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钢铁大亨-第3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初修建的海防公路,就是有战时供军队快速机动和军事装备顺利运输的国防备战功能。
海防公路与靖海公路差不多相当平行,早初定位为靖海公路的支线,军方与地方联合修筑。
当下要勒紧裤腰带搞建设,国防军费从八十年代末期之后就变得非常紧张。海防公路现在的主要路段都还是砂石路面,也仅有六七米宽,失修损毁状况比较严重。
新浦掀起大规模的建设高潮之后,海防公路在新浦开发区内的路段,最先得到高标准的扩建,已经成为产业园区内最先修成的主干道之一。
不过,新浦港最终的目标是建设成淮海湾区域综合枢纽港,而不仅仅是单纯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的工业港。
除了当前正在做的横向路网建设之外,纵向路网建设也要抓起来。
这样不仅能分担靖海公路的压力,促进淮海湾沿岸地区经济发展,改善沿海产业布局,也是方便淮海湾沿海地区的物流需求,都集中到新浦港来释放。
沈淮先挑海防公路,同时也是看中背后的国防备战、军民共建背景;若能拉军方一起推动这项海防公路扩建,除了军方能拔出部分资金之外,军方牵头建设,也能最大程度化解可能遇到的地方阻力。
一旦海防公路从六七米宽的砂石便道升格成淮海湾沿海重要的交通干道,自然也能促进军方重视新浦港在海防前哨上的战略地位;进而推动军方在新浦大规模的建设海军装备、补给基地,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崔向东等老同学都是军人出身,对经济没有太浓厚的兴趣,但听沈淮提到要高标准的修建海防公路,事涉国防战备,眼睛就都发了亮。
沈淮以及地方官员,看中的是这条公路扩建后的经济价值;而六七米宽的砂石便路改建成十四米起宽的高等级临海公路,背后的国防战备价值,则是崔向东等老同志所加倍注重的。
徐城海军干休所的老同志,主要都是从淮海舰队退下来的,也一直都关注淮海湾及附近海域的海疆防务建设。
淮海湾自渚江北岸沿线两百余公里的海防公路以及靖海公路的不堪现状,崔向东他们这些老同志都清楚,也多次向淮海舰队、向海军部门、向总后提出建议。
不过,在当下通货膨胀相对较严重的环境下,军费已经连续好些年都没有增长,军方现在甚至连维修军舰的钱都快掏不出来,哪里有余钱去修沿海战备通道?
沈淮现在是主张地方上拿大头,希望军方能参与协同推进。
哪怕沈淮挑明这是他这次邀请老同志到嵛山来的“险恶”用心,老同志们也不再含蓄,都凑到前面来追问细情。
等明天干休所的老同志到新浦参观时,会有这方面的详细介绍,沈淮也不急于一时吐露细情,卖着关子,要先将这些老同志的胃口吊起来。
看着时间差不多,沈淮就想着要脱身。招待老同志的具体任务,由嵛山县委县政府负责,他才不愿意寸步不离的跟着队伍里。
崔向东倒没有轻易就放沈淮脱身,揪住他说道:“海防公路的修建问题,舰队提议也至一回两回了,方案也做了好几套。上个月还有人跑到干休所来汇报这件事,就是有人希望我们这些老家伙能发挥余热,跟上面要配套资金。现在既然地方愿意出资建设,我想舰队以及总后那边,没有可能不积极配合,所以也就不存在请我们这些老家伙做工作的问题。你这次的目的,还是徐东铁路复线工程吧?”
