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炮灰养女 >

第230部分

炮灰养女-第230部分

小说: 炮灰养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付心良拿了第一后好生得意,他第一时间看向林然,眼神中带着睥睨之情。只可惜,林然在诗会结束后,没有多做逗留,和朱文并肩离去,他竟是眼神都吝惜给付心良一个。
    “可恶。”
    付心良情不自禁的说出口,柏禾没听清楚他说了什么,问到:“付兄,你说的什么?”
    恍然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后,,付心良挤出一抹牵强的笑容说:“没什么,我是说,可热。”
    “唉,这天气的确一日热过一日,今天林兄出了风头,为咱们松阳书院添了光彩,由小弟做东请大家一起到酒楼上聚一场。”
    (家里没网络,明天来替换,额,还差一千字。)
    柏禾比付心良要高半头,他出身商贾家中富贵,难得是他一心钻营在书中,身上不曾沾惹铜臭味。他比起付心良单纯许多,入籍你见了林然和朱文,也不过是想切磋一下文采。
    只是付心良身边有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柏禾刚开口,他就拍着手叫好:“闻名不如见面,白露双骄果真了得。既然有缘相见,不如大家坐在一起聚聚,不知两位可否赏脸?”
    对方盛情难却,明知来者不善,林然和朱文还是片刻犹豫后,还是选择和对方小坐。毕竟,对方将白露书院挂在嘴边,倘若他们避了对方,辱的是书院的名声。松阳书院和白露书院同样属于四大书院,但是白露居首位松阳却在末位。往日里,松阳书院的学子没少和白露书院人明争暗斗。
    今日名为诗会,实则还是四大书院的学子主场,林然与朱文非徒有虚表之人,也不会惧怕以文会友。白露双骄的形容,虽说有几分夸大,但绝非空穴来风,他们两人还是很有实力的。
    文人自恃清高,论起来却和市井小民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升斗小民有话就说语言粗俗不堪。至于文人,则是一句话能绕出几百个弯儿来,最后明里清风霁月,暗地里刀光剑影。
    松阳书院的人和白露书院坐在了一起,应天书院和学海书院又甘居人后,不一会儿,林然身边已经聚了许多人。既然是诗会,自然要作诗助兴,四大书院才子聚集此地,引来无数百姓围观。
    有那好钻营的,趁此提议,让在场学子索性来场比试,以文会友不求胜负。说是不求胜负,但看在场众人一个个顾盼多骄的样子,就该知,这不过是场面话。恩科在即,谁不想提前脱颖而出,将来好谋个前程。
    付心良费尽周折进了松阳书院后,一心想要出人头地,读书十分刻苦。他本来也非愚笨之人,虽说天资不如林然般万里挑一,但他胜在能吃苦。经历这几年积累,付心良在诗词上造诣颇深。
    林然不知付心良心中愤懑,无意在此处出风头,若不是涉及白露书院名声,他还真想一走了之。待一炷香的时间到后,一干书生尽数交上了所拟诗词,出乎所有人意料,拔得头筹的竟是付心良。
    一时间,大家对付心良不由高看一眼,连带着松阳书院的学子,也跟着扬眉吐气。林然虽无心相争,到底水平在那里放着,拿了第三名,至于朱文则将第二名拿下。由此看来,白露书院虽未拿第一,名头到底没有堕下。L

