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107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107部分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我们决不应结成一项纯粹防御性的同盟。不需要这样的东西,因为没有人想来进攻极权国家。相反,我们希望建立一项同盟,是为了要改变世界的地图。为此,就必须规定目标和要进行的征服;就我们来说,我们早已知道我们必须朝什么方向前进。
  整个11月和12月,墨索里尼一直犹豫不决,有一次,就在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的访问巴黎已经进行和里宾特洛甫的来访已经宣布之后,他甚至已决定要接受这个同盟,借口是报上有一篇关于英法已缔结军事协定的报道。当时阿托利科暂时阻止了他,没有让他承担起义务:首先是诿称接受结盟的信件不可能在几天之内递交给里宾特洛甫;其次是根据来自德国外交部的机密情报否认了上述那篇报道。
  12月底,当墨索里尼在加米纳特堡隐居的几天中,他最后下了决心,于是在元旦那天他告诉齐亚诺说,他将接受里宾特洛甫的建议。在下一个月中,他要为结盟准备好舆论——这却是他一向所轻蔑的。
  次日,齐亚诺写信给里宾特洛甫,建议条约在1月下旬签订,签订以前保守秘密,以使全世界感到意外,应使它成为“一项和平公约,保证德国和意大利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中能够完全安静地从事工作”。他没有提出有关同盟条款的规定,也不再提到应该预先规定好未来各结盟国的目标和征服对象,虽然纳粹政府最近与法国做的交易同10月28日墨索里尼极力要求了解这种事时里宾特洛甫所作的吸引人的允诺相比,已形成很不愉快的对照。与此相反,虽然齐亚诺已经提出意大利在突尼斯、吉布提和苏伊士这些方面的要求,但这主要是为了使里宾特洛甫相信,意大利不是因为有意要在那时和那些地方制造同法国闹翻的危机而寻求结盟的。他断言,意大利采取行动的真正原因是,英法军事协定的确实存在,法国负责方面好战倾向的占有优势,和以供应民主国家兵员和物资为目的的美国的作战准备。他甚至想把反法的宣传鼓动说成是正当的,因为它造成的紧张局面已使“结盟的想法在意大利更得人心”。
  当1月7日墨索里尼和齐亚诺收到公约及其附件的草案时,除在序言中作若干小修改使更加强调在欧亚两洲的共同利益而少提“共产主义的威胁”外,他们照原样全部接受了这一草案。对于同盟是防御性的这一点,他们也没有表示任何异议。在另一方面,齐亚诺曾试图使局势变得对意大利更加有利,他命令阿托利科就贸易(一种收买舆论的贿赂)和南蒂罗尔问题同德国政府进行接触,虽然后来他又抱怨说,阿托利科提出意大利在这些方面要求得到让步以作为参加公约的一个条件,在这一点上他是走得太远了。当时,里宾特洛甫只是在南蒂罗尔这一点上作出了保证。意德清算协定在执行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那时已经成为在罗马举行谈判的议题了。不过,最后于2月13日签订的各项协定,为进一步密切两国的经济关系和增加贸易额铺平了道路。
  与此同时,签订一项三国公约的谈判进行得毫无生气。起初,里宾特洛甫曾满怀希望地提议以1月28日作为签字日期,而且即使是在日本驻意大使白鸟敏夫提出警告说日本的踌躇不决可能使签字推迟以后,齐亚诺仍命令法西斯党的书记斯塔拉切准备好一首震耳欲聋的反法宣传序曲,以便在公约之幕升启时使“带有尖刻的仇法气息的示威”达到高峰。只是在他访问南斯拉夫期间他才从阿托利科那里获悉,推迟已不可避免,但是到了2月初连里宾特洛甫本人也不敢期望公约能在一个月之内签字了。
  墨索里尼对此是一点也不高兴的,对里宾特洛甫说话不算数的乐观主义感到恼火。但是他急于要获取的仍然是德国的而不是日本的支持。确实,他曾告诉齐亚诺说,他的确宁愿要一个两国同盟而不要一个三国同盟,因为“这样的一个同盟本身就已足够抵消现在的英法联合力量,而且同时也不会显得是反英或反美的”;反之,“作为我们的盟友,日本就肯定会把美国推入西方民主国家的怀抱”。至于齐亚诺,他也已怀疑“冷淡而又迟钝的”日本人是否能够同“强悍有力的法西斯党人和纳粹党人”合作共事,是否能使他们自己这样深刻地卷入欧洲政治的激烈动荡之中,那是一种只要通一次电话就能立刻起变化的政治局面。
