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封仙 >

第438部分

封仙-第438部分

小说: 封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隐闻言,忽然沉默下来。

    梁帝挥手说道:“朕不是蜀帝,也不是元蒙大汗,他们都没有容人之量,但朕有这个肚量。朕要的不是当前,而是未来,朕要当千古明君,自当忍一时之气,他若愿意彻底归心,朕忍了这口气,也不是不能。”

    邓隐闻言,半是真心半是吹捧地感慨道:“陛下心胸宽阔,当真是古来罕见。”

    梁帝听他一声吹捧,仍是不露神色,踱步到了书桌前方,取过了厚厚一叠信纸,顺手递给了邓隐,道:“你来看看。”

    邓隐接了过去,只看到第一篇,眉宇微皱,略有讶异。

    梁帝平淡道:“在得知文先生来历之后,朕便让人细察此事,果然,查出了这无数隐患。”

    说着,他忽然伸手一扫,桌案上的砚台,陡然砸落了下来,摔成了粉碎。

    尽管看似轻描淡写,但是这位梁帝如此举动,也着实代表了他心中并不平静。

    “梁国如今鼎盛的局面,一半功劳在他,其中,这营造梁国景象的谋划之中,有六成是他献计。几乎可说,如今的梁国,有这等局面,不是有朕,而是有着这位文先生。”

    梁帝冷笑道:“这样的梁国,几乎是他一手凝聚而成,然而,他从一开始就希望梁国破灭,梁国怎能不灭?”

    说到这里,饶是梁帝再是自觉多么城府深沉,也不禁心有余悸。

    邓隐逐一翻阅过去,脸色从初时的淡然,渐渐泛白。

    文先生在梁国埋下了无数隐患,他所营造的鼎盛梁国,实际上,就是充满了隐患的梁国,看似鼎盛,实则暗中腐朽。

    梁国如今的鼎盛局面,多是出自于此人手中,然而,从一开始,就是向着毁灭的方向。

    邓隐翻阅的第一篇,是关于凉州太守。

    凉州乃是繁盛之地,也是有名的风景秀丽。

    因修建景观,这位凉州太守,当时受得许多封赏,而在其中记载的是,修建这景观之时,那太守何等劳民伤财,其中累死了不知多少人,税收提高了足足三成,致使许多家庭卖儿卖女,亦有许多妇人不惜出卖色相,乱象纷呈,伦理尽丧。

    凉州民不聊生,后来妖僧造反一事,与此不无关系。

    但此事一直压着。

    可是,只要掀开了一角,便足以引起哗然。

    当然,也只是在民间的哗然。

    这种事情,还不足以让邓隐动容。

    但第二篇,指的是京城。

    京城就在眼皮底下,所见满是繁华。

    可是,那些断了手脚的乞儿,那些人往络绎的青楼,背后的勾当,连接着朝廷的官员,千丝万缕,难以切断。

    便是皇宫之中,对于此事,也并非不知,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谈其他,单是其中的利益纠葛,税收之高,便足以让皇室为之沉默。

    但是,这其中见不得光的地方,终究是太多了些。

    逼良为娼,杀人放火,断人手脚,何曾稀少?

    那些街头上断了手脚的乞儿,有多少是天生残疾的?有多少是被人生生斩断手脚的?

    现如今青楼的那位花魁,本也是良家少女,只因貌美如花,一家被人所灭,强行掳来。

    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

    这些事情,还谈不上隐患。

    然而这些事情,也只是冰山一角。

    一篇又一篇,翻了过去,邓隐初时只是神色讶异,但是神色渐渐低沉。

    太守的事。

    青楼的事。

    这都不足以让他动容,然而随着一篇又一篇翻阅下去,他从容的脸色已变得十分沉重严肃。

    最开始的几篇,都谈不上多大的事情,然而逐渐下去,一层又一层,更深的层次,更高的层次,更为巨大的事情,更为阴暗的事情,数量更多,更为惊人,逐渐在纸张上,呈现出来。

    前头的几篇,哪怕闹到世人皆知,不过也就民愤,只须朝廷适当处置,也不是什么大事。

    然而到了最后的,已是直指朝堂文武百官。

    这才是巨大的隐患!

