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招安……”
“如果不招安呢?”
赵瑜瞪大眼睛,他扭头对赵橹叫道:“爹爹……”
赵橹皱起眉头,不耐烦道:“明日让章先生与你重新对一次帐,不用番字,把账簿重誊了。以后寨中帐目,便让章先生负责……我累了,你们下去罢!”他一甩袖子,转身进了后堂。
赵瑜呆愣愣的站着,喃喃道:“不招安了?”
“当然!”赵瑾笑道,走到赵瑜身边,故作关怀的扶着他肩膀,“二弟,现在寨里逍遥自在快活的紧,何必要去与人打躬作揖?”
次日。
红着眼,赵瑜静静地看着窗外朝阳渐升。他一夜没睡,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想着。
赵橹不愿再受招安,也在情理之中,这几次胜利来得太过容易,使得他信心膨胀,自是不愿受人约束。但把这想法引出来的,却必是章渝无疑。
“可恨啊……”蔡禾累死,章渝上台。当初为了向父兄交差,不得不饶了他一命。却没想到最后反而因此干扰了他的计划。对于这突然而来的变数,他连预备方案都没有,就只能随机应变,偏偏这还是他的弱项。现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赵瑜仰头数着屋顶鱼骨般排列的椽子,希望接下来的几仗,最好打个惨胜,让父兄脑袋清醒点。
“二郎可曾醒了?”突然屋外一声高喊,是章渝。这厮相貌猥琐,但声音却是浑厚悦耳。
赵瑜推门步出,不理章渝,先狠狠的瞪了跟在其后的守门亲随一眼。现下赵文赵武不在,身边连个知心顺意的帮手都没有,竟然随随便便就让人闯进自己的院子。
对于赵瑜的故意忽视,原知县不以为意,他笑着一拱手:“二郎气色倒好,看来睡得不错。”话说得诚恳之极,从他胖胖的笑脸上,看不出一丝讽刺。
赵瑜听得一怒,熟视良久,徐道:“明府是一人前来吗?”
“怎会!”章渝哈哈一笑:“承大郎盛情,派了四位兄弟给小人做护卫,只是小人怕人多打扰了二郎的清净,便把他们都留在院外了……不过这院子也不大,要使唤他们的时候,唤一声便可。”
默然片刻,赵瑜让开门:“明府请进!”他转头对着亲随,“去端两杯茶来!”
进了屋,两人分宾主坐下。见赵瑜没有寒暄的意思,章渝便从怀中掏出两本厚厚的簿子,却是浪港寨这两年的总帐。
赵瑜翻了一下,问道:“不是要誊帐吗,怎么没带空白簿子来?”
“这点小事,小人一人做便可,不需劳烦二郎。”
“上面的大食数字,明府看得懂?……还是说明府准备随便写一写,呈予爹爹交差?”
章渝忙摆手:“二郎莫要污我。小人为寨中办事,一向尽力,哪敢乱来?这大食数字不过十个,对照二郎你写的凡例,却不难懂。”他一拍桌子,高声道:“不但不难懂,而且用来计算、记录比我中华文字更为简便。若是能推行天下,不知有多少算学大家会欣喜若狂。”他摇头叹道:“都说那些大食番商会做生意,从这十个数字上便可见一斑。”
见章渝对这阿拉伯数字赞不绝口,赵瑜心中也是赞叹。他虽然不喜此人,却不能不承认,这章知县确是个有见识的。
亲随推开门走了进来,把茶盏一一放下,便又退了出去。
章渝想必是渴了,也不谦让,端起茶盏,揭开盖子便要喝下。却见盏中绿莹莹的一汪水,上面漂着些茶枝,“是散茶?”他奇道。
大宋斗茶成风,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爱喝炮制过的团茶。而炒制的散茶,却少有人喝。
赵瑜也端起茶,道:“我是穷苦命,好茶喝不惯,只能喝这些散茶了。”
“穷苦命?”章渝一笑,放下茶盏,“数万贯的身家,再称穷,这天下也就没多少富人了。”见赵瑜又惊又怒的瞪过来,他笑得更为冲淡平和:“小人方才也说了,这大食文字……不难懂!”
初九之卷 第28章 摊牌(上)
收起心中惊悸,赵瑜面无表情的看着眼前这张貌似蠢笨,实则精明的脸,“明府,”他问道:“大哥究竟许了多少好处,让你如此助他污我?”
“不过是好吃好睡,酒肉女人罢了!”章渝嬉笑道,并没否认赵瑾指示他借机构陷赵瑜。
“哈哈,明府可真是知恩图报啊……只可惜你为大哥尽心尽力,他却暗中害了你的性命。明府你为寨中做事,本是极机密的一桩事,却数日内在两浙传得沸沸扬扬,明府可知究竟是谁人走漏?”
“大郎信我重我,为了留我才出此下策。小人虽是因此有家难归,但大郎的厚意还是铭感于心的。而且……”章渝笑容转冷,“就算小人入伙寨中的消息没传扬出去,到了招安时,二郎你可会依诺留下我的小命?”
