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谁寄锦书来-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心下怜惜不已,泪水也早就沾满前襟,于是他回头,酸涩难言,不 无感伤地说,“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从此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
晚年大限降至的牧遥为自己写了墓志铭,但却文采平实无奇,丝毫不似出自名家之手。据《新唐书》载,墓志铭写好后,他闭门搜集从前的书稿,大肆焚烧,,只留下十之二三。其此等举动令世人甚为不解。也许在牧遥盖世豪情加才情的背后,在旁人眼中无比飘逸潇洒、狂放恣肆的他,风光背后的心酸凄凉、强笑欢颜的苦楚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爱新觉罗 胤祥小传
爱新觉罗 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乃为清康熙帝第十三子,努尔哈赤裔孙。其生母乃是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于胤详十四岁时去世。
胤祥在一废太子之前是除太子之外康熙帝最宠爱的儿子,从康熙三十七年也即胤详十三岁时起,每逢康熙帝出巡就必定带着他,所以他是唯一的一个跟着康熙帝南巡达四次之多的皇子。
在康熙四十一年第四次南巡的时候,只命胤祥单独一人祭拜泰山而弃随行的太子和四阿哥于不顾,足可见康熙帝对这位十三阿哥的宠爱之深了。
据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多次封禅泰山以示最高皇权,所以泰山象征着最高皇权。康熙帝此番举动大有深意,也许在那时候他就有心将帝位传之于胤详吧。
第二年索额图被康熙斥责“天下第一罪人”,康熙因此对太子信任大减。
八阿哥的老师曾经在康熙四十三年写信给家人,说十三殿下是皇上最宠爱者,前途不可估量。老八的老师都这么说,可见当时十三阿哥的圣宠如何。
只是在康熙四十九年时,康熙给三,十三,十四阿哥三个人的请安折子的朱批上说胤祥绝非勤学忠孝之人,如不严加约束,必当生事。这说明胤祥在一废太子时做了什么非常出格的事情让父亲康熙对他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此不再宠他如前。至今他究竟做了什么让父亲对他印象大打折扣的事情仍然是个不解之谜。
可能正是因为父亲康熙对他前后的态度判若两人才使得胤祥心情极度郁闷,情绪很是低落,因此患上了一种叫做鹤膝风的病,这病时好时坏地拖延了好几年,一直到雍正登基才算基本上痊愈。
从现有的资料上看,胤祥在康熙年间没有任何爵位。胤祥出生以后康熙曾经两次给儿子们封爵,康熙三十七年年一次,那时候胤祥还小,故而自然轮不上。康熙四十八年一次,此时胤祥已经失宠,因此也没有封爵。 在康熙所生的众多儿子之间,雍正帝在诸兄弟中,为确保王位,严厉打击政敌,但唯独对怡亲王胤祥恩宠有加,情同手足,生死与共。雍正更先后推崇胤详为“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因此,雍正与胤祥的关系远远超出普通的君臣关系,更非一般兄弟王子的关系。
胤禛继位之后,即封胤详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胤禛念国储关系民生,即位不久,命领户部,管理三库事务。他以“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为务,针对前朝财政积弊,清理天下赋税,稽核出纳,量入为出,致府库充盈,国用日裕。天下浮粮,害民甚剧,在胤禛支持下,胤详竭力剔除,仅江南之苏、松,浙江之嘉、湖,江西之南昌,通计每年减除60多万两,直省正供蠲免多达数百万两。 雍正三年(1725),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将直隶分作四区,区设专官,负责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划沟腾,千里之内,沮洳污菜,都化作良田。江南水道,多致浅塞,因其倡导兴修,数十州县,河流畅通,几千顷良田,悉获灌溉之利。因官吏徵求、苛索,两淮盐政一直不振,自总理户部,便力加整饰,取消一切浮费,由此商力日苏,盐务渐见起色。 雍正七年(1729),准噶尔部策妄阿刺布坦、噶尔丹策零父子叛清,朝廷决定对西北两路用兵,他奉命参与帷幄,筹划建立军机处,出任首席军机大臣,全权筹措兵马粮草以及各类军需之转输。以所领度之储备充足,调度得宜,而屡博奖谕。 胤详在其位谋其政,一心济人利物,为国为民。经过他积极向朝廷请奏而宽免了雍正三年以前天下“积逋”,恢复了一切“诖误”。