    文武百官,才是执掌着梁国权势的人物,他们的决策,关乎梁国的走向。

    国以民为本,实际上,论起决策之事,是以官为本。

    而这其中的腐朽,却足以从上到下,颠覆朝堂,也颠覆一座鼎盛王国。

    Ps:上一章,我觉得标题应该单独列出来,这章也是,唔,才不是要逼死强迫症,相信我嘛。

 第865章 章八六三 文先生【二】

    御书房沉寂了许久。

    一位是梁国的九五之尊。

    一位是梁国执掌兵权的大将军。

    两位权势顶峰的人物,在这里面对着繁华之下的阴暗之处,相顾无言。

    “若是……”

    良久,才听邓隐说来,但见他眼中犹有余悸,深吸口气,道:“若是这些事情,尽数掀开,那么梁国上下,必然要动荡不堪。倘如这等动荡被他揭开,放在当时两国交战之时,几乎便是大祸了。”

    梁帝沉声道:“正是如此。”

    邓隐说道:“但文先生没有将这些事情尽数摊开,似乎另有隐情?是否……这其实是文先生的疏忽?被有才之士,看透出来,以作陷害?否则,怎能解释,文先生会按捺不动?”

    “有才之士?能看穿文先生都疏忽的地方,那么此人岂非比文先生还要厉害?”梁帝微微摇头,道:“据说,他从一开始,便是要以此相助姜柏鉴,只是后来,蜀国已灭,大势已去,他约莫是不想要再起动荡,不愿梁国出现大祸,不愿百姓出现灾劫,才沉默了下来,只是寻死……”

    说着,梁帝吐出口气,道:“单凭他按下这些隐患,朕便是饶恕了他,又能如何?更何况,他若是没有默许叶独揭开自己的身份,你我又怎能知晓,他就是蜀国的奸细?”

    邓隐默然不语,这位老将心中,当真是充满了万分难言的情绪以及疑惑。

    若是文先生有心隐瞒,那么这些事情,极有可能便当真掩埋在尘埃之下了。

    从古至今,未曾听过,在敌国得以拥有这等高位的奸细。

    坐到这个位置的奸细,往往就不再是奸细了。

    他足以运用自己在梁国的权势,抹灭掉自身关于蜀国的痕迹,瞒天过海。

    到了文先生这等地位,实际上,就算是真能让蜀国统一天下,他日后在蜀国的地位,也未必就能高过在梁国之时。

    甚至,他在梁国的地位重之又重,回到蜀国,反是前途未卜,倍受猜忌。

    若是蜀国碍于许多方面,只将他当作梁国的降臣,那么在后世的史书上,他或许还会落个无能误国的名声。

    “权势?钱财?名声?”

    梁帝问道:“朕近几日来,一直想不通,他图的是什么?”

    邓隐闻言,一时无声。

    向文先生这样的人物,应该足以想到自己未来的下场。

    倘如蜀国得胜,统一天下,他要么被灭口,要么便是被隐去身份,作个富家翁或是闲云野鹤。

    哪怕是当真受得重用,得获权柄,但也不可能如同在梁国这般,位高权重。

    “人生在世所追求的,名、权、财色、他在梁国,尽已获得,又为何还苦苦守着那残破的蜀国?”

    梁帝低沉道:“出身蜀国的一腔热血吗?”

    说着,他带着嘲讽意味地道:“开什么玩笑?”

    邓隐低着头,沉默了许久,道:“也未必不是……”

    梁帝看了过来,眼神有些复杂。

    邓隐低声道:“文先生在蜀国的亲眷好友,尽都辞世,他在蜀国,实则了无牵挂,而面对在梁国的权势,哪怕是再坚定的谍子,也难以忠贞不移,绝大多数人,怕是都要改变。”

    “然而,常人无法坚定下来,他却未必是常人。”

    只听邓隐眉宇微皱,带着些许复杂的意味,徐徐道来。

    “老臣自认为也是看重后世声名,行军打仗数十年,此番竭力攻破蜀国,便是有心要名垂青史。”

    “但文先生此事,暗中作为,实则无名,与老臣为人处世,着实不同。”

    “可老臣并不认为,没有了声名,他便不会行事。”

    “在这世间,有些人自认为做不到的事情,便觉得放眼世间,绝对无人可以办到。”

    “例如有人能积德行善,但在其他人眼中,自己不能行善积德,那么,这世间必定是绝无善人……哪怕有行善之举,也必然是有另类的原因,而绝无纯粹善人。”

    “可是老臣认为,世间当真是有这样的人。”

    “老臣自认为不能如文先生之辈,但是,也不会认为,这世上不会有这样的人。”

    邓隐深吸口气,道:“世人无数,便有无数种想法,也就有着无数种人,只有预料不到的,没有不曾有过的。”

    ……

    梁帝听他一番言语,亦有沉吟之色,道:但他这般行事,凭的是什么?如此行事,注定青史无名,注定不得善终……须知,他坐在这个位置上,几乎已是我麾下最为器重之人,我已决心,待登基之后,以他为相,名垂千古。”

    “哪怕他出身蜀国,为何就不能安安心心,稳稳当当,坐得这个梁国高位?”

    “偏要找死么?”

    “偏要落得个不得善终的结果么?”

