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王妃-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宜妃的带着意味深长的语气慢悠悠地说着:“不然的话,靖王离开蒙萨多年,在蒙萨国内没有自己的嫡系,在蒙萨王心里也不见得占优。肯定是长在身边的小儿子得宠啊,这个谁都知道。若是再没有个得力的王妃相助,如何有实力争夺王位呢?”
“听说,太后大抵在妹妹你和张之瑜二人之间摇摆。所以说,只能算成了一半儿。”宜妃最后说了一句,便不再提此事,唤人过来扶她起身。
有些话,宜妃没有明着说出来,不过梅清也明白的。
太后既然态度在二人之间摇摆。也就是说,如今皇上的看法至关重要。
而皇上的看法,特别是与女人有关的看法。宜妃的影响力还有不容小觑的。
所以,这事定了八成。
只是。若是陆斐当真跟着使团回去,那大概就来不及大婚了。
要么推后婚事,要么推后回国。
驮轿停在了家门口。
梅清下车的时候发现,家里有客人。
门口还停了两部驮轿,栓着一匹马。
客人自然有,还是两拨。
先到的是吴启太吴七夫妇。
后到的是三婶娘曲氏。
旺财媳妇一脸为难的表示,吴七夫妇说啥不肯走,非要等姑娘回来;而三夫人。她当然不敢拦着,只能恭请入内。
梅清想了一下,让她去跟吴七夫妇说一声,自己得先去见三婶娘。
曲氏的脸色不太对劲儿。
难道还要继续说陈娟的事情么?
梅清稍微有点烦,自己确实不需要什么陪嫁的媵妾,不论嫁去那里都用不着。
当日跟继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三婶娘这人挺精明的,没理由还要坚持,难道又有别的事儿?
该有的客套还是不能免。见过礼,曲氏先跟梅清道谢。说是水仙斋的分红着实不少,都是姑娘能干的缘故。
这个肯定不是主要目的。
梅清自然保持微笑,说还有许多需要仰仗三叔父三婶娘之处等语。
曲氏又隐晦地说了几句陈娟不懂事。姑娘别放在心上。
梅清仍然保持微笑,笑道:“这些过去的事情早已不记得了。再说,她是姨娘养的,也不关婶娘的事。”
曲氏眼皮跳了一下,梅清连二姐姐也不叫了,看来心中自是不悦,自己果然来对了。
“其实……”曲氏略有些为难地开口道,“前几日我母亲派了人来跟我商量……”
梅清眨了眨眼,在脑袋里绕了绕。曲氏是庶出,这位被曲氏称作母亲的人。应该是指曲氏的父亲兵部尚书曲涤生的正妻。
一般大老婆派人去找小老婆的女儿,都不会是什么好事。
“芝姑娘的亲事定了。是镇远将军的次子。”曲氏又说道。
梅清又绕了一下,觉得这位芝姑娘,应该是指于岩芝。
于岩芝的母亲,是曲尚书的嫡女,也就是曲氏同父异母的姐姐。
这就对了,于岩芝应该称曲氏为姨母。
于岩芝要出嫁,跟曲氏有什么关系?
曲氏顿了顿,索性直接说了出来:“她想让二姑娘陪嫁。”
“啊?”梅清难得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让陈娟给曲氏娘家的外甥女陪嫁,好像绕远了吧?
曲家也好,于家也好,有姿色的庶妹、丫鬟什么的,应该不少啊……
不过梅清转眼就明白了,恐怕这个陪嫁不是什么好位置,大概是准备拿来儆猴的那只鸡,所以知道点儿底细的应该是不愿意的。
既然需要一只鸡,曲涤生的嫡妻乐得借此让庶女添点儿堵,谁让你嫁了人就不怎么理娘家了呢?让你在夫家难做人!
