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炮灰养女 >

第231部分

炮灰养女-第231部分

小说: 炮灰养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偶尔,辛夷会祈祷。但愿恭奴人越乱越好,最好自己人打自己人,直接打残了,免得大华发生灾害时。他们在一旁趁火打劫。莫说辛夷残忍,对侵略者的善良,才是对自己人的残忍。
    辛夷向来不吝惜以最大的恶意揣测恭奴人。若他们不在内斗中消耗了战斗力,介时大华内忧外患交集。究竟该如何是好。
    只要双方签订了停战协约,离柳元景归来的日子应该就不远了。相思惹人断肠,经历了漫长到了离别后,辛夷才发现,原来真正的感情,是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改变的。
    边关战事零零散散,趋于停战边缘,朝中科举盛事如火似荼的举行着。辛夷一心牵挂着柳元景,偶尔也关注下京城的消息。毕竟,除了爱情,辛夷的世界里还有友情,还有其他很多东西。科举关乎着朝中人才选拔,辛夷希望大华能够多选一些有真才实学清廉正直的人。
    新生力量对改变朝廷动向,有着巨大作用,万一这次科举选出几个清官来,也许旱灾发生后可用的官员也能多一个。因为前世辛夷对于朝廷的事儿并不上心,她连前世是否开过恩科都不记得,更不知高中状元的人是谁。
    前世这个时候,林然坟前已经长草了,造化弄人今生他却在京城中,参加着天下书生梦寐以求的科举。辛夷在心中默默盼着林然能够高中,万一他中了状元,以后她想在旱灾中出力,也算多了一份助力。
    六月初五,恩科正式开场,历时五天。半个月后,即六月廿日,在考生的翘首以盼中殿试开始了。此次参考的约莫有一千余人,最后成为的贡士的只有不足八十人,饶是如此,他们还要进行最后一层筛选。
    觐见天颜,对于大多数书生或者百姓来说,这都是一件值得像子孙后代夸耀的事。在百姓看来,皇帝乃真龙天子,见皇上一面,整个家族都能跟着荣耀。这种夸张的崇拜,使得每年的殿试,都在一种压抑的狂热下进行。能够走进大殿,接受圣上和文武百官检阅的,胸中锦绣文章自然少不了。
    此次恩科会元乃是白露书院林然,此前默默无名低调行事,甚至被人讥笑堕了白露书院名头的林然,以令人难以忽视的身份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这样惊才绝艳的少年郎,怎么会是传言中徒有虚名,弄虚作假的人。
    谈起有关林然的传闻,自然和付心良逃不开关系。他在诗会上胜过林然之后,却被他彻底无视。心有不甘的付心良,乔装之后,收买了说书生,刻意夸大起当日诗会上的故事。在说书人的三寸不烂之舌下,林然成了凭着弄虚作假,徒有虚名的白露双骄,并且暗指他江郎才尽,这才在诗会上落败。
    传言这东西,没脚没翅膀,飞的比什么都快。白露书院的特殊性,让大家对出自白露书院的林然怀着深深好奇,当听着强大的对手原来不过尔尔,他们内心深处悄悄蓄起一丝畅快。都说文人重风骨,背地里谁的肚子里能少了弯弯绕绕。谣言渐渐发展为诋毁,从怀疑到猜测再到言之凿凿,林然的名声如白纸染墨。偏偏林然又十分低调,有心人查了一下,他来京城后鲜少投卷,与人切磋时很少挥毫。
    再论林然参加的诗会,也就一次而已。林然到底有才没才,渐渐成了谜题。朱文听不过甚嚣尘上的流言,曾劝林然辟谣,不过被他淡然拒绝了。在林然看来,这些不过是虚名,名声再盛对于科举又有何助益。若侥幸提前成了风云人物,介时落榜该是何等的尴尬。
    当贡士名单公告之后,众人看向林然的目光,能用火热来形容。虽说殿试时,之前的名次不再算数,圣上会重新钦点名次。但是历来,会元即使不是前三甲,最差也是个传胪,这对于前程未卜心生忐忑的人来说,无疑是件值得艳羡的事。
    得知自己高中会元之后,林然同样是激动的,他非极端自负之人。相反,林然做事偏于保守,他没有自恃才高露出轻狂举态。能在一千多学子中,拿到第一,即使对于林然来说,也是极其不容易的。最为高兴的莫过于朱文,他亲自摆宴,与林然小酌一番,又叮嘱了他一些进宫以及殿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朱文言谈中对皇宫熟稔,让林然隐隐有些不安,曾经的怀疑一丝一缕涌上心头,朱文的身份似乎呼之欲出。只是朱文不曾明说,同样无意彰显身世,林然也不好多问。他恨感激朱文能够在他殿试前,提供如此宝贵的帮助。
    此番殿试,林然的目标是夺魁,他已经拿下了案首和会元,再中了状元便是连中三元。待那时,他便可风风光光的衣锦还乡,光明正大的再次向辛夷提亲。若不是平京城与汉阳距离太远,在成为会元之后,林然头一个想告诉的人就是辛夷。他想让辛夷知道,他不是百无一用的书生,从此以后,他也能给他庇护。
    (很快补齐,差几百字,昨天的补齐了忘到了公司的电脑上,明日去公司后补上。抱歉,最近真的好累啊,好累。)
    得知自己高中会元之后,林然同样是激动的,他非极端自负之人。相反,林然做事偏于保守,他没有自恃才高露出轻狂举态。能在一千多学子中,拿到第一,即使对于林然来说,也是极其不容易的。最为高兴的莫过于朱文,他亲自摆宴,与林然小酌一番,又叮嘱了他一些进宫以及殿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朱文言谈中对皇宫熟稔,让林然隐隐有些不安,曾经的怀疑一丝一缕涌上心头,朱文的身份似乎呼之欲出。只是朱文不曾明说,同样无意彰显身世,林然也不好多问。他恨感激朱文能够在他殿试前,提供如此宝贵的帮助。
    此番殿试,林然的目标是夺魁,他已经拿下了案首和会元,再中了状元便是连中三元。待那时,他便可风风光光的衣锦还乡,光明正大的再次向辛夷提亲。若不是平京城与汉阳距离太远,在成为会元之后,林然头一个想告诉的人就是辛夷。他想让辛夷知道,他不是百无一用的书生,从此以后,他也能给他庇护。
    得知自己高中会元之后,林然同样是激动的,他非极端自负之人。相反,林然做事偏于保守,他没有自恃才高露出轻狂举态。能在一千多学子中,拿到第一,即使对于林然来说,也是极其不容易的。L

