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篡清 >

第94部分

篡清-第94部分

小说: 篡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绍仪冷笑一声:“现在京城对咱们人人喊打,谁还能是我的旧识了?不见!”
  话音才落,就听见檐前一个带笑的声音:“少川,京城无人识君,津门北洋,未尝没有君之旧雨……怎么?不请我喝茶?你的随员也不知道从哪儿带来的,说官话,我简直听不明白!”
  唐绍仪身子一震,抬起头来。就看见檐前一个中年长衫缓带,气度潇洒的含笑看着他。除了李鸿章的女婿,曾经的京城清流领袖,张佩纶张幼樵还能有谁?
  他啊的一声,快步迎了上去,又惊又喜。当初他在北洋麾下办事,张佩纶倒是很喜欢他的气度学问,经常也向他虚心打听一些洋务上面事情。两人诗酒唱和,算是有些交情。这次匆匆而过津门,想都没有想到去拜望一下的事儿。没想到这张佩纶却到京城来找他了!
  郁闷当中重逢旧友的欣喜一闪而过,转眼就是其他心思。身在官场漩涡,各势力之间人们往还,就没有不带着背后含义的。张佩纶又是李鸿章女婿,北洋的幕后智囊之一,京城也有丰厚人脉,找着他来,北洋又打着徐一凡那点势力什么心思了?
  他握着张佩纶胳膊,脑海里面念头乱转,一时竟然连寒暄的话儿都忘记说了。张佩纶却是呵呵一笑,合起了扇子:“你个少川,当真愁得傻了!什么路子都不托的奔赴京城,傻忙了几天吧?还好你背后那个二百五不傻。补了一封信过来!”
  唐绍仪真的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信?”
  张佩纶一笑,拉着他就朝室内走去,按着发愣的唐绍仪坐下。自己也慢条斯理的对坐了,看着唐绍仪只是焦急盯着他。才笑道:“少川,你聪明干练,却是没有在官场顿过的,也没有栽过跟头啊……你要送钱走门路。可是没人引见,没人帮着说话。现在徐一凡在朝鲜是人人侧目,谁敢收这个钱?必须要有力人士。愿意替徐一凡说话了。这代表着不同势力开始争起来了,有的人才敢开始拿钱,帮你们说话儿!毕竟朝局都讲究一个平衡。为点银子,将自己搭上去可不成!”
  唐绍仪更加糊涂,他再没想到在这里能碰到张佩纶,更没想到张佩纶和他说这么一番话儿!
  张佩纶看他发呆,又是一笑,刷的张开了扇子:“你不就是为了徐一凡缓撤朝鲜的事情来京城走门子么?这种事情,必须要将它和朝中朝局。各方面势力平衡挂上了。让有的人一看,哦,徐一凡撤军朝鲜这事儿,除了对一方有利,还伤害着另外一方利益。两方面僵上了,他们才肯掂量着出来说话儿,将事情拖下来,这银子,他们才能拿到手,不犯什么毛病。这样说。你明白了?京师到处流淌的银子,有的是药水煎过的,拿不得!”
  唐绍仪脸色沉了下来,他虽然明白了一些,但是却又担上了心思:“幼樵先生,这事情您是如何得知?又如何从津门奔赴天津来找在下?如果是北洋上下。想火中取栗,那在下就只能不恭,端茶送客了!”
  张佩纶哈哈大笑,拿扇子直点唐绍仪:“少川,你真是想当徐一凡的国士啊!你离开朝鲜之后,徐一凡才明白过来这个道理,给咱们中堂来了一封信。就是陈说厉害!我也不和你兜圈子,中堂答应站出来,替你拉这个皮条,背后说几句话儿撑腰。让徐一凡撤军的事情拖下来!”
  唐绍仪呼的一下站了起来。徐一凡在他走了之后,又给李鸿章去信?而李鸿章又肯出头?
  先是绝望后的一阵狂喜,然后就是疑虑,他手一伸,板着脸道:“幼樵先生,我是洋鬼子界儿学出来的,凡事讲究一个证据,信呢?我要看!”
  张佩纶笑着摇头,从袖子里面取出一封信。递给了唐绍仪。唐绍仪迫不及待的就展开。
  毫无疑问,信上是徐一凡的亲笔。他字很好认。显然是学过,有点工架,但是在识者看来,却总有点蒙童学字未久的感觉,而且偶尔会有字缺上个几笔。一封信涂涂改改,还有蜡烛油滴在上面,可以想见徐一凡漏夜而写,殚精竭虑,连重抄一遍都不假手于人的慎重。
  “……中堂大人钧鉴:职牧守于朝鲜之北,练兵于渤海之东。屏障北洋,当不待言。且职为捐班,又满朝竖敌。以汉臣领禁卫军,处处牵制,纵能维持局面,也不足为北洋患也。
  若撤军京畿,北洋卧榻之侧,不仅朝鲜门户大开,北洋屏障尽失。则职必被逼去职而已矣。荣禄满洲亲贵,典兵禁卫新军。即便朝廷无意,荣禄岂有不垂涎北洋之心?若有二三别有用心之辈调拨其间,则职恐中堂半生事业,将付流水。
  中堂事业事小,大清基业事大。职在,则北洋安,职亡,则北洋亡。交浅言深,惶恐惶恐……职已遣唐道赴京关说,是成是败,听之而已。“
  徐一凡不愧是徐一凡!在骤逢大变,心神慌乱的时候,马上就稳住了阵脚。一下对李鸿章指出了要害,他徐一凡满朝竖敌,现在等于帮李鸿章当靶子。要是他完蛋了,荣禄作为旗人亲贵领禁卫军万人回到直隶,那李鸿章这个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位置,也不见得很稳当了!到头来,只怕半生事业,就是为荣禄做了嫁衣裳!
