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第4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玄霸命人上前叫门,但却没有城头有反应。
心里顿时大怒,李玄霸迈步走上前去,厉声喝道:“今日何人值守,见本王在此为何还不开门?”
城头上,依然没有动静。
“薛仁越,薛仁越何在?”
李玄霸眉头紧蹙,回身喊喝。
可出乎他意料之外,刚才还在玄武门旁边的薛仁越,此时已不见了踪影。
不禁如此,玄武门也不知在何时被关闭起来。宫城上的灯火,被熄灭了……一如重玄门宫城般,死气沉沉,鸦雀无声。
宇文士及激灵灵打了个寒蝉,“王爷,有埋伏!”
他话刚出口,没等说完,只听重玄门宫城上邦邦邦一阵急促的铜锣声响。紧跟着有人厉声喝道:“放箭!”
刹那时,城头万箭齐发。
两侧偏殿殿门突然间开启,各涌出百余名军卒。
这些军士冲出偏殿大门,立刻半跪在回廊上,弯弓搭箭。
也不管视线如何。随着一声口令,立刻向重玄门城下射去。城头上,宫城两侧,箭矢如雨。
猛虎近卫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这突如其来的箭雨,射的是手足无措。
李玄霸虎目圆睁,抬手就想要抓兵器。可手伸出一半,才想起来他今天并没有佩戴武器。
心中一急,口中一声暴喝,反手一手攫住一个人的脖子,双臂挥舞,拨打从四面八方飞射而来的箭矢。至于他手中抓的究竟是谁?这时候也没时间去考虑了……只是心里面依旧有些疑惑,这禁中兵马怎么突然造反了?那薛仁越是怎么回事?难道说……
一轮箭雨过去,宫城上回响起一阵锣声。
紧跟着,灯笼火把,亮子油松在城头燃起,把宫城下照映的是通通透透。
李玄霸身中四五箭,浑身浴血。
一手握着一具死尸,只是那尸体已然被射成了刺猬,看上去格外凄凉。百余名猛虎近卫,只剩下三十多人尚能站立。没有死的人,倒在血泊中哀嚎不止,那惨叫声在重玄门上空回荡,久久不息。
“李玄霸,还认得秦琼否?”
随着重玄门宫城上一声厉喝,李玄霸抬头看去,不由得大吃一惊。
那城楼上,站立着两员大将……一个是秦琼,另一个则是程咬金,正怒目横眉,凝视着他。
“你们……”
李玄霸惊声呼喊,可没等他说完,就听玄武门的城楼上一阵鼓声响起。
灯火照映下,李言庆一身黑甲,扶宫墙而立。
“三郎,别来无恙!”
“李言庆!”
玄武门城头上的李言庆,一脸沉肃之色。
他手中拖着一卷黄色锦帛,厉声喝道:“李玄霸欺君罔上,弑父杀兄,罪大恶极。
孤王奉旨讨逆……三郎,今日就是你伏诛之日!”
李玄霸瞪大了眼睛,脑袋嗡嗡直响。
杀兄,是有的!
可弑父……
“李言庆,你休要血口喷人……”
“先皇遗诏在此,尔还有何辩驳?儿郎们,还不立刻与我诛杀了这弑父杀兄的逆贼酋首!”
随着李言庆这一声厉喝,只见玄武门城楼上,突然退出数十具床弩。
儿臂粗细的弩箭,对准了重玄门下的李玄霸和他的猛虎近卫。李言庆不等李玄霸开口说话,手臂高举,猛然向下一劈。
嘎吱吱,床弩在弓弦声乱响,数十支弩箭伴随着李言庆那一声‘杀’字出口,飞射而出!
李玄霸站在重玄门下,凝视玄武门城头,瞳孔陡然放大……
第六卷 夺嫡新萌事可忧 第019章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
长安街头的气氛,陡然间变得格外诡异。
李神通坐在轿子里,虽然隔着厚厚的轿帘,却能感受到街道上那不同寻常的气息……
很冷清!
但是又充斥着一股浓浓的火药味。
黎明时分,皇城中发生的事情并不为人知,但所有人都知道,皇城里的确是发生了一些变故。
长安街头巷尾,持续戒严。
东西两市仍旧处于关闭的状态。
而长安各城门,到辰时才算开放,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换防。
原来驻守在长安城内的禁军,撤出了长安,驻扎在灞桥大营;而早先驻扎在城外的兵马,则陆陆续续开进长安……其中所隐藏的意义,就算是李神通,也无法猜测出来。
真是一个多事的岁末啊!
