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炮灰养女 >

第214部分

炮灰养女-第214部分

小说: 炮灰养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京作为大华的都城,对于战事的关注度更高,前线战事不断传回。恭奴胜时,街头巷尾一片低迷,大华胜时,群情激昂好似过年一般。大家翘首以望,盼着大军出征之后,能够收复失地,将野蛮落后的恭奴人驱逐出境。
    武将跃跃欲试,文臣同样踌躇满志,商量着如何做好后方供给,筹备好粮草让大军无后顾之忧。
    当大华国人沉浸在抵抗外侮的激动时,谷明月最近的心情十分微妙。她曾经记在脑海中的剧情,因为某种她不知晓的原因,被蝴蝶的十分严重。严重到,谷明月开始怀疑,这到底是不是她曾经看过的那么本书。
    庄周梦蝶或者蝶化庄周,谷明月越想越心惊。
    前世恭奴人根本没有大规模的侵略大华国,前世柳元景也没有接受皇令亲自率兵打仗。当然,再往前推,在谷明月的印象中根本就没有柳元景这个人。
    辛夷离开京城了,柳元景又要与平阳公主完婚,就在不久前谷明月还在为这两件事高兴着。她终于不用再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不用担忧韦氏会认出辛夷来。只要辛夷一日不离开平京,她的担忧就一日难以散去。
    冥冥之中似有天意,总将辛夷和韦氏聚在一起,谷明月对此奈何不得。如今,辛夷总算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汉阳,她可以松一口气了。可是恭奴一事,给谷明月敲醒了警钟,更可怕的是她似乎从安敏之身上窥到了了不得的东西。
    有一段时间,也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谷明月总疑心,佑王待她没有从前那样体贴温柔了。出于女孩子的敏感,她开始竭尽全力留心着安敏之在她面前的一言一行。
    也就是通过那段时间的观察,谷明月窥视到了一些让她心惊的东西。安敏之有些日子,出入匆匆样子总是很疲惫,一个人时偶尔眉头紧锁,偶尔又放声大笑。还有一件事让谷明月分外奇怪,安敏之送了她游牧民族特有的带着宗教含义的饰品。
    或许安敏之只是觉得这些东西好看,所以随手转送给谷明月。但是谷明月凭着敏锐的直觉,推断出王爷一定和少数民族的人有所联络。谷明月偷偷将这些东西送到懂行的人手中看,对方送回消息这是恭奴族传达友好的圣物。
    巧的是,这件事发生两个月后,恭奴进犯的消息便从边关传来。众人传言恭奴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如有神助般攻城掠地。
    在所有人为恭奴之事慷慨激昂时,谷明月又发现了安敏之的异样。他谈起恭奴时,面部表情以及语气透露着愤慨,眼眸深处却透着平静。
    莫问谷明月何以得出,她观察过,安敏之真正愤怒的时候,瞳孔会稍微变色。恭奴来袭,人人提之怒不可遏,偏偏他沉得住气。
    即使不愿往最糟糕的地方想,谷明月仍不可避免的联想到,难道安敏之和恭奴背地里有联系?
    对于朝廷来说,最忌讳的事情便是谋逆反叛,但是谋逆反叛只留一朝骂名,通敌叛国则是遗臭万年。
    谷明月不敢相信安敏之会做出这样的事,即使他有野心不像当年初遇时温润如玉。然而,他毕竟是一个皇子,怎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若是大华颠覆,他又能得到什么。很快,谷明月自己推翻了这个可能,她有一个可怕的假设。倘若安敏之的目地不是颠覆大华,而是自己坐上那个宝位呢。
    她套用着各种电视连续剧以及看过的小说,得出结论,也许安敏之是想与恭奴结盟。他介时出让大华果领土,恭奴则为他争位提供帮助。
    一切完全源自谷明月的推断,她在佛前祈祷,祈祷这一切只是她的妄加揣测。自古以来通敌叛国没有好下场,哪怕安敏之靠此得了皇位,只要这件事捅出去,他就会成为天下人唾骂对象。
    心中拥有着惊天秘密,谷明月却只能死死压在心底,不敢和任何人说。她如今看出来了,安敏之的野心比她想象中强大太多。
    亏得她以前,还想利用安敏之的爱慕,一步登天成为佑王妃。到了这个时刻,谷明月发觉自己是有多天真,她沾沾自喜与虎谋皮这么久,竟从未发现,她对这个男人的了解,全都建立在主观臆测之上。
    他的野心到底有多大,谷明月有逃的冲动,偏偏发现,她已经泥足深陷逃无可逃。
    唯一能安慰谷明月的事,大概就是两人的关系没有挑到明面上,她身上还没有打上佑王的烙印。
    假如她的猜测都不是真的,她是不是要另做打算,逃离这个漩涡。即使摆脱安敏之无比艰难,谷明月仍然想试一试。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夺嫡最后的胜利者不会是安敏之。
    那么只要安敏之所做之事暴露,他的下场绝对惨烈。L

