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这些衙门的堂官尽数换成自己的亲信,而是希望这些衙门能真正做到各尽其责担负起管理国家的重任。因此上任之初,他就表明“不以己之好恶决定用人取舍,而是依据才能推荐部院人选”,尽管他这么表态,但却没有几个人相信他真的会如此去做。张居正久居内阁,对官场的种种龌龊心态早就了然于胸。多年来京城官场中就流传着四句顺口溜:“大九卿有大九九,小九卿有小九九,十八衙门朝南开,堂官跟着首辅走。”短短二十八字可谓绝妙地道出了官场痼疾。隆庆元年张居正入阁之初,就曾暗下决心,有朝一日如果天遂人愿登上首辅之位,就一定要根除这种积弊。所有大臣忠忱于皇上,听命于政府,本是臣道职守无可厚非,但不能容忍的是大臣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这样势必会造成结党营私,怙权售利的混乱局面。长此下去,不仅仅皇上的威福只是一句空话,就是天下黎民百姓举头祈盼的国家昌隆的盛世也只是镜花水月而已……
以上这一番思虑,张居正不知道在心里头琢磨了多少次。他一次次想觐见皇上,把这些朝廷大政官场弊端一一说给皇上听。但取笔写帖时,又犹豫着停顿下来:皇上毕竟是十岁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明白这些深奥的道理呢?与其匆匆谒见说一大堆晦涩难懂的话,让皇上听得懵里懵懂不知所云,倒不如耐心等待某种契机的出现。昨天下午,张居正翻阅通政司送来的邸报,偶然获得了灵感,觉得可以与小皇上沟通了,遂递帖请旨,定下了今日的会见。
此刻的云台一片寂静。面对一丝不苟的张居正,小皇上有着依赖与敬畏双重心情。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才又鼓起勇气问道:
“通政司的邸报应该刊载什么?”
张居正捋捋长须,转向冯保说:“冯公公,皇上这个问题,还是烦请你来回答。”
冯保不清楚张居正拿来邸报的真实用意,他担心把这样一些古怪离奇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听多了,会助长孩子的玩之心,故满脸的不高兴。但听了张居正方才一席话,又感到这位新首辅并不是存心“误导”皇上,而是别有所指,一颗心也就放下了。再加上张居正对他总是礼敬有加,读邸报时的那点懊恼也就豁然而释,于是微咳一声清清喉咙答道:
“万岁爷,奴才在司礼监呆了十五个年头儿,这期间通政司的邸报,可以说是一期不拉的看过,邸报内容应是各地臣官的职守总汇。各省布、抚、按三台,各府州县官,还有九边总督,河官漕官盐官,他们每天在干啥,是否都是在明赏赉,严诛责,审开塞,守一道,尽明法稽验守土牧民之责,只要一看邸报,便大略可以知道天下吏治情况。张先生拿来的这两份邸报,奴才昨儿个就看过了。一看到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奴才就像吃了一只苍蝇,恶心得要死,因此没有拿给皇上看。咱不知道张先生为何单单挑出这三篇怪话来念给皇上听。”
冯保话音刚落,张居正立即接过话头说道:“冯公公已把邸报作用讲得透彻。臣今日特意圈出这三个条陈给皇上看,乃是为了引起皇上的警惕,我大明天下的这些封疆大吏,府库之臣,现在都在干什么?国库空虚,匪患不绝,官员贪墨,河漕失修,这许许多多关乎朝廷命运国计民生的大事,没有人认真去做,反而弄这些异端邪说层层上报,岂不无聊至极!”
张居正言辞锋利。朱翊钧浑身一激灵,又不知该如何办理。正在他嘴角歙动,眼巴巴地看着冯保时,猛听得一个女人的声音从冯保身后的帷幕中响起:
“说得好!”
张居正一惊,寻声望去,只见冯保身后的那重猩红的帷幕被两名小内侍拉开,李太后从里面缓缓踱了出来。
却说昨日小内侍送来张居正求见的揭帖,李太后当即决定让小皇上准旨接见,当小皇上表现得紧张为难时,李太后叹道:“也难为你了,一个孩子,要让你同张居正这样天下第一精明的人打交道,不怯场才怪呢。”
母子俩正束手无策时,冯保突然灵机一动,说道:“启禀太后,奴才有个主意?”