    “世人所求,无非钱财权势名声一类,他若安心为我所用,三类皆可得,他如今所为,三类俱不得。”

    “根据朕所查知,他自幼便在梁国,至少可以考证的是,他在年少时开始科考……他大半辈子都在梁国,他的好友,他的同僚,全都在梁国,凭什么还要背弃梁国?”

    “他图的是什么?”

    “就凭出身蜀国的一腔热血?”

    “开什么玩笑?”

    ……

    邓隐默然片刻,叹道:“兴许……凭借的便是一腔忠义。”

    他看向梁帝,说道:“老臣这里有个故事,与此事倒有几分关联,皇上可要听一听?”

    梁帝闻言,道:“言语至此,但说无妨。”

    邓隐思索了一下,斟酌言语,许久后,才说道:“前朝大唐,未曾统一天下时,曾与另一方大国,割据天下。皇上可知,后来大唐如何统一中土的?”

    梁帝说道:“朕从典籍上所知,是有刺客刺杀了此国君主。”

    “正是如此。”邓隐问道:“皇上可知此人下场?”

    梁帝道:“据说与对方同归于尽。”

    “不。”

    顿了一下,邓隐问道:“那么关于这刺客的身份,此前的事迹,皇上可知?”

    梁帝略有讶异,沉吟道:“这个,倒不甚清楚……”

    Ps:这章的主要目的,是写文先生,也算是给一些同学稍微解惑。后边还有一章,正在写,大家明天看吧。

 第866章 章八六四 文先生【三】

    “古时风气,比如今不同。”

    “唐朝以刺客来刺杀敌君,在当时讲究光明磊落的风气下,不是光彩事情,关于此人刺杀敌君一事,也是一直不曾揭开。”

    “这还是唐朝后来鼎盛之时,风气有改,才提倡此类事情,也才有了此人的名声。”

    邓隐说到这里,细细述道:“根据记载,此人自动请缨,命唐祖皇帝将自己打下牢狱,将他妻子纳为妃子,然后鸠杀,至于其亲子,除以凌迟,夷灭三族……而他自身,斩断一臂,在牢狱之中,被一至交好友所救,而这至交好友事后,也被皇帝所杀。”

    “他带着残身,投靠敌国,敌君见他如此悲惨下场,尽信无疑,且又十分赏识此人才能,视作心腹,委以重任,就如您对于文先生一样。”

    “后来……此人与敌君同游,半途暴起,杀掉了敌君,旋即又自刎而死。”

    “在当时的风气,作为刺客,注定见不得光,而他的妻儿也都死了,他的好友也已死了,他的族人都死了,就连他本身也死了……但这是他主动请求。”

    邓隐抬起头来,道:“他凭的是什么?他放弃了一切,又是为什么?”

    “他给自己定下毒计,在此之后,可有后悔?他若后悔,何不在敌国之中,作为高官?须知,以他的处境,敌君已是万分信任于他了……”

    邓隐看着梁帝,道:“老臣自觉忠于梁国,可以为梁国征战沙场,死而不悔,但也不敢说,会如这人一般行事。”

    梁帝看着他,道:“亲朋好友等等一切,便是你眼中所见的梁国,朕可以理解。”

    邓隐道:“但此人呢?”

    梁帝默然不语。

    邓隐说道:“此人行事,世间人俱不能解,而老臣自认为办不到,可却也不认为此人也办不到。”

    梁帝默然片刻,道:“他不是有了英雄之名么?”

    邓隐说道:“但这是后世给的名,而他当时死而无名。”

    梁帝说道:“你认为文先生,也是此类人?”

    邓隐道:“至少该是相似之人。”

    那位刺客,也是倍受敌君器重,名利权势俱有,但终究选择了这一条路。

    这与文先生,是否更为相似?

    梁帝微微闭目,道:“朕也想过,世间当真有这般人么?”

    邓隐低声道:“有的,陛下作为国君,应该相信,在梁国之下,那些默默无闻,却牺牲一切的人物。”

    他抬起头来,叹道:“这个刺客,便是退一步讲,只当是有名的,可仔细论来,那些无名的呢?”

    正是因为无名,所以默默无闻,所以世人不知。

    所以,才有人质疑,是否真的存在这一类坚烈的人物?

    梁帝走到桌案前,忽然道:“老将军的侄儿,掌握的是梁国的谍报罢?”

    “正是。”邓隐点头道:“咱们梁国,不乏这等精忠报国,却默默无闻的人物,他们可敬,也是可悲,他们史上无名,他们当世无名,他们不得封赏,他们只得在黑暗中,见不得光。甚至,就连您这等国君,都对他们,没有半点熟悉。”

    梁帝闭上眼睛,低声道:“既然蜀国已灭,这样的人,便召回来罢。”

    邓隐说道:“已是有所安排。”

    顿了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