一举,为了利用四万士卒的士气,他居然对士卒们说他们住在北平的家人都被燕王所擒,且被燕王残忍的『乱』棍打死!“
“啊,这宋忠这么这样啊!“
“哈哈哈,这还不止呢?宋忠为了激起士卒的仇恨之心,在士卒之中大肆传说各位的情人被燕王杀了还不止,被俘之人均被凌迟除死,妻儿还被燕王的士卒轮jian之死。“
“啊……?“
“正所谓,好生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消息很快便在军中传开了,岂料那燕王乃是雄才大略之举,一早便派遣内应混入了燕王府,这消息竟被燕王的内应打听到了,悄悄的溜回了燕王府,将这消息告知了燕王!“
“快说,快说,后来如何?“
“哈哈哈,那书生哈哈一阵大笑,拍着手道:”燕王听了这个消息,自是找到了军师道衍商量,那道衍胸中所学比之当年的刘伯温还要多,一听燕王这般说,当下决定将计就计!
第16卷 694章:将计就计
台上的那书生得意的一笑,道:“姜还是老的辣,那道衍一听了燕王的内应送回来的消息立马想好了计策!待两军交战之时,便把那些士卒的家属找来打头阵。”
“啊……这……果然是高招!”
“不错,这的确是个高招,也真亏了那道衍一个和尚居然能想出如此的毒计来,这下可好了,战场之上,父母兄弟叔侄伯父舅舅相见,一个个顿时大喜,不少人还抱头痛哭,那里还有人打仗啊!就在一干人父子兄弟叔侄伯舅相见之时,燕王府的内应趁机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告知了众人,这般一来,人人都说宋忠欺骗自己,纷纷解甲,一时兄弟劝父子,父亲劝儿子、伯父劝舅舅几个轮回下来,原本属于宋忠的士卒纷纷解甲倒戈,投了燕王!”趁着众人投降之际,燕王突然发动进攻,结果守将彭聚、孙泰被反戈的『乱』军打死,宋忠没料到会这般,顿时措手不及,逃到怀来城里,躲进了一处茅厕,终被生擒活捉,要不然皇上怎么仓促调兵北上呢……”
“啊,这么说来燕王岂不是战不胜攻无不克呢?比徐达、常遇春二位将军还要厉害!”
“你们胡说什么,眼下燕王虽一时得胜,但当今圣上素来以任曦著称,且多年来执意削藩,如今朝廷是富有四海,雄狮百万,区区一个燕王岂能是对手!”高贤宁满脸怒『色』的冲着人群喝道。
“兵法有云:兵不再多,在于精!燕王身经百战,说不定能反败为胜也说不定呢?”人群里,那俊俏的农家郎『摸』着鼻子冲着那高贤宁喊了声,由于他躲在人群里,那两个书生并为看到人群里谁在说话,那台上的书生本对燕王就有几分好感,听这人之言倒也点了点头,倒是那高贤宁一听那农家郎说出这番话,顿时脸『色』大变,冲着人群喝道:“尔等胡说什么,那燕贼乃是朝廷必除的反贼,尔等再次岂不是助长他人威风!“众人一阵沉默,高贤宁横了众人一眼,随即高声道:“尔等,莫看燕逆一时嚣张,如今皇上已听信齐尚书之言,拜长兴侯,耿炳文耿大将军为破虏大将军,这耿将军当年追随太祖洪武皇帝,前后历数十战,多次打败张士诚。实乃我大明名将之意,此番被当今陛下拜封为破虏大将军,统兵三十万,不日即开赴北平,征讨燕逆。到时候朝廷大军一到,燕贼以区区两三晚的乌合之众,岂是对手,到时候必定土崩瓦解!高某在此奉劝各位莫要在此造谣生事,安分守纪的好!“说着冲着台上的那书生狠狠的瞪了一眼。
众人一听登时作鸟兽散,那农家郎倒是站着一动不动,右手『摸』着鼻子似乎在思考着问题, 一张嘴巴嘀咕道:“耿炳文?不就是历史上,因为当年他驻守长兴十年,抵御张士诚的进攻,城池固若金汤,一直未被攻破,极大地牵制了张士诚的力量。后来才被朱元璋封了一个长兴侯!正是他善于打防守战才没有死在朱元璋的屠刀之下,想不到建文帝居然用上了他?”
“谁啊?人家都走光了,我们也走吧!”那俏娘子瞧丈夫魂不守舍这才走过来拍了一下。岂料那农家郎居然吓了一大跳,人群登时爆发出一阵哈哈大笑声,那农家郎脸上一红,冲着俏娘子白了一眼,也跟在众人的身后走了。
夕阳下,金銮殿里。
建文帝居中而坐,殿下方孝孺、黄子澄、齐泰、卓敬等一干文臣武将垂手而立。
“传朕旨意,命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督宁忠为副将军。并飞檄征调安陆侯、江英侯吴高,都督佥事耿瓛、都指挥盛庸、潘忠、杨松、顾成、徐凯、李友、李晖、平安等部兵马一齐北上,务必将燕贼一柄消灭!”许久建文帝用颤抖的声音说出了这番话。声音不大,但在偌大的金銮殿上不断的回『荡』。
“吾皇英明!”
建文帝嗯了声,将头扭到方孝孺的脸上,沉声道:“方先生,讨伐燕贼的檄文可曾拟好?”
听皇帝问话,方孝孺不慌不慢的自人墩里走了出来,他自幼熟读诗书,早就文章著称天下,写一份檄文自是不在话下,听皇帝问起,方孝孺趁着的从衣袖之中抽出了一番黄锦,朗声道:“回禀陛下,臣已经拟好!”