  2月23日齐亚诺指示阿托利科去提出建议,即德国和意大利的参谋人员应该达成一项非正式的协议,但等待了两周,也未得到答复。然而,3月9日里宾特洛甫突然提议,参谋人员的接触可以先从凯特尔和意大利国防部副部长帕里亚尼将军的会谈开始。阿托利科报告说,凯特尔本人的意思则是想通过德国驻罗马的武官来同意大利的军事当局接触;并且就墨索里尼的外交政策的那两个基本前提向他重新作了值得欢迎的保证,即在必要时,希特勒将参加战争以支持意大利;但德国人民虽然忠于自己的元首,却希望尽可能地避免战争。墨索里尼和齐亚诺立即同意,他们早就迫切要求举行的参谋人员会谈应当毫不迟延地立刻开始。在他们看来,如果轴心国家的冲劲要重新取得它的势头,最近一些地区性的成功要得到扩展,那就必须马上行动,不再浪费时间。
  3月和4月间发生的一些事情加强了墨索里尼寻求同德国结盟的原来动机:他怕看到意大利处于两大敌对阵营之间孑然孤立;他既想为自己的侵略计划获取德国的支持,又想让意大利在轴心国体制内部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地位以保证不受德国的侵犯。他还产生了一个新的动机:必须制止德国发动一场为时过早的大战。
  墨索里尼想让意大利在1942年底以前不卷入战争,这决不是什么新的想法,但即使是在布拉格危机期中,他也从未作出过这种努力以使德国政府遵循同样的政策。这一变化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释。从3月以来,德国的野心在波兰身上又找到了一个新的集中点;而西方国家(墨索里尼在年初还认为它们在轴心国家的压力下已疲惫地、无法挽回地节节后退)现在却坚守住它们的立场,并且正在组织反击措施。墨索里尼对于英国的可能占领科罕岛以回答他自己的占领阿尔巴尼亚突然感到忧虑,这证明他把局势看得比齐亚诺的《日记》可能使人想象得到的更为严重。
  有两件事使得墨索里尼不能不又一次注意到意大利军队面对日益增长的战争危险时的准备不足:一件事是远征阿尔巴尼亚时暴露出来的陆军的严重弱点,另一件是后来在4月间他发现空军副部长瓦莱将军所报来的适于服役的飞机数字是大大地言过其实了。而且,他把舆论的情况看得极为重要,可是意大利人民却显然对被拖向战争越来越感到惊恐,特别是因为从1月份以来征集了这么多的预备役军人。他们的默从轴心政策,可能再经不起另一次欧洲危机了;而法西斯政权的稳定,结果可能甚至要受到威胁。
  3月底从意大利驻华沙大使馆传到罗马的德波关系紧张的报告,引起了齐亚诺的深思:德国对波兰采取敌对行动将给意大利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意大利对波兰人怀有极大的同情,如果德国人对他们向波兰一再重申的担保食言的话,谁会再相信他们的话呢。3月31日波兰大使告诉他说,如果德国人诉诸他们惯常采用的不妥协的办法,波兰人宁愿进行战斗。阿尔巴尼亚危机发生后,当戈林在4月14…17日访问罗马期间谈到波兰时所用的语调,同纳粹发言人谈到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时所用的语调简直太相似时,法西斯意大利再一次感到焦虑不安,而且是更加剧烈了。几乎与此同时,阿托利科警告他的政府说,虽然希特勒真心希望在今后一两年内能避免一场欧洲战争,但他对于解决但泽问题,可能再也没有耐心等待下去了,而且由于相信英法不致出面干涉,他可能会进攻波兰。阿托利科本人的看法是,西方国家将实践它们的担保。收到这一电报后,墨索里尼和齐亚诺担心德国的进攻已迫在眉睫,并且认为他们有权利及时获悉德国的计划,以便做好他们的准备,特别是在公共舆论方面。正是由于这一点,他们决定要求与里宾特洛甫及早会晤。就眼前即将发生的危险而论,其后来自柏林的一些消息使人又比较放心了;但是希特勒4月28日在国会发表演说,宣告废止1934年的德波宣言,比起同一演说中提到的废止英德海军协定,在罗马引起的震惊却又大得多。齐亚诺用这样的想法来安慰自己,即希特勒的演说以及国外对它的反应,并不象人们所担心的那样激烈;他是在转一个新的慕尼黑的念头,并宣称英法要从西面来同德国作战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但是,不管他和墨索里尼对西方大国支持波兰的能力有多大怀疑,他们对波兰进行抵抗的意向是毫不怀疑的,而他们自己要避免战争的愿望又是如此的强烈,因而他们不准备为德波冲突的扩大化去冒任何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政府对但泽冲突所采取的态度是:希特勒的要求是合乎情理的,波兰人应当不加拖延地同德国达成协议,并注意不要同西方大国缠在一起。