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炮灰养女 >

第19部分

炮灰养女-第19部分

小说: 炮灰养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问还好,一问,辛夷吐槽的冲动简直停不下来。
  大河村种地的方法,真叫人大开眼界,种个麦子恨不得一点儿空隙都不留。来年青苗发上来后,密密麻麻挤成一片儿。
  辛夷印象中的麦子应该是金黄金黄的,麦穗硕大。可上河村的麦子熟时,挤成一堆麦秸秆儿细脚伶仃的,支着个瘦脑袋。
  作为农科大学生,辛夷真想好好和村民谈一谈优生优育的问题,种子真的不是撒得越多越好。
  太多了,地头营养跟不上,反而会让麦子发育**,长出的麦子良莠不齐。
  “娘,您放心吧,山神娘娘说了,明年春天空隙处可种上棉花。这样,夏天能收麦,等到秋天还可以收棉花。”
  提高土地利用率,这是辛夷拿来解决亩产低的方案之一。
  大华国此时还没有插播的耕种方式,土地里农作物单一,还有秧苗越多收成越好的错误观念。
  麦杂花不是辛夷的发明,等到封建社会发展到后期,老百姓的智慧增长后,耕作方式以及农具都有显著提高。
  “预于秋冬耕熟地穴种麦,来春就于麦陇中穴种棉。但能穴种麦,即漫种棉,亦可刈麦。”这也就是在《木棉谱》中说的“麦杂花”。
  这是辛夷以前翻书时不经意间看到的,由于简单实用,便记了下来。
  王氏存着满心疑惑,将质疑压在心底,安慰自己,山神娘娘已经帮自家赚了三十两银子了。地里收成就算亏些,也没要紧的。
  要是到时真的还能再收一次棉花,家里就要比别人多收一季作物了。
  长平和长安埋着头,一人拿一把锄头翻一畦地,王氏和二丫一人跟一个在后面撒种子。辛家穷,没有耕牛,一切都要靠人力。
  辛夷在田埂上坐着,望着一家人辛苦劳作,她细胳膊细腿儿的,也帮不上忙。
  家里农具也没那么多,小怜在家里照顾辛有财和两个孩子,剩下的人都在地边呆着。
  没人送饭送水,五人晌午时就着凉水,吃着硬干粮。
  九月的天高气爽,辛夷坐在天边吹着风,微微惬意。
  在田间辛苦劳作的长平和长安,累的汗如雨下,最后干脆脱了上衣,光着膀子抡着锄头干活。
  隔壁田地早就完成了下种,犁过的地平平整整,黑色的泥土翻在上面,一看就是用牛犁耕的。
  同样是农户,有耕牛和没耕牛是截然不同的。比起别人家,辛夷家确实太过寒酸,可他们好歹还有两亩地傍身。
  若是农民没有了自耕地,只能去做地主家佃农,年年交了租子之后,剩的粮食还不够糊口,只能向地主借粮。恶性循环后,佃农到最后,和半奴隶地位差不多。
  穿越到这个传说中人吃人的社会,辛夷明白一个道理,站得越低越容易被踩到。
  想要被人尊重的话,不止要有钱还要有身份和地位,这一切不能靠别人。
  前世误将终身托付给渣男,辛夷深痛恶绝,今生哪怕孤独终老,她也不会再嫁类似乔正臣一样的人了。
  有的错不能犯第二次,她已经为此付出过生命的代价了。
  忙着撒种的玉荷,抬头时,不小心瞧见了辛夷脸上怅惘的表情。
  她不知该如何形容,年仅八岁的妹妹,为什么会有如此深的心事。
  从什么时候开始,辛夷不再像个孩子,玉荷茫然了,她似乎从未留意过。
  “发什么呆呢,手快点儿二丫。”
  王氏大嗓门儿一吼,玉荷也不再多想,加快步子专心播种。
 