“好,那劳烦方先生待朕昭告天下!”
“是!臣领旨!“方孝孺行了一礼,方才自地上站了起来,清了清嗓音,一展黄『色』锦布,沉声道:”朕以棣于亲最近,未忍穷治其事。今乃称兵构『乱』,图危宗社,获罪天地祖宗,义不容赦。是用简大兵,往致厥罚。咨尔中外臣民军士,各怀忠守义,与国同心,扫兹逆氛,永安至治。”
“好,先生果然好手笔!”建文帝大喜。
“谢陛下!”方孝孺收了黄锦弓着身子道:“依臣看,当务之急,陛下须当祭告天地宗庙社稷,正式兵北伐!”
“不错,方先生言之有理!”建文帝一甩衣袖:“诸位爱卿,明日一早,朕祭告郊庙【注1】正式兵北伐!”
“吾皇圣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历史小常识:【祭告郊庙】是祭皇帝的祖先。祭奠的对象不同,时机不同,祭奠的具体地点不同,祭奠的仪式也不一样。
【祭告郊庙】常见史书,但对仪式记载不多,我找到一篇:
清帝敬天法祖的观念很深。顺治皇帝入关后,就一直惦记着祭祖。他的愿望,最终被儿子康熙实现了。康熙于1671年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盛京,去祭祀祖宗陵寝。从此,有清一代的“东巡”就此拉开序幕。这年八月,康熙皇帝进行了第一次东巡,来到盛京后,他的第一项公开活动就是去福陵、昭陵祭祖。从康熙第三次东巡起,祭祖的顺序发生了变化,并被永远地固定下来:先祭永陵,再祭福陵,最后是昭陵。
每次皇帝祭祖的场面都是最盛大的,礼制也是最繁琐的。皇帝每到一个陵寝祭祀,都耗时两天,分别进行两次形式不一的祭礼:第一天是展谒礼,第二天则为大飨礼。 第一天进行的展谒礼,与民间普通百姓在清明时到祖坟哭拜的意思差不多。皇帝直接到宝顶前面的石祭台前,向山陵祭酒和哀哭。根据史料记载,基本的过程是,皇帝乘步舆(一种无棚的抬椅)来到昭陵后,先到更衣亭换素服(孝服)。接着,皇帝在礼部官员的导引下,从隆恩殿前东侧绕到殿后祭台前。此时的祭台,已铺好厚厚的拜褥,旁边设一小木桌,上面摆放金爵和盛酒的金■。皇帝在祭台前,行三跪九叩大礼,每行一叩头礼,皇帝都得双手接过盛满祭酒的金爵,并向宝城遥举过头顶,表示敬祭。最后,皇帝及随驾王公大臣开始“举哀”,这时隆恩殿殿前殿后哭嚎声大作,皇帝甚至泪随声下。在举哀完毕后,第一天祭祀到此结束。
第二天,皇帝再次祭祖。这次,仪式叫“大飨礼”。以穿戴而言,举行大飨礼时,皇帝不穿素服,要穿朝服、戴朝冠。大飨礼的祭品主要是牛、羊,饼饵果品等。仪式开始前,随驾王公大臣要像平时朝会那样,簇拥着皇帝在月台上站立,而百官们则在月台下各按八旗左右翼站着。随着祭祀的正式开始,皇帝先到隆恩殿前向神位上香,行三跪九叩头礼。然后,有专门官员跪在皇帝右侧宣读祝文。而此时的皇帝,也要跪着倾听全部祝文之后方可起立。仪式的最后为“望燎礼”,月台西南角设有“望燎位”,皇上站在望燎位上,面向焚帛亭。主祭官把祝版、制帛以及大量的彩纸、金锭、银锭等祭物,全部送入焚帛亭等处烧掉。至此,东巡祭祖大礼告完成。
第16卷 695章:吴王宫
第二天清晨,金陵的天空飘起了丝丝细雨,久受酷暑之苦的金陵城终于迎来了一丝清凉。昨日,建文帝已经昭告天下命耿炳文为破努大将军,如今长兴候出兵在即,尽快如此,但金陵城三十年未闻兵事的金陵城的市民们仍是惊恐未定。眼下虽已近黄昏,且天气清爽,城中街市却仍难见得几个人影。
街上虽是冷清,金陵城内吴王的宫殿内却热闹异常。建文帝正大召文武官员,准备去往吴王宫殿祭拜太祖朱元璋。
吴王宫殿位于应天府外,当年已是吴王的朱元璋开始拓建应天城,并营建吴王宫殿。第二年九月,全部工程宣布完工,朱元璋称帝后,就决定将吴王宫作为皇宫。洪武八年九月,也就在朱元璋罢建中都五个月后,他宣布改建南京大内宫殿,并为他的子孙规定了皇宫的建筑装修标准:“朕今所作,但求安固,不事华丽,凡雕饰奇巧,一切不用,惟朴素坚壮,可传永久” 。还明确要求“吾后世子孙,守以为法”。洪武十年十月,大内宫殿改建完毕,“制度皆如旧,而稍加增益,规模益闳壮矣。 ”洪武十一年的正月,朱元璋改南京为京师。南京也成为明初三都的第二都。朱元璋感到应天虽是六朝古都,毕竟年代久远,建筑破败,与他的气派不能相称。他选南京东隅来建新宫,此处有三山,有燕雀湖,占了南京很大面积。朱元璋决定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