“老爷子,你还真是难缠啊。”沈淮笑道,“徐东铁路,我们现在主要确保的目标是跟新浦港衔接的东延支钱明年能顺利开工,徐东铁路电气化改造及复线工程,投资太大,往少里说要五六十亿,很可能七八十亿都打不住,不是我们现在能考虑的啊。就是有考虑,难度也太大了,需要反复的权衡,才好跟老爷子您汇报啊。”
徐东铁路东延工程,即从徐东铁路此时在北城区终点站,修筑支线铁路延伸到在建的新浦港,完成新浦港与铁路网的初步贯通。
由于是支线铁路,投资有限,全线勘测距离为三十六公里,差不多与梅浦公路平行,工程预算做到三亿。
华东铁路局不愿意掏这笔建设资金,沈淮则主张由淮能集团、梅钢、新浦开发集团等筹资成立联合企业建设这段支线。
三个亿的资金,淮能、梅钢等企业凑出来也不是十分的困难,省里、市里也支持这个方案。支线建设的出资方是国有资本为主,不存在政策上的障碍,但还是需要得到铁道部门的许可。
不过这个问题也不是很大,田家庚提出要将东华发展起综合枢纽港口城市,提出要大格局发展淮海省经济,铁路、公路网与港口的全面贯通,是全省近期推动的重中之重。
海防公路、徐东铁路东延段等工程,铁道部、军方可以推说没有资金,不出资建设,但地方筹到资本,铁道部、军方要是阻挠,这官司就是打到国务院、军委里都不怕输。
不过沈淮真正想做的,还是徐东铁路电气化及复线工程改造。
国内铁道部门正酝酿一次铁路大提速,沈淮从内部得来信息,提速后,国内列车最高时速将超过130公里,而此时徐东铁路上来往于徐城与东华之间的列车时速,甚至都不到五十公里。
由于单线路轨,由于会车的原因,列车常常需要在岔道上停下来,等候很长的时间,等待对面的列车过去之后,才能继续上路。
徐城到东华两百多公里的里程,客货车通常都要行驶八九个小时甚至更久,摊算下来,连平均三十公里的时速都达不到。
在这样的通行效率之下,即使徐东铁路沿线市县经济还远谈不上发达,运力也是日趋饱和。
即使将来通过东延支线工程,新浦港与徐东铁路接上,实际上也没有办法腾出太多的运力空间出来。
徐东铁路电气化及复线工程改造后,运力在理论上能一下子提高八到十倍,通行速度也将提到两到三倍,将成为淮海省境内最核心的主动脉,意义要比单纯的徐东铁路东延支线工程重要得多。
问题就在整个工程投资额巨大,华东铁路局目前优先重点发展发达地区的铁路网,连东延支线三个亿的资金都不愿意拿出来,更不要说是六七十亿甚至近百亿的天量资金了。
此外,徐东铁路虽然有不堪重负之虞,但也是铁道部在淮海省的主要利益所在,华东铁路局也不可能说把徐东铁路划给地方去搞电气化改造,去搞复线建设。
沈淮打开始也没有现在就搞复线工程的念头,还是他二伯宋乔生指使宋鸿奇打那通电话之后,才叫他有了一些想法,才想着是不是有推动的可能性。
真正要能推动去做的,将是淮海省除新浦港综合开发之外,再一个超级工程。
海防公路虽然也长达两百多公里,但只是双车道设施,全线扩建工程也只需要三四个亿的钱,相比较之下,也只能算是小工程了。
不过想法还谈不上成熟,沈淮也就不愿意在这么多人面前,公开的讨论。
见沈淮无意多谈,崔向东也不再穷追猛打,说道:
“你下午说的改革问题,我也有思考。现在官僚主义、贪腐、污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就为富不仁,这些问题我们退下来的老人,也有注意到。甚至对接下来怎么走,也有争吵,有些人甚至认为已经到了必须停下来好好整治的地步。我年纪大了,一辈子都窝在国内,没有什么见识,听着老同志天天在耳边争吵,我有时候也有些疑惑。这时候出来走走就很有必要,虽然有很多杂音,有很多矛盾,我们还是要抓准主要矛盾去做工作。”
沈淮为什么在这时候提交到徐东铁路电气化及复线改造工程,是不是想借崔向东及梁姓老人等老同志去撬开华东铁路局的口子,肖浩民他们也不清楚沈淮的意图。
虽然看上去,沈淮跟他都是县处级官员,但沈淮所考虑的动辄数十亿投资的超级工程,甚至不是他现在就能参与的。
不过听崔向东又把谈话的内容说得空泛、似乎没有确指的方面去,他也敏感的感觉到,这很可能意味着国内他们所接触不到,而沈淮、崔向东能接触到的更高层次,当下对改革开放下一步怎么走又产生一些分歧。
似乎每一次重要会议之前,一些分歧的声音都会变得激烈些。
现在已经九六年深秋了,明年入秋后就是十五大。
十五大的中央领导班子目前还只能说是大体有个轮廓,会不会有所调整或变化,都跟当下的争议有着密切的关系。
肖浩民不知道沈淮跟崔向东所谈论的话题,是不是跟这个有些关系。
第五百七十九章 与虎谋皮(一)
下午离开嵛山,沈淮又赶回霞浦。
嵛浦公路通车后,之前要两三个小时的颠簸车程,现在都不用一小时。
从西尤明斯工业集团利物浦钢铁厂拆除下来的炼钢线,第一批设施前两天就运抵新浦,这也意味着新浦钢厂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沈淮赶到工地,与赵东、赵治民、胡志刚以及西尤明斯工业集团、飞旗实业的管理代表会面,讨论工厂下一步建设的细节。
夜里送外方代表回到北山宾馆后,沈淮看着已经过了九点钟,再开车赶到市里找熊文斌谈话,时间太晚了点。
沈淮想回住处好好休息一下,手机响了起来,拿起来见是邵至初的电话打进来。
虽然在党校里彼此关系很是疏淡,但好歹也同住了近两个月的宿舍,不至于连电话都不接。
沈淮按过通话键,在手机夹在头颈之间,手机里传来的却是一个女人的声音:“沈书记现在哪里,我们都给困东华了,也不见沈书记你过来解救一下?”