  ☆、第二五六章 拉拢

安敏之今日高兴,不止这些,前世时恩科开的比现在要迟一年,这次恩科着实出了几个任务。但是撑过夺嫡之争,最后大放异彩的有三人。这三人出身各有不同,品行和性格各有特点。其中两人,忠心于朝廷,不参与夺嫡之争,但是两人又有治世之才,所以让众位皇子又爱又恨。
    这两人,安敏之仔细思虑过,既然他们终于朝廷又有才能,他不必急着拉拢,等到尘埃落定后,自然能等到他们效忠。但是第三人,名为付心良,他的人生具有传奇色彩,让安敏之动了招揽的心思。
    这三人出人头地,并非偶然,当初恩科之后,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安敏之如今想要拉拢的,正是探花付心良。
    一个探花郎,远不如状元让人印象深刻,一开始没人注意到付心良。安敏之当时正忙着在父皇面前表现,也不会关注区区一个探花郎。前世没有战争,哪怕开了恩科,选拔的人才也不会立即得到重用。
    直到后来付心良大放异彩,安敏之才查过他的底细。此人出身于并州松阳书院汉阳人士,自幼家境贫寒靠族人资助完成了学业。一个来寒门书生,年纪轻轻就爬上了从五品的位置,前途不可限量。
    若按常情,付心良朝中无人,在翰林院编修几年后,大概会下放到地方做个小官。只是,他不知因何缘故,得了当时的御史大夫秦峥后来的吏部尚书青眼,秦峥将庶女嫁于付心良为妻。从此之后,付心良在朝堂上步步钻营,凭着裙带关系扶摇直上。
    加之付心良的确由些才华。所以政路畅通,他居于卑位时小心谨慎,对待上司十分恭敬,面对他人刻意为难小心退让。在安敏之印象中,未曾得志时的付心良,就像一块圆滑沉默的石头,既不出色又挑不出错来。
    等到付心良爬到了高位之后。本性渐渐暴露。睚眦必报为人阴损,曾经得罪过他的人,他一个个报复回去。比起另外位几乎没有缺点。在朝廷中留有清名的状元和榜眼,对安敏之来说付心良更好利用一些。
    他依着记忆中的线索,在全国各地的考生进京时,打探着付心良的下落。前些日子。安敏之得到了一些线索,今日又听手下来报。言称付心良在诗会上夺魁。安敏之有心拉拢付心良,得到这个消息自然高兴。
    不过,如今的付心良只是布衣之身,安敏之折身相交不免显得怪异。他派了心腹。找个由头,对付心良示好。为了避免影响付心良搭上秦御史这条路子,安敏之特地嘱咐手下不要太过声张。
    再谈付心良。撞见林然之后不免心怀忐忑,他想办法打听了林然近况。当得知林然在院试中取得案首后。不由心怀嫉妒。虽说付心良在并州同样拿了案首,可是看到眼中钉肉中刺一举夺魁,他就是难以忍受。
    诗会过后没两日,发生一件让付心良受宠若惊之事。他下榻的客栈,竟有朝廷命官找来,属意与他相交。
    (周日要加班,伤心,明日来替换,我知道我已经没有节操了。大家以后还是上午再购买吧,呜呜。)
    安敏之今日高兴,不止这些,前世时恩科开的比现在要迟一年,这次恩科着实出了几个任务。但是撑过夺嫡之争,最后大放异彩的有三人。这三人出身各有不同,品行和性格各有特点。其中两人,忠心于朝廷,不参与夺嫡之争,但是两人又有治世之才,所以让众位皇子又爱又恨。
    这两人,安敏之仔细思虑过,既然他们终于朝廷又有才能,他不必急着拉拢,等到尘埃落定后,自然能等到他们效忠。但是第三人,名为付心良,他的人生具有传奇色彩,让安敏之动了招揽的心思。
    这三人出人头地,并非偶然,当初恩科之后,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安敏之如今想要拉拢的,正是探花付心良。
    一个探花郎,远不如状元让人印象深刻,一开始没人注意到付心良。安敏之当时正忙着在父皇面前表现,也不会关注区区一个探花郎。前世没有战争,哪怕开了恩科,选拔的人才也不会立即得到重用。
    直到后来付心良大放异彩,安敏之才查过他的底细。此人出身于并州松阳书院汉阳人士,自幼家境贫寒靠族人资助完成了学业。一个来寒门书生,年纪轻轻就爬上了从五品的位置,前途不可限量。
    若按常情,付心良朝中无人,在翰林院编修几年后,大概会下放到地方做个小官。只是,他不知因何缘故,得了当时的御史大夫秦峥后来的吏部尚书青眼,秦峥将庶女嫁于付心良为妻。从此之后,付心良在朝堂上步步钻营,凭着裙带关系扶摇直上。
    加之付心良的确由些才华,所以政路畅通,他居于卑位时小心谨慎,对待上司十分恭敬,面对他人刻意为难小心退让。在安敏之印象中,未曾得志时的付心良,就像一块圆滑沉默的石头,既不出色又挑不出错来。
    等到付心良爬到了高位之后,本性渐渐暴露,睚眦必报为人阴损,曾经得罪过他的人,他一个个报复回去。比起另外位几乎没有缺点,在朝廷中留有清名的状元和榜眼,对安敏之来说付心良更好利用一些。
    他依着记忆中的线索,在全国各地的考生进京时,打探着付心良的下落。前些日子,安敏之得到了一些线索,今日又听手下来报,言称付心良在诗会上夺魁。安敏之有心拉拢付心良,得到这个消息自然高兴。
    不过,如今的付心良只是布衣之身,安敏之折身相交不免显得怪异。他派了心腹,找个由头,对付心良示好。为了避免影响付心良搭上秦御史这条路子,安敏之特地嘱咐手下不要太过声张。
    再谈付心良,撞见林然之后不免心怀忐忑,他想办法打听了林然近况。当得知林然在院试中取得案首后,不由心怀嫉妒。虽说付心良在并州同样拿了案首,可是看到眼中钉肉中刺一举夺魁,他就是难以忍受。
    诗会过后没两日,发生一件让付心良受宠若惊之事。他下榻的客栈,竟有朝廷命官找来,属意与他相交。
    安敏之今日高兴,不止这些,前世时恩科开的比现在要迟一年,这次恩科着实出了几个任务。但是撑过夺嫡之争,最后大放异彩的有三人。这三人出身各有不同,品行和性格各有特点。其中两人,忠心于朝廷,不参与夺嫡之争,但是两人又有治世之才,所以让众位皇子又爱又恨。
    这两人,安敏之仔细思虑过,既然他们终于朝廷又有才能,他不必急着拉拢,等到尘埃落定后,自然能等到他们效忠。但是第三人,名为付心良,他的人生具有传奇色彩,让安敏之动了招揽的心思。
    这三人出人头地,并非偶然,当初恩科之后,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安敏之如今想要拉拢的,正是探花付心良。
    一个探花郎,远不如状元让人印象深刻,一开始没人注意到付心良。安敏之当时正忙着在父皇面前表现,也不会关注区区一个探花郎。前世没有战争,哪怕开了恩科,选拔的人才也不会立即得到重用。
    直到后来付心良大放异彩,安敏之才查过他的底细。此人出身于并州松阳书院汉阳人士,自幼家境贫寒靠族人资助完成了学业。一个来寒门书生,年纪轻轻就爬上了从五品的位置,前途不可限量。
    若按常情,付心良朝中无人,在翰林院编修几年后,大概会下放到地方做个小官。只是,他不知因何缘故,得了当时的御史大夫秦峥后来的吏部尚书青眼,秦峥将庶女嫁于付心良为妻。从此之后,付心良在朝堂上步步钻营,凭着裙带关系扶摇直上。
    加之付心良的确由些才华,所以政路畅通,他居于卑位时小心谨慎,对待上司十分恭敬,面对他人刻意为难小心退让。在安敏之印象中,未曾得志时的付心良,就像一块圆滑沉默的石头,既不出色又挑不出错来。
    等到付心良爬到了高位之后,本性渐渐暴露,睚眦必报为人阴损,曾经得罪过他的人,他一个个报复回去。比起另外位几乎没有缺点,在朝廷中留有清名的状元和榜眼,对安敏之来说付心良更好利用一些。
    他依着记忆中的线索,在全国各地的考生进京时,打探着付心良的下落。前些日子,安敏之得到了一些线索,今日又听手下来报,言称付心良在诗会上夺魁。安敏之有心拉拢付心良,得到这个消息自然高兴。
    安敏之折身相交不免显得怪异。他派了心腹,找个由头,对付心良示好。为了避免影响付心良搭上秦御史这条路子,安敏之特地嘱咐手下不要太过声张。L