可惜的是曲氏并不觉得为难。让庶女做妾固然可能被人议论为母不慈,可这个世界的规则是,你想让我做慈母,你自己先得本分才行。既然陈娟不守本分让曲氏难堪在先,那就不能怪曲氏狠手在后了。
“因为先头说过娟儿跟着姑娘的事儿,虽说姑娘用不着,总有这么一档子事,所以婶娘今日还是跟你说一声。”曲氏的意思是自己打算同意了。
与其说是出于礼貌告诉自己,还不如说是表明态度,你看,陈娟乱来,我就把她给人做妾去了。
这个安排梅清觉得挺好,满意。
☆、第一百七十六章 建储
吴七的妻子要比梅清想象中的大很多。
吴启太年纪不小了,这个梅清自然知道,不过一直想着按习惯,大龄男青年多是会找个妙龄的媳妇,顶多十六七岁。没想到吴七的媳妇刘氏看起来总有二十多了。模样长得十分大方,一点儿扭捏也没有,说话带着脆生劲儿,倒是很对梅清的胃口。
吴七夫妇的来意很简单。
一则新婚,新媳妇过来见一见,认识认识。以后内宅走动,自然就是刘氏出面。
二则便是斗彩竞拍之事,吴七和陈老先生一样,提出其实可以无需竞拍,梅清只管开价即可。
梅清笑道:“这个竞拍,其实还是当初水仙瓷刚上市的时候,那几只插屏引得夏长史和宁管家都生了兴趣,争相出价,才开了这么个头。说老实话,我也是实实不知这些颜色方子值多少,所以才沿用竞拍这个形式。”
吴七本来也没抱多大希望,听梅清如此说,便不再坚持,只说此事关系重大,吴家需要多些日子筹措银子。
欲速则不达。
梅清觉得让吴家和丁家都多些日子仔细考量,对竞拍只会更加有利,自然顺水推舟地同意了。
好不容易客人们都走了。天早已黑透,梅清揉了揉额角,让丫鬟们传膳,真是疲累的一天啊。
丰裕帝也觉得有点儿累。
岁月不饶人,年轻的时候天不明就起身,每天政事不断,也不觉得如何疲劳,反而雄心勃勃,只想成为古往今来不世出的帝王。
如今其实好些事都不再过问。让中书省和门下省那些臣子去忙。可到了晚上,还是会有力不从心之感。
力不从心并不妨碍心思活动。
听到米丽景关于米丽慧的建议,皇上的心思很是活动了起来。
米丽慧他见过一次。
两姊妹长得比较像。一定要比的话。米丽景是团脸比较丰腴,米丽慧则脸型略长接近鹅蛋脸儿。五官也更加精致些,整个人也要苗条不少。
最让皇上心动的是,两姊妹的皮肤都是雪白细腻,若是一起服侍自己……
只是,这种亲姐妹同入宫中,之前并没有先例。表姐妹什么的,倒是前朝曾有过。
还有就是,他开始对米丽景的大胆越来越有所担忧。
闺房之乐也就算了。既使贵为天子,皇上还是和大多数男子一样,希望自己的女人热情奔放,当然,仅限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但上次米丽景提出让米丽慧有机会见到朵夫人,皇上虽然当时同意了,过后却难免心里有点儿疙瘩。
没有男人愿意被挟持。
无论用那种方式。
就算在床上也不行。
招待朵夫人的宫宴皇上虽然没有参加,不过宫宴的情况他还是一清二楚的。
从出身来看,米丽慧本来就没有什么机会,用米丽景的说法。只是去长长见识。
其实皇上知道,米丽景大抵还希望朵夫人能对米丽慧有所好感。皇家指婚,顺带指上一两个媵妾也是合理的。
只是朵夫人显然不怎么欣赏米丽慧这种类型的小女子。
于是。米丽景又提出让妹妹进宫来。
她这话一出口,就发现皇上的脸色不对劲儿,赶紧补充说,是想让米丽慧进宫来陪自己一下。
此进宫与彼进宫,当然不是一回事儿。
也可以变成一回事儿。
皇上的心思活动起来,既憧憬二女共侍一夫的温柔乡,又有点儿担心米丽景的胃口越来越大。
但是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自从前几日听梅清讲了建储匣的事情,丰裕帝周恒便定了心思,决定用这个法子立储。
大昌建国差不多有两百年了。皇帝也有那么二三十位,就立储而言。无论是立嫡、立长抑或立贤,都是有先例可循的。
说白了。在皇位之争中,无论那位皇子胜出,他自然会给自己加上名正言顺的名头。
也正因如此,立储反倒没有一个指定的规矩,而是变成了各方权力争夺的结果。
丰裕帝决定改变这种情况。
皇上在位二十余载,他自诩文治武功都有圣者之风,他决定在自己这一代建立真正的规矩,让周氏皇族能越来越强。
建储匣的法子,仔细想来,确实意味无穷。
从前,皇位之争都是皇子之间互相争夺,甚至大打出手,杀兄弑弟屡见不鲜。
本来皇子们从小由教养嬷嬷和老师们抚养,与父母、与兄弟亲情都不浓厚,再加上金灿灿明晃晃的皇位的诱惑,如此争抢也是难免的。
而建储匣从根本上将争夺的方向改变了。
变成争相表现自己的能力,获得父皇的信任。
皇上自嘲地想起一个小时候听过的民间故事。
说有个老爷子年纪大了,儿子们都不愿意奉养。
后来有高人给老爷子出了个主意,让他整天抱着自己的枕头,好像里面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不经意间再显露出其中有些黄白之物。
于是儿子们以为老爷子藏有珍宝,一边儿争相的奉承,一边儿防范着别的儿子加害老爷子。
终于最小的儿子赢得了赡养权,将老爷子送入土,打开枕头一看,不过是些粉刷的崭新的废铜烂铁而已。
皇位当然不是废铜,也不是烂铁,所以效果会更好。
皇上召集了中书舍人、门下侍中和六部尚书,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大臣们非常意外。
可是,抛开皇上一贯强硬专横的态度不说,就这个立储的法子本身,一时还真挑不出大毛病来。
皇上本身乃是先皇的嫡长子,本来大臣们都以为会沿袭立嫡或是立长的规矩,再加上嫡出的大皇子早殁,最年长的二皇子理王精明能干。早有了许多提前依附过去,成为理王一脉。
而六皇子温雅大方,不似二皇子严厉。惯有贤名,也颇有些人看好。
皇上这个建储匣的规矩一出。立储一事便成了一言堂,皇上一个人说了算,大臣们的归属和党争都失去了影响力。
话说回来,皇位姓周,由父亲指定继位的儿子,天经地义。
皇上还提到了另外一个安排,让大臣们附议。就是在立储诏书中同时指定辅政大臣。
所谓指定辅政大臣,一般是指如果皇子未成年。或是即便成年,但从政经验欠缺的情况下,由先皇指定的大臣辅政。
辅政大臣的权力极大,而且按照不成文的规矩,除非老病不堪,至少五年之内都是不会更换的。
这实际上更像一枚诱饵。
大臣们,你们支持我,那么,你便可能成为辅政之人。
大家不禁心里嘀咕,皇上是否对成年的皇子都不满意。可能指定年幼的儿子。
其实这倒是真的冤枉皇上了,他本身并没有这个想法。只是执政多年,建立一项制度。就务求完善,将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已经成了皇上的习惯。
其实,皇帝们真的不能说长寿。
许多皇帝在位的时间都不怎么长,儿子们很可能尚未成年,总得未雨绸缪不是?
