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253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253部分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坏了深圳河上的边境铁路桥和公路桥,香港政府则发出指示,强行把英国的妇女和儿童疏散到马尼拉和澳大利亚去。
  英国正在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同德意作战,这时又受到了日本的威胁,于是就向美国求援。6月27日,洛西恩由澳大利亚驻美公使R·G·凯西陪同,拜会了美国国务卿,他说,法国的崩溃迫使英国政府重新考虑它先前执行的政策,尽力在一些小问题上——例如天津问题——同日本达成协议,但对日本在中国建立新秩序的计划,则要同美国联合起来加以抵制。日本这时又要求英国军队撤出上海,封闭滇缅公路和香港边界。洛西恩说,英国政府理解到,向日本让步的结果,徒然使它提出更多的要求,而且,如果英国再让步下去,最后还将危及英联邦的安全和美国在远东的利益。这位大使接着说,不过要英国既在欧洲又在远东反抗侵略,那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认为,只有两条路可供选择。首先的一条是美国通过全面禁运对日出口物资,以增加对日本的压力,否则就派遣美国军舰到新加坡(英国将为此提供方便)。如果美国采取前一种(禁运)措施,英国将乐意予以配合。不然的话,美国是否愿意同英国联合提出解决远东问题的建议?这些建议将以让中国单干为基础;使西方在远东的权益得到尊重;使日本在欧洲战争中保持中立。如果日本准备同意这些条件,那么美国和英国就可向它提供金融和经济援助,只要日本对盟国政府的要求作出保证,不把供应日本的任何物资重新出口到轴心国就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管辖区的前途问题,待欧洲和亚洲恢复和平以后再解决。这些就是英国政府要洛西恩转达,并在一份备忘录中提出的建议的内容。
  第二天,6月28日,赫尔回答说,美国不能派舰队到新加坡,因为这样做将使美国在大西洋的海岸线可能受到攻击。接着他给洛西恩和凯西看了格鲁…有田会谈的摘要,并说,这些会谈在法国投降之前曾经进行得很有希望,但在法国投降后,日本的军人集团一直在朝着希特勒和希特勒主义的方向转变,没有什么希望能使他们改弦易辙。美国本身在远东并无什么实质的东西可以奉献给日本,同时它也不愿意牺牲第三国的利益来向日本作出让步。
  于是洛西恩问道,假如英澳作出努力使日中媾和,美国是否会反对?赫尔答复说,倘若英澳共同商定,能向日本作出什么让步,然后再同日本和中国接触,了解双方各自准备作出什么让步来媾和,那么美国是不会反对的。但是他又说,在任何这样的谈判中,对于日本推行新秩序的原则,必须予以抵制,至少也要大加修改,同时不得以牺牲中国的利益来作让步。末了他说,他认为的上策是,既不向日本作重大的让步,也不采取任何反对它的行动,惹它发动战争。他认为,日本尚不准备打仗,只要英国继续顶住德国,美国舰队留在太平洋,日本将继续“蚕食它所能吃掉的东西”,而不致冒发动一场大战的风险。这个答复等于是拒绝了英国的两项建议,因为显而易见,任何媾和的建议,如果不让日本得到它拼命想在中国攫取的那些东西,它是不会接受的。赫尔在要英国坚定地抵制日本的要求时,是假定日本人以战争相威胁只是虚声恫吓。但是,如果日本人断定,他们能够袭击英国在远东的那些实质上是不设防的属地,而不致引起美国干涉的严重危险时,那又怎么办呢?英国政府不得不担心的是,轴心国可能(它们最后果然这样做了)答应支持日本统治中国和东南亚,以换取日本帮助它们对付英国。米内政府也许会抵制这样做,但是这个政府已经被恢复了活力的军国主义分子逐渐削弱了。因此,赫尔是在他无法答应英国万一遭到日本进攻就给予真正有效的援助时,要求英国去冒非常大的风险。
  不过,英国政府并未立刻接受日本的要求。7月8日,日本外务省发表公报说,有田已通知克莱琪,英国关于滇缅公路的答复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日本外相要求英国立即重新考虑其态度,日本报刊则充满了战争威胁。面临这样的危机,英国政府的确让了步。7月12日,洛西恩告诉赫尔,除非英国政府封闭滇缅公路,日本随时可能向英国宣战。他说,英国政府准备这样做,或是封锁滇缅公路三个月,不让超过上一年货运量的任何货物通过这条公路运输,或是停止一切战争物资的过境运输,为期三个月,并利用这段时间,作出努力来解决中日冲突。赫尔不能赞同这个建议,并说明了他的态度。
