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网游竞技电子书 > 世纪洪水 >

第5部分

世纪洪水-第5部分

小说: 世纪洪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一对从水中抢出来的红枕头。不远处的一棵树下,10多个无忧无虑的猪崽正欢快地叼着母猪的奶头拼命吮吸。
  这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与合镇垸相联的长江干堤——四邑公堤上挤满了受灾群众,哭声、喊声、寻人声连成一片。没有来得及从水中跑出来的村民,凭着求生的本能拼命地向树梢、向房顶、向着一切可能的高处攀援。
  距溃口处最近的是中堡村,相隔仅有60米。全村7个组,总人口1400多人。象野马脱缰的洪水把中堡村一排平房拦腰冲垮以后,人们相互便失去了音讯。这天夜里,村干部在大堤上集中清点脱险人数时,只找到了700多人,还有一半的人“失踪”了。真把他们急死了!第二天,骆书记、童书记、王会计几个村干部顶着烈日,光着赤膊分头去嘉鱼县城的亲戚家、去其他的灾民集中点去“寻人”。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已经寻回了1300多人。中堡村的村民们证实说,“几个村干部最辛苦,人也是最后回来的。”
  接到溃口报告后,省委书记贾志杰、省长蒋祝平和正在湖北检查防汛工作的水利部部长钮茂生迅速赶到省防指,组织部署营救工作。23时45分,咸宁地委书记李明贵从赤壁江堤赶到,24时地区营救转移灾民指挥部成立。
  当晚23时35分,最先接到命令的舟桥旅先头部队立马从武汉赶到沙湖闸。由于大水注入,引发变压器连续爆炸,合镇垸内一片漆黑,施救行动无法展开。
  直到省公安厅消防总队突击队到达后,两辆消防车打开强光照明灯,垸内第一次出现近距离光明。
  空降兵某部700多名官兵连夜从洪湖、监利方向赶来。
  2日凌晨2时30分,3架直升飞机出现在牌洲湾上空,向被水围困的灾民投放了17000件救生衣。
  “解放军还是来得快呀1一位从水中脱险的老太太用手比划着说,”没多久,天上就飞来了三架直升飞机,在我们的头顶上转了一圈又一圈,丢下许多救生衣,当时我和隔壁一家婆婆都爬到房顶上,第二天,也是解放军开着船把我们两个人救出来的,不然的话,我这条老命早就淹死了。“
  当天际渐渐吐白的时候,大规模的营救工作已经开始。
  舟桥部队近30艘冲锋舟、空降兵某工兵连的4艘冲锋舟陆续下水;省防指从邻近的江夏、汉南、洪湖、仙桃等地调集的150多艘民船陆续向牌洲湾方向集中。
  在整个营救过程中,我们听到了无数感人的传奇故事,我们感受到了无数人间的真情:空军某高炮营指导员高建成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毫不犹豫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士;7岁的小江珊凭着顽强生命力,独自在一棵树上坚持了9小时,最终获救;战士邵飞驾着冲锋舟洪水中救人1800;……
  政府部门有组织、有计划的救援工作都在有序进行。
  每天晚上,武汉防汛指挥部五楼会议室灯火通明,指挥长联席会议正在紧急部署。
  武汉市四汽运公司当晚接到紧急运送救生衣的任务后,公司党委书记张黎明亲自率领3辆大卡车,25分钟内便从汉阳赶到了汉口救生设备厂。救生衣体积大,数量多,运力显得有些不足,于是,他们又临时拦截了两辆公共汽车帮助抢运。2时08分,首批救生衣装车完毕;0时25分陆续运到王家墩机场;0点40分,3架直升飞机腾空而起。
  武汉市交通委员会连夜急电在武汉新滩口集结待令的21艘救生机驳、推轮、小客船星夜向溃口处进发。长江轮船公司一艘2000匹的推轮和5艘1500吨级的甲板驳组成了的“航空母舰”、武汉轮渡公司迅速调动8艘1000至1500客位的大型渡轮赶往牌洲抢运灾民。溃口地区非长江主航道,树枝、藤蔓、电线缠绕在一起,水路十分复杂,轮渡职工精心航行,经过连续50多个小时的抢救,将近万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为寻找和打捞失踪遇难的官兵、群众和被洪水冲走的车辆,武汉长江航道局组织华中航运集团水下工程公司紧急抽调70名潜水员前往牌洲执行打捞任务。这次打捞行动异常艰苦。由于没有临时住所,潜水员们每天要忙到傍晚后才能乘车返回汉口,到家常常已是深夜,第二天早上6点又要准时出发赶到灾区。这时正值武汉高温季节,潜水员们穿着潜水服挤在一条机驳船上作业,日晒水蒸,挥汗如雨,他们没有一个人后撤。从8月5日到11日,他们已将6名官兵的遗体和价值人民币400多万元的11辆军车打捞出水。