  ☆、第三五八章 状元

林然面上镇定自若,藏在袖子中的手指,微微颤抖。朝堂之上肃穆庄严,文武百官皆在打量着居于大殿中间的青年才俊,今日之后,也许他们中间,会有人与自己同朝为官。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今日的贡士,一二十年后,也许就是国家栋梁。莫欺少年穷,没人会小瞧这些在大殿中尚显青涩的书生。
    付心良在林然后面站着,他半低着头,面容在阴影中显得有些模糊。会元只有一个,付心良棋差一招屈居第二。对于这个结果,付心良并不满意,或者说十分不满意。
    他平时最忌惮的人,莫过于林然,不知为何付心良总觉得林然这个人就不该存在。隐隐中,付心良有个念头,如果没有林然,他的人生会是另一番情景。就读白露书院的人会是他,被赞为白露双骄的也会是他,此次恩科取得会元的也会是他。
    既生瑜何生亮,付心良望着林然的后背,恨不得在上面盯出两个窟窿来。林然,为什么会是他,付心良宁愿当上会元的是一个陌生人,也不愿意让林然在自己碍眼。
    科举乃是国家大事,自从五百年前,科举制度建立之后,历朝历代科举都是贫寒学子登上龙门的好机会。本朝想要入朝为官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家族举荐靠着恩萌入朝,另一条就是走科举之路,凭着真才实学考上来。
    今日几位皇子破天荒的齐齐出现在朝堂之上,他们有心争位,自然要给未来的国之栋梁留下一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当今圣上虽然昏庸,但是几年一次的殿试,他还是很慎重的。
    相比几位器宇轩昂的皇子。岁月不饶人,今上的确是老了。他被酒色掏空了身子,从殿下往上仰视时,圣上一袭五爪龙袍神采奕奕,一派威严气象。但若谁能凑近了看,眼角的鱼尾纹,松弛的眼袋。以及略显浮肿的手背。一切都彰显出,这个霸道的帝王,已经老了。他这把龙椅能坐的时间不多了。
    不过,大殿上没人敢直视陛下,在圣上发话之前,包括林然在内的数十位贡士。全都默默低着头,等着他发话。
    安敏之唇边噙着一抹意味不明的笑容。抬眼打量着殿上林立的学子,这次恩科的结果和他记忆中似乎不太一样。前世拿了会元的人明明是一个年约四旬的中年男子,今年却是一个弱冠之年肤色白皙的少年。
    他一直关注的付心良,倒是和去年一样。拿了第二。想到这里,安敏之不由道了声可惜。兴许是科举提前了一年,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变故。安敏之饶有兴致的打量着众书生,试图辨别出熟面孔来。
    今日的早朝与往日不同。在圣上示意下,一队公公鱼贯而入,抬入了几十张矮榻,又有一列宫女捧着笔墨纸砚整齐的摆在桌角处。
    文武百官瞧着这一幕,并不觉得惊讶,他们要么是通过殿试入仕,要么在朝堂浸淫多年,对殿试的流程自然不陌生。
    陛下例行公事,对堂下学子进行一番激励和鼓励,他居于高位声音恢弘,一番话说的殿中众人热血沸腾,恨不得抛头颅洒热血为君分忧。安敏之的眼神中满是热切,为了遮掩他对龙椅的渴望,他选择了默默低头。
    诸位考生就坐之后,殿试正式开始,他们要在一炷香时辰内,以陛下定下的题目作一篇文章。
    如果说恩科试题还有泄露或者被人猜到的可能,殿试绝对是最好的试金石。因为,就连圣上自己,在宣布试题前,可能同样没想到究竟要定什么题。
    林然屈膝坐下,考题刚出时,引起一片哗然。大家不敢直言古怪,倒抽的冷气声,完全能证明出,大家对此次试题惊愕。莫说是这些学子,连朝中大臣,都摸不清圣上到底在想什么。
    不是大家少见多怪,只是圣上以《恭奴》为题,让大家不得不惊讶。不是说恭奴有什么稀奇,但是如这般题目,考校的应是武官而非文臣。让一群手无缚鸡之力,对于边关无甚了解的人来说恭奴,结果可想而知。