  这封信写得不卑不亢,但是却让等着看笑话儿的李鸿章,不得不出手帮忙了!以他在京城的人脉,还有京师那么多靠着北洋升官发财的势力团体而言,只要李鸿章这位大清重臣出面,就可以将这门路走通。将这事情拖下来!
  唐绍仪面无表情的放下了信,轻轻的坐了回去,朝张佩纶拱了拱手,却并不说话。
  张佩纶只有苦笑:“没想到啊没想到,咱们中堂要出来为徐一凡擦屁股!他这个二百五,我看聪明得很!真想看看,他能走到哪一步啊……我就不明白了,他非要赖在朝鲜干嘛?按照他见识,真的外放一个文官。经营上来,督抚是跑不了的哇!赖在朝鲜,高丽泡菜很好吃?”
  不要说张佩纶了,就连唐绍仪也不明白徐一凡的心思。但是他就知道,朝鲜基业是他们好容易经营出来的,看着看着一天天军威严整,事业蒸蒸日上。他们不能放弃!
  张佩纶发完牢骚,又笑道:“既然来了,送佛就送到西了。是不是想走李总管的门子?我还和李总管说得上话儿。军机几位大臣那里。我带中堂信去打招呼。北洋发话,他们再不情愿,也得给中堂几分面子!”
  话说到这儿,张佩纶自然有一种傲然之气。唐绍仪默默听着,他相信,徐一凡迟早也有那么一天,也许,还不止……但是,究竟会到哪一步呢?
  平壤,郊外。
  大旗招展。较场之内,虎贲如林。
  九千新军士兵,戴着大檐帽,穿着整洁的黄色军装,一声不吭的肃立。十六个营方阵,六十四个连(队)横队。组成了完美阵容。
  横看,是一条线,竖看,也是一条线,斜看,仍然是一条线。
  每连(队)五名军官,都站在排头,军帽皮带勒着下巴。朝鲜夏日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一滴滴的汗珠顺着脸庞落下,在上已经出了水迹。却没人动一下。
  这种肃杀。岂是两月前敢于想象的?
  每个跟着徐一凡一路走来的军官们,身在队列当中,唯一有的就是自豪!
  方阵之间,是一个木头搭成的方台,新得耀眼。台上空空荡荡,只有两个军官,一左一右,在台角负手叉腿站着,两人目光。都死死的看着眼前方阵。正是楚万里和李云纵。
  九千人没有一丝动弹,已经不知道站了多久。就像是一群雕塑。远处青山,身边江水,似乎都安静了下来,伴随着他们亘古常在。
  汉军威武,再现于异国之壤!兵威盛事,已经垂百年而不见!
  军号突然呜咽一般响起,就听见马蹄声响,操场边上旗门打开,一骑健马当先而入,马上人同样军帽军服笔挺,马靴耀眼反射着阳光。武装带将腰间勒得紧紧的,坐在马上身姿笔挺,除了徐一凡还能有谁?
  所有军官士兵的目光,都随着徐一凡而缓缓转动,整个场面,如同被徐一凡催眠了一般。徐一凡目光如电,在队列当中扫过,胯下马并不停步。在一切都安静不动的场面当中,只有他一骑马来回驰骋,激起烟尘。
  两个来回,他才勒住马翻身而下。操场旁边旗门再开,才看见袁世凯顶戴花翎的策马过来,后面乱哄哄的跟着一群随员。一看到眼前场面,袁世凯眼睛都瞪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面随员想跟进来,却被掌着旗门的士兵沉默挡在外面。那些随员纵是平常气度再嚣张,这个时候都被眼前阔大肃杀的场景所震慑,这还真是他们原来那支庆军为骨干,才练了两个月军队么?一个个都乖乖的下马,站在旗门之外。
  徐一凡只是负手站在那儿,静静的等着袁世凯。袁世凯直到他面前,才回过一点神来,讷讷的下马,擦着额头的汗想和徐一凡说什么,徐一凡却狠狠的瞪了他一眼,转身大步的走上了木台。袁世凯赶紧也手忙脚乱跟了上去。
  饶是他权术纯熟,世途通达,眼前的场景,却是他未曾见,甚至未曾想过的!
  这还是大清的军队么?