“讲。”
“明儿个皇上云台接见,太后您也参加。”
“我?”李太后一愣,“我岂能参加,这不给天下人造成了干政之嫌,何况男女有别。”“这些,奴才都想到了,太后可以坐在平台左侧的帷幕里,这样就近观察张先生,太后就可以明断是非了。”
李太后咬着嘴唇思索了一会儿,点头说道:“看来也只能如此了。”现在,当李太后从帷幕后面转出来时,张居正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跪下行礼。李太后吩咐冯保去搬椅子,要在御榻前安排坐下。“母后,请坐这儿。”朱翊钧站起来要给李太后让座。李太后瞅着儿子说:“你那是皇帝宝座,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僭越坐上去。”出口的话看似随便,寓意却深沉。
行过君臣相见之礼重新坐定,李太后笑吟吟问道:“张先生,咱突然出现,没惊着你吧。”李太后虽然身份高,但毕竟只有二十八岁,依然是个明眸皓齿气质娴雅的美丽少妇,加之今天并未打算见外臣,所以没有穿戴朝廷命服,只穿了一件“薄如蝉纱,洁比雪艳”的西洋布六幅拖裙,越发像一朵出水芙蓉光彩照人。尽管张居正能做到非礼勿视,但偶尔一瞥,李太后的绰约风姿仍不免让他心旌摇荡,行礼之后,他借整理官袍来掩饰自己的失态,强自收慑心神,答道:
“李太后突然出现,臣下确实吃惊不小。”
李太后不再就这个问题嗦,而是直接了当地切入正题:“你们君臣之间方才的谈话,咱都
听见了。”说着又扭头看了一眼背后的帷幕,继续说道,“说实话,国家大事,本不该我这妇道人家搀和。咱现在常常怀念隆庆皇帝在位之时,咱一门心思都花在两个孩子身上,闲来抄抄佛经,听听曲儿,日子过得多轻松呀。那时候,隆庆皇帝用了一个高拱,把天下事办得井井有条。这个高拱是个有本事的能臣,只是品性不好,在隆庆皇帝面前唯唯诺诺,所以深得信任。钧儿即位当了万历皇帝后,咱们从一些小事上就看出高拱心术不正。咱和仁圣太后两人出于无奈,才决定拿掉这个刺儿头,把首辅的位子给了你张先生。咱们这样做,对张先生寄予了厚望,指望你不负先帝之托,当好顾命大臣,辅佐幼主,把先帝传下的江山基业守好治理好,让天下百姓觉着万历是个好皇帝。”
说到这里,李太后又充满爱怜地望了一眼坐在御榻上的朱翊钧。李太后没有出现之前,朱翊钧正襟危坐充小大人,自李太后走出帷幕,朱翊钧的紧张心理骤然松弛下来,眼眶里重新荡漾起孩子的天真。
张居正屏神静气听着李太后讲话,差不多把每一个字都“吃”进了脑子。以往他只知道李太后是一个端庄贤淑虔敬事佛拘法守礼课子甚严的女人,方才的这番话却让他暗暗吃惊,原来在这位年轻太后美丽的外表之下,竟隐藏了如此之深的城府和卓然独立的主见。他顿时意识,今天坐在这云台内的三个人,实际上都是他的主人。尤其是这位李太后,更是他主人中的主人!自己要想一展宏图,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首先就得把这三个人服侍好。想到这一层,张居正谦恭地说道:“谢谢太后对臣的信任,臣将不负两宫太后的厚望,一定辅佐幼主,开拓出万历一朝的太平盛世。”
“好,咱要的就是你这个态度。”李太后说罢,又转向冯保,“冯公公,把方才邸报上的第三段,再念一遍。”
“第三段?”
“对,就是男变女那一段。”
“是,奴才遵旨。”
冯保重新拿起放在茶几上的邸报,把山西太原府巡抚御史伍可的条陈念了一遍。冯保的声音一停,李太后就问张居正:
“张先生,伍可这个条陈,究竟是何用意?”
“臣以为,伍可此举,是官场颓风的沿袭。”
张居正回答得含含糊糊,这也是事出有因。李太后藏于帷幕之后,虽不敢说是“干政”,至少表现出对他这位首辅还不是完全的信任。基于此,他的答话不得不十分谨慎。
李太后显然不满意张居正的回答,只见她秀眉一竖,说道:“仅仅是沿袭吗?伍可条陈中最后一句,胡说什么男变女是阴盛阳衰之兆,又如何解释?”
到此,一直纳闷的冯保才明白李太后为什么会突然走出帷幕,原来是伍可的条陈把她“气”出来的,于是他顺竿儿爬,攒眉说道:“方才奴才读这段条陈时,还只是感到腻味,没往深处想。经太后这么一点明,奴才这才明白了伍可的险恶用心,他这是暗拉弓放冷箭伤害太后呢。”
“他怎么伤害?”朱翊钧瞪大眼睛问。
“伍可说男变女是阴盛阳衰之兆,阳衰,指的是你万岁爷还是个孩子,阴盛,指的是太后,言下之意太后在干政。”
经冯保这么一撩拨,朱翊钧当即小脸涨得通红,恨恨叫道:“胡说八道!”
李太后示意朱翊钧冷静下来,然后看着脸色铁青的张居正,问道:“张先生,这伍可的巡抚御史是怎么当上去的?”