  7月14日,据悉已在东京达成协议,在滇缅公路问题上,英国政府采取了洛西恩所提的第二种办法。16日,赫尔发表声明,强调美国政府“拥有合法的权利使世界各地的通商要道保持畅通,并且认为如果有人采取了这类行动,采取了象新近对印度支那铁路采取的那种行动,那么将对世界贸易造成毫无理由的干涉和障碍”。这使伦敦方面有些惊慌,但是赫尔要洛西恩放心,他的主要目的是要人们注意日本的不法行为。
  7月18日,英日协定的条款由外相在上院和首相在下院向英国议会作了报告。首相谈到:
  6月24日,日本政府要求英王陛下政府采取措施停止经由缅甸向中国运送战争物资和其他一些物品。对香港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日本政府提出,如继续让这些物资过境运输,将对英日关系产生严重的影响。兹同日本政府达成协定如下:
  香港——从1939年1月起禁止从香港输出武器和弹药,事实上迄今未尝输出过日本政府认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物资。
  缅甸——缅甸政府已同意在三个月内暂停向中国运送武器和弹药以及下列物资:汽油、卡车和铁路器材。 缅甸禁运的几类货物,香港也将禁运。 虽然这项协定无疑地使中国人泄气,但是它在限制向中国输送供应品上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却很小,因为在实施这项措施期间,正值缅甸和云南的雨季,雨季期间滇缅公路的运输量总要比正常时候大为减少。对英国来说,这项协定的主要价值是使它度过了又一次危险的英日危机,防止了立即发生战争的危险。英国赢得了时间,在这关键的三个月中,进行着不列颠之战,战争的结果表明,希特勒不能取得迅速的、全面的胜利。丘吉尔在答复有关这项协定是否会得到日本好感的询问时,说到了问题的本质,他说:“我认为,我们在远东所遭到的一切,很可能深受此间发生的事态的影响。”
  8月9日,据宣布剩下的英国军队将从华北和从上海公共租界撤走。在上海的英军一向驻防在租界中心的B区和西边越界筑路的D区。指挥上海的日本海军登陆部队的日本少将想把原来这两个英军驻防区都接管过去,这样日本就将控制整个公共租界。为了阻止这件事,美国派亚洲舰队总司令哈特海军上将到上海。在上海,他的地位比日本将军高。8月15日,在外国驻防军陆海军指挥官的会议上,以多数票决定由美国海军陆战队驻防十分重要的B区,而把D区交给日方。但是日方不接受这一决定,乃将此事提交日美两国政府谈判解决。在此期间,B区交托给上海的万国商团。这是一种临时安排,一直持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为止。
  第二章 日本不由自主地陷入轴心国阵营 1940年6月至9月
  1940年4月15日,日本外相告诉日本报界,日本同南洋地区,尤其同荷属东印度有密切的经济关系。如果欧洲的战事把荷兰及荷属东印度卷了进去,它将对这些经济联系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日本深切地关注可能影响荷属东印度现状的任何演变。这天的《朝日新闻》说,如果荷兰卷入战争,结果不是英国企图控制东印度,就是荷兰政府可能避难到那里,并吁请美国给予保护。日本的报刊普遍以好战的口吻谈论着,说如果发生这类情况,日本将怎么办?4月16日,日本驻海牙公使向荷兰外交大臣提出这一问题,后者回答说,荷兰政府过去未曾请求过,今后也不会请求任何国家保护东印度,并将拒绝任何一种形式的保护或进行干涉的建议。4月18日,荷兰驻东京公使又向日本外相作了同样的保证。
  日本的这些举动引起了国外的猜测,认为可能是日本自己在谋划夺取东印度。4月16日,美国驻巴黎大使向华盛顿报告了法国外交部提出的一个建议,认为英国、法国和美国可在东京采取共同措施,提醒日本人,在缔结1921年的四国条约时,各签字国曾保证尊重荷兰在太平洋的权利。可是,赫尔却宁愿单独行动,他采取的方式是在4月17日向美国报界发表了一个声明。赫尔在声明中对日本人所谓的荷属东印度的命运与他们有特殊利害关系表示异议,并声称,采用非和平手段来改变那里现状的任何做法,都将损害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赫尔在4月20日同日本大使会谈时,对日本报刊主张在东亚和南洋实行日本式的“门罗主义”,作了相当尖锐的抨击。