  ☆、第三三一章 生当复来归

明明屋里烧着滚烫的热炭,谷明月一直从手指冰到心肺,整个人沉浸在恐惧之中。她虽偶尔有些自私自利,但是难以想象,一国皇子竟能做出投敌叛国之事。
    恭奴人凶悍残忍,如若安敏之真的与其勾结,岂不是将自己的子民,送到豺狼口中任其肆虐。这样的安敏之太过陌生,让谷明月不敢相信,也不敢与其为伍。他为了皇位已经走火入魔,完全忘记了家国大义。
    即使坐不上皇位又如何,难道不能做皇帝,大华就不是他的国家了。安敏之为了登位不择手段的做法,让谷明月为之恐惧。
    她到底该何去何从,谷明月心惊肉跳的发现。倘若安敏之真的走上这条不归路,她绝对逃不开干系。紫宸九千岁的宝藏,正是由她透露给安敏之。
    如果安敏之功败垂成,总有人会追查他到底从哪里来的大笔银子。谷明月陷入恐慌中,她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化解未来的危机。
    假如可以重来,她没有将宝藏一事告诉安敏之,他的野心也许不会被激化,谷明月为自己的唐突懊悔。
    蓦然回首,谷明月发现她已经成了局中人,想要跳出去,无比艰难。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鲜活的世界,她身边的人都是活生生存在着。她和别人没什么不同,一样的肉眼凡胎,一样会疼会死。
    到了这一步,她甚至没有了回头的余地,只能祈祷安敏之夺位之途可以顺利些,祈祷他真的登上那个位置后,可以放过她。谷明月已经不敢奢望从安敏之身上得到爱情,在此刻。她突然羡慕起辛夷来。
    同为穿越者,她拥有柳元景的爱,他连公主都不愿娶。一心只要辛夷一个人。情深似海,让人不能不唏嘘。在这个时代。能够抵挡万千诱惑,做到这个地步实属难得。
    如今柳元景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再归来时就是大华的英雄,他只要愿意娶辛夷,大概没人会反对。谷明月忽然有些灰心丧气,辛夷就算拿着一手烂牌,最后走的还是比她顺利。
    难道说女主光环真的不可破,她注定只能望其项背。永远无法追上她的步伐么。
    谷明月从蛛丝马迹中的猜测,对了一小部分,不过不是所有,安敏之比她想象中要更聪明。他在利用恭奴族,并且竭尽全力摘除自己,即使失败也不会受牵连。
    恭奴族和大华国的仇怨由来已久,在恭奴还不叫恭奴,大华还不存在时,中原人和游牧民族的矛盾就一直存在着。
    恭奴人不擅长男耕女织,他们只会套马放牧。逐水草而居。到了冬天,冰雪覆盖,如果没有储存足够的粮食就会饿死许多人。
    人总有活下去的天性。即使是牺牲其他人存活的机会。从很早以前,恭奴人就开始干起了劫掠的勾当。他们来如风去如电,让大华国边境的居民,对其厌恶不堪又异常恐惧。
    恭奴人又是一个没有远见的民族,他们羡慕中原地区的富庶,羡慕其美好的诗书和礼仪,又从来不去学习。
    在大多数人看来,连文字都没有的恭奴人,野蛮落后残暴。他们时常掠夺大华子民。却不知道在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远比出去掠夺得到的更多。
    前世的记忆对于安敏之来说。才是他独一无二的宝藏。知道恭奴何时会大规模的侵袭,也知恭奴后来。因为几位王子争夺王位,导致恭奴分裂。
    分裂后的恭奴一部分归顺了大华,另一部分,远迁到草原深处。安敏之步了这么大一个局,主动投出诱饵,只为早日激化恭奴内部矛盾,挑起其内部战争。
    介时恭奴内忧外患交替,他可以帮助交好的三王子佘他登上王位,待他归顺大华之后,理所当然的成为他将来登位时的助力。
    重生之后,这是安敏之最得意的一个计划,在他反复斟酌之后,这个计划趋于完美。安敏之迫切的想要和人分享这个秘密,但是为了大业,他只能选择隐忍。
    皇子与外族来往,即使没有通敌卖国,都要被打上不好的标签。安敏之做了亏心事,比常人更注重和恭奴撇开关系。
    在朝堂之上,主战派中立派和主和派,三派争执时,安敏之坚定不移的站在主战派一方,比谁都义正言辞。
    他的伪装十分成功,没有人将恭奴的异动与九皇子联系在一起。他因为极力主战和了圣上的心思,反倒比从前受宠了些。
    柳元景出征了,当大华国上下几乎全民皆知,英国公世子柳元景为了抵御恭奴侵略,走上金銮殿向圣上请命征战。他是万民心中的英雄,为了边疆的安危,辞去了平阳公主的婚事。
    对于普通人来说,尚公主何其荣耀,柳元景却拒绝了,并且踏上了征战之路。
    自古英雄出少年,从来纨绔少伟男,这句千古流传的俗语,被柳元景打破了。他乃是千金之子,本该在琼楼玉宇中安闲度日,但是他义无返顾的选择了从军。