第四十章 二憨闯学堂
更新时间2014…7…8 12:59:28  字数:2218

 播种不比麦收,用不了几天就结束了,送长平和长安上学堂的事儿也提上了周程。
  村塾开学的日子,刚好就在这几天,没什么可准备的。辛家连笔墨纸砚都没买,就买了十条腊肉两壶酒,送到了杨夫子家里,算是在村塾挂上了号。
  村塾唯一的教书先生,便是老秀才杨勤学,上河村公众每年出十两银子做杨夫子的聘金。
  凡是上河村的孩子,只要拿出一定束脩,就可以在学堂念书。
  当然,若是极有钱的人家,也会定期给先生一些薪金,希望先生能对自家孩子多加指导。用现代话来解释,就是开小灶。
  不过,凡是家中真的不差钱的,早就搬到镇上去了,镇上的私塾也比村中强些。
  开笔礼以及祭孔老夫子只在正月长学开始时才举行,短学只需向孔老夫子的圣像和夫子各磕一个头就行了。
  在送束脩时,长平和长安已经行过礼,杨老夫子一丝不苟的态度,让两人心里打起了小鼓。
  村塾秋后第一天开课,除了前来上学的学子,还有一大群凑热闹的小毛孩儿,与没有上学资格的丫头。
  小怜和玉荷小时也来凑过热闹,年纪大了,到了害臊的年纪,便没跟来。
  辛夷与辛桂香倒是跟着长平二人,来到了二十多里外的学堂,她们一路可是生生用双腿走过来的。
  看到三间瓦房并排的学堂时,辛夷腿都快走断了。
  和辛桂香不同,她对村塾压根儿不感兴趣,可是长平非要让她们一起陪着。辛夷都有点儿哭笑不得了,她才七八岁的年纪,长平为什么老把她当做主心骨。
  她要是能猜到长平打的如意算盘,一定会更加无语。长平非要辛夷跟着的理由很简单,他听说杨夫子对学生十分严厉,动辄打手心还会罚站。
  联想到三妹似乎很得先生欢心,长平才一定求着她过来,若是他表现不佳,也能为他求个情。
  孩子们吵吵闹闹的慢慢聚集,学子们雄赳赳气昂昂的走进学堂,没有机会进去的只能在窗外眼巴巴的瞧着。
  长平和长安望着携带纸墨鱼贯而入的小同窗,羞赧的后退。
  在村里读书的大多是蒙童,年纪从七八岁到十岁不等,他们两个的年纪着实太大了些。
  看出两位兄长的尴尬,辛夷伸出手推了两人一把,笑着说:“长平哥,你们要是再不进去,等先生来了就要打掌心了。”
  一句话,成功让长平和长安慌了神,不再犹豫径直走了进去。
  从窗外看,上河村的学塾麻雀虽小五脏具全,简陋的桌椅整齐的摆放着,有的桌子上还摆放着笔墨和砚台。
  七八岁的孩子们,没人能坐得住,在屋里你追我逐,像撒欢的小鸟。
  个头极大,又显得笨拙的辛家两兄弟,一进门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们憨厚愚笨的样子,让鬼灵精怪的孩子们生出了捉弄的心思。
  长平和长安,不知自己已经成了别人的目标,他们局促的捏着衣角,望见有空位,便朝那个方向走去。
  两个头上挽着两个小发包的男孩,调皮的相视一笑,默默一人抬起一只脚微微外移。
  等长平路过时,两人猛的将脚给伸了出去,堵在路中央。
  没有丝毫防备的长平,被绊了一个踉跄,伸手去扶桌子,没料到桌子也被人往后一拉。
  两重落空之下,他以极其狼狈的姿势摔在地上,屁股朝天胳膊肘撑住地,勉强脸没碰到地面。
  小小的学堂,一下子被笑声充斥,还有人夸张的拍着桌子,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林子,还是你厉害,哈哈。”
  被叫做林子的小男孩儿,得意的抱着胳膊,将脑袋靠在身后人桌子上,鼻子里哼了一声说:“小意思罢了,学堂可不是什么蠢东西都能进的。”
  长安上前扶起脸蛋涨得通红的兄长,两人原本怒气冲冲,在看到搞怪的人是谁后,耸拉下了脑袋,自认倒霉的走到了后边。
  那叫林子的不过八九岁年纪,模样俊俏皮肤白皙,两只眼睛胡闪闪的,比女孩儿还秀气。
  长平当然不是因为林子长的好看,才不跟他计较,这林子可是村长家的孙子。
  村长那是什么身份,在上河村他可就是最大的官儿了,要是得罪了村长家孙子,他们两个只能吃不了兜着走了。
  他们两个年纪长了林子那么多,真动起身来,林子根本不是对手。
  可顾虑着村长,只能忍下这口气。
  眼看着入学第一天,两人就沦为了笑话,长平心中不忿只能压下。
  学堂内动静闹的太大,外面人也跟着窃窃私语,还有人指指戳戳,边说变笑。
  辛桂香脸上辣辣的,生怕被人认出,她就是长平的妹妹。哥哥没人嘲笑孬种,她也跟着丢人,瞧了一眼平静的辛夷,她阴阳怪气的说:“三姐,我看到刚才是那个小男孩绊的大哥,都是他害的哥哥出丑。”
  她言语之中,颇有抱不平之意,桂香站的有些偏,并没看出挑衅的小孩是村长家孙子。
  “那是林然。”
  辛夷一句话,让辛桂香哑口无声,林然是谁,村中只有一个人叫林然,不是他们辛家能惹的。
  辛夷只瞧到那孩子侧脸,便认出了,这是上河村有名的神童林然,也是村长林福升的长孙。
  隔了两世,她还能记得如此清楚,实在是因为林然的一生,太过戏剧化了,或者说能称得上清流镇的传奇。
  为什么只是清流镇的传奇,原因很简单,他还来不及惊动全国,就提前挂了。
  林然真的是一个传奇,前世能让辛夷误会他是重生人士的奇葩。三岁便可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蒙学读物,五岁便能做诗,七岁就能出口成章。
  绝对是神童级别的人物,辛夷认真掂量了下,这些事儿对待穿越者肯定是小case,可是他所做的诗并没有她熟悉的。
  从偶尔听到的片段上,也能判断出,这的确是属于少年天才的作品。
  人比人气死人,她这穿越加重生的,比起天纵奇才来还是差了那么一丢丢的。作为村长家孙子,林然不会因为贫穷失学,假以时日,他一定能一飞冲天,成为山窝窝里飞出去的金凤凰。
  命运的转折来的如此之快,当林然刚到镇上投靠姐夫家念书时,尚未来得及大放异彩。便在回村里,和小伙伴在水中嬉戏时,不幸溺水身亡。
  这转折来得太突兀,震惊了所有对林然寄予厚望的人,他的娘亲甚至因此精神失常,捧着他的衣服疯疯癫癫的在河边哭着喊他的名字。
 