  事态未再发展,直至5月10日德国入侵荷兰。赫尔在当天向英国大使建议,英国应保证不干涉东印度。他担心,如果盟园派军队到那里去,日本将以之为借口行动起来。第二天,有田把他4月15日声明的抄件交给英国、法国和德国大使,声称欧洲的事变使日本政府更加深切地关注东印度的情况。他也向荷兰公使表示,希望荷兰政府坚持其维持原状的态度。赫尔担心这可能预示日本将采取某些军事行动,于是在5月11日又在报上发表一个声明,提到了先前对尊重东印度现状所承担的义务,并说,这些义务需要不厌其烦地经常重申。5月11日,英法两国都派军队到荷属西印度的库腊索岛和阿鲁巴岛,这一行动使日本对东印度的前途又产生了新的紧张和怀疑。罗斯福和赫尔立刻劝说英国政府声明没有占领东印度的任何意图,一面劝说荷兰政府否认有要求这种援助的打算。
  5月16日,赫尔同日本大使堀内进行了长时间的严峻的会谈,堀内向他详细地询问了有关荷属西印度的情况。赫尔确信日本政府正在试图寻找借口,对东印度进行干涉,他认为,如果美国政府不是从一开始就采取坚定的立场,如果它不是立刻就向英法两国施加压力,强使它们否认有进军荷属东印度的意图,那么日本人非常可能在1940年夏天就已向东印度进军了。
  不过,看来赫尔是夸大了日本想立刻进行侵略的意图。日本当然是觊觎东印度的,并且希望有朝一日占有这些地方,但是它尚未准备好作如此冒险,因为这样做几乎肯定会同英国打起来。1940年8月10日,木户在日记中写道,海军军令部长伏见亲王说,海军希望目前避免对荷属东印度和新加坡用兵,另外,即使作出这样进攻的决定,至少也需要八个月的时间进行准备,因此仗越迟打越好。同时,看来军方虽然不喜欢米内内阁努力想与英美达成和解的做法,并且正在策划推翻这个内阁,但是在中国事件获得解决和苏联的意图变得更加明确之前,它并不希望日本卷入战争。日本人其实是色厉内荏:日本政府在1940年春天正为了海外供应的原料,尤其是石油、橡胶和锡而担忧。英国和法国的战时需要,使这两个国家限制从它们的殖民地输出原料到日本,而日本同美国的经济关系则仍然处在不稳定的状态,美国随时可能禁运石油和其他出口品到日本。假如荷属东印度受到英国或美国的控制,则该地区对日本的供应也可能受到限制。日本希望在它尚未准备好进入东印度之前,不让任何人进去。因此,它一方面坚持要维持那里的现状,另一方面又不喜欢美国提出的建议,要日本和美国互换照会,来保证欧洲各交战国在太平洋上所辖领土的现状。
  随着德国在欧洲的节节胜利,先是低地国家,随后是法国,都被希特勒的军队打垮,东京又为德国在远东和太平洋的意图发愁。德国如获全胜,是否会强逼战败国割让它们在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而不顾日本在那里的权益呢?由于日本没有参加轴心国,德国对它不负有义务,甚至可能不能忘怀它曾努力同英美保持友好关系而怀恨在心。德国政府并不急于对日本在5月11日采取的措施作出答复。直至日本方面通过它驻柏林的大使提醒此事以后,德国政府才指示驻东京的奥特,要他说明,德国政府对“荷属东印度问题不感兴趣”。奥特在5月20日照办了。但未能消除日本对东印度的忧虑,它对东南亚和整个太平洋根本不放心。
  法国的崩溃使法属印度支那的问题突出了。6月19日,日本政府要求暂时封锁印度支那与中国的边界,禁止过往交通,要求法国当局同意日本派去检查员,以保证永远禁止任何可能助长重庆作战能力的过境运输。法国政府于6月20日答复说:它在6月17日就已封闭了边界,不让供应的汽油和卡车通过;将把禁运的范围扩大到包括许多其他物资;不反对日本派检查员。29日,由西原将军率领的一个日本代表团到达河内,着手在海防、河江、老街、高平、谅山、贝亚尔堡建立检查站。但是,日本人的欲望远远不止这些。6月19日,日本外务省欧洲司司长告诉奥特说,已指示日本驻柏林大使来栖强调指出法属印度支那的前途对日本有特殊利害关系。他向奥特解释,这意味着日本想要德国让它在印度支那放手行动,并且可能还想要德国为此而向维希政府施加压力。在柏林,来栖6月19日谈到日本的一位前任外相佐藤尚武将去访问,又对欧洲新秩序和亚洲新秩序在战后的经济合作大肆吹嘘了一番。6月24日,奥特报告,日本陆军省中央课课长武藤彰将军告诉德国驻东京的武官说,日本军队欢迎德国进行调停,以结束中国战事,同时为了这个缘故,日本对印度支那也非常感兴趣。日本拓务相小矶将军还就印度支那问题向奥特本人进行了试探。武藤和小矶还向对方详细论述了缔结俄日互不侵犯协定的可能性。他们的想法显然是,日本若同苏联达成协议,同时又占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