过了半晌,沈淮才想起这个女人是徐城团市委副书记祈静,想到她与邵至初他们应该随省委党校的中巴校离开东华了,不知道怎么会这时候打电话过来说给困在东华了。
听着电话那边有音乐声,指不定他们在哪个俱乐部里潇洒,沈淮笑道:“要知道祈书记你被困东华,我是恨不得插上翅膀赶过去英雄救美,就怕邵主任他们不给我这个机会。”
省委党校下午回徐城的两部中巴车,在途中有一部车抛锚了。
有事情的学员都乘另一部车离开了;邵至初、祈静等差不多有十个人,也没有特别紧要的事情说要赶回去,就决定留下来多玩一天,等车子修好之后再走。
戚靖瑶、潘志强下午是随车回市里的,晚上也尽地主之谊热情招待留下来的党校同学,这时候他们在酒店吃过晚饭,刚赶到王朝俱乐部接着喝酒。
虽然知道这时候才被想起来,多半是邵至初他们想抓他过去买单,但真要躲着不过去,也就怨不得这伙人会在背后戳着脊梁骨骂——当前的官场风气便是如此,沈淮也不能免俗,答应马上就赶过去。
无论是付单还是喝酒,这种场合落单都会很吃亏,沈淮打电话约上杨海鹏。
赶到市里,也不知道陈桐从哪里角落里钻出来,跟杨海鹏在一起,站在王朝俱乐部门口等他。
“你从哪里角落里钻出来的?”沈淮问陈桐。
“我正赶过去找杨哥谈超市的事情,才知道这边有酒场,自然就跟过来凑热闹了。”陈桐笑道。
陈桐这段时间心思都浸在超市上,徐城那边虽然也开设了两家大型超市,但模式都不是特别的正规,陈桐就特地跑到国内超商起步较早,市场也较为成熟的广南去考察。他还跑到广南一家大型超市里去应聘,在人家内部混了三个多月。
沈淮这段时间在东华、徐城都没有见到他人。
“海鹏有给忽悠到?”沈淮问道。
“这小子心挺野。”杨海鹏说道,“他想在文山商场背后直接拿地建楼,拿地建楼加商场筹备费用,没有六七千万打不住。想法是很不错,但这么大量的资金,光找我没有用,得找孙总跟宋总。”
以前陈桐折腾什么事,都是十数万、几十万的小项目,有得有失,总体来说还是没有亏空,但没想到他一下子有这么大的跨度。
这么大的资金量,东华市也没有成熟的或可供参考的商业模型,想从银行贷款困难,还真得考虑从其他渠道吸引资金。
鹏悦、梅钢以及淮能的资金,不会轻易纠缠到一般的商业投资里来,陈桐真要搞大型超市,除了杨海鹏等人外,就是找孙亚琳、宋鸿军。
“孙总跟宋总都是大资本,真要拉他们进来,股份给他们占了大头,那我们辛辛苦苦还不是给他们打工了?”陈桐说道。
沈淮想想也是,陈丹也提供给陈桐折腾的资金,极限也就三五百万,拉上杨海鹏,两人能凑一千来万的启动资本,这时候拉孙亚琳、宋鸿军大规模的注资,他们两人的股份会给严重摊薄。
有交情是一方面,但真要是这样的结果,也会严重挫伤他们做事业的积极性。
沈淮笑道:“你要是很有信心的话,那就跟孙亚琳她们签对赌协议。大型超市建起来之后,经营预期真能达到你所说的程度,可以从孙亚琳她们那里收购一定的股份,保证你们在经营上的主导权;倘若达不到预期,你们也要乖乖的认栽,将手里的股份低价交出来给孙亚琳她们认购。”
“这样能行?”陈桐问道。
“能行。”沈淮说道,“国外搞对赌协议发家的富豪不在少数,较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希尔顿大酒店。其创始者在二三十年代,就用五万美元起家,不断的跟投资商搞对赌,十七年赚下七亿美元的身家。那是四十年代的七亿美元,非现在的七亿美元能比。不过投资商将资本压在希尔顿身上,也是狠赚了一把。所以说,你们真的有经营好一座大型超市的能力,孙亚琳、宋鸿军他们占股分红就好了,又何苦跟你们争经营权?倘若你们干不好,几千万的投资,他们也不能顾忌交情,继续将超市交给你们瞎折腾,他们也要对背后的投资人负责。”
“那我这两天就找孙总、宋总谈谈去。”陈桐说道。
沈淮与杨海鹏、陈桐走进王朝俱乐部。
邵至初他们在一个足容得下三四十人的豪华包厢里,秦大伟也在这里,不过他没有手机,跟邵至初在一起时,也没有办法特地联络沈淮。
另外,除潘志强、戚靖瑶外,还有几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在场。
省委组织部长戴乐生的公子戴毅,与高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