    不得不说,大家有些同情在场的贡士,圣上兴许是因为边疆的捷报龙心大悦,这才不假思索的将《恭奴》定为了此次科考的题目。
    惊讶过后,众位考生摊开宣纸,认真的进行答题。他们忽略了外界嘈杂,凝眉细思。若侥幸能在殿试中一鸣惊人,纵然得不了状元,前途同样光明。皇上没有从四书五经中选题,让这些熟读经书的人稍微有些遗憾。但是恭奴人在边境肆虐,作为大华的一份子,他们对于恭奴人并不陌生。
    传闻中当今圣上好大喜功,喜欢听人阿谀奉承,更喜欢将荣耀揽在身上。有人想到这一点后奋笔疾书,在纸上歌颂起大华天子圣明军队雄壮,天命所归所以才能横扫恭奴。他极力渲染恭奴的无耻和残暴,突出大华天子的睿智。
    有这样的想法,占据了贡士三分之一人左右,他们用不同的词汇描述着圣上的英明。还有一小部分,性情耿直变通能力弱,瞧见这个试题后,调动着脑海中对恭奴的认知,洋洋洒洒写起了恭奴的风土人情,以及对方军队的优势和弱点。文章结构清晰,如同一篇议论文。
    扣除以上两种人,剩下的则多自由散漫之士,他们或另辟蹊径,从恭奴扯到了工农士商的身份划分,或者则是从恭奴一题引导了大华与四方蛮夷的关系。
    在这些人中,林然格外引人注意。他是本次恩科的会元,坐在众学子前方,林然掀衣坐下后,立马提笔开始书写试卷,其中竟无思考时间。如此才思,让人不得不赞赏,试问殿中这么多学子,有几人能做到这个地步。
    从开始答题后,付心良就没再关注过林然的动静。他完全沉浸在恭奴二字中,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试图做出一份惊才绝艳的答卷。机会已经摆在眼前,只要能够把握好,他就有机会成为新科状元,然后将那些所有蔑视过他的人踩在脚底下。
    可以说大殿中每个人都怀着成为状元的心思,能走到这一步自然无人愿意轻易放弃。一炷香的功夫,并没有多长,随着香慢慢变短,许多考生额头沁出了汗珠,他们想要写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有的人开始埋怨起陛下的不近人情。
    一炷香时间,要完成思索以及行文的整个过程,他们动辄万言,怎能挥洒尽兴。这些书生有一点儿没弄明白,殿试考的不止是文学功底,更考验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更快更好的做出文章。
    香,终于燃尽了。
    秉礼太监一声令下后,所有人都停下了笔,试卷被一封封的收了起来。许多人脸色直接变得灰败,他们思索的时间太久,真正写在纸上的内容太少太少,远不足以抒发胸中谋略。
    林然或许是异类,他最早动笔,又是最早停笔,一共写了不到三页纸。娟秀的字体,一如他的面容,让人很难不生出好感。
    所有卷子被呈到了圣上面前,桌案以及笔墨被太监宫女收了起来。大殿上气氛十分紧张,有一种风雨欲来的压迫感。没有人敢在这种时刻说话,大殿中是如此安静,以至于陛下翻卷子的声音,清晰的让人心跳加速。
    敢于直视天颜的人不多,所以大家只能从圣上翻看卷子的时间中推测,他对手中卷子是否满意。
    林然束手而立神色淡然,尽人事听天命,他该做的已经做完,即使落榜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像他这样淡定的考生毕竟是少数,随着圣上手中试卷越来越少,很多人的呼吸明显开始急促。
    终于,陛下粗略的阅完了受重罚所有试卷,他将卷子看似随意的分成了几份,然后朝秉礼太监点了点头。有经验的人,此时已经看出,成绩就要揭晓了。反倒是殿下众考生神色有些紧张,陛下为何一言不发,难道他们答的试卷都不合陛下心意么。
    安敏之忍不住瞧了付心良一眼,今生与前世的试题截然不同,他到底能不能进入前三甲。
    当太监开始公布此次科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