  ☆、第二五七章 殿试

朝廷要与恭奴议和,边关战事即将结束,捷报像插了翅膀,飞遍了大华的大街小巷。这场战争持续了太长的时间,让百姓身心俱疲,没有人不盼着战争结束的。虽说议和刚刚提上章程,汉阳城如大华大多数地方一样,喜气洋洋等待迎接凯旋的战士归来。
    一将功成万骨枯,大华的男儿为了保护国土,在战场上浴血厮杀,家乡的妻儿以及父老乡亲,苦苦等候他们归来。只要人活着就是希望,哪怕远行的人和去时一样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兵卒,多少闺中人朝思暮想,只愿心中那人平安归来。
    这种心情,辛夷十分能够体会,战事倘若没有意外,即将宣告结束。这就意味着柳元景即将归来。他们有太久没见了,辛夷在伺候红薯之余,捡起了荒废的女红,一针一线为柳元景缝制着御寒的衣物。她缝了一件又一件,细密的针脚中,全是她日日夜夜苦盼的心事。
    缝好了衣物,辛夷却无数投递,她只能将这些衣服熨烫好之后,叠起来放入箱中。思远之人兮,不知归期,辛夷盼着战争早日结束,更盼着柳元景归来。有时瞧着自己做的衣服,辛夷好笑之余又有些心酸,若不是思念之情无法排解,她又怎么会耐烦做这些,从前极不喜欢的琐事儿。
    平日里辛夷顶多绣一条帕子,做一个荷包,如今做起衣裳来轻车熟路。
    对于议和,辛夷表示赞同,比起旁人考量着国家财力是能支持战争继续下去,辛夷还忧心着接下来的旱涝灾害。
    如今大华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将边疆平定之后。才能在旱灾来临后,对灾区百姓进行援救。因为柳元景在战场,所以辛夷对战事十分关心,她知道恭奴人打着打着老可汗归西了,临死前他遗言让最小的儿子登位,但是其余两位王子并不服气。至高无上的权力,对于任何人都具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恭奴人陷于王位争夺中。自然无法继续骚扰大华。若不是即使打下了恭奴居住的草原,对于大华来无利可图,也许军队乘胜碾压过去。大华就能多些版图了。辛夷只知恭奴人陷于内乱之中,但是具体情形,她是难以知晓的,她只盼恭奴能够再乱一些。议和能够顺利进行。
    偶尔,辛夷会祈祷。但愿恭奴人越乱越好,最好自己人打自己人,直接打残了,免得大华发生灾害时。他们在一旁趁火打劫。莫说辛夷残忍,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