李神通坐在轿子里,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同时,心里面隐隐约约升起了一个古怪的念头:也许从今天开始,长安就要变天了……
在朱雀门外下轿,迎面正遇到从皇城中走出来的裴寂和窦抗。
自李渊定鼎关中以后,窦抗就沉迷于酒色,很少再来参与国事。他是太原起兵的元从老臣,同时又和李渊是亲家。李渊的次女。正是嫁给了窦抗的长子窦诞。再加上窦家如今掌控实权,有些树大招风的味道。所以窦抗从定居长安之后,就像变了个人似地,醉生梦死。
不过此时的窦抗,看上去却是神态轻松,脸上还带着一丝笑意。
而裴寂呢,则面容平静,丝毫看不出喜怒哀乐。但从他那略显轻盈的步履中,李神通还是觉察到了一丝畅快之意。要知道,自武德七年杨文干之乱发生后,裴寂作为首辅大臣,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当初奉旨押解李建成去玉华山,后来又诛杀桥公山,尔文焕,杜凤举三人,勿论是李建成也好,李世民也罢,对裴寂都没有太多的好感……
这也使得裴寂在过去的一年中,变得很沉默。
而此时,裴寂给李神通的感觉,那压在他身上沉甸甸的大山,似乎都不见了踪影!
“裴公!窦公!”
李神通拱手问好,想要打探一下口风。
“王爷您也来了……呵呵,快进去吧。老朽今日公务繁忙,实在是抽不出空来,恕罪恕罪!”
说罢,裴寂就急匆匆的走了。
而窦抗则笑眯眯的看了李神通一眼。轻声道:“王爷,没事儿,您就放心吧。”
没事儿?
放心?
李神通越想就越感觉古怪,正疑惑的时候,只见从承天门方向急匆匆跑来一个黑衣内侍。
“李王爷到了吗?
李王爷到了吗?”
一边跑,黑衣内侍一边喊叫。
李神通眉头一蹙,迈步走上前来。
“李王爷,快随咱家来……”
黑衣内侍倒也不客气,上前一把就拉住了李神通的胳膊。
李神通一怔,下意识抖手震开那内侍的手,沉声问道:“你是什么人?要本王去哪里?”
大内中四个黑衣内侍,六个黑衣内常侍,李神通大都认得。
可偏偏眼前这个内侍,他却觉得很眼生……
“王爷,这里是皇宫,咱家能带您去哪里?快点走吧,今天的事情很多,晚了可就要耽搁了!”
内侍倒不觉得有什么尴尬,说完扭头就走。
李神通皱了皱眉,最终还是决意跟上去。反正这里是皇城,从朱雀门到承天门一路下去。两边尽是官署。大白天的,也不可能闹出什么幺蛾子,所以李神通倒也不会害怕。
可走着走着,李神通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长安皇城东西共五里又一百一十五步,南北三里又一百四十步。
皇城和宫城之间,隔着一条横街。迈过横街,就是宫城……整个皇城里,共七条南北街道,五条东西街道。六省九寺一台四监及十八卫和东宫官署,尽在这皇城之中排列。
此外,皇城左有宗庙,右有社稷。
黑衣内侍带的路,并不是往宫城里走,而是在横街左拐,朝着宗庙方向行去。
李神通身为李阀宗正,对宗庙的道路自然不会陌生。然则他却想不明白,这黑衣内侍带他去宗庙,究竟是什么意思?
等李神通来到宗庙前,发现外面已有许多人站列。
而且这许多人,大都是李唐宗室……李神通一到,一干宗室连忙上前见礼。
“大家怎么会在这里?”
“回六叔的话,这天一亮,宫中就派人过来传旨,命我等在宗庙等候。”
“皇上呢?”
“没有看到……”
就在这时,黑衣内侍再次开口,“王爷,请入宗庙。”
“嗯?”
“呵呵,您进去就知道了。”
黑衣内侍说完,就躬身退到一旁。
宗庙外。站立一派军士。看装束,很像是北衙元从……但李神通却发现,这些人的脖子上,都系着一方白色丝巾,看上去格外醒目。
倒要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李神通示意宗室们安静下来,迈步走上台阶。
与此同时,紧闭着的宗庙大门,缓缓开启。李神通昂首挺胸,走进了宗庙……
宗庙里分为内外两进。
外面是一个大厅,也是平时宗室们开会商议事情的地方;而内间则用于祭祀供奉,除特定的日子之外,无特殊原因,并不会开放。
这宗庙平日,有专人护理。
只是当李神通进来后,却发现宗庙大厅中,空荡荡……
李神通一眼就看到大厅的地面上,趴着一具死尸。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上前几步后蹲下身子,将那尸体翻转过来,口中顿时发出‘啊’的一声惊呼,脸色旋即变得惨白。
李玄霸!