    辛夷知道这个消息时,汉阳初雪降临,在漫天飞雪中,了柳元景没有和平阳公主成婚,和他正率领军队踏上征途的消息同时抵达。
    报信的不是柳元景派出的人,前些日子有人隐约传回消息,辛夷有所准备。这次是官府传回的准信,汉阳需要抽调一部分驻军,送到边境抵抗恭奴人。
    刀剑无眼,恭奴人凶悍残忍精于骑射,他们悍不畏死性情残暴。和这样一群人对上,柳元景真的能够旗开得胜么。
    辛夷的喜悦只是一瞬,很快像雪花一样融化。柳元景终于完成了他的承诺,退掉了圣上的赐婚。然而,他踏上了一条生死难卜的道路。铁和血混合的战争中,他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没有行军大战的经验,又如何能保障在沙场上的安危。
    白茫茫的雪花,覆盖了大地,所有人交口称赞,那位敢于力挽狂澜的英雄少年。
    唯独辛夷,她在担忧着,当太多的期望压在肩膀上,只许成功不能失败,柳元景是否能抗巨大的压力。恭奴人在大家有意无意的渲染,好像比鸡子还容易对付。
    太多太多的赞扬,狂热而盲目的信任,让辛夷没办法不担心柳元景。她并非不爱国,她只是忍不住心中的担忧,希望心上人能够平安归来。
    薛城和郑直对于柳元景几乎要陷入盲目的崇拜,要不是清远侯阻拦,薛城恐怕要跟上大军一起出征。
    男儿对于战争有着天生的向往,即使上不了战场,两人也没闲着。郑直以正源商行的名义,为军中捐赠了许多物资,薛城则随着清远侯府一起捐出了许多家私。
    汉阳城中还有许许多多像郑直以及薛城的人,虽然不能出力但是出起物资来毫不含糊。大家踊跃捐赠物资,让辛夷对这次战争稍微乐观了一些。
    柳元景参军了,金武在送辛夷回来后,只停留三天,匆匆赶回了京城。这样也好,有金武和火武在,柳元景的安全至少多了重保障。
    从遥远的南疆到汉阳,重重大山条条太川,遥远到连雪贝都飞不过的距离。从此之后,辛夷再想得知柳元景的消息,只能通过前线传来的消息。
    两人想要见面的话,需等柳元景凯旋归来,只是那一日,不知要到何年何月。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辛夷只想告诉柳元景一句话,无论多久无论多远,只要他回来,只要她好在,她就愿意等着他。
    战火在边关,不断燃烧着,恭奴的铁蹄在大华的领土上肆虐着。柳元景跟随此次奉命领军的兵马大元帅宋德清,马不停蹄的朝战场上赶去。
    急行军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然而长长的队伍中,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喊累。所有人心中的想法都是快一点,再快一点,快一些赶到边关去,支援他们的父兄子弟,支援他们的百姓。
    军队存在的意义不是厮杀而是守护,守护一国的平安,守护简单的幸福。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他们的子民家破了,他们要马不停蹄的赶过去,将坏人驱逐出境内。
    这是柳元景头一次感受到真正的急行军,他曾以军卒身份在军队中待过近一年光景。那个时候,他们也会急行军一走就是许多天。
    演练和实战完全是两个感觉,在汉阳时,柳元景每次和同伙一起急行军,总有人想方设法的偷懒。还会有人对急行军不以为然,认为当兵的最重要的是能吃苦会打仗。速度练上去了,难道要用来逃跑,当时这番言论还曾引起过哄笑。
    但是真正赶往战场时,柳元景明白了急行军绝对不是没有意义的事。他们的军队从出发到现在已经整合了很多次,因为许多新征入伍的士卒,受不了如此大强度的行军频频掉队。
    宋元帅为了提高行军速度,不得不将军队按照体力,不断对队伍进行改编。L

  ☆、第三三二章 纵然故人在

军队按照行军速度重新划分后,速度快的日夜不停冲往前线,慢的则在后面尾随。介时到了前线,军队也能有缓冲时间。对于战争来说,缓冲有着起着出奇制胜的作用。
    大华军队是恭奴骑兵的数倍,但从战斗力上相比,大华士兵远远不如恭奴士兵。为了弥补两者之间的差距,战术对于大华来说至关重要。敌疲我打,敌强我弱,将恭奴人的优势磨掉,大华才有得胜的希望。
    柳元景分在先锋营中,带着大华精锐,朝着边关奔去。他冷冽的性格,在军队中,反倒讨人喜欢。比起那些膘肥体壮笑眯眯的校尉,大家更喜欢不苟言笑,赏罚分明的柳元景。
    他受欢迎还有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理由,行伍中全是糙汉子。冷不丁瞧见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