  因为长江水大封航,“五桥126”号、“龙宝28”号两条来自重庆的个体驳船,停靠在洪湖新堤岸边已经20多天了。8月1日深夜,54岁的船长吴锡海和44岁的船长王正友同时接到省防总的无线电呼叫命令,第二天一大早便从开启发动机,竞发牌洲抢险。当时堤当内堤外水的落差大,水流特别急,“龙宝28”号第一个勇敢地闯入了牌洲溃口。交给他们的任务是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等候,将解放军用冲锋舟送来的受灾群众转运到安全地带。直到3日下午太阳落山为止,两艘船才启程返航。两天中,他们已记不得来来回回运送了多少趟受灾群众。两位船长都是入党多年的老党员。吴锡海说,“我们接到任务后,没有丝毫迟疑。我们的老家就在重庆的万洲,我们都是喝长江水长大的。要是我们遭了难,别人也会伸手援助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庭给了牌洲人无比的温暖。
  与牌洲湾相邻的是武汉市江夏区,亦属低洼湖汊之地。10多天的大雨,使这里塘堰溢水,农田被淹,欠产欠收。其中的沿江垸、凉庭垸两个乡也已是“灾区”。但是,饱受水患之苦的江夏人,对遭受水灾的同胞有一份天然的同情和理解,他们把无私的援助之手伸给了邻里兄弟。
  当晚,牌洲湾溃口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区防汛指挥部的“紧急警报”——一只旧电铃拉响了。30多个年轻人立即组成抢险队,赶往两地接壤地区,将大堤下芦洲乡联合村的20户村民一户一户接了出来。
  合镇垸大堤决口之后,省防总下令,将原由嘉鱼县防守的四邑公堤的2。7公里的险段转交给江夏区接管。这给本来就承担了32公里长的长江干堤防守任务的江夏区无疑又添了新的重担。江夏区没有回绝,区长李传德红着眼睛,连夜组织800民工赶到堤上,安营扎寨,拟定整险方案,在大堤的薄弱处打围、灌沙、填石。
  当晚,区委、区政府和工青妇、民政局等部门紧急组成安置领导小组,确定让离合镇垸最近的范湖乡连夜腾出5所学校、一座棉花仓库、一座砖厂和200多间民房,迎接灾民。接待点买来了10口大铁锅,砌好了新炉灶,备足了柴、米、菜。
  当晚,江夏区许多宾馆、机关食堂和饮食个体户得知牌洲溃口的消息后,连夜赶制馒头。一大清早,8000个热腾腾的馒头、还有一箱箱方便面、矿泉水就送到了灾民的面前。据说,这天早晨,江夏许多餐馆、食堂没有馒头卖。
  大水一夜之间使牌洲镇合镇乡几万群众成了一无所有的无产者,许多人的唯一“财产”就是身上套着的那条短裤。
  于是区政府又紧急发出号召:为灾民捐衣捐物。源源不断的衣物从千家万户送了出来。刚刚给灾民们送走一批衣物,不一会儿,办公室里又堆满了。
  自从溃堤之后,团江夏区委书记程亚红就没有回过家。她的女儿刚刚10个月。在救灾工作中,她最同情的就是那些还抱在怀里的孩子。江水浸、江风吹,许多灾区的孩子开始发热、发烧。她特意在自己的车后,备置了一箱矿泉水,碰到发烧的孩子,她都忍不住要接过来,亲自给孩子喂点水,让孩子润润嗓子。
  团区委把“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岗”也建到了救灾点。区首届杰出青年、区医院团支部书记江淑文带领一支医疗队为灾民送医送药,并对所负责的灾民全部进行了小体检。
  据嘉鱼县委、县政府上报的一份材料中介绍,截至8月6日止,牌洲湾5。3万被洪水围困的灾民已全部安全转移。经反复核查、登记造册和“拉网式”打捞,最后统计确认:因洪水失散、失踪的27人、死亡17人。
  在一时无法抵御的巨大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人的损失能够降到如此低的程度,真可堪称人间奇迹!