赵瑜眯起眼睛:“明府何时明白的?”对面之人不是蠢货,虚言伪饰反会让他小看了。
“当日大郎来牢中时,吾便已知晓。大当家若受招安,顶死一个巡检。这等芝麻小官,只要吾复任,一句话就能灭去满门。破家太守、灭门县令,可不是说着玩的。为防吾日后报复,当然要事先斩草除根。若我是大当家,也不会笨得去守诺。”
“明府既知日后必有一死,当初为何又会答应下来?”
“如不应下,当时便是死,不若从命,好歹活到现在。”章渝幽幽一叹,“吾自负聪明绝顶,却没有杀身取义的胆子。如今只能多活一日算一日,走得一步算一步了。”他扭头对赵瑜,双眼阴冷,脸上却堆出笑来:“到底比不上二郎你,事事前瞻,步步谋算,凡事皆在掌握中。浪港寨今日能如此兴旺……都是二郎你的功劳啊!
赵瑜低头喝茶,避过章渝的视线:“明府谬赞了。寨中能有今日,多是父兄之力,我可不敢称功。”
呵呵笑了两声,章渝转过话题:“不知二郎而可曾看过悬丝傀儡?吾当年……”
“明府……”赵瑜一口打断,面上微怒:“虽然这几年寨中谋划多出于我,但拍板定案还是爹爹,只是各有分工,几曾把爹爹、大哥当傀儡来耍过?!”
“二郎莫怒,二郎莫怒,却是小人说错了……”章渝连连摆手认错,但脸上却无丝毫歉意,他笑着:“不过,单看去岁寨里出兵攻打县城,二郎你从中出力良多,不由得不让人误会。”
“提议是我,出战的也是我,但做决断的可不是我!”赵瑜嘴上兀自强辩,暗中却心念万转,“他到底知道了多少?”
“拍板的是大当家没错,但说服大当家的却是这个啊!”章渝拿起账簿轻轻摇着,笑道,“二郎……你看,这事又绕回来了。”他一页页地翻着账簿,摇头而赞,“吾历任地方十余载,《元和》、《太和》【注1】烂熟于胸,会计之术可称得上是行家里手,但如这等连一文钱也挑不出错的账簿,小人可是第一次见。
不过……”
他把账簿放回几上,在封面上一下下地拍着,“所谓事有反常必为妖,就因为做得太漂亮了,反而显出假来。大郎同我说过,浪港寨起兵做反,是盐入减少。按帐中记载,去岁的确是比前年少了四成,如果只看账簿的确挑不出毛病。但偏巧去岁吾看着海上来来往往的私盐船眼热,使人从衢山偷师,学着在盐场中开了几片盐田,这私盐的买卖倒也知道一二。”
不让赵瑜辩解,他一句快过一句,“天下人口亿万,哪个月不耗盐百万?岂会因为昌国多上几十顷盐田,就会让盐贩不去衢山买盐了。这少去四成的盐入,近万贯的钱钞,到底去哪儿呢,还用小人明说吗?”
“没错,”赵瑜一口承认,“为了让爹爹同意出兵,我是做了些手脚。”既然老底都被揭了,也不必再强辩。在他看来,章渝抓了他的把柄,不去通报赵瑾,反而当面摊牌,定是有事相求,用来做交换的。既然如此,就等着这章知县的下文好了。
“不仅仅是盐入,吾这县中诸僚佐的家产也少了近半,多是金银之类,加起来,恐怕也有万贯吧?”
“大约八千贯。”赵瑜也不讳言,直接把底亮了。
见赵瑜说得坦诚,章渝点头笑道:“所以说,这一仗完全是二郎你推着打的。不过,为何二郎你坐地搂钱的买卖不干,偏偏要做造反这门断头生意,小人却一直想不明白。若说是要招安做官,小人本是决计不信的,小人原本猜来,二郎你百人夺城立下大功后,大郎为了一较高下,必定会出战争功,到时兵凶战危,免不了会有些意外……”
“为什么明府现在不这么想?”赵瑜问道。虽被章渝称他欲陷兄长于死地,他却丝毫不怒。他和赵瑾之间的争斗已趋白热化,再装模作样地撇清,也瞒不过人。
“因为这些日子,同两位当家喝酒聊天时,听了些关于二郎你的故事——七岁开蒙,三月后,五经便可成诵:九岁学算,只一月,帐务就交予尔手。”章渝感叹着,“如果这些不是大当家和三当家在吹嘘,那二郎真可谓是天纵之才,如果不是生错人家,保不住能中个状元。所以想来,如果以为你只有这点谋算,却把二郎你小看了。”
“那明府现在作何想?”
“说不定二郎你真的想做官呢!以二郎之才,如果机缘巧合,日后升做横班【注2】也是等闲。不过……小人觉得还有一种可能?”