他忠厚心诚,听断公明,从不误听偏信。曾奉命讯鞫大案,在审讯中,他不用重刑,坚持以诚动人,以理服人,重证据,不轻信口供,虽涉及人众,从不株连无辜,使得数十件大案桩桩处理公允,深得当时民众拥戴。 胤祥才华横溢,且好藏书字画,在书画等方面的艺术修养很高。史载他“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诗文翰墨,皆工敏清新”,可惜遗存甚少。
据说他曾随祖父围猎,突然林间窜出一只凶猛的老虎,那老虎张牙舞爪,气势汹汹,直扑祖父而来,胤详见之面不改色,从容操起手中利刀向着猛虎砍去,血溅淋漓间,老虎倒地而毙,随行者无不称颂其“神勇”。
史书记载他如汉侍卫之管理,守卫圆明园八旗禁兵之督领,养心殿用物制作,雍邸事务,诸皇子事务,雍正陵寝,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他一人筹划料理,而且“无不精详妥协”,因此甚合皇上心意。 在他谋政的八年中,他精白一心,从不居功自傲,又极其谦逊随和,忠心事君,皇上自然待他非同寻常。
雍正八年(1730),胤详去世,时年四十五岁,雍正帝亲临其丧,并辍朝三日痛悼之。诏令怡亲王名仍书原“胤”祥,以志思念,配享太庙,恤葬从优。六月溢号贤,并命将“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于贤字上,还特於奉天、直隶、江南、浙江各建祠宇,以褒赏其贤德忠良。建祠于京西白家疃正阳门内东顺城街,改所居府为贤良寺,以祈冥福。据说诚亲王允祉会怡亲王允祥之丧,迟到早散,面无戚容,交宗人府议处。议削王爵监禁景山永安亭,得旨削爵拘禁。 雍正八年八月,雍正命怡亲王七子弘晓袭封亲王,五子弘皎封宁郡王,均世袭。建贤良祠,以怡亲王允祥功勋卓著而奉为首位。设立军机处。 后乾隆十九年(1754)九月诏入盛京贤王祠,乾隆三十九年(1774)诏以其爵位世袭罔替“铁帽子王”。
胤祥自做亲王以后,封诰命的有嫡福晋一个,侧福晋三个,庶福晋两个。从他和嫡福晋生儿育女的数量来看,他和嫡福晋兆佳氏的 感情非常非常好,甚至一度专宠她一人。
胤详有子九人,有封爵者五人,除上述说的七子弘晓和五子弘皎外,长子弘昌封贝子后晋贝勒。三子弘暾初封为世子,早殁,按贝勒例殡葬。六子弘昑,早殁,按贝勒例殡葬。
怡贤亲王园寝即胤详陵寝,也叫十三爷坟,位于今北京西南大约88公里、涞水县以北12。5公里的石亭镇东营房村西云溪水峪。
关于胤详陵寝还有一段来历,即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怡亲王胤祥和总督高其倬奉命为雍正皇帝选陵。他们选中了易州境内泰宁山(后改为永宁山)的太平峪,(即现在易县清西陵泰陵陵址),在奏章中称,“相度得易州境内泰宁山太平峪,为‘万年吉地’,实乾坤聚秀之区,阴阳会合之所,龙穴砂石,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阅后龙颜大悦:“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遂决定将陵寝建造于此。又降旨对怡亲王胤祥嘉奖,赐其距雍正泰陵东北面六十华里处一块“平善之地为墓地”,即今涞水县东营房村云溪水峪……怡贤亲王园寝。 园寝地处丘陵地带,三面青山环抱,依山傍水,林木秀颀,卉草荫葱,闲静肃穆。陵寝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全部建筑物30余座。建筑全采红砖绿瓦,其规模浩荡,布局严谨巧妙,工艺精湛绝叹,气势恢宏雄伟。四周苍松翠柏,风来涛声瑟瑟,一派庄严肃穆、华贵典雅之气,在清代所有王陵中算得上是独树一帜。
胤详一生先是受尽康熙帝极度恩宠荣耀,后又陡然失宠,但大起大落并没有改变其谨慎忠诚的性格。在康熙帝晚年驾崩之际,众阿哥内讧夺权,拼得你死我活,但胤详从不参与其中。后又深得四阿哥雍正信任厚爱,委以重任,实心任事,勤奋奉职,公正不阿,可谓历代皇族中不可多得的实干忠良之才。
乱世红颜叹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我乃常州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本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只不过一介无根草民,只可惜命运蹉跎弄人,世人硬将“红颜祸水”骂名强加于我,还道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但说良心话,这事儿虽与我有关,但真是我的过错吗?难道以我一人之力就真能改变了苍苍世道吗?于是,即便好几百年岁月流逝无尽,我也不能瞑目心甘。
可怜那时生母早亡,我小小年纪便跟随养母陈氏,遂随她姓陈。后来迫于生计我便沦落为歌妓,曾在秦淮一带停留,后人便将我列入了“秦淮八艳”,并说我是“前朝金陵倡家女”。
世人道我秀容殊丽,貌比天仙,长袖善舞,歌艺精绝,色艺盖世,芳名远播,只是我却从未觉得这等夸赏之词给我带来过好处,反而成了我的心头隐痛,让我坐卧不宁,时常感觉会出什么乱子。果然,几百年后,我成了“祸水”的代言人,成了历史的罪人,我悔啊,恨啊,无辜啊,可曾有人仔细替我这个小小弱女子辩解过,可曾有人设身处地地为我思虑过?