皇上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自认为周全的想法,会被人生出其他的揣测来。
壮年的皇上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也许。他真的老了。
无论如何,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平静的政局。暗中起了波澜。
本来铁杆支持二皇子的,不免要想想是不是应该脚踩几条船。多跟几位皇子搞好关系。
之前没明确表态的,愈发谨慎起来,努力做出一副“纯臣”的姿态来。
后宫的女人们,也没有闲着。
对于妃嫔们来说,有孩子和没孩子,有儿子和没儿子,儿子混的怎么样,可是完全不同的。
有孩子的,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算是延续龙脉有功,皇帝薨逝,总还有一席之地,不必像没子女的妃嫔们一样,在尼庵或是道观里度过余生。
育有皇子的,功劳相对也大些。
皇子混得最好的,当然是继承了天下。生母水涨船高,也能弄个圣母皇太后的位份。
没抢到皇座,儿子是亲王的,生母也能被儿子接到王府去奉养。这王府里的头号老太太和皇宫里的老太妃可不是一码事。
就算儿子连亲王也没弄到手,毕竟皇帝的儿子多不是,也不是每个都是王爷,但皇子的待遇也不会太差,生母在宫外有儿子是个盼头,在宫里有个太妃名头也能混日子。
没有子女的妃嫔,若是想免于送出宫孤清终老的命运,大概只有一条路可走。
就是先抱一条大腿。
比如未来的皇太后的大腿。
到时候皇太后找个由头,将生母已去世的皇子或公主记在她名下,待遇立刻就上去了。
所以既使皇后不怎么得皇上待见,还是有好些人争抢着上来抱大腿的。
谭贵妃和项静妃也很受欢迎。
宜妃出事儿之后,这几位就成了首当其冲的嫌疑人。
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万里之外刮起了狂风。
很久之后,梅清有时想起此事,就会觉得自己跟皇上讲了建储匣的事情,似乎就成了扇翅膀的蝴蝶。
宜妃失去了孩子。
一位妃子在皇宫里失去孩子,简直就像新受宠的女子是美人儿一样正常。
只是她失去孩子的方式,实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第一百七十七章 跌倒
宜妃一早起来,就摔了一跤。
她肚子里的孩子摔没了。
孕妇摔倒是很危险的,这个人人都知道。
宫人们恨不得宜妃每时每刻都老老实实呆在榻上,那里也别去。
她们不是关心宜妃娘娘,她们更看重自己,自己的性命。
可宜妃是个大活人,是不可能不活动的。
至少不可能不起床。
她就是在床前跌倒的。
床前是青砖地。两尺见方的青砖,光滑平整,皇家御用。
上头还铺着一块波斯地毯。
事实上,宜妃起床时还有两名宫人左右扶持,就是怕她猛然起身,肚子大身子不灵便容易跌倒。
可是谁也没想到,结实的青砖地,会忽然出现一个大窟窿。
十分整齐,四四方方,正好一块青砖大小的窟窿。
地毯下头的那块青砖竟然不过是浮搁着的,再往下是个口小肚子大的窟窿。说白了,就是个陷阱。
宜妃猛然掉了下去,实在太过突然,左右两名宫人惊叫了一声,虽然下意识地要去抓紧宜妃的手臂,却也来不及了。
转眼只见到宜妃的头发,手里只剩下了衣袖。
这情形实在太诡异,宫人们全部傻了眼。
洞深六尺。
普通人这样摔一下,也是不轻,何况孕妇。
好不容易七手八脚将宜妃拉上来,当场就见了红。
太医们竭尽全力也没能奏效。不到一个时辰,宜妃腹中的孩子就没了,还是个儿子。
这个事情实在太过离奇,皇上和皇后赶到的时候,至坤宫中还是一片忙乱。
皇上自然沉着脸。他已经有好些皇子,妃嫔们失去孩子也不算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