“说来听听。”
章渝却不急,他轻呷了口茶,方才慢悠悠的道:“二郎你今年不过十五,就算被招安,也进不了军中,只会被发遣回乡。而大当家和大郎却能被留下,大当家多半能当个巡检,而大郎不到二十五,则只能做个不入流的都头。不过,职位虽卑,好歹也算是吃了官粮。”
赵瑜皱眉:“这又如何?”
“单看此事当然没有什么。只不过二郎你知否?海寇受招安虽然时常有之,但落得好结果的却是不多。前几年,福建路一个曾做过海寇的都头,便是因为一句流言,被涂了漆架在火上活活烤死,大当家与小人喝酒时,也谈及过此事。听大当家话中之意,对此也是担心的紧,生怕自家也落得如此下场。若非如此,我劝他莫受招安,也不会那么容易。此事……二郎你不会不知吧?”
赵瑜一字一顿,冷冷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章渝压低了声音,森森道:“弑父弑兄,二郎……你好谋算呐!”
赵瑜瞳孔一缩,冷笑道:“明府,胡乱说话,老天不劈你,也会有人砍你的。你若想帮大哥害我,最好再换个理由,这说法没人会信。”
“如果我突然死了,大郎便会信的。我早已写下书信交人收好,只要我一死,便会送予大郎!”虽然与赵瑜互不相让地互瞪着,但章渝的手不由自主的抖了起来。他说赵瑜要谋害父兄,不过是为了讨价还价,其实他自己都不信。大宋虽大,杀人放火的案子也常有之,但弑父之事,十年也不见得有一件。只是,看赵瑜的反应,分明就是事实。
赵瑜的视线在章渝颤抖的手上打着转:“如果明府你一心为我寨中办事,不乱掺和,当然不会出什么意外。”
“啊……啊……”章渝干笑着,原本想用来要挟赵瑜的借口,反而吓到了自己。而且赵瑜说得没错,此等逆人伦的忤逆之举,空口白话,没人会信。只要赵瑜不蠢到来灭他的口,就连赵瑾都绝不会相信他二弟会有胆子施计谋害赵橹。就算传出去,反而会是赵瑾被怀疑在陷害赵家二郎。
“明府,你还有何事?”虽然今天首次占了上风,但赵瑜心情依然很糟,直接下起了逐客令。
章渝现在阵脚大乱,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好半天才想起自己准备好的台词:“二郎,你可知寨里已大祸临头了?”
【注1:】全称是《元和国计簿》、《太和国计簿》,为唐时的经济统计资料,同时也包含了比较完备的会计制度和记账法。
【注2:】也称横行。宋时高级武官。
初九之卷 第29章 摊牌(下)
赵瑜哈哈大笑:“内有明府,外有官军,内忧外患,当然是大祸临头了。”
他战国策读过多遍,章渝这点说客伎俩也看得通透,不过是处在下风,想扳回来罢了。
听见嘲笑,章渝脸色不改,他心情平复后倒真有了几分说客的架势,“不知二郎可听说过张元、吴昊?”
“只听过元昊,分开了可就不知道了。”西夏开国之主的名讳,人尽皆知,没有哪个宋人对他不咬牙切齿。
章渝一拍桌案,大声道:“正是这虏酋。这张元、吴昊本是关中士人,因怀才不遇便投了西虏,为引虏酋注意,故意把自家名讳改作元、昊二字。西虏立国,赖此二人甚多。除此之外,皇佑年间的侬智高之乱,熙宁之时的交趾之变都有士人助纣为虐,所以朝中对士子叛国,最是警惕不过。”
说到这时,他停下来一看赵瑜,赵瑜听得入神,催促道:“明府还请继续。”
章渝笑了,又道:“某虽不才,好歹也是一榜进士,比起那些不第士子,可又胜了许多。若朝堂知吾附逆,二郎你说,官家会做如何想?二府会做如何想?有我在寨中,那招安之事,就算大当家翘首以待,朝堂上也没人敢提的。”
“大哥做的聪明事啊……”赵瑜叹着,“不过……若我把明府的头颅奉上,不就万事皆安了吗?”
“二郎说得却是没错,只可惜……迟了。三军已动,正如那宝剑出匣,哪有不见血就回鞘的道理?”见赵瑜不信,章渝解释道:“两浙天府,国之重地,京中漕粮,仰食于此。且明杭二州,单市舶之入,每年亦以十万计。而收编浪港千人,每年所耗不过数万,两下相较,孰重孰轻,难道二府诸公会算不清?现下两浙乱了半年,京中早已不安,为何招安的敕书却还未到?……我想那招讨使,应已出京在道……浪港寨面对的将不再是一州一路的水军,而将是大宋举国之兵。二郎,寨中要大祸临头了!”
章渝一番长篇大论,说得直喘。而赵瑜却悠然问道:“说完了?”
“啊……?”
赵瑜摇头感慨:“你们这些措大啊,就是有事相求,偏还要说些弯弯绕的话,让人反过来求你。就不能有话直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