本书由炫书网提供下载
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慑四方,让风雨飘零的大明江山摇摇欲坠,懦弱无能的崇祯帝日日忧心、夜夜难昧。外戚周奎为排解圣忧便派遗田妃的哥哥田畹来到江南选取绝色佳人入宫以悦龙颜、安抚圣心。
田畹便相中我与杨宛、顾秦等人。当时时局战乱频频,那崇祯帝食不知味、夜不成眠,哪还来心思寻欢作乐?于是我又被遣返田府,那好色之徒田畹仗着自己是国丈垂涎于我的姿色而想要强行将我占为私有。
那时,李自成的起义军队伍已经长驱直入,直逼京师而来,忧心似焚的崇祯帝便急急召来吴三桂商议,让他镇守山海关。农民起义军也使得田畹整日里忧心忡忡,那日他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命我率众歌舞乐伎前来献艺。吴三桂见我后便一见倾心,借着酒兴揽我入怀,亲密地搂着我要我陪酒。我只得强笑欢颜、勉为其难地陪着。
刚开宴不久,便闻听警报突起,那田畹惶恐至极,问吴:“寇至,将若何?”吴三桂便说:“能以圆圆见赠,吾首先保护君家无恙。”
田畹尚未来得及回答,吴三桂即拉起我的手一同向田畹拜辞离去。留下田畹一脸惊愕凄惶。吴三桂对我说要我做他的妻妾,我想着自己身世飘零辗转不如嫁与他从良,于是便答应做了他的小妾。
吴三桂本要带走我去战地的,但在其担任督理御营的父亲的劝说下,便将我留在了京城府中,说是为防同行招惹是非让皇帝知道。
在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后,三桂的父亲便投降了农民起义军。那时,农民军被战争冲昏了头脑,李自成也失去了理智,带着军队在北京城烧杀抢掠,还搜罗劫夺美女。我一介柔弱女子,手无缚鸡之力,又无处躲藏,于是被李之部下刘宗敏劫了过去。
本来那时吴三桂已经答应投降李自成了,但听说我被李自成的部将掠夺而去,于是正在山海关率兵抵御清军的吴三桂盛怒之下高呼一声“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他立即灭了要投降李自成的念头,而是投降了清军,引领清军急速入关,与清兵一道进入北京攻破李自成的农民军。这就是后来人所谓的“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后来,李自成战败,便将吴三桂的父亲和家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共38口人全部杀光。吴三桂心里那个恨啊,悲愤难忍的他带着满腔的灭门夺妻之仇,昼夜兼程地追杀农民军,一路追到了山西。
其时,吴三桂的部将在一片战火纷飞过后凌乱不堪的京城搜救出了我,一骑飞马将我送到吴三桂身边。此后吴三桂带着我由秦入蜀,然后独占云南。
清顺治中,吴三桂被封爵为云南王,他便对我说想将我立为正妃,我想着自己如草凄零般的身世,中间又经过如此多的波折起伏,早已被天下人不齿谩骂,再说这其他几房皆为厉害尖刻之辈,我有何必要将自己再度推到那风口浪尖之地呢?不如规规矩矩、冷冷寂寂,了此余生。于是我找了个借口谢绝了吴三桂的好意,吴三桂便另娶了正室。
不曾想,这新娶的正妃彪悍任性,阴险多妒,吴三桂的其他爱姬差不多都被她栽赃陷害然后找借口冤杀了。见此惨状,我为自保苟活,便向吴三桂提出独自到其他地方居住,守得清净,吴三桂便应允了。
不久,我渐渐失去了吴三桂对我的宠爱,我也因着个中种种原因而不想再与他有更多瓜葛,这吴三桂便对我起了杀心,还曾想阴谋杀害我,只因我命不该绝,知悉得早,遂到寺中削发为尼,改名寂静,字玉庵,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后来野心勃勃的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便出兵云南。
1681年冬昆明城被攻破,吴三桂死。
他死后不久,我回想这半生以来,有如噩梦一场,看着漫天的落叶纷飞,那不是我凄惨人生的写照吗?于是我便心无尘世了,不想在这人世间受苦飘零了,我受的罪和遭的骂名够多的了,这吴三桂虽然曾想杀我,但他的确爱过我,的确在我一生里留下过不可磨灭的踪迹,如今他也去了,我活着还有何念想呢?于是我选择了逃离,那庵外有一莲花池,终年水流清澈澄澈,我想我生不得清名,死却要死个清澈的地方,于是我纵身一跳长眠于这荷花飘香水波碧绿的荷花池里,后来,我被葬在了荷花池边上。这正合我意。就让这清水粉荷来洗涤我不幸生命的斑斑血迹,涤荡我心头的哀怨伤痛吧。
后有清人吴伟业作了《圆圆曲》来描绘我的一生,也许后来人可以从中更多地了解事实吧,也可能会引发他们更多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