  第二节 九江壮歌
  1998年8月7日,江西九江人将永远记住这个令人心悸的日子。
  中午12时许,距九江市中心城区仅4公里的九江长江干堤4号至5号闸口堤段出现了大面积管涌。在这段大堤后面,是寄托着九江跨世纪发展希望的经济开发区。
  下午1时10分,大堤防洪墙下喷出一股手指粗细泡泉。1时30分,这眼泡泉变成了直径3米的大水柱。5、6分钟后,防洪墙下便冲出了一个6、7米宽的大洞,喷出了6米多高的浊流。一条条棉絮堵不住,一袋袋碴石压不住,换用水泥块和块石仍然无济于事。正当人们奋力排险之时,1时50分,防洪墙突然塌陷,惊滔裂岸,九江城防大堤被孽龙撕咬出一个10多米的决口,长江洪水以400立方米/秒的汹涌之势倾泻而出,滚滚泻入九江西区。
  长江撕开了一道深深的伤痕,长江防洪史掀开了沉重的一页。
  决口迅速扩展,很快形成一条宽50米左右的溃口。洪水滔滔,向九江市区蔓延,局面一时无法控制。这时,一些居民还在睡午觉,靠近决堤口的市民被迫向楼房转移。下午16时35分,大水漫到九瑞公路。当时,堤坝上围困的抢险人员大约上千人。
  情急之中,人们将一辆卡车推进决口中,但迅即被洪水冲走了。那时,堵口物资和器材缺乏,连九江市委大院的土都取完了,用来堵口的一些编织袋中装的是大米、稻谷和煤炭。接着,抢险人员又将一艘过路的水泥泵船拖来堵口,但泵船刚近决口,便被漩流冲向堤外,将决口对面的一座厂房撞塌。
  九江溃口的消息迅速传到中南海,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当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指示中央军委随时调遣部队支援九江抢险。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给九江市负责人打来电话,要求全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坚决堵住决口。温家宝副总理也打来电话,并于当晚飞抵九江指导抢险。
  17时许,国家防汛总指挥部的有关专家前来查看缺口。专家们决定用装满煤炭的船沉底的办法堵缺口。南京军区两个团正在国家防总、省防总有关专家的指挥下现场抢险,专家们拟定了三套抢险方案:1、将低洼处的市民转移到安全地带;2、市区内的军队、民兵组成一道防洪线;3、全力以赴堵住缺口九江市代市长刘积福命令:“快调大船来堵1。火速赶来的九江港监局局长陈纪如当即命令奉港501号、鄂襄阳012号两只拖轮迅速牵引来一艘满载煤炭的铁驳船。
  这时决口处的江水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水流湍急。沉船堵口稍有不慎,吨位达1600吨的煤船就会冲进决口,撞塌堤坝,后果不堪设想。
  “抛锚,慢慢让大船靠向决口。”当煤船接近决口时,陈纪如果断命令拖轮抛锚,拉着煤船缓缓地横着向决口靠近。50米,40米,30米,巨大的煤船离决口越来越近了,终于在10米外停稳,正好横堵在决口处。现场堵口指挥部迅速调来6条小驳船和一条拖船,分别沉在煤船的两头和外侧。顿时,决口水头明显降下来,但江水仍然从船底和沉船之间的间隙涌进决口。抢险大军接着在大船两侧将3条60米长的船先后沉底,上千军民抓紧在沉船附近向江里抛石料。最后,决口处一共沉下7条船,才将洪水的凶猛势头遏制祝闻讯赶来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和江西省委书记舒惠国、省长舒圣佑紧急与水利专家磋商,决定抓住沉船后的有利时机,以决口处沉船为基础,尽快筑起一道半圆形围堰,堵住江水外泄,有效实施决口封堵。
  就在九江堵口正在紧张进行的同时,下午5时,浙江杭州某红军团驻地的军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这支曾经跟随贺龙元帅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刚刚接到上级命令:立即紧急出动,开赴九江抗洪。3小时后,“红军团”全部官兵在杭州火车站集结。深夜零点刚过,他们喊着“保卫九江就是保卫我们的家乡”的口号,乘上专列从杭州直奔九江。
  危急关头,南京军区司令员陈炳德、政委方祖岐命令抗洪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奋勇抢堵,确保九江城防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守在九江长江大堤上的抗洪部队紧急出动,2000余名官兵和5000多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奔赴现常防汛指挥部组织抢险人员开始在市区的龙开河垒筑第二道防线。入夜,龙开河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千万双手挥动铁锹,千万只装满土石的编织袋一米一米地构筑起抗洪“长城”。
  8月8日,《中国青年报》的头版头条第一个向全国读者报道了九江溃口的消息。就在许多读者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长江两岸已经有无数双眼睛关注九江,无数支勇士集结九江,无数车物资驰援九江,一场惊心动魄的封堵战役正在这里打响。
  8月的九江烈日当空,热浪蒸腾。国家防总迅速调度,从河南、河北、广西将120万条编织袋、100艘冲锋舟、4000件救生衣空运九江;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紧急调集80万条编织袋连夜启运;江西20多个省直单位组成的近千人抢险突击队一早赶来参战;江西省农资集团得知险情后,即刻将两卡车编织袋紧急运抵现常8日上午,从抢险现场传来块石紧缺的消息,南昌铁路局接令立即运去10车皮块石。下午1时许,九江再次提出增补块石。江西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黄智权又急令增调车皮,南昌铁路局快速将20个车皮块石抢运至九江。
  如同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场面一样,九江堵口战役无疑是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斗争中最为壮观、宏大的一幕。江面上,机船轰鸣,人声鼎沸,浪花四溅。上百艘大小船只把各类抢险物料源源不断地运抵现常决口旁,战旗高扬,2000多官兵组成一道道传送链,将堵水用的石料、粮包向激流中抛投。奋战在决口上游一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