这竟然是李玄霸的尸体……
不过此时的李玄霸,已没有了往日的神采飞扬。
胸口、腹部。有三个触目惊心的血洞,大约有儿臂大小。鲜血已经流干,衣衫则被鲜血浸透后,因气温低的原因,而变得硬邦邦,如同铠甲一样。以至于当李神通把李玄霸的尸体翻转过来时,竟发出咔咔的声响。除此之外,李玄霸的身上还有十几处箭伤,不过和那三个血洞一比,基本上可以忽略过去。很明显,这三个血洞。才是致命伤。
李神通也是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的武将。
一眼就看出,李玄霸身上这三个血洞,是床弩特有的创口。
而且这弩箭应该是经过特殊处理,一旦中箭,则血流不止……创口呈一个三棱形状,而整个大唐军中,使用三棱弩的,目前只有一家,那就是李言庆麾下。并不是说其他人不愿,而是这三棱弩,是李言庆在岭南时发明出来的武器,力道惊人,可达一千二百步的射程。三棱箭镞射入身体,会令伤者的鲜血加速流淌……武德七年末,李言庆才公开了这种弩箭。长安军中虽想要更换,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迟迟没有大规模生产。
“郑王既然回来了,又何必躲躲藏藏?”
李神通呼的站起身来,厉声喝道。
话音未落,只见内堂门缓缓开启,李言庆一身素装,缓缓从内行出。
算起来,李神通和李言庆上一次见面,还是在荥阳的时候……一眨眼,就是六载光阴,李言庆看上去成熟了许多,虽依旧清秀,但眼眉间却并未有太多的改变。
若说改变,最大的变化就是李言庆开始蓄须了!
颌下的短须令他多了几沉稳干练之气,举手投足间,更令李神通感受到了一种无名的压力。
“郑王!”
“六叔,别来无恙。”
“你……”
李言庆摆摆手,淡然一笑道:“六叔,你且听我说。
今日凌晨,赵王鸩杀陛下,试图夺取皇位。然六叔您深明大义。及时赶到,于玄武门诛杀赵王……”
“你说什么?”
“六叔,你别急……此事为许多人亲眼所见。
包括中书令裴寂裴公、陈国公窦抗窦大将军、尚书省左仆射封伦封大人,都可以证明。”
李神通的脸色,惨白如纸。
他怔怔的看着李言庆,好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卢胤!”
“老奴在!”
随着李言庆一声轻喝,从宗庙的门口暗影处,走出一个黑衣内侍,正是刚才给李神通引路之人。
他手中捧着一本奏折,站在李神通身边。
李言庆道:“陛下早已觉察到赵王的狼子野心,只是苦于无机会昭告天下。
他留下这份密诏,转交六叔,并敕令六叔尽快招小侄返回长安……这可是陛下亲笔所书。”
那奏折上,写着‘速归’两字。
而奏折的内容,则是由李道玄呈报李言庆在襄州时的行动。
看日期,正是李世民发动朱雀门之变的日子……
李神通不禁苦笑!
看起来,李言庆早已做好了谋划,自己现在已没有了其他的选择。
“养真,你欲何为?”
“我?”
李言庆笑了,“六叔你会招小侄回京平乱,然后向天下诏告赵王的罪行,并扶立安陆王李承道登基。六叔和小侄共同摄政,待陛下成人之后,自会还政……六叔以为如何?”
李神通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凝视李言庆,半晌说不出话来。
摄政王?
这可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即便是李神通,也有些动摇了!
李言庆道:“今天下方定,实不宜再生战乱。
安陆王乃太子嫡子,荣登大宝名正言顺。唯有如此,则可使我李唐江山持续稳固。太子所属也好,秦王部将也罢,都不会有太多的怨言……而此后小侄主外,六叔主内,我李唐江山,必可千秋万代。
若六叔有别的想法,小侄也愿听从。
只是这漠北突厥肆虐,西域吐蕃兴起,大食蠢蠢欲动。而辽东地区,还有那新罗百济,也不可等闲视之。小侄担心,若中原兵戈再起,势必会引发更大动荡,于我李唐江山不利。
何去何从,小侄唯六叔马首是瞻……”
李神通看着李言庆,突然间笑了!
“九哥好福气啊!”
他说的九哥,就是李言庆的父亲,李孝基。
李神通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赵王残暴,弑父杀兄。
本王奉旨杀贼,但终还是迟了一步……今当昭告祖先,敕令郑王李言庆即刻率部回转长安,总理国事。
七日后,由安陆王李承道继承皇位,晋王李神通、郑王李言庆辅政,摄政天下!”
说完,他转身向宗庙外走去,再也没看李言庆一眼。
随着宗庙大门缓缓开启,李神通走出宗庙。
李言庆也慢慢站起身,脸上的笑容随之消失……
“卢胤,传我命令,命薛仁杲为中护军,总理京畿兵事。
窦奉节为左护军,协助薛仁杲、薛万彻为右护军,掌灞桥大营!未得我之手令,任何人不得调动兵马……命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