李太后的言下之意,是问伍可是哪条线上的人。张居正心思透亮哪能不懂,但他装马虎答道:“回太后,所有官员品秩,都由吏部上报皇上批准。”
“你说的是形式,我是问……”
说到这里,李太后戛然而止,她怕问得太露骨,给张居正留下不好的印象。冯保听在耳中,明在心里,立马接过来答道:
“奴才昨日遵太后懿旨,回去后调查出来,这个伍可是高拱的门生,嘉靖四十二年的进士,二年前还是吏部文选司的一个六品主事,高拱认为他能干,将他破格提拔为四品御史。”“啊!如此说来,这件事情后头,就藏了一个天大的阴谋。”李太后起身踱到东厢那排巨大的透雕花格窗棂之下,伸出玉指轻轻地捻摸着柔腻的窗幔。过了许久,她才又慢慢踱回来坐下,继续说道:“记得隆庆皇帝大行不久,钧儿刚刚登基,京城紫云轩书房就赶印了一千本《女诫》,几天就销售一空,买主都是京职官员,六科廊的那帮言官,听说是人手一册。此中深意不言自明,无非是影射我李太后干政。咱以为高胡子削籍回到老家,这股子邪风就可以刹住,谁知现在又跳出个伍可,说什么男变女是阳衰阴盛之兆,还要大家修省,这样乱七八糟的东西,居然堂而皇之的刊载在通政司的邸报上。”
说到这里,李太后情绪激动,眼眶中泪花闪闪。“母后!”朱翊钧涩涩地喊了一句,竟不知如何控制眼前的局势。冯保趁机煽风点火,悻悻说道:“高胡子人虽走,但阴魂不散。看来不用上雷霆手段,这股子邪风还煞不下来。”
“张先生,你认为伍可应如何处置?”李太后问。云台内的气氛已是非常紧张。张居正心底清楚,如果自己的回答稍有不慎,就会种下祸根。稍稍一想,他答道:“臣认为,皇上下旨严加申斥即可。”
“这是不是太轻了?”
李太后反问的口气虽然很轻,却让人感到了威胁。张居正微微蹙眉,冷不丁反问了一句:“依太后之见,应该如何处置才好呢?”
李太后嘴角一翘,立时露出泼辣的样子,谑道:“张先生这一问,等于是唆使咱干政了。要论咱个人的好恶,这个伍可,把他削职为民咱看还是轻的。但一个朝廷命官的升贬去留,哪能让我这妇道人家做主,你如今是堂堂正正的首辅,处理一个人的意见都拿不出来,还谈什么刷新吏治,富国强兵?”
李太后伶牙俐齿,把张居正狠狠地“刺”了一下。张居正却是不慌不忙,顿首答道:“臣不是没有意见,而是担心臣的意见与太后的想法相左。”
“那又有何碍,只要你出以公心,处置得当,咱们就应该听你的。”“太后如此信任,臣不胜感谢。”张居正欠欠身子,不卑不亢回答。他觉得时机成熟,是拿出自己主见的时候了。于是抚了抚长须,拉开架式作了长篇陈述:“太后在帷幕中时,大概已听到臣已提醒皇上,应该在例朝时升座一问,在京各衙门,各省府州县的命官都在干什么?方才冯公公念的邸报上的三个条陈,就很说明问题。臣在官场呆了二十多年,身历三朝,眼见仕宦风气江河日下,常常痛心疾首,每至深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嘉靖一朝,世庙因笃信斋醮,一切朝政听任严嵩处理。严氏父子巧言佞说,图私为务,取宠乎上而谗贼于下。柄国二十余年,导致朝廷纲常不举,政令教化不行。洪武永乐一脉开创的大明气象,清廉为本奉公惟谨的士林风气,在嘉靖一朝几乎丧失殆尽。世庙好修玄,好祥瑞,好变异,严嵩投其所好,每天捏造许多祥瑞变异之事呈报大内。各地官员纷纷响应,什么猪变麒麟鸡变凤凰,黄河鲤鱼口中吐出九条青龙等等旷世奇闻,都成了驿路快报。督抚大臣献符争宠,表贺塞路星驰京师。世庙一高兴,便会给这些造谣以惑圣听的官员升官晋爵。长此以往,幸门大开。忠恳之士,每见放逐;淫巧之人,屡得便宜。以致江淮水患疏于治理,赋税积欠无人追缴。两京大僚尸位素餐,以奢靡为尚;地方官吏盘剥小民,以搜财为工。嘉靖四十三年,有一个户部主事六品小官,名叫海瑞,对这种弊政深恶痛绝,遂备了棺材上疏直接指斥世庙。惹得世庙大怒,把海瑞打入死牢。
“嘉靖四十五年,世庙驾崩。隆庆皇帝入承大统。天下振奋,万民拥戴。隆庆皇帝嗣位之初,也想挽振颓风,刷新吏治,重树洪武皇帝亲手创建的纲常教令。奈何积弊太深,人心坏朽,隆庆皇帝虽英姿天纵宵衣旰食,也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加之隆庆皇帝在位六年,内阁走马灯一样换了四位首辅,人不安神席不暇暖,为保禄位勾心斗角,哪里还有心思来整顿政务稽察弊端呢?更可惜天不假年,隆庆皇帝英年早逝,遂使嘉靖颓风,至今绵延而不息。“正因为如此,通政司的邸报才会出现如此怪诞的条陈,这都是嘉靖遗风。山西太原的巡抚御史伍可之所以上奏男变女的荒唐事,也正是有