  徐一凡大步走到了木台中央,转身向着自己麾下九千虎贲,啪的就是平胸一个军礼。底下整齐的一声巨响,却是九千人同时立正回礼。
  徐一凡绷着一张脸,似乎也是为了藏住他的心潮澎湃。
  这是他军队。他的心血,将来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骨干武力!他孤心苦诣,他来到这个时代的孜孜以求,终于看到了成果。这种成就感,在原来的时代,再活十辈子也无法享有!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啊……他猛的扯开了嗓子:“禁卫军于癸巳年七月,成立于微子去国之壤。我华夏隔海之滨!这里山水之间,两千年中,我华夏健儿曾经在这里流血,在这里战斗。两千年后,我又带着你们这九千虎贲,举起了我们的军旗!我们屏障着自己的母国,我们在这里炫耀我们军威国威,我们就在这儿!”
  士兵们大部分还不能理解徐一凡话中的意思,他们只是为了自己这个英武的主帅而热血沸腾。他们只知道他们统帅是如此与众不同。似乎给他们一种模糊的希望,一个追随到底冲动。至于军官,早就想扔掉军帽,大声呐喊了!
  袁世凯悄悄的擦着自己的汗,心里面七上八下,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想法。
  这种东西,是他无法理解的。这种偶像竖立,个人崇拜的建立,只让他觉着恐惧,还有一种深重的无力感觉。
  徐一凡看也不看他。根本不想介绍这位禁卫军的帮统。大声朝后招呼:“将禁卫军军旗,拿上来!”
  台后脚步声响亮,却是溥仰和七名戈什哈,捧着七面卷起的军旗正步走了上来。啪的一声整齐的齐响,七个人象钉子一样戳在徐一凡面前。
  徐一凡一句话也不说,先从溥仰手中接过一面军旗。猛的抖开。似乎连老天这个时候都被震撼,骤然风起,将他手中大旗舒卷飞舞。
  禁卫军,毫无疑问将用龙旗。可是这面龙旗,却不是大清那个已经成列国笑柄的黄色三角国旗上面呆板匠气的金龙,而是一条造型古朴,线条简单,舒爪张牙苍龙!
  徐一凡仰头看着旗帜,所有官兵也都看着旗帜。一时只听见旗面猎猎飘舞的声音。苍龙上下翻飞,好似活物。
  东方这条巨龙。被拔掉爪牙,蜷缩于下,到底已经有多久了?
  战龙在野,其血玄黄。
  “这就是我们的军旗,我们的象征,我们的灵魂!这面旗帜存在,就代表我们这支军队,不管名称如何变幻,不管多少人死去。这魂魄,将永镇国土!禁卫军第一镇。成军!”
  九千顶军帽全部抛起,九千个嗓门同时呼喊,冲着旗帜,冲着徐一凡:“成军!成军!”那些北洋老学兵,那些从南洋追随而来的热血青年,无不热泪盈眶。
  他们终于有了可以追随,可以扞卫旗帜!
  徐一凡笔直的站立在台上,手中握着军旗,在许多人眼中,已经分不清他和军旗的区别了,似乎就是一个整体,而且将永远存在下去。
  国人并不是没有热血,只是有人不懂得激发。对于满清统治阶层来说,他们甚至要压制这从血脉深处流淌出来的热情。他们只需要人们效忠的天良而已。
  还有六面军旗,两面左协右协的协军旗,仍然是苍龙旗面,只是一个亮左爪,一个亮右爪。四面标军旗,更是只有番号在上面。但是每一面旗帜授予,都让底下官兵们声嘶力竭的欢呼。
  他们将分配到不同的旗帜底下,他们的魂魄,也将附在这些旗帜之下!
  禁卫军左协协统,李云纵。禁卫军右协协统,楚万里。
  禁卫军左协一标标统,张旭州。禁卫军左协二标标统,从邓世昌那里投奔而来,这两个月同样接受了全部训练的陈金平。
  禁卫军右协一标标统,张威。禁卫军右协二标标统,同样北洋学兵出身刘畅。印尼平乱当中,他是楚万里那队的,负伤还重过李云纵。
  连一个袁世凯的随员都没有。而袁世凯看着一个个军官上来领旗,也只有咬着牙齿微笑。这样的肃杀激烈的气氛之下,他连抗议的勇气都没有了。
  溥仰也呆呆的看着他曾经捧着的军旗,在他手里时候,他丝毫没有感觉。现在看着旗帜,似乎眼眶也有些热热。他偷偷擦了一下眼睛。戴端正军帽。突然心里总觉着有丝不安。好像总有什么方不对。
  刚才徐大人,提到大清没有?提到皇上没有?
  好像只是说了华夏什么的啊……还有什么微子之壤,血脉魂魄……这事儿,要不要详详细细的告诉姐姐?
  不过不管怎样,这感觉,置身其中,比当一个宗室混混,强太多太多了。
  徐一凡回头扫了袁世凯和溥仰一眼,又看着军官们一个个抱旗下去。站在队伍前面。他板着脸下令:“成军仪式结束!全军向左转,齐步走!没有其他口令,一直向前!”
  所有旗门都敞开了,九千将士整齐的转身,脚步敲打得面烟尘四起。如潮一般整齐的向前涌动。操场左边不远,正是大同江。夏季水涨,江水翻滚。队伍就一直向江水而去。眼看得没有多久,队伍就已经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