法西斯报刊也弹起这些调子,一份敦促波兰不要背离皮尔苏德斯基的均势政策的照会据说已于4月3日提出了。四周之后,墨索里尼向罗马尼亚外长加芬库表示,他对波兰人的英雄主义竟然要在这样一种事业中牺牲感到遗憾,并担心但泽的冲突可能一发而不可收拾。他还说他不能反对希特勒,如果希特勒是正确的话,或者当事情是牵涉到意大利势力范围以外的某一国家时。最后,在5月12日,当外界已知道钢铁公约正在谈判之中,齐亚诺在回答波兰方面的询问时,指示驻华沙大使向对方声明,法西斯政府极其希望德波两国能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它们的问题,但如果造成危机,华沙应当丢掉幻想,因为意大利将毫无疑问地站在德国一边。5月15日齐亚诺在会见波兰大使时再次劝告要有节制。
  在英国给予波兰的保证一经宣布之后,在一段时间内罗马的领会是,英国政府在试图以他们的新政策同意大利进行联系,例如:他们要求墨索里尼从中同希特勒进行斡旋,可以召集一次会议,或者甚至由英意两国共同给予波兰保证。而这时在齐亚诺同加芬库的谈话中也重新出现了举行一次会议,以及欧洲四大国或者再加上波兰达成一项协议的想法。然而墨索里尼对这一时期提出的两项和平建议都漠然置之,一项是罗斯福4月14日通电建议休战十年,另一项是教皇在5月初建议德波之间和意法之间的纠纷都应召开一次列国会议来加以讨论解决。他宁愿利用他对希特勒的影响来推迟一场普遍冲突,但同时也要加强轴心国家的力量,不使丧失人民的支持。规定有进行定期的和紧急的磋商的一项同盟条约,在墨索里尼看来,可能是对纳粹的轻举妄动的一个有效的制动器,这也是许多持温和观点的意大利人和德国的秘密反对派共同抱有的一种希望。作出进行磋商的安排,还可能防止德国政府在捷克斯洛伐克危机前和危机期中对待意大利的那种保密的和侮辱性的行为的重演。不仅如此,墨索里尼还希望在目标和势力范围都十分明确的基础上建立这一同盟。
  1939年初春时里宾特洛甫已经在发展意德合作方面踌躇不前,因为它与三国合作截然不同。但是,到了4月,纳粹的对意政策已进入一个更为活跃的阶段。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墨索里尼对纳粹在捷克斯洛伐克搞的既成事实感到忿恨,以及他在克罗地亚问题上的猜疑,使得柏林不能不加以认真考虑,感到用慷慨的保证来安抚他是可取的,同时还应最恳切地劝他不要为了替意大利寻求补偿而去对法国或南斯拉夫采取鲁莽的冒险行动。如果,一方面,轴心国家已表明有一种急待改善的友谊,另一方面,由于英法两国的保证政策的突然出现,这种友谊对德国的价值也增加了;因此,炫耀意德两国的团结一致,在纳粹分子现在开始用来答复西方国家的神经战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德国陆海军调动的消息,与意大利…阿尔巴尼亚危机同时出现了。德意两国高级指挥部之间的接触现在变得更为频繁,并得到更多的宣扬。期待已久的凯特尔…帕里亚尼会谈4月4…6日也在因斯布鲁克举行了。帕里亚尼为祝贺20日的希特勒寿辰而访问柏林。29日,布劳希奇抵达罗马,在帕里亚尼的陪同下用一周的时间巡视了利比亚。据说这次访问证实了他的不利于意大利军队的见解,结果是回到德国后他就竭力阻挠里宾特洛甫的政策。甚至有谣言说匈牙利的代表也参加了轴心国家参谋人员的会谈。
  轴心国家的合作不仅限于军事方面。的确,里宾特洛甫并没有能说服墨索里尼,对希腊和罗马尼亚接受西方保证一事联合提出抗议,这或许是因为墨索里尼仍然担心英国可能会采取行动以支持希腊,也或许是因为他希望维持意大利是在轴心国体系内的东南欧保护人这样一种虚构的神话。在另一方面,墨索里尼同希特勒一样,对罗斯福4月14日的电报不屑作任何直接的答复,他只是用很能表示其特性的这样一句后来对待它:“小儿麻痹症的一个后果”。他对这项建议的公开表示拒绝,是采取了4月20日在罗马市政厅的一次筹备1942年罗马世界博览会的会议上发表一通大话的形式。他在讲话中宣称,指控意大利为潜在的侵略者,那是既不公正又不合乎情理的。俯视博览会的圣彼得教堂石级上的凯旋门或罗马大圆形竞技场,象征着他的谋求和平的意愿(然而必须是一种建立于正义之上的和平)。必须承认,憎恨罗斯福的电报的语调的,不单是墨索里尼一个人。一般意大利人并不觉得他的国家在进行侵略方面是有罪的,而且特别反对把意大利同德国相提并论。
  在收到罗斯福的电报和在罗马市政厅如此大声地表白意大利的和平愿望之间,墨索里尼在4月15…16日曾同4月14…17日访问罗马的戈林讨论了轴心国的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