第四十一章 教训学霸的快感
更新时间2014…7…9 13:58:51  字数:2084

 杨夫子胳膊下夹着一本线装书,踱着步子,手拿戒尺走进了学堂。
  瞬间,喧闹的屋子变得鸦雀无声,所有学童都安安分分坐在自己位置上。
  长平和长安,是学堂中年龄最大的人,局促的坐在最后一排。
  林然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偷偷回头挑衅似的冲他们扬了扬下巴。
  小男孩儿的领地意识是极强的,原本学堂中隐隐以他为首,蓦然来了两个傻大个,让他生出了危机感。
  夫子进来了,长平更不敢有所动作,恭恭敬敬的端正了身子,等着先生的教诲。
  第一天,杨夫子也不忙着讲课,一口开吟咏颂哦般,从孔夫子弟子三千开始老生长谈。反复强调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听的满堂学生昏昏欲睡,还要强撑着挺起脊梁。
  长篇大论,听的窗外看热闹的人都快打瞌睡了,辛桂香神采奕奕的睁着溜圆的眼睛,好奇的窥视着课堂中场景。
  她喜欢读书的感觉,辛桂香极羡慕兄长,如果她也能坐到学堂中多好。
  “三姐,你想读书么?”
  不知不觉,辛桂香将心中的渴望说了出来。
  辛夷摇摇头,很平静的说:“我更喜欢银子多一点儿,赚更多的银子,比识字儿更让人开心。”
  果然是蠢货,这个答案让辛桂香莫名骄傲起来,她果然是特别的。在辛家,除了她,还有谁会有这种思想觉悟。
  他们眼里只能看见银子,可是她觉得读书识字儿,做个文化人受人尊敬,比赚钱强多了。而且,读书人本来就比种地容易赚钱。
  “我好想读书,三姐,钱虽好,可是读书能让人尊敬。”
  辛桂香一闪而过的蔑视,落在了辛夷眼里,她好笑的想。你当然觉得读书比钱重要,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儿顶着。
  前世她辛辛苦苦的赚钱,而辛桂香总是憧憬的跟她说,姐姐我想读书,姐姐我想学刺绣,姐姐我想学古筝。
  她辛夷是一个满身铜臭味的商人,可她妹妹可是娇滴滴的闺中小姐。
  当初,她怎么就那么心软,恨不得把全世界捧给她的亲人。原来,辛桂香一直都看不起她这个只知道赚钱,不知读书识字的人。
  怪不得,在她赚钱之后买字画时,辛桂香在问她要心头好时,还要酸溜溜的说她附庸风雅。
  二十多年读书生涯,沦落到被人嘲笑没文化,辛夷已然淡定。
  等杨夫子摇头晃脑的,将每次开学都要重复一遍的典故讲完,大赦般的宣布了下课。
  这也是历来的惯例,先给学童一个缓冲时间,以免对方还没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
  夫子前脚刚走出学堂,紧跟着屋中又吵嚷起来,在窗外等待的人也跟着进去看起热闹来。
  尤其没有机会进入学堂学习的丫头们,此刻走进了学堂,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对什么都好奇。辛桂香自然也带着倾慕的心情走了进去,辛夷则选择了继续站在窗外。
  人都进去了,留下辛夷一个人,便显得突兀。
  方才丢过人的长平,不愿在学堂中久待,拉着弟弟往外走。
  见四丫兴致不减的在屋里转悠,便跟辛夷一起讲话,打发时间。
  “呦,我没看错吧,这不是山神娘娘的童女儿么,怎么会在学堂外站着。”
  粗噶怪异的声音响起,出现在辛夷身前的是二虎,长的比以前更加健壮。
  不是冤家不聚头,捡麦穗时,她才跟二虎干了一架,如今他又上前挑事儿。
  身后有两个哥哥站着,辛夷怎么会怕二虎,不过看他频频偷看林然表情的样子,似乎今儿个的事儿还挺有趣的。
  这个没脑子的,这次是自告奋勇给人当枪使了吧。
  辛夷索性不搭理他,只瞥了一眼林然,继续跟长平长安讲话。
  不知为何,被眼前小丫头轻飘飘一扫,林然敏感的察觉出他被鄙视了。自幼早慧的他,最擅长察言观色,辛三丫的表情明显是在说,我知道是你在搞鬼,可我就是懒得理你。
  这让骄傲的林